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009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长目标责任书.docx

河长目标责任书

河长目标责任书

篇一:

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20XX年5月22日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视频会议暨责任书签订仪式上的讲话

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管理

确保如期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务

——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视频会议暨责任书签订仪式上的讲话

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

(20XX年5月22日)

同志们: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水利部、财政部20XX年启动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3年来,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艰苦努力,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基本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最近,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20XX~20XX年中小河流治理任务。

今天,水利部、财政部共同召开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视频会暨责任书签订仪式,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20XX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动员和部署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与有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中小河流治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责任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务。

刚才,矫勇同志介绍了中小河流治理目标任务及责任书主要内容。

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7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结合各地实际,全(:

河长目标责任书)面介绍了中小河流治理的进展情

况、主要成效、经验做法、政策举措和下步工作打算,讲得都很好。

财政部张少春副部长对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全面部署,希望各地认真学习领会、着力抓好落实。

一会儿,水利部、财政部将与黑龙江等7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现场签订责任书。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梳理经验,全面总结中小河流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

20XX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水利部、财政部会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治理模式,落实资金投入,狠抓建设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试点任务如期完成,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330亿元,地方落实资金近120亿元,安排了《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近期建设规划》内2209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已有2337个项目开工建设,1103个项目完工,近期规划内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累计治理河长

1.25万公里,使3900万人、3800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500万亩农田排涝受益。

在构筑防洪安全屏障、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许多治理河段还改善了用水条件和水生态环境,发挥了综合效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第二,因势利导科学设防,治理模式不断创新。

中小河流治理过

程中,各地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方案和措施,山区和丘陵地区主要采用护岸护坡和堤防加固等方式,增强河道防冲刷能力,提高防洪标准;浅丘和平原地区积极开展清淤疏浚和堤防整修加固,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

不少地方通过积极采用天然材料和生态混凝土等新型环保材料,构造带状人工湿地、种植适宜水生植物等措施,改变传统的硬质护岸和渠化河道方式,保持了河流自然形态和风貌,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

许多地方在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同时,统筹安排小流域治理、农村河道整治等项目,治水、兴水、亲水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河流的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多种功能。

第三,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监督检查全面跟进。

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大部分市县都建立了中小河流治理领导机构,水利部、财政部与治理任务较重的四川、广西等8个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小河流治理责任书,大部分省份也与县市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严格规范项目前期、资金申报、建设管理、工程验收、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法人自评、专家评审、群众评议相结合的项目绩效评价,各地也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立了水利部、财政部重点检查和稽察、流域机构分片督查、省级部门日常督导的监督检查机制,实行中小河流治理月报制度,全过程、全方位加大中小河流治理监督检查力度。

20XX

年以来,水利部、财政部先后对200余个项目开展了专项检查,对54个重点项目进行了专项稽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四,建管并重整体推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面广量大、实施主体基层化的特点,江西、重庆等地采取公开竞争、集中审查等措施加强项目立项审批;广东等省建立了受益乡镇代表参加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许多省通过集中统一招投标、打捆招投标、组建专业项目法人、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加强质量监督等方式强化建设管理,有力保证了治理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

水利部、财政部先后对近600名市县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湖南、云南、陕西等省也组织开展了大规模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单位建设管理水平。

一些地方在加快治理步伐的同时,积极完善建后管护机制,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管护责任,特别是浙江等省实行河长制,将河道管护责任分段落实到人,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

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给予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鼎力支持的国家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明确目标任务,认清阶段特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的新要求

“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治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全力完成的政治任务。

以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印发和这次会议召开为标志,中小河流治理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实施阶段。

全面落实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部署,确保如期完成治理目标任务,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中小河流治理的目标任务。

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明确提出,20XX年年底前,完成《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近期建设规划》内2209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20XX~20XX年,在继续治理近期规划内部分重点河流的基础上,再治理2965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

到20XX年年底,基本完成5174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治理任务,治理项目9243个,治理河长达6.7万公里。

这些目标任务已经逐条逐段逐项落实到省到县,并接受全社会监督,必须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地完成。

除已完成项目外,今后几年,全国平均每年要完成近200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年均治理河长近

1.4万公里,建设强度是试点阶段的近3倍。

一些任务重的省份,年均需完成100多个治理项目,治理河长达700公里;有些县市每年在完成3-4个治理项目的同时,还要同步承担其他大量的水利建设任务,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强度之大前所未有。

第二,准确把握中小河流治理的阶段特征。

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大规模实施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高

篇二:

《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全文

《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全文

《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日前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并予以印发。

《行动方案》提出,自20XX年至2020年,6年投资3000亿元,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保障有力的区域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增产增效的农田节水体系、防控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六大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为实施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小康建设,推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以及促进兰白核心经济区、河西新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陇东南能源化工和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三大目标”。

以下是方案全文:

为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加快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抢抓国家加快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扶贫攻坚、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政府市场两手发力,近期远期科学统筹,节水与开源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助推扶贫攻坚;着力推进水生态治理,服务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着力推进节约用水,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水利投入;着力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奋力开创甘肃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自20XX年至2020年,6年投资3000亿元,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保障有力的区域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增产增效的农田节水体系、防控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6大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为实施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小康建设,推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以及促进兰白核心经济区、河西新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陇东南能源化工和制造业基地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3大目标”。

——水资源配置体系。

谋划和建设一批大型跨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及重点水库工程,着力破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长江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投资870亿元,新增水资源配置能力

5?

4亿立方米以上。

——区域供水体系。

加快实施供水工程建设,坚持大中小互补,蓄引提并举,挖潜改造与新建配套结合,加快解决兰州、白银、天水、平凉、庆阳、金昌等市以及通渭、秦安、临潭、山丹等县城缺水问题,保障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水需求。

投资520亿元,县级以上城市和工业区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农村供水体系。

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着力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让农村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

投资130亿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农田节水体系。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用水保障。

推进末级渠系建设、田间工程配套和高标准梯田建设,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投资450亿元,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0万亩,梯田面积达到3500万亩。

——防洪减灾体系。

加快防洪工程建设,解决重点城市、产业园区、新型小城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防洪保安问题;加快实施抗旱规划项目。

投资320亿元,全省重点江河、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重点城市防洪能力达到国家设防标准;农业生产抵御干旱的能力显著提高。

——水生态保护体系。

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

投资710亿元,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以上,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万平方公里。

通过以上建设,努力为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供水安全:

基本形成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优化调度、水量互补的大型骨干调水工程网络,建成布局合理的大中小水源工程,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第三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防洪安全:

黄河干流、江河主要支流、重点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及山洪灾害预警预报能力显著提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配套运用,标准内洪水可防可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生态安全:

形成合理的用水结构,用水效率显著提高,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河流水质基本达标,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三、建设重点

(一)水资源配置工程。

加快配套完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发挥工程效益;20XX年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工程,解决定西、白银、兰州、天水、平凉5市11县区用水问题。

尽快开工建设白龙江引水工程,保障陇东能源基地和关天经济区远期用水需求。

启动实施引哈济党、引大济西、讨赖峡水库、马莲河水库等工程,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二)区域供水工程。

尽快建成天水城区供水、引洮济合、引洮入潭、积石山引水工程,解决天水城区、合作市区、临潭县城、积石山县城发展用水需求。

开工建设兰州市水源地、引黄济临、肃北马鬃山引水、瓜州县柳园及柳沟引水工程等工程。

加快推进武威毛藏寺、张掖红山湾、庆阳小盘河、平凉崆峒水库改扩建等23座中型和82座小型水库工程建设。

有序推进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三)农村供水工程。

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基础上,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继续加大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通过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农村供水网络,着力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运行管理水平。

(四)农田节水工程。

加快推进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和陇中、陇东南特色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整合各类农田节水项目,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施30处大型灌区、12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有序推进58处5~30万亩中型灌区、81处1~5万亩小型灌区续建配套。

加快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提灌、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新修高标准梯田600万亩,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牧区水利建设。

(五)防洪减灾工程。

20XX年开工建设甘南、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治理河长260公里。

加快完成白龙江、泾河、渭河、黑河、石羊河等22条江河主要支流和内陆河重点河段防洪治理,治理河长2361公里。

对176条中小河流、68条山洪沟道进行重点治理,治理河长4500公里。

加快实施194处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建设,增加年应急供水能力1?

38亿立方米。

加快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对86个县区山洪灾害防治预警体系进行补充完善,提高预警预报水平,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六)水生态保护工程。

全面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巩固治理成效,确保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持续回升,青土湖旱区湿地不断扩大,流域生态系统有效修复。

加快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改善敦煌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月牙泉生态景观。

启动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渭河源、洮河流域、两江一水、祁连山生态保护、董志塬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四、投入机制

(一)用足用好中央支持政策。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29号)和国家支持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藏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省政府与水利部签署的《共同推进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水利工作框架协

议》,抢抓机遇,争取尽快上马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重点民生水利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央资金补助比例,力争中央水利投资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水利项目资本金制度。

将符合使用要求的中央下拨资金和省配套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放大资金效应,统筹用于水利项目建设。

尽快制定省内河道采砂收费按比例计收办法,拓展水利项目资本金筹措渠道。

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更多水利项目中长期贷款。

对实行资本金管理的项目,省属项目收益不能覆盖成本的,由省级财政给予补助;市县项目收益不能覆盖成本的,由市县财政通过科学安排转移支付、等价置换资产等方式予以解决。

鼓励市县以资本金运作的方式,扩大本级水利投入。

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集体和个人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三)广泛吸引社会资本。

盘活现有重大水利工程国有资产,选择一批工程通过股权出让、委托运营、整合改制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开工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具有一定收益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对公益性较强、没有直接收益的河道整治、山洪灾害治理等项目,可通过与经营性较强项目组合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各级政府要探索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和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稳定社会资本收益预期。

社会资本投资的水利工程水价由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价格不到位的,政府对运营成本进行合理补偿。

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的水利工程,可依法继承、转让、转租、抵押其相关权益。

省级以上财政投入优先支持引进社会资本的项目。

(四)鼓励开展直接融资。

各地要加大对水利经营性项目资产的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变资产为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直接融资。

发挥企业债券的直接融资功能,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

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水利企业以自身信用为基础,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支持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用足用好租赁、信托等各类融资工具,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

开展地区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通过水权转让进行项目直接融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保障行动中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相关政策措施和阶段性重点任务的落实。

各市州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

省水利厅要牵头细化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市县。

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细化完善支持水利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

省政府与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政府签订水利保障行动目标责任书,纳入相关考核评价体系。

市州及县区政府也要逐级签订责任书,加强对区域内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落实投入政策。

各地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并着力向贫困地区倾斜。

做好水利建设基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和河道采砂费的征缴,做到应缴尽缴。

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通过认购基金、直接注资等方式支持加快设立水利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有效扩大基金规模。

各级政府要统筹利用各部门涉水资金,发挥资金合力作用,集中用于项目建设。

(三)改革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筹资模式。

充分发挥各级水利投融资公司的融资优势,推进水务一体化发展,实行水源工程、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一体化建设运营。

深化水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建立企业化运营管理机制。

做好水利工程确权划界,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育和规范维修养护市场。

推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鼓励和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实现小型水利工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

(四)建立水权制度。

加快推进水权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确认登记制度,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组建甘肃省水权交易中心。

通过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细化明确不同行业和具体用水户的使用权,将初始水权确权分配落实到用水户。

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水权置换转让机制。

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参与建设高效节水、重大供水工程优先获得新增水资源使用权。

社会资本出资建设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在规定使用期限内依法享有继承、转让、转租、抵押和参股经营等权益。

(五)完善水价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分类实行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充分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促进节水意识增强的水价机制。

加快国家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实行小步快走稳步达到成本水价。

完善高扬程提水灌区公益补贴政策,建立电价水价联动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行保本微利的水价调整机制,有条件的地区推行阶梯式水价。

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合理确定城镇居民用水各梯级水量,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妥善做好低收入家庭保障工作。

(六)强化前期工作。

在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对接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水利专项规划,精心谋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前期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大水利项目前期投入,建立前期经费滚动机制,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科学优化工程设计,节约建设投资,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

争取国家审批的项目,省直各部门要按照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方案,各负其责,确定专人,跟踪办理。

属于省级审批的项目,各有关部门要精简项目审批要件,优化工作程序,主动作为,强化协作,限期完成审批。

市县政府要做好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和项目前期的督促推进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项目清单和实施计划,制定前期工作方案,细化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对社会资本参与的水利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前期工作中给予指导支持。

(七)落实法人责任。

严格落实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积极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工程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建设管理方式。

重点工程落实独立的项目法人主体,配备专业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管理以及运营负全责,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以县市为单元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集中建设管理,积极推行代建制和总承包制。

村民自建自用的小型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或不同形式的合作组织等方式履行项目法人职责。

建立和完善对项目法人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

篇三:

20XX年度马临年鉴初稿

《习水年鉴(20XX年)》马临工业经济区

初稿

20XX年4月30日

(撰稿人:

罗均)

习水县年鉴办:

《习水年鉴(20XX年)》马临工业经济区初稿经区党工委、管委会审定通过,准予上报。

中共习水县委马临工业经济区工作委员会

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20XX年4月30日

《习水年鉴(20XX年)》

马临工业经济区

初稿

【概况】20XX年末,马临工业经济区辖沔山、向阳、临丰、尚华、五一共5个村52个村民组,4616户17537人,其中:

男9136人,女8401人,非农业人口529户897人。

人口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苗、彝等族,其中百人以上的仅有苗族208人。

全区幅员面积3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49公顷,其中:

水田233公顷,旱地316公顷。

20XX年,粮食总产4630吨,工农业总产值6537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6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30万元,招商引资39160万元,国税收入2958.96万元,地税收入3121万元,非税收入75万元。

【工业经济发展】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煤矿企业。

全区煤矿基本实现“六个100%”,即矿井100%实现机械化开采,100%实现洗选厂、瓦斯发电厂、污水处理厂配套,100%花园式地面广场,100%劳动用工合同率,100%职工三险一金,100%二级质量标准化达标。

面对煤炭市场低迷,煤炭企业举步艰难的情况下,继续建设富泓煤矿和共兴煤矿瓦斯发电厂,完成共兴洗选厂建设任务,煤矿标准化建设多次接受省市领导视察并获得好评。

20XX年,完成煤炭总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