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96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docx

高一历史下册基础测评考试题8

第17课 解放战争

 

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反对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C.消灭封建剥削,分配给农民土地 D.发动民主运动,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

2.抗战胜利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 B.缺乏和平民主的正确目标

C.中共为民主政治孤军奋战 D.政协会议的决议难以实施

3.1945年重庆谈判中未能达成的协议是

A.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保证人民权利

4.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ks5u

A.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D.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

C.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 D.蒋介石拒绝签订《双十协定》

6.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游击战 B.阵地战 C.运动战 D.攻坚战

7.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8.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发动三大战役

C.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D.挺进大别山

9.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ks5u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0.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的小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11.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说:

(几十万民工)骏马高车运粮食,随军旋转逐东西。

这种现象说明了

A.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B.粮食供应是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因素

C.淮海战役主要是一场后勤补给战争

D.战略战术正确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12.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B.解放军占领南京

C.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新中国建立

13.2018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下列名称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工农革命军②中国工农红军③八路军④解放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4.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华文明史上最为显赫而震撼人心的年份。

因为这一年中国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结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③新中国诞生④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

……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

材料二 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义下之民主政府。

……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9年7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党政府形象。

(3)艾奇逊写这封信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局势如何?

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

16.观察下面三幅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指出图一、图二和图三所示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重大意义。

(2)图一所示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解放军在图中最南面建立的是什么根据地,它由什么部队建立的?

ks5u

(3)图二所示历史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说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及消灭敌人的数量。

(4)图三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据图简述这一战役的军事部署。

(5)试从战争的决定因素和领袖的决策作用谈谈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启示。

单元测评

(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3.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

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

“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

”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维新变法 D.日俄战争

4.《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支付列强巨额赔款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右图表明

A.沉重的赔款已使清政府财政崩溃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外国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

D.中国领土完整已不复存在

6.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7.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8.1912年之所以成为中国政治史上最具转折意义的年份之一,是因为这一年

A.北洋军阀取代了满洲贵族统治 B.立法机关由临时参议院发展为国会

C.政治中心从南京迁往北京 D.共和制度取代了君主制度

9.相对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新气象,这表现在

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②全面收复英国在华租界③收回台湾④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张研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

你知道“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 D.南昌起义

11.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重游南湖,仔细察看了“红船”内外并欣然题诗: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在“红船”上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通过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D.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12.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依据其观点,可能会对1840~1912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通过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历史看上海,下列事件与上海无关的是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4.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某校团委准备组织团员观看下页右图所示的地方。

该地方是

A.辛亥革命纪念馆 B.中共一大会址

C.南昌起义纪念馆 D.遵义会议会址

15.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这里的“中国军队”是指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解放军 D.新四军

16.2018年5月16日,九十多岁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

这个地方是

A.卢沟桥 B.柳条湖

C.汀泗桥 D.泸定桥

17.2018年12月13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在我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请你和我一道向在七十年前那场杀戮中遇害的无辜的中国受难者表示哀悼。

我们纪念这个日子是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材料中“七十年前那场杀戮”是指

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8.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下列战役与正面战场无关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19.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

“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20.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这张历史老照片所反映的内容是国共两党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而进行的一次谈判。

这次谈判

A.是在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之后举行的

B.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C.国民党当局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双方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22.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走向战略反攻的图片是

23.军旗和臂章是一支军队的象征,下列军旗或臂章代表的军队按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24.口号能够振奋精神,激发斗志。

下列口号具有反帝性质的有

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天翻地覆”的含义是人民解放军

A.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国民党政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满分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ks5u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

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和约之名,而未见其文”。

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似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

──李育民《中国废约史》

材料二 订立《天津条约》之初,桂良奏报咸丰:

“此时英、佛(法国)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

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材料三 同治五年三月,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奏请朝廷:

“惟每遇中外交涉案件,该堆官或有意延阁,或含混了事,甚有任意妄断,因小事而激生他事。

推原其故,皆因不明条约,且有未经目见者。

……饬下各省将军、督抚、府尹,转饬两司暨该管道府,将各国条约,重新刊刻,颁发各府厅州县,咸使知悉,如遇接替时,亦必移交后任。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请回答:

(1)《南京条约》是在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是用什么方式执行条约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对执行中外不平等条约抱着什么样的心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执行中外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带来了什么后果?

采取什么方法解决?

27.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请回答:

(1)孙中山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他一生一次重大的政治举措,概括中国同盟会成立历史条件。

(2)有人说,孙中山从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到1925年逝世,其民主政治斗争可分为三个时期(1905年至1912年初为第一个时期;1912年至1922年为第二个时期;1923至1925年为第三个时期)。

概括这三个时期民主斗争的主题并说明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最大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在革命尚未成功”的主要原因。

(4)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完成孙中山未竟事业的重大事件。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按照有关国际公约和规定,国际社会组成东京军事法庭,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严重战争罪行的日本战犯进行国际审判。

法庭由中、美、苏、英、法、印度、澳大利亚等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

……审判中,梅汝璈始终坚持法律原则,有礼有节,在“法官席位之争”(照受降签字国的次序,美,中,英,苏,澳,加,法,荷……)、“起草判决书”(有关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部分由中国人自己书写)和“坚持死刑处罚”(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土肥原贤二等7个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等多个关键时刻,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学识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与尊重。

──《梅汝璈──铭刻历史的中国法官》

材料二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公诉方收集的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是全面、充分和确凿的。

中国证人的证词一般都是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目击者,他们证词具体而确凿,辩方律师一般也提不出什么疑点,因此不对中国证人进行质证。

而外籍证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本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并都以文字或照片的形式进行了记载。

因是第三者,故更具客观性、中立性和可靠性。

另外,法庭上他们都经受了辩方律师的质证。

诉方的其他证据,如美国大使馆的外交函件,德国外交电函对日军种种暴行的描述都是无可辩驳的。

此外,法官也非常注重证据。

──杨夏鸣《东京审判确认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证据》

材料三 据后来估计,日本军在占领南京后的最初六个星期的时间里,在南京及其附近被杀害的普通老百姓和俘虏,总数在二十万名以上。

这些估计并不夸大,那可以从掩埋队以及其他慈善团体所掩埋的尸骸达十五万五千具这一事实得到证明……这些数字没有把被日本军焚烧后丢弃的、投入扬子江的以及用其他方法处置的许多人计算在内。

──远东国际军事审判的判决书

材料四 2000年9月12日,“编撰会”以“产经·扶桑社”的名义送审的名为《历史》的教材中,在日中战争(即侵华战争)的部分,蓄意只字不提南京大屠杀,而在提及东京审判(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时,他们攻击性地写道:

“这个东京审判法庭认定了日军在1937年(昭和12年)的攻下南京战争中杀害了中国民众20万以上。

但是,根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的人口是20万人,并且在日军攻下南京的一个月后,增加到25万人……。

除此之外,这个事件疑点很多,其争论持续至今,因为在战争中即使杀了一些人也不算是大屠杀。

──《人民日报》2001年4月17日《右翼势力要把日本引向何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东京审判时法官座次问题实质上说明了什么?

(2)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其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驳斥材料四的观点,并简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9.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也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和设计者本人思想认识的反映。

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7日发行的一枚邮票。

观察此图,回答问题:

(1)邮票中左上方的人物是,右上方的人物是。

(2)仔细观察邮票中的版图,其中哪一部分反映了后来被《开罗宣言》确认的一项重要内容?

(3)邮票在两个历史人物的下方分别标明了他们生前强调的宗旨,表明了设计者认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希望建立国家。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邮票设计者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ks5u第17课 解放战争

1.B2.A3.B4.D5.A6.C7.D8.D9.D10.C11.A12.B13.A14.C

15.

(1)扶蒋反共。

(2)政治腐败(争权夺利);一党专政(独裁)。

(3)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阻止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政权;尽力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16.

(1)图一:

三大主力突进中原;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图二:

战略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图三:

渡江战役,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被推翻。

(2)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的第一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大别山根据地。

(3)背景:

①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②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成熟。

辽沈战役:

47万多人;淮海战役:

55万多人;平津战役:

52万多人。

(4)背景: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国民党的和平阴谋破产。

部署:

三路大军,分阶段进攻。

(5)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人心的向背;领袖人物善于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的形势,善于抓住战场有利的时机也十分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