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60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二文言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文言文.docx

《初二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文言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文言文.docx

初二文言文

初二文言文

初三文言文复习资料

《醉翁亭记》(陈绍梅制)

一、文学常识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

1、环滁皆山也(环:

环绕。

)2、名之者谁(名:

命名)

3、饮少辄醉(辄:

就。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情趣。

5、野芳发而幽香(芳:

香花)6、佳木秀而繁阴(秀:

开花,这里指滋长)7、四时之景不同(时:

四季)8、至于负者歌于途(负:

背着东西的人)

9、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10、山肴野蔌(肴:

野味。

蔌:

菜蔬。

1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

)12、树林阴翳(翳:

遮盖。

)1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开:

消散。

暝:

昏暗)

一词多义:

(1)云归而岩穴暝(归:

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

回去)

(1)蔚然而深秀者(秀:

秀丽)

(2)佳木秀而繁阴(秀:

发荣滋长)

(1)山水之乐(乐:

乐趣)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以~~~~为乐趣)(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乐:

欢乐)

(1)太守谓谁(谓:

是)

(2)太守自谓(谓:

称谓)

二、句子翻译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

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

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

有一座亭子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靠近泉水的,这就醉翁亭了。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散开,傍晚烟云聚集,山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

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译: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

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快乐的人,就是太守。

三、内容理解

1、主题:

本文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

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

3、本文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答:

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大量地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

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

4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5、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1)、滁人游,

(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答: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8、第四段写到了哪些乐?

如何写的?

答: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写。

四、课外拓展

1、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3、假如你是醉翁亭的导游,请你按照课文内容依次给游客们介绍景点。

(1)醉翁亭一目楼

(2)醉翁亭晨昏景(3)醉翁亭四时新(4)醉翁亭太守宴

4、为了丰富游客们的生活,作为导游的你会开展哪些活动?

(1)太守宴的特色介绍

(2)滁人游的情景模拟(3)山歌对唱

《小石潭记》(黄文兰制)

一、文学常识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人称他为“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也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柳河东集》。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二、文言词汇积累

1、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用)②以其境过清(因为)

请:

①水尤清冽(清澈)②其境过清(凄清)

为:

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能够)

许: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多,来)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住所,地方)

从: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从)②隶而从者(跟从,随从)

环:

①如鸣佩环(玉环)②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2、重点字词翻译

①水尤清冽尤:

格外 ④为屿屿:

小岛⑥佁然:

呆呆的样子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

道路下:

在下面伐:

砍伐取:

开取

③为坻坻:

水中高地⑤为嵁嵁:

不平的岩石⑩空游:

在空中游动

⑥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⑦以其境过清以:

因为清:

凄清

⑧不可久居居:

停留 ⑨ 隶而从者隶:

跟从⑾相乐乐:

逗乐

⑿斗: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⒀蛇: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⒃去:

离开

⒁犬牙:

像狗牙那样⒂凄神寒骨凄:

使……凄凉寒:

使……寒冷

3、重点句子翻译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③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

⑤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象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溪岸的形势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⑦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⑧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

因为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三、巩固练习

1、课文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是: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写出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3、本文通过对小石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贬官失意后凄苦、悲凉、忧伤的心情。

4、请用一句古诗文安慰一下柳宗元。

你会选择哪句呢?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视。

这句话既有动静,又有静景,表现了鱼儿的活泼与潭水的清澈。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溪水形状。

6、文中从侧面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7、本文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色?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动静相结合。

(3)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8、请联系《桃花源记》、《三峡》的内容对对联。

上联:

小石潭凄寒幽静下联:

(桃花源和平宁静)(大三峡雄奇壮美)

《三峡》(紫家春制)

1、《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家和散文家,他撰写的一部地理学巨著是《水经注》,本文节选自《水经注疏》。

2、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3、翻译下列重点的字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

从,在重岩叠嶂嶂:

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略无阙处略:

丝毫,几乎阙:

通“缺”,中断,断开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

如果不是亭午:

正午夜分:

半夜曦:

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

漫上沿:

顺流而下溯:

逆流而上绝:

断绝

或王命急宣或:

有时宣:

传达回清倒影回清:

回旋的清波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即使奔:

飞奔的马御:

驾着以:

认为疾:

快素湍绿潭素湍:

白色的急流绿潭:

碧绿的潭水

飞漱其间漱:

冲荡,冲刷绝巘多生怪柏绝巘:

极高的山峰哀转久绝绝:

消失清荣峻茂清:

水清荣:

树荣峻:

山高茂:

草盛

属引凄异属:

连续引:

延长属引:

连续不断

4、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的江流中,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峰,丝毫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有时皇帝有圣旨必须迅速传达,这时只要坐上船,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能到达江陵,这两地之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

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啊!

(4)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叫声接连不断,非常凄凉,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7)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空的泉水和瀑布,在山崖间飞流充荡。

4、用原文句子填空:

(1)文中从侧面表现山势连绵不断,高大雄伟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从侧面表现水流湍急,水势凶猛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的三峡留给人的总印象是:

清荣峻茂

(4)文中描写水清的句子是: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描写树荣的句子是:

绝巘多生怪柏。

描写山高的句子是: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写春冬之景时,写作者俯视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写仰视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本文描写三峡之景,主要是抓住三峡的山和水来写,其中山的特点是什么?

水的特点是什么?

答:

山的特点是:

连绵不断,高大雄伟水的特点是:

水流湍急,水势凶猛

6、三峡春冬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秋天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春冬景色的特点是:

清幽秋天景色的特点是:

凄凉

7、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句话是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三峡秋天萧条、凄凉的特点。

8、请积累两句描写“山水”的诗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9、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请以导游的身分,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

导游词:

示例: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

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

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

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10、区别下列加横线的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

如果今义:

自从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

有时今义:

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11、一词多义

绝:

①绝巘多生怪柏(极,最)②哀转久绝(消失)③沿溯阻绝(断绝)

自:

①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记承天寺夜游》(赵丽琼制)

一作者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字词。

1、欲:

想2.欣然:

高兴的样子3.念:

考虑、想到4遂:

于是至:

5相与:

共同、一起6盖:

原来7但:

只是闲人:

清闲的人耳:

罢了

三、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B)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月光照耀下的庭院,如同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松柏的影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译:

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松柏。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五、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下列练习。

1文中从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光皎洁、明亮的特点。

)该句话可用月色如水一词概括。

2积累一句写月亮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①相与步于中庭理由:

关系密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

处境相同、命运相同,志趣相投。

4、“月色入户”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5.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月下庭中景物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_____。

6、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称自己为“闲人”的原因是:

①具有闲情逸致②自己具有远大的抱负,但政治上一贬再贬,不得不成为赏月的闲人。

当时的心境:

①:

赏月的喜悦②漫步的悠闲③被贬官的苦闷之情

7、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B)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8、苏轼在这篇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C)

A范仲淹《岳阳楼记》B欧阳修《醉翁亭记》

C柳宗元《小石潭记》D陶渊明《桃花源记》

9.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

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D)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