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35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新疆区石河子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2*40=80分)

1.1942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

“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

”其主要意思是说()

A.美国要继续纵容日本侵略B.日本正在扩大侵略活动

C.美国准备对日宣战D.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侵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的作用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依据材料中的“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可以知道,罗斯福是在讲中国的抗战的对世界反法西斯的作用,故选D。

AB题干没有体现;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排除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中国的贡献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四次大战均遭失败,其原因是①实力对比敌强我弱②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③蒋介石消极抗日④日本集中兵力进攻正面战场()

A.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抗战的态度。

抗战初期蒋介石没有消极抗日,③不对,①②④均符合历史史实。

故答案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国民党的态度

3.在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本题关键词是“广阔地区”“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

由此判断大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曾叫嚣要在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成功的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打到11月,成功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A正确;太原会战属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战役,排除B;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故C错误;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D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5.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与抗战是一场持久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显示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故C项错误;由图一中中国是一片树叶任由日本虫蚕食到图二中中国变成一只鸡,暗含中华民族觉醒,抗战必胜,故D项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6.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

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切代价换取和平。

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

”这实际上是()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答案】C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7.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明是霸道文明,东方文明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明,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应主宰世界、拯救全人类,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

这些言论的本质是()

歪曲历史B.掩盖真相C.美化侵略D.混淆是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军侵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时间“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可知是日军侵华时期,日本认为“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应主宰世界、拯救全人类”显然是为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文化上美化其行为,符合题意的是C项。

ABD项不是本质,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日本侵华

8.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凇沪会战②七七事变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淞沪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8月,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最先发生和最后发生的事件。

故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9.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不要抗日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C.采取哪些方法抗日D.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全面抗战路线是依靠全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因此两者的差别是依靠哪些力量的问题。

故答案选C。

其它三项不是最大区别,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10.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是()

A.粉碎日军对对根据地的大扫荡B.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C.破坏大陆交通线,为大反攻创造条件D.振奋抗战军民,争取时局的好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集中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全国人民出现悲观失望情绪,为了振奋全国人民抗日精神,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的军事实力日军为了巩固后方只能暂停前线进攻重点改为对占领区进行扫荡以打击抗日武装和根据地,排除A;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排除B;为打通大陆交通线,1944年日本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导致中国损失惨重,排除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1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样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爪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

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被形象的成为"插上一刀",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扭转了全国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故A正确。

BCD项都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战争,与材料体现的解放战争的有国民党重点进攻到我军战略反攻的时间阶段不符。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千里跃进大别山

12.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作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题干时间1947年以及材料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说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故本题选择B选项。

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指的是1949年三大战役的胜利,排除AD;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指的是1948年11月辽沈战役,排除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13.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动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巨大变化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统治被废除,民主政治建立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解放了人们思想,民主共和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废除封建经济,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使封建统治被废除,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出现了复辟,民主政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和中华民国,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

辛亥革命有利于解放了人们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不是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辛亥革命并没有废除封建经济,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经济体系。

因此,应该把ACD项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14.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孙中山思想的认识。

①项与现行民族团结政策契合,故①项正确。

②项与现行民族平等政策契合,正确。

天中国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国,不存在将少数民族视为“鞑虏”这一说法,故③项错误。

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辛亥革命后已经被推翻,故④项错误。

故答案选A。

考点:

15.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共和②维新变法③马克思主义④民主、科学()

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

1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首先社会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处的三民主义应为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把斗争矛头直指腐朽的清政府和封建专制制度,因此首先解决的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故C正确。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排除A;BD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

17.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说:

“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饿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潮流。

“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

A.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B.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C.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2001年这个时间,推断出“九十年前”应是1911年,由此判断出“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先生指的是孙中山。

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

“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即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答案为C。

ABD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不是孙中山最大的转变,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18.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①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②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④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⑤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而非完全相同,⑤不正确。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19.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答案】C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族观念

20.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C.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关键是明了新思潮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主张的内容,然后才能找出不同。

新思潮主要是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御侮之道。

具体之法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学习外国军事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

而早期维新思想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故AC错误,B正确。

D是二者的共同点。

故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内涵

21.近代思想家严复在他译作《群己权界论》(今译《论自由》)中指出:

“穆勒此篇,本为英民说法,然其所论,理通他制。

使其事宜任小己之自由,则无间君上贵族社会,皆不得干涉者也。

”由此可见他主张()

A.尊重个人权利B.倡导民主共和C.学习西方科技D.提高国民素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

分析材料可见,“然其所论,理通他制”反映了严复对西方民主思想的赞同;“使其事宜任小己之自由,则无间君上贵族社会,皆不得干涉者也”表达了严复提出尊重个人权利的思想主张,故选A。

B、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的思想

22.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

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

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严复的《天演论》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故A项正确;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与《天演论》盛行的原因无关,故B项错误;《天演论》的科学性不是严复学说在当时中国盛行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天演论》并没有强调要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且当时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故D项错误。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的思想

23.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论述的是新文化运动;C项论述的中西文化之间的尖锐对立,并没有学习西方为中方所用的信息;D项论述的是吸收东西方文化的长处,并没有谈论“器”与“体”的问题,故A、C、D项错误。

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中学”以传统的儒家学说为主,“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

“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乐文明高于西方,西方的“器”物,较强于中国,这是典型的“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思潮·中体西用

24.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

“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时务报》B.《新青年》C.《民报》D.《申报》

【答案】B

【解析】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25.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

“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

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B.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D.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属于表层信息,排除;B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选项正确,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是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旧文化,新旧文化的合体必然是用新文化改造旧文化,即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选项不符合事实,李大钊传播了新思想,不是创造了新思想,排除。

故答案选C。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李大钊的思想

26.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认为,人类发展必然由“宗教迷信时代”、“玄学幻想时代”进化到“科学实证时代”。

这一观点体现出陈独秀()

A.追求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B.崇拜科学技术

C.否定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D.赞赏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强调的是“科学实证时代”即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科学,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是科学的知识,不是具体的科学技术,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陈独秀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否定,故C项错误;材料未表明对工业革命的态度,故D项错误。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的思想

27.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末新政,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D正确。

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排除AC;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辛亥革命.清末新政

28.孙中山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

这一运动应是()

A.戊戌变法B.太平天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属旧式的农民运动,尽管其运动带有反侵略反封建性质,但还没有明确提出近代意义上的民权的概念。

A项中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兴民权,设议会,实现君主立宪,故A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在思想上主要受到传统的大同思想、平均思想、西方的基督教影响,在其纲领上没有明确提出近代的民权概念,故B符合;C项新文化运动中明确的提出民主科学口号,五四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故排除CD。

故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29.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

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在这里,胡适对《新青年》评价的理由是()

A.《新青年》代表了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的时代

B.《新青年》代表了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的时代

C.《新青年》代表了主张共和,掀起民主革命的时代

D.《新青年》代表了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时务报》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阵地之一,排除A;《新民丛报》是梁启超宣扬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排除B;《民报》代表了主张共和,掀起民主革命的时代,排除C;《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提倡民主和科学,故选D。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30.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认为:

“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

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答案】C

【解析】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主张

31.“我中国已被灭二百六十余年,我华人今日乃亡国遗民,无国家之保护,到处受人苛待。

故今日欲保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

故曰革命为吾人今日保身家性命之唯一法门,而最关切于人人一己之事也。

”从孙中山的言论可看出他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A.激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B.带有很强的民族歧视

C.未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D.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从材料“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可以看出,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是光复中国,主要指恢复汉族的国家,所以材料体现出其民族主义思想具有大汉族主义的倾向,故选D项。

AB题干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含义

32.“平均地权意图在地价上涨时国家按较低的价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买下来,使国家成为全国土地的主人,由国家收取地租,实行土地国有。

”孙中山的这种设想()

A.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最佳途径B.难以得到农民阶级的理解

C.是避免社会革命的最佳选择D.能使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实行平均地权的政策,并未有效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故A项错误;当时推行土地国有制,并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很难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和理解,故B项正确;实行土地国有并不能避免社会革命,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并未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故D项错误。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平均地权

3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

【答案】C

【解析】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34.孙中山遗嘱中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在他一生的斗争中,下列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提出三大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