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08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V.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V

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V)

2016.1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

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

②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③▲,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④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纱》)

⑧▲,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竣(jùn)工言简意赅(ɡāi)B.滑稽(jī)融会(huì)贯通

C.吝(lìn)啬矫(jiǎo)揉造作D.惊诧(zhà)一愁(chóu)莫展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做学问应该像屠呦呦那样,心无旁骛,专心于自己的问题和目标,方能有所成就。

B.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戛然而止,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C.笑声可以消弭误解,把人们团结在一起,改善我们在工作、学习中的人际关系。

D.在这家原汁原味民俗的茶馆里,古旧的铜环,老式的风谷机,让人浮想联翩。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A.被:

同“披”,穿着B.锐:

锋利

C.伐:

讨伐,攻打D.功:

按功劳

5.

(1)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

B.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书中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C.孙悟空桀骜不驯,英勇无畏,大闹天宫,搅乱瑶池蟠桃会,玉帝亦无可奈何。

D.“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如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描写的是沙僧。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3分)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

“那取经人在哪里?

累烦你引见引见。

”行者道:

“你要见他怎的?

”那怪道:

“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

选文中“那怪”指▲,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一)(12分)

吴良,定远人,与弟祯俱以勇略闻。

从太祖①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

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

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

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

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

太祖谕良曰:

“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

”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

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

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

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

夜宿城楼,枕戈达旦。

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

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在境十年,封疆宴然。

太祖尝召良,劳之曰:

“良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

吾其无东顾忧矣!

”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

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注】①太祖:

朱元璋。

6.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扶苏以数谏故B.今以蒋氏观之

C.属予作文以记之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吴良兄弟在朱元璋起兵之初就担任帐前先锋,并能多方刺探敌人情报,受到重用。

B.朱元璋告诫吴良,不能与张士诚进行外交谈判,不要贪图小利,能保境安民就可以了。

C.遵从朱元璋的命令,吴良驻防江阴,指挥若定,击败了张士诚的进攻。

D.吴良为人宽容,生活俭约,不贪财色,带兵兢兢业业,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每易服为间谍易▲②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潜▲

③延儒生讲论经史延▲④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旌▲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吴良,定远人,与弟祯俱以勇略闻。

(2分)

②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

(2分)

(二)(4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诗人从哪几个角度来表现“雪重”的?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做简要分析。

(2分)

(三)(9分)

屠呦呦何以“被致辞”

①连日来,屠呦呦摘得诺奖的消息热度不减。

85岁高龄的她默默无闻奋斗数十载,如今一夜间家喻户晓,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屠式语录”也被人们在网上热炒开来。

除了她在领奖时的主题演讲外,还有两篇致辞流传甚广,一则是满满的心灵鸡汤体,一则是磅礴的名人语录版,最后二者均被证实系伪造,舆论哗然。

纵观当下,名人们“被致辞”现象并不鲜见,朋友圈里戴着名人帽子的假段子早已满天飞。

种种“警世恒言”,乍一看颇有几分营养,但看得多了,难免审美疲劳。

③“代名人立言”现象频频出现,原因固然复杂,但商业利益驱使恐怕是根本一条。

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注意力就是生产力,通过流量变现赚钱也成了很多网络推手和营销账号的生意经。

君不

见,这边读者被一篇篇鸡汤美文感动得稀里哗啦,那厢营销商已将真金白银卷入囊中。

④此外,假托名人发声很多时候还有担心人微言轻的不自信因素。

海量信息时代,有关注才有“出路”,一些人甘于隐姓埋名,以己之文长他人之名,也实在是蛮拼的。

其实,“代圣人立言”古已有之。

西汉庆虬写《清思赋》,当时无人问津,后托名司马相如“遂大重于世”。

可见,“世多虞讷之见,自古如此”,也让“被致辞”多了些无奈的味道。

⑤传播是双向的,流行也是双向的。

“伪致辞”泛滥也折射出当前社会的某种浮躁之气。

海量信息扑面而来,很多人已习惯于浅阅读、“吃快餐”,更愿意去听个故事或者学个窍门。

而且,最好看完以后立竿见影,瞬时见效,立刻就对人生开悟。

各种伪造的“名人语录”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弱点,往往一句话概括一个人生哲理,一个故事概括整个人生,或者打着“大师”幌子传授所谓成功秘诀。

殊不知,过度相信人生经验和名人经历而忽略了系统的学习、归纳、逻辑思考,也终究粘贴不出自己的成功。

⑥其实屠呦呦获奖,更应该传递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潜心钻研,淡泊名利,是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更是对国家和人类有着莫大的温情和担当的表现。

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从她身上品味到的“鸡汤”。

11.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屠呦呦“被致辞”的原因。

(3分)

12.简要分析,第④自然段中举西汉庆虬写《清思赋》的事例,有何作用?

(3分)

1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自然段中“吃快餐”一词有何寓意?

(3分)

(四)(14分)

雨滴的闹钟

鲍尔吉·原野

①雨滴耐心地穿过深秋。

雨滴从红瓦的阶梯慢慢滴下来,落在美人蕉的叶子上,流入开累了的花心里,汇成一眼泉。

雨滴跳在石板上,分身无数,为寂静留下一声“啪”。

②雨滴比时钟更有耐心,尽管没发条,走步的声音比钟表的针更温柔,在屋檐下、窗台上,在被雨水冲击出水洞的青砖上留下水音的脚步声。

时间在雨滴里没有表针,只有滴答。

清脆的声音之间,时间被雨滴融化了一小节。

被融化的时间永远不能复原,就像雨滴不能转过身回到天空。

③秋天盛满繁华之后的空旷,秋天被收走的不光是庄稼和草,山瘦了,大地减肥,空中的大雁日渐稀少。

说秋天丰收,这仅仅是人的丰收。

大地空旷了,像送行人散尽的车站月台。

④让秋天显出空旷还由于天际辽远,飞鸟就算成万只飞过也不会拥挤。

云彩在秋天明显减少,比庄稼少得还快,仿佛说,云和草木稼穑配套而来,一朵云看守一处山坡。

庄稼进场,青草转黄,云也歇息去了。

你看秋空飘着些小片的云,像鱼的肋条,它们是云国的儿童。

浓云的队伍开到海的天边对峙波涛,波涛如山危立,是一座座青玉的悬崖,顷刻倒塌,复现峥嵘。

⑤雨滴是天空最小的信使,它的信是昼夜不息的滴水之音。

在人听到雨滴的单调时,其实每一声都不一样。

雨滴的重量不一样,风的吹拂不一样,落地声音也不同。

雨滴落在鸡冠花上,像落在金丝绒上,哑默无声。

雨滴落在电线上,串成白项链,排队跳下地面。

⑥秋雨清洗忙了一年的大地。

大地奉献了自己的所有之后,没给自己留一棵庄稼。

春雨是禾苗喝的水,夏雨是果实喝的水,秋雨是大地喝的水。

土壤喝得很慢,所以秋雨缠绵。

人困惑秋天为何下雨,这是狭隘的想法。

天不光照料人,还要照料大地与河流。

古人造字,最早把天写成“一”,它是广大、无法形容的一片天际,而后造出两腿迈进的“人”字。

把天的意思放在“人”字肩上曰“大”,而“大”之上的无限之“一”,变成现在的“天”字。

“天”在“人”与“大”之上,要管好多事。

⑦天没仓库,不存什物或私房钱。

天之所有无非是风雨雷电,是云彩,是每天都路过的客人飞鸟。

天无偏私,要风给风,要雨给雨。

风转了一圈又回到空中,雨入大地江河,蒸发为云,步回天庭。

这就像老百姓说的,钱啊,越花越有,像慈悲人把自己的好东西送给别人,别人回报他更好的东西。

⑧深秋的雨,不再有青草和花的味道,也没有玉米胡子和青蛙噪鸣的气息。

秋雨明净,尽管有一点冷。

雨落进河流,河床丰满了一些。

河流漂过枫叶的火焰,漂过大雁的身影。

天空的大雁,脖子比人们看到的还要长,攥着脚蹼,翅膀拍打云彩,往南方飞去。

河流在秋天忘记了波浪。

⑨雨滴是透明的甲虫,从天空与屋檐爬向白露的、立秋的、寒露的大地。

它们钻进大地的怀抱,一起过冬。

来年,春天的雨滴将会把他们唤醒。

14.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揭示了什么哲理?

(3分)

15.请说说对第③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3分)

16.研读⑥⑦自然段,分析作者通过“天”和“秋雨”表达了怎样深刻的情感?

(4分)

17.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4分)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一)(6分)

18.阅读下面新闻,完成题目。

(6分)

近来网上热传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写的《我为什么娶了个丑女》的文章。

文中谈到:

那些所谓的美女,心是玻璃心,病是公主病,还有傲娇症,这样的女人就算外表再美,心灵也是索取的,因而也是丑陋的。

而他的妻子,学识渊博,穿着朴素,真实善良,是最适合他的美女。

假设你在网上看到了这则信息,请以一个网友的身份回帖,就“什么是真正的美”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

(1)观点明确;

(2)理由充分;(3)字数在100-120之间。

(二)(6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请以“家在无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若出现,请一律以××代替。

2015年秋学期期末考试答

题卷

初三语文

2016.1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⑨;

题号

2

3

4

5

(1)

答案(每题3分)

5

(2);(3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二)(12分)

6.(2分)7.(2分)

8.

(1)

(2)

(3)(4)(每空1分,共4分)

9.

(1)

(2分)

(2)

(2分)

(二)(4分)

10.⑴(2分)

(2分)

(三)(9分)

11.  

(3分)

12.  

(3分)

13.  

(3分)

(四)(14分)

14.  

(3分)

15.  

(3分)

16.   

(4分)

17.   

(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18.(6分)

 

(作文见背面)

19.(60分)

家在无锡

200

 

400

44

 

500

600

200

700

 

800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16.1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10分)略(每条横线1分)

2.(3分)D

3.(3分)B

4.(3分)B

5.

(1)(3分)A

(2)(3分)猪八戒(1分);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娶亲、智激美猴王、偷吃人参果)(2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9分)

(一)(12分)

6.(2分)A

7.(2分)B(“外交”应是“与外界交往”)

8.(4分)①改变;②悄悄地、暗暗地;③邀请;④表扬、表彰(每个1分)。

9.(4分)

(1)吴良,是定远人,和弟弟吴祯一起凭借勇敢有谋略而闻名(判断句式1分,以、闻各0.5分);

(2)太祖朱

元璋命令学士宋濂等文人写诗文赞美他(吴良)。

(为、美、各0.5分,句意通顺1分)

(二)(4分)

10.

(1)(2分)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来表现雪重(答对一点得0.5分,两点1分,三点2分);

(2)(2分)通过间接写雪的厚重,说明他彻夜难眠(1分),表达了自己此时(谪居

)内心孤寂、惆怅的情感(1分)。

(三)(9分)

11.(3分)商业利益驱动;不自信;社会上的某些浮躁之气。

(每点1分)

12.(3分)论证了假托名人发声“很多时候还有担心人微言轻的不自信因素”的观点(1分);同时也补充论证了有时候假托名人也有实属无奈的情

况(1分),使论证更严密(1分)。

13.(3分)形象地批评了有些人只习惯于浅阅读(或答“浮躁的阅读心态”亦可,1分),只想获得某种成功秘诀(或“功利化阅读,追求立竿见影,瞬时见效”,1分)而不想系统性的学习知识的现象(或“不愿静心研究,深刻思考”,1分)(表述恰当合理即可得分)。

(四)(14分)

14.(3分)拟人(1分),以秋雨的绵长生动地突出了时间的流逝(1分),揭示了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哲理(1分)。

15.(3分)写出秋天丰收后空旷的景物特点(1分),形象地突出了大地把自己的物产无私地奉

献给人类之后的

一种坦荡与博大(意思相近亦可,2分)。

16.(4分)对天空、秋雨、大地无私奉献、公道/不偏私精神的肯定(2分),对大自然的慈悲之心与包容一切的情怀的赞美(2分)。

(概括恰当,意思相近即可。

17.(4分)(内容上)赞美秋雨滋润大地,点明了文章中心(2分);(结构上,写秋雨、大地“一起过冬”)暗示来年大地将被春天雨滴的闹钟唤醒,再次点题、收束全文(2分)。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一)(6分)

18.(6分)观点:

美的形貌和美的品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或拥有美好的品质才是真正的美,或观点合理恰当相近即可)。

观点概括正确得2分;论证理由充分,语言流畅(表述的层次清晰,不重复拖沓)得4分;达不到以上要求,酌情扣分。

(二)(6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请参照2015年无锡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吴良,安徽定远人。

和弟弟吴祯都凭借勇猛有谋略而闻名。

跟随太祖朱元璋在濠梁起义,和弟弟一同担任帐前先锋。

吴良能够潜入水下探听敌人消息,吴祯经常改扮装束去当间谍刺探敌方消息。

张士诚的军队占据秦望山,吴良攻取了那儿,于是攻克江阴。

就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

当时张士诚完全占据着吴地,横跨淮东、浙西,军兵和粮食充足。

江阴处在交通要道,背靠长江,是扼制南北的咽喉要地,张士诚多次用金钱美帛犒劳将士,伺机挑衅。

明太祖告谕吴良

说:

“江阴,是我们东南方面的屏障,你要管控好士兵,不要和外界交往,不要接纳敌人的逃兵,不要贪图小的利益,不要和敌人争锋,只要让你的防区保全,使百姓安定就可以了。

”吴良接受命令后非常小心,准备防御整修军备。

吴良因为打败敌人的功劳,被封为枢密院判官。

张士诚大举进兵来侵犯,战船布满长江,他的将领苏同佥驻守在君山,指挥部队进攻。

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城北门和苏同佥作战,并暗地派元帅王子明带领壮士骑马出南门,合击敌人,取得大胜,俘虏斩杀敌人很多。

吴良仁爱宽容,生活俭约,声色、财物都不喜欢。

晚上住在城楼上,枕着兵器睡觉直到天明。

训练将士,常常像敌人真的来侵犯一样。

空闲时就请来读书人讲解经史,修建学府,建造社学。

大力实施屯田,平均徭役,减免赋税。

在江阴任职十年,辖区平安无事。

明太祖曾召见吴良,犒劳他说:

“吴良能够保障一方平安,你功劳很大,车马、珠玉不足以表彰你的功劳。

在东边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