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39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 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docx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4火烧云》教案+教学反思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4火烧云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生字词,理解和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作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孩子们,你们看见过火烧云吗?

(见过)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激情谈话:

民间有一句谚语“早烧阴,晚烧晴。

”它的意思是早晨的时候有火烧云就意味着这一天是阴天,如果在晚上出现火烧云就意味着明天是晴天,所以人们很期望它出现在傍晚。

晚上的火烧云,甚是美丽,它和白天的云彩不同。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火烧云的形态,它是橘红色的,这深深的颜色几乎渲染了半边天,非常美丽。

再仔细看它,它的颜色由浅黄色变成了橘红色,和天空的颜色合为一体,就像是美术里的水彩画一样美丽。

3.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学习课文《火烧云》,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多媒体课件循环展示不断变化的火烧云图片。

4.简介作者: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

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1932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来往密切。

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

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

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

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

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

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火烧云》是她写的一篇散文。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或查字典学会文中的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把读不通顺或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2)把课件上的生字词语变为单个的生字,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边读边交流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在读音上,要注意“盈”,后鼻韵母;“彤”,不要读成dān;“跪”,不要读成kuì;“蹲”,“模”在这里读mú。

在写字上,要注意“武”,最后一笔不要加一撇;“威”,不要少写一撇。

“镇”不要少写一横。

(3)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4)相互交流,集中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把词语理解准确。

①火烧云——傍晚,部分阳光透过云层,射出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

而没有穿透云层的阳光使得云层的颜色呈现不同的色彩,形成了火烧云。

②高寿——长寿,活到很大的年纪。

③霞光——指日出或日落时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

④紫檀色——紫檀木的颜色。

色紫红。

⑤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样子。

⑥红彤彤——形容很红。

⑦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⑧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

百合色,就是百合花那样的颜色。

⑨茄子紫——像茄子那样的紫色。

⑩威武——课文指力量强大、很神气的样子。

镇静——神态镇定,情绪平静。

恍恍惚惚——课文指由于事物(火烧云)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再想想看: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板书: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2.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1)看哪一自然段写的是火烧云上来,哪哪些部分写的是火烧云变化着,哪里又是写火烧云下去了?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读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3)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讲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奇异色彩和光泽。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讲火烧云“烧”起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瞬息万变的颜色和形状。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讲火烧云下去的情景。

1.选择正确音节打“√”。

笑盈盈(yíngyén)

金灿灿(cǎnchàn)

恍(huǎnghuāng)惚

镇(zhèngzhèn)静

一模(mó mú)一样

红彤(tóngtōng)彤

2.比一比,组词语。

盈()盘()

茄()家()

跪()桅()

蹲()尊()

填()镇()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地看着

()地蹲着

()的火烧云

()的霞光

()的月亮

()的小草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分节合作朗读。

3.教师范读。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

(板书:

霞光)

(2)天空的霞光照耀使地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

“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

“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指名朗读。

2.课件出示:

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

“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1)指名朗读。

(2)交流体会:

这是一句开心的祝愿话。

老人的胡子是银白的,在火烧云霞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黄的,长金胡子的人是没有的,乘凉人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

3.如果你看到霞光照映的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景色是那么的美,甚至于连自己也变了颜色,你会是什么心情?

(可能是惊奇、高兴、又惊又喜……)

4.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谈话过渡:

这么美丽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阅读交流。

(1)这一自然段中哪个字用得妙?

(“烧”字用得。

好)为什么?

(一个“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范围广大,气势宏伟,色彩艳丽。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人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2)“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呢?

(红、铺、伸等)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语,而用“烧”字呢?

(用“烧”字非常贴切,“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的,又写出了云的动态,把云写活了。

也点明了文章的课题。

3.交流探究:

这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一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空,然后蔓延到东边。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4.朗读感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师生评议。

2.自由交流:

这段主要描写了火烧云哪方面的变化?

(这段主要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  

3.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第三自然段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天空中的火烧云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

(不是。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试着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苹果绿、橘子红、杏黄、鸭蛋青……)

5.天空中那么多颜色的火烧云交织在一起,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的多吗?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烂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姹紫嫣红、色彩缤纷……)

6.这部分课文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多。

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板书:

颜色多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读出作者的惊喜。

8.这么多的颜色你都记住了吗?

(学生口头完成课件出示的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背诵,积累重叠式的词语——ABB。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的,一会儿()的,一会儿(),一会儿()。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查字典写词语。

“盈”用部首查字法,应直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______。

这个字第二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

在“喜气盈门”中,“盈”应理解为___________。

2.照样子各写四个词语

(1)红通通:

(2)恍恍惚惚:

(3)半信半疑:

3.给下面的字扩三个词。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笑盈盈()

镇静()

凶猛()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

必定()

恍恍惚惚()

6.读课文片段,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这段话描述了火烧云

三、学生朗读全文,试着背诵前3-6自然段。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指名分节合作朗读课文。

3.谈话过渡: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瞬息万变,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形状变化。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思考: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

(形状变化多,变化快。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变化多:

马、大狗、大狮子;变化快:

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是什么样子的?

(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很快,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它又是怎样消失的?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3.指导朗读:

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4.“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大狗是什么样子的?

(那狗十分凶猛,在前边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很快,大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5.“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

(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很快,大狮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

再也找不着了。

6.鼓励想象:

火烧云的形状可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

7.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瞬间万变、瞬息万变、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各种各样、变化多端……)板书:

变化奇

8.教师小结:

“马是跪着的”,“那条狗十分凶猛”,“一头大狮子……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这些描写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9.指导朗读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内容,在朗读中表现出火烧云的有趣。

10.指导背诵:

(按照课件的提示口头完成填空。

  一会儿,天空出现(),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腿(),马脖子(),尾巴可()。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了。

  忽然又来了()。

那狗十分(),在前边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

跑着跑着,小狗(),大狗也()。

  接着又来了(),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很()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

再也()。

1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6自然段,练习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小组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

一时恍恍惚惚的。

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1)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

(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

(2)为什么会“恍恍惚惚”?

(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因为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

正因为这样,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

)板书:

恍恍惚惚

(3)“恍恍惚惚”说明了什么?

(火烧云瞬息万变。

4.课件出示: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1)“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这句话有趣吗?

(有趣。

)为什么?

(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迷恋的情感。

(2)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

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

)板书:

迷恋

5.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孩子们心中对火烧云的留恋和火烧云下去后的惋惜。

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这两段话主要写了。

(3)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

(4)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  )

凶猛——(  )

镇静——(  )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画“√”,不是的画“×”。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  )

②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是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

(  )

(3)请用“~~”画出第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三、总结全文,朗读背诵

1.教师小结: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的顺序,着重从两方面描写火烧云的景象,一是颜色多,变化快;二是形状多,变化快。

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丰富、有趣,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3-6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作者是在边观察边想象中获得写作素材的。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极多、极快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中和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相比较。

从而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

作者将观察与想象所得,及时、准确地进行整理、记录。

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

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有能力也可以学着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互相交流,发现自然界的美。

3.课外阅读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

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火烧云

上来了:

霞光

    颜色:

变化着:

迷恋

    形状:

下去了:

恍恍惚惚

[教学反思]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这篇课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

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

从而深化了主题。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特点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文章的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活泼。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

在课堂教学上,我以引导学生交流亲眼所见的火烧云和放映火烧云的图片作为课文的导入,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欣赏火烧云的变化美。

很自然地把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中注意观察,留心身边实实在在的美景,给学生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美的熏陶。

第二步: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所见,观察图片,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感受美,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三步: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好词佳句,体会、品味、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课文内容的能力。

第三步:

结合课文对火烧云的描写中加入了作者大量的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火烧云形状变化时,我在文本拓展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可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像一只小白兔,有的说像一群羊,也有的说像一群读书的小学生……在激发了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切地认识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中,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可以注意与美术课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用火烧云的简笔画导课课题,然后调整阅读教材的顺序,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并不断添加简笔画的内容,在充分了解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形状变化之快的基础上,放手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鼓励学生用彩色粉笔为老师的简笔画涂上颜色。

再鼓励学生对画面进行大胆的加工、改造、夸张、连接。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跃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选择正确音节打“√”。

笑盈盈(yíng)金灿灿(cǎnchànshān)恍(huǎng)惚

镇(zhèngzhèn)静一模(mú )一样红彤(tōng )彤

2.比一比,组词语。

盈(笑盈盈)茄(茄子)跪(跪下)蹲(蹲着)镇(镇定)

盘(盘算)家(家庭)桅(桅杆)尊(尊敬)填(填空)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笑盈盈地看着镇静地蹲着

红彤彤的火烧云金灿灿的霞光

弯弯的 月亮 绿油油的小草

第二课时

1.查字典写词语。

  “盈”用部首查字法,应直部首皿,再查四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Y,再查yínɡ。

这个字第二画的名称是横折折撇。

在“喜气盈门”中,“盈”应理解为充满。

2.照样子各写四个词语

(1)红通通:

绿油油黑乎乎黄澄澄白茫茫蓝盈盈黑沉沉蓝悠悠

(2)恍恍惚惚:

整整齐齐高高兴兴老老实实快快乐乐白白嫩嫩

(3)半信半疑:

一心一意半信半疑十全十美自言自语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3.给下面的字扩三个词。

镇静平静宁静揉和揉面揉搓

紫色紫红发紫猛烈凶猛猛虎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笑盈盈(笑吟吟)镇静(镇定)凶猛(凶恶)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慌张)必定(未必)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6.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

第三课时

3.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2)这两段话主要写了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3)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小明学习心不在焉,一会儿看看杂志,一会儿吃苹果,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电视

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清楚)  凶猛——(温柔)  镇静——(慌张)

(2)判断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