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454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docx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

2015年9月4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背诵并理解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点难点教学重

背诵并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诗句小故事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

雨霁晚霞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开场白

 

二、范读、带读

 

三、释读 

 

四、朗读一东、

 

五、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

“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

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

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

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跟我念。

  1、师读第一段并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评选最佳朗诵者。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

2、搜集对联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2

授课时间

2015年9月11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基本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点难点教学重

背诵并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准备

诗句音乐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

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日曈曚。

腊屐对渔篷。

过天星似箭,

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

池亭人挹藕花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讲解内容

 

三、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部分。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齐读)

2、你能找到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吗?

(找一找,指名交流)

3、短短的一小部分就已经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十一字的对,这《笠翁对韵》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

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老师来考考你。

叆叇瞳曚腊屐渔蓬梅子雨藕花风

补充温庭筠的古诗《商山早行》并讲解诗意。

4、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5、接口读

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生对读。

6、《笠翁对韵》在读的形式上多种多样

用不同的节奏读

配上各种动作读

同桌互相合作读

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读

学生交流、评议

7、《笠翁对韵》还可以配上旋律唱

师示范唱

学生跟唱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进一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3

授课时间

2015年9月18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点难点教学重

背诵诗句并进行诗歌拓展

教学准备

诗句音乐五岳的名称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

塞雁对江龙。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

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

南帘曝日省冬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二、范读、试读,并讲解内容

 

三、游戏

四、总结

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

1、 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 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

华、当、禁、扇、曝、省、塞。

6、学生朗读三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7、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

(公、龙、红、熊、烘、风。

8、教师讲“华对嵩”引出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由世界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引出河南,教育学生爱家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进一步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启发学生寻找古诗中的韵脚。

加强学生对韵脚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写诗打下基础。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感受了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

        

游戏:

双簧、接龙、藏宝。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4

授课时间

2015年9月25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熟读并背诵所学内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点难点教学重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故事诗句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晨对午,夏对冬。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

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

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

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

一品当朝禄万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二、学习新知

 

三、总结

 

1、个别学生背诵

2、学生共同评议、交流。

3、通过背诵,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一部分。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从而锻炼学生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此游戏,极具新意,在竞争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很集中)

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吗?

找一找,指名交流。

晨午下饷高舂锄翁钓客

仙鹤神龙凤冠螭带

6、了解词语意思

三元及第:

封建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叫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

沉香亭:

在兴庆宫内

一品当朝:

古代宰相为一品官爵

娇杨:

即杨贵妃杨玉环

7、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

(冬松龙珑钟)

8、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9、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10、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对子的特点,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5

授课时间

2015年10月4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点难点教学重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故事杜甫的《望岳》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

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锋。

早汤先宿酒,

晚食继朝饔。

唐库金钱能化蝶,

延津宝剑会成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

 

二、讲解内容

 

三、小结

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了很多适合少年诵读的经典,《笠翁对韵》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1、学生尝试读所学内容,初步感知。

2、学生畅谈感受,指名交流对子的特点。

3、释疑:

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

暮鼓晨钟绿绮青锋菡萏芙蓉

指名理解词义,教师归纳总结

4、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

薄朝宿传

(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5、学生朗读两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6、讲解小故事

化蝶:

传说唐穆宗夜宴,有黄白蝶飞集花间,宫女得之,皆库中金银所化。

丈人峰:

在泰山上,唐杜甫《望岳》诗:

“西岳危峻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7、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8、接口读

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声对读。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10、小组合作检查背诵情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能够随口说出几个简单的对子来,从而弘扬了民族的传统文化,陶冶了情操。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6

授课时间

2015年10月11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古诗丰富学生的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喜欢经典的文章。

点难点教学重

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准备

诗句小故事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繁对简,叠对重。

意懒对心慵。

仙翁对释伴,

道范对儒宗。

花灼灼,草茸茸。

浪蝶对狂蜂。

数竿君子竹,

五树大夫松。

高皇灭项凭三杰,

虞帝承尧殛四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吟对导入

 

二、学习新知

 

三、总结

 

1、上课伊始,教师吟诵几句对子。

2、学生找出其中的特点和关键词

(吟对,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精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难懂的地方

4、教师重点讲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懒心慵道范儒宗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学生共同讨论寻找韵脚

重慵宗茸松凶穷

7、学生带着感情再次朗读句子,从而读出句子的韵味来。

8、释疑,进行知识拓展

君子竹:

古人谓竹劲节虚心有君子德,晋王子猷喜种之,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下,封松为五大夫。

三杰:

指萧何、韩信、张良。

四凶:

指共工、驩兜、三苗、鲧四人。

9、四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背诵。

10、评选最佳朗诵家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可以看出“与经典同性、和圣贤为友”的“国学教育”工程,有了很大的成就,熟读经典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7

授课时间

2015年10月18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给学生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

点难点教学重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人物简介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奇对偶,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

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

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服,

三筑高城众敌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故事导入

 

二、讲解内容

 

三、总结

 

上课之前、先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通过讲述这个小故事,让学生从对对子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

齐读

集体交流评议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正音

3、学生记准字音,自由读句子

4、短短的一部分,已经囊括了一字、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乃至十一字的对,这《笠翁对韵》包罗的东西还真不少。

其中有一些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

金盘玉盞宝烛银釭

5、人物及故事简介

马武:

汉光武帝之将领,中兴有功。

龙逄:

关龙逄,夏桀之大臣。

四收列国:

宋代大将曹彬平南唐、西蜀、南汉、北汉。

三筑高城:

唐代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以威镇北敌。

弄玉:

秦穆公之女,吹箫引凤,跨凤升仙。

斩蛇:

刘邦曾在芒山斩一白蛇。

6、学生把自己的理解放到读中去。

7、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8、交流背诵的经验

 

总结、评价、奖励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8

授课时间

2015年10月25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掌握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点难点教学重

理解文章内涵,鼓励学生试着写对联

教学准备

诗句小故事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颜对貌,像对庞。

步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笔,

意懒对心降。

灯闪闪,月幢幢。

揽辔对飞艎。

柳堤驰骏马,

花院吠村尨。

酒量微酣琼杳颊,

香尘漫印玉莲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知

 

三、总结

 

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背诵。

2、指名交流、评价,总结背诵经验,从而提高背诵的速度。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打下基础,从而培养他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此游戏极具新意,在竞争中,孩子们注意力很集中。

4、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

降没

(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6、学生朗读三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7、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

8、讲解小故事

诗写丹枫:

唐僖宗时,于祐于御沟拾一红叶,上题诗句。

祐亦题其上云:

“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

”置上流,为韩宫女得之。

后为夫妇。

韩题诗云:

“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栾凤友,方知红叶石良媒。

泪弹斑竹:

传说舜帝死于苍梧之野,其妻娥皇、女英哭之,泪洒竹上成斑点。

9、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去读。

10、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笠翁对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语言艺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诗韵对仗的工整和美。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9

授课时间

2015年11月1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基本了解诵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喜欢经典文章。

点难点教学重

背熟并理解所学的内容

教学准备

小故事诗句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泉对石,干对枝。

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榭,

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

泼墨对传卮。

神奇韩干画,

雄浑李陵诗。

几处花街新夺锦,

有人香径淡凝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理解内容

 

三、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笠翁对韵》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一步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所学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

齐读

2、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呢?

小组合作寻找

指名交流

3、《笠翁对韵》中包罗的东西真不少,其中有几个难懂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

吹竹弹丝泼墨传卮

4、介绍人物以及小故事

韩干:

唐代曹将军霸弟子,以画马著名。

李陵:

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被迫投降匈奴。

其赠别苏武之诗雄浑豪爽,十分感人。

夺锦:

《旧唐XX之间传》:

“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

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

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

”宋之问诗有“不愁明月尽,自有夜光来”之句。

5、把你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读。

6、接口读

先师生接口读,后男女声对读。

7、小组合作共同进行背诵。

8、评选最佳朗诵家。

 

我们的汉语真是太神奇了!

对对子生动有趣,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说起话来就会出口成章,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有神的。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笠翁对韵

教案序号

10

授课时间

2015年11月8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背诵并理解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点难点教学重

背诵并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诗句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争对让,望对思。

野葛对山栀。

仙风对道骨,

天造对人为。

专诸剑,博浪椎。

经纬对干支。

位尊民物主,

德重帝王师。

望切不妨人去远,

心忙无奈马行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

 

二、过程

 

三、总结

 

游戏:

简单的对对子游戏,一字、两字、三字,让学生感受对对子带给人们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3、小组内共同合作朗读并进行评议,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

为干行

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5、学生朗读三遍,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6、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

思栀支师迟笔词

(加强学生对韵脚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写诗打下基础。

7、讲解小故事

专诸剑:

《史记刺客列传》载:

伍子胥专诸于公子光,藏剑鱼中,以刺吴王。

博浪椎:

《汉书张良传》:

“张良使壮士于博浪以铁椎击始皇,误中副车焉。

题柱:

司马相如初西去长安,过成都升仙桥,题柱曰:

“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玉楼:

《唐文粹李贺小传》载,传说唐代诗人李贺将死时,有绯衣人来,谓“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作记。

”后世称文人之死为白玉楼成,本此。

8、《笠翁对韵》在读的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

用不同的节奏读

配上各种动作读

同桌互相合作读

9、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评选最佳朗诵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