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三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509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药理学第三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第三讲.docx

《药理学第三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第三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理学第三讲.docx

药理学第三讲

第十二章镇静催眠及抗惊厥药

镇静催眠药指能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较小剂量时表现出镇静作用,中等剂量表现出催眠作用,较大剂量时具有抗惊厥作用。

镇静催眠药长期使用可出现耐受性和依赖性,应严格控制使用。

一、苯二氮卓类

地西泮(掌握)

【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作用快而短,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代谢产物仍具药理活性

【作用与用途】

1.抗焦虑:

地西泮在小于镇静的剂量即可产生明显的抗焦虑作用,是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

2.镇静催眠特点:

①不易产生停药后多、恶梦的反跳现象;②毒性小,安全范围大;③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④依赖性、戒断症状较轻象

用于失眠,现已取代巴比妥成为首选的催眠药

3.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强,用于各种惊厥和癫痫。

地西泮静注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4.中枢性肌松:

用于中枢病变的肌强直,不影响正常活动

【作用机制】

地西泮与苯二氮卓(BZ)受体结合时,通过促进r-氨基丁酸(GABA)与GABA受体结合,使Cl-通道开放频率增加,加强GABA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1.常见副作用嗜睡、乏力等

2.大剂量偶见共济失调;中毒可见运动失调、肌无力,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

3.长期服用有耐受性、成瘾性,但成瘾性轻且发生率较低

5.孕妇(可能致畸胎)、哺乳妇禁用。

饮酒或共用其他中枢抑制药能增强其作用和毒性

奥沙西泮(熟悉)

【作用】为地西泮主要代谢产物,口服吸收慢、不完全。

抗焦虑与抗惊厥作用较强,催眠与肌松作用较弱。

三唑仑(熟悉)

【作用】与地西泮相似,具速效、短效的特点,有显著镇静催眠作用

二、巴比妥类(熟悉)

【药动学】

1.口服,肌注均易吸收。

2.进入脑组织的速度与其脂溶性高低有关:

长效类脂溶性低;麻醉类质溶性高。

故静注硫喷妥钠立即产生麻醉作用,但进入脑内的药物很快再分布到脂肪组织,麻醉作用短暂。

3.尿液pH对巴比妥类排泄影响较大

【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性抑制作用。

随剂量增加,依次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麻痹甚至死亡。

1.镇静催眠:

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临床已少用.

2.抗惊厥、抗癫痫:

苯巴比妥有较强作用

3.麻醉:

硫喷妥钠用于静脉麻醉及诱导麻醉.

【不良反应】

1.后遗效应(宿醉):

服药后次晨有头晕,困倦等症状.

2..耐受性:

原因是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

3.依赖性:

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4.严重肺功能不全者禁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中毒解救】表现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休克等。

深度呼吸抑制为急性中毒直接死因。

中毒处理:

洗胃;给氧、人工呼吸;给升压药及中枢兴奋药;碱化尿液促进药物排泄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了解)

水合氯醛:

作用快,催眠作用强而可靠,无后遗效应,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第十三章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掌握)

【药动学】强碱性,刺激性大。

口服吸收慢不规则。

肝药酶诱导剂,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给药个体化。

【作用及用途】作用机制复杂。

对大脑皮层运动区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对神经元有膜稳定作用,能抑制神经末梢对GABA的摄取。

通过上述作用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治疗浓度下无明显镇静作用。

1.抗癫痫:

对大发作疗效较好(首选药),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小发作无效。

静注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2.抗外周神经痛:

用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舌咽神经痛。

3.抗心律失常药

【不良反应】

1.急性毒性

⑴口服有胃肠道刺激反应,静注可致静脉炎

⑵静注过快可致:

①血压降低;②心肌抑制;③中枢抑制

2.慢性毒性

⑴齿龈增生

⑵肝药酶诱导剂→VitD代谢加速→缺钙

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吸收和代谢障碍

⑷过敏反应:

皮疹、发热、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卡马西平(掌握)

【药动学】口服易吸收,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

【作用及用途】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1.抗癫痫:

对精神运动性发作为首选,其次用于大发作,对小发作效果差。

2.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优于苯妥英钠。

3.躁狂症,比锂盐副作用少,疗效好

4.神经元性尿崩症:

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

5.对抗地高辛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①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嗜睡、共济失调;②胃肠道:

恶心、呕吐、胃不适;③造血系统:

定期查血;④大剂量传导阻滞。

丙戊酸钠(掌握)

【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

【作用及用途】为GABA转氨酶抑制剂,减慢代谢;提高谷氨酸脱羧酶活性,使GABA生成增多。

阻止异常放电的扩散。

为广谱抗癫痫药,对各型癫痫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特别是对小发作效果好,是小发作合并大发作时首选药。

【不良反应】较轻。

恶心、呕吐;嗜睡、共济失调。

肝损害,应定期查肝功能。

乙琥胺(熟悉)

【作用及用途】对小发作疗效好,对其他型癫痫无效。

防治小发作首选药。

【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

常见胃肠道反应,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

一、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掌握)

【药动学】口服迅速出现镇静作用,服药1~3周后出现抗精神病作用。

脂溶性高,分布广,易蓄积于脂肪组织。

【药理作用】DA受体D2亚型阻滞剂,对α受体、H1受体、5-HT2受体、M受体也有阻断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抗精神病作用:

对正常人产生镇静、安定作用,长期使用出现耐受性,其机制与α及H1受体阻断有关。

用于精神分裂症者产生良好抗精神病作用,长期服药不产生耐受性。

机制:

与DA竞争脑内DA受体,阻断中枢神经元D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2)镇吐作用:

小剂量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对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无效

(3)对体温的调节: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低温环境下,可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炎热环境下,体温升高;

(4)加强中枢抑制药(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作用

2.植物神经系统

(1)α受体阻断作用:

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中毒时禁用肾上腺素急救。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2)M受体阻断作用:

大剂量可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3.内分泌系统

阻断丘脑下部结节-漏斗通路的DA受体,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和促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用途】

1.精神分裂症:

主要用于Ⅰ型,对急性患者疗效好,需长期用药。

2.止吐和治疗顽固性呃逆,但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3.人工冬眠疗法:

与异丙嗪、哌替啶合用,产生冬眠深睡状态。

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甲亢危象等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常见反应:

M受体阻断效应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α受体阻断效应体位性低血压

2.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

表现以下三种形式。

帕金森综合症最常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发生机制是氯丙嗪阻断黑质一纹状体DA受体,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所致。

可用中枢性抗胆碱药治疗。

(2)迟发生运动障碍:

长期用药后出现。

抗胆碱药反加重症状。

3.过敏反应:

皮疹、皮炎、粒细胞减少。

4.内分泌紊乱

5.癫痫、惊厥史、青光眼、肝功能损害禁用。

泰尔登(熟悉)

【特点】硫杂蒽类抗精神病药。

1.镇静作用比氯丙嗪强;具有抗抑郁、抗焦虑作用。

2.α受体、M受体阻断作用较弱。

不良反应较轻。

【用途】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尤其对抑郁和更年期抑郁症效果好

氟哌啶醇(熟悉)

【特点】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

1.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很强.

2.镇静、降温作用弱。

对心血管副作用较轻。

【用途】常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五氟利多(熟悉)

【特点】强效、长效抗精神病药,也有镇吐和阻断α受体作用,无明显镇静作用。

锥体外系反应常见。

二、抗躁狂药

碳酸锂(了解)

【作用与用途】对躁狂症发作疗效显著,用于治疗躁狂症。

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亦有效,与氯丙嗪有协同作用

三、抗抑郁药

丙咪嗪(了解)

【作用与用途】

1.中枢神经系统:

抑郁病人服药后,心情振奋,情绪提高,并有抗焦虑作用。

机制是抑制突触前膜NA和5-HT的再摄取

2.治疗剂量即有M受体阻断作用。

3.心血管系统:

治疗剂量可降低血压、抑制多种心血管反射。

第十五章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药又称震颤麻痹,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

纹状体有来自黑质起抑制作用的多巴胺能神经,还有来自其它部位起兴奋作用的胆碱能神经。

在生理情况下,这两种神经在功能上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运动机能,维持平衡状态。

当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后,多巴胺神经功能不足,而胆碱能神经相对占优势,从而出现震颤麻痹症状。

根据上述发病机制,抗帕金森病药有拟多巴胺类药和中枢性抗胆碱药

左旋多巴(掌握)

【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有首过效应,进入中枢量少。

合用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减少用量。

【药理作用】

1.抗帕金森病:

进入中枢后经多巴脱羧酶转变为多巴胺而发挥作用。

特点①显效慢,1~6个月显示最大疗效。

②对轻症,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

③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效果较好,对肌震颤效果差。

2.心血管系统:

在外周产生多巴胺引起轻度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3.内分泌系统:

减少催乳素分泌

【用途】

1.治疗抗帕金森病,但对吩噻嗪类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2.治疗肝昏迷:

在脑内转变成NA,恢复神经功能,使肝昏迷苏醒。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最常见,消化性溃疡慎用。

2.心血管反应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3.精神障碍不安、焦虑、失眠。

4.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和“开关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

1.VitB6可增强多巴胺脱羧酶活性,故左旋多巴与VitB6合用其外周不良反应增强。

2.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如苄丝肼合用可增加疗效。

3.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丁酰苯类)可阻断DA受体,禁与左旋多巴合用。

复方制剂(了解)

1.信尼麦:

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按1:

10剂量合用

2.美多巴:

盐酸苄丝肼与左旋多巴按1:

4剂量合用

苯海索(掌握)

【作用与用途】

中枢抗胆碱作用较强,而外周抗胆碱作用约为阿托品的1/10~1/2。

用于震颤麻痹,适用于轻症,也可作为左旋多巴治疗的辅助药物。

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震颤麻痹(锥体外系反应)有效。

【不良反应】外周抗胆碱作用,较轻。

第十六章镇痛药

一、阿片生物碱类

吗啡(掌握)

【药动学】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效应显著,一般不口服给药。

较难通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胎盘。

【药理作用】阿片受体激动剂

1.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镇静:

镇痛范围广,对持续性钝痛作用较间歇性锐痛强。

镇痛时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出现欣快感。

但其为吗啡成瘾原因。

(2)抑制呼吸:

治疗量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中毒量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

(3)其他:

为抑制咳嗽中枢,镇咳作用。

缩瞳,针尖样瞳孔为中毒特征

2.外周作用

(1)血管扩张:

扩张外周容量血管及阻力血管,其机制与促进组胺释放和中枢交感张力降低有关

(2)兴奋平滑肌:

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此外还能抑制消化液分泌,可导致便秘。

胆道括约肌痉挛,诱发胆绞痛。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诱发哮喘发作。

膀胱括约肌张力提高,导致尿潴留。

3.作用机制:

与不同脑区(脑室导管周围灰质、丘脑、脊髓背角胶质区等)的阿片受体结合,摸拟内阿片肽作用

【临床应用】

1.镇痛:

用于其它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胆绞痛、肾绞痛宜合用阿托品。

反复应用易致依赖性。

2.心原性哮喘:

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缓解呼吸急促;镇静作用,消除恐惧感。

【不良反应】

1.副作用:

眩晕、恶心、便秘、排尿困难.

2.反复应用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3.过量可致急性中毒,出现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针尖样缩小。

除对症治疗外,可注射吗啡拮抗药纳洛酮。

二、合成镇痛药(了解)

度冷丁

【作用特点】

1.镇痛作用为吗啡1/10,持续时间短。

2.抑制呼吸及成瘾性较吗啡轻。

4.可与吗啡一样引起血压下降、颅内压升高。

5.对胃肠平滑肌兴奋作用比吗啡弱,不引起便秘

【应用】

1.镇痛:

慎用于分娩镇痛,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应用

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3.代替吗啡用于心源性哮喘

芬太尼:

镇痛效力比吗啡强100倍,显效快,持续时间较短。

成瘾性较轻。

用于镇痛和作为麻醉辅助用药

美沙酮:

镇痛作用弱于吗啡,依赖性发生慢,戒断症状轻,用于吗啡成瘾脱毒治疗的替代药物。

二氢埃托菲:

作用最强,用量最小的镇痛药,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三、阿片受体拮抗剂(了解)

纳洛酮:

阻止阿片类物质与受体结合,本身无明显药理效应。

用于阿片类药物中毒的解救。

第十七章中枢兴奋药(了解)

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

咖啡因

【作用特点】

1.中枢神经系统

(1)小剂量选择性兴奋大脑皮层,使精神振奋

(2)较大剂量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可用于治疗中枢性呼吸衰竭.

2.心血管系统:

能收缩脑动脉,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治疗一般性头痛,与麦角胺合用治

疗偏头痛

二.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

尼可刹米

【作用特点】直接和间接(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提高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

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

作用温和,安全范围较大。

洛贝林

【作用特点】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

作用快、弱、短,安全范围大。

[在线作业]

【A型题】

1咖啡因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治疗头痛,其机制主要是

A扩张外周血管,增加散热

B抑制大脑皮质

C收缩脑血管

D抑制痛觉感受器

E使镇痛药在体内灭活减慢

参考答案C

2吗啡的镇痛作用机制是由于

A降低外周神经末梢对疼痛的感受性

B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C抑制中枢阿片受体

D抑制大脑边缘系统

E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

参考答案B

3哌替啶比吗啡应用较多的原因

A镇痛作用强

B作用持续时间长

C抑制呼吸作用强

D成瘾性较吗啡小

E镇咳作用比吗啡强

参考答案D

4哌替啶不能单独用于治疗胆绞痛的原因是

A对胆道平滑肌无解痉作用

B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

C易成瘾

D抑制呼吸

E镇痛作用不如吗啡

参考答案B

5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指出下列的错误说法

A对改善肌僵直及运动困难效果好

B对轻度及年轻患者效果好

C对老年或重症患者效果好

D对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无效

E不良反应是由其脱羧产生的多巴胺引起的

参考答案C

6氯丙嗪的药理作用

A镇吐作用

B兴奋中枢作用

C兴奋β受体作用

D兴奋M受体作用

E镇痛作用

参考答案A

7能用于缓解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药物是

A苯海索

B多巴胺

C苯巴比妥

D丙咪嗪

E胍乙啶

参考答案A

8氯丙嗪治疗精神失常疗效最好的是

A躁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神经官能症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9对癫痫大发作疗效好且无催眠作用的首选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地西洋

D乙琥胺

E丙戊酸钠

参考答案B

10癫痫小发作首选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异戊巴比妥

C水合氯醛

D地西洋

E乙琥胺

参考答案E

11苯巴比妥连续用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新分布,贮存于脂肪组织

B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酶迅速水解破坏

C以原型经肾脏排泄加快

D被血浆中单胺氧化酶迅速水解破坏

E诱导肝药酶使自身代谢加快

参考答案E

12地西洋无下列哪个作用

A抗精神分裂症

B抗惊厥

C抗癫痫

D中枢性肌松

E抗焦虑

参考答案A

【X型题】

1吗啡和哌替啶共有的作用包括

A镇静

B扩张血管

C止泻

D镇咳

E抑制呼吸

参考答案ABE

2治疗震颤麻痹有效药物

A苯海索

B左旋多巴

C金刚烷胺

D利血平

E溴隐亭

参考答案ABCE

3氯丙嗪可增强以下药物的作用

A麻醉药

B催眠药

C镇痛药

D镇静药

E利尿药

参考答案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