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539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docx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doc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A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

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

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

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

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

这些称为制科。

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

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

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

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

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

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

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B.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

C.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

D.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

B.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

C.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

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

【答案】

1.A

2.B

3.C

【解析】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此题选项B偷换概念。

3.试题分析:

C项,“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错。

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

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漠里的陪伴

余显斌

沙漠里,不只有浩浩黄沙,有硕大的夕阳,有如血的晚霞。

这儿还有干旱,有酷寒,有寸步不离的死亡,步步紧通。

他,此时就被死亡纠缠者。

陪伴着他的,只有一匹识途的老马。

夕阳将落,浮荡在地平线上,如一轮浑圈的车盖。

他和那匹老马,踢鹉而行,,陇如两只小小的蚂蚁,拈在天边,在夕阳的昏黄中,愈行愈远。

本来,还有一匹小马的,是老马才生不久的小马驹子。

这个小家伙,不知道沙澳的凶险,艰难,它跳致着,奔跑着,伸长脖子对着落日恢儿恢儿地鸣叫着,声音稚嫩如草。

然后,又跑到老马跟前撒娇,用脑袋抵着自己妈妈的身子,在老马停下时,它会贪婆地吸着奶水,吃饱了,会狠狠打几个喷嚏。

小家伙篮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干净得能照见人的影于。

可是,一夜醒来,小马却死了,倒在那儿,鲜血淋漓的,显然是被旅咬死的。

沙澳上,有一种狠,凶狠无比,常常深夜袭击行人,以及骆驼和马匹。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老马围着小马,轻轻地嗅卷,不停地喷着鼻子.

当它明白,小马再也难以站起来时,它的眼睛里,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浑浊的眼泪。

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马儿流泪,他的心沉沉的,如同压寿一块石头。

他轻轻拍拍老马,叹了一口气。

老马仰起脖子,对看长空,吸儿吸儿叫着,声音苍凉,忧伤,犹如那轮落日一样悲壮。

然后,它低着头,伴着他上路了它不再叫,沉默地走着,沉敲得如一块白色的石头。

夜晚,面对那轮如水的月亮,它会仰起头,久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湿湿地打湿了睫毛。

他望着,再次叹口气。

没水了,他拿着水壶,靠近老马,去挤出马奶来。

老马回过头,望望他,没有动静。

沙澳的夜晚,冷得直渗骨头。

他喝罢马扔,卧在那儿,蜷着身子。

月亮越升越高,将沙涣照射成一片月光的湖,照成一片琉璃的世界。

突然,他感觉到有什么动静,忙抬起头,发现老马站起来,向他慢慢走近。

他吓了一跳,不知道它想干什么。

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慢慢卧下来,卧在他的身边,就如过去卧在小马身边一样。

他的身子,渐渐暖和起来。

他轻轻摸摸老马的头,长叹一声。

当又一个黄昏来临时,在老马的带领下,他找到了水—在一个沙丘的后面,有一片胡杨林,

那里有一条水,沿着草地的中间缓缓流过,白亮得如银子一般。

他流着泪惊叫着,扑了过去,俯下身子“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水进入喉咙,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此时都仿佛有一种水意在清凉地弥漫着。

他幸福地连打几个偏,抬起头,却不见了那匹老马.

他急了,跑上沙丘,看见老马跑了,一直向来路跑去,在夕阳下越地越远,最终跑成一个小小的点,消失在暮色里。

他喊了几声,声音在墓色里扩散-,空空的。

在林子里,有一个小村子,住着十几户人家。

他找到几个人,拘了钱,组织一支队伍,重新进入沙澳。

当时,为了逃出沙澳,他将所有的货物都藏在沙澳中,现在。

必须找回来。

几天后,队伍经过小马死去的地方,他惊呆了。

小马的尸体旁,卧着一头老马,头垂着,长长的常毛纷披着,正是那匹老马。

他大叫着,跑过去抚摸老马,老马却一动不动,依偎在小马的身边—已经死了。

他这才明白,在小马死后,老马是带着怎样的痛苦和悲伤,一步步将他带出绝境,找到水源的。

但是,强烈的思念,让它无心喝水,它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再次回到小马死去的地方。

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现在,它可以永远地守在自己孩子的身边了。

这叫什么?

这是人类常说的忠诚和爱吗?

他垂着头,突然跪下。

这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良心受到沉重一击。

原来,小马不是狼咬死的,是他杀死的。

当时没水,他想,只有杀死小马,自己才能喝到属于小马的那份马奶,才能走出草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细节描写,如小马的活泼可爱,老马对月的眼泪,“他”喝水时的幸福,都刻画得细致生动,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B.小马“蓝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干净得能照见人的影子”,“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小说用动物清亮的眼睛反衬出人的自私与蚀恶。

C.小说的结尾虽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

如小马说是被狼咬死,人与老马却没被惊动;夜晚,老马走近,人却“吓了一跳”的心虚等等。

D.小说的段落大多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这种写法,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5.小说开篇1--4段的场景描写非常精彩。

请分析其作用。

(5分)

6.面对失子的老马,主人公“他”多次长叹,面对永远守在自己孩子身边的老马,“他”“突然跪下”。

请结合作品赏析作者写“他”这从“叹”到“跪”的艺术效果。

(6分)

【答案】

4.D

5.

(1)前4段写出了人和老马在沙漠中的渺小,表现了他们生存的艰难,为人因为需要奶水活命而杀死小马的情节提供了可能。

(2)极写沙漠的壮丽与残酷,为下文老马的悲壮故事设置了典型的背景空间,奠定了文章凝重的叙述基调。

6.

(1)多次“叹气”,细腻地表现了“他”杀死小马后面对老马时的沉重,愧疚和感动的心理。

“突然跪下”,表现了“他”良心受到打击后的强烈自责。

(2)从“叹”到“跪”的过程,是人对老马的高贵品质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人不断自责反思的过程。

这样构思,使行文内敛而又清晰。

(3)“跪”是“叹”的升级,突显了人的自私与悔悟,突显了老马的忠诚与爱,强化了主题,引人深思。

【解析】

点睛:

场景描写的作用:

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

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展开情节或转换情节或推动情节发展。

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如本题写沙漠的壮丽与残酷,为下文老马的悲壮故事设置了典型的背景空间。

6.试题分析:

本题既考查细节的表现力又考查情节安排的技巧。

从细节看,和人物心理有关,从整体情节安排看,从构思线索和主旨方面去思考答案。

赏析作者写“他”这从“叹”到“跪”的艺术效果,从“叹”到“跪”的过程,是人对老马的高贵品质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人不断自责反思的过程。

“跪”是“叹”的升级,突显人物和老马的形象,引人深思。

多次“叹气”,表现杀死小马后的愧疚。

“突然跪下”,表现了“他”良心受到打击后的强烈自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公益创业又称社会创业,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一种全新创业理念与创业模式。

在开展追求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时,公益创业兼顾社会性和企业性,将实现社会价值和企业化运营结合在一起,在儿童保育、残障人士就业、社区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社会创新。

公益创业不仅涵盖了非营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和营利性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活动,还成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矫正力量。

它以和平方式达到了以往通过暴力和流血也未能实现的社会目标。

公益创业的兴起是创业领域最重要成果之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解决社会问题,打破国家‚福利僵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公益创业的开启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未来创业研究的重要领域。

公益创业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只有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工作才能获得资助人的认可,进而获得持续的资金来源。

最重要的是做到财务透明,让资助人知道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公益创业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公益创业是公益创业者和环境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

社会环境极大地影响公益创业者的积极性、公益创业的领域、公益创业所能采取的组织形式以及公益创业的成功率。

(选自《解读<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2016>》)

材料二:

青年公益创业者创业动机变化情况调查统计图表(多选)

(选自《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

材料三:

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以创造社会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培养学生公益创业意识,促进青年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解决社会问题。

(节选自《青年人是公益创业主体力量,他们为何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材料四:

国内公益创业的商业运作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收入来源于商业活动的此例”的问题,《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商业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的公益创业组织占42%;商业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下的公益创业组织占44%。

有将近一半的公益创业组织商业活动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公益创业组织以市场化运作手段获取一定的利润,采用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其收入来源具有明确的商业性。

“行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小,商业和公益也出现了更多更新的合作模式。

只有更加擅长整合跨界的资源,公益机构才能探寻到更加可持续的模式,撬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商业化运作与盈利可以使公益创业者摆脱对捐款的依赖,减轻政府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负。

”这是北回归线爱心协会发起者王方圆的回答。

公益创业具有市场导向性。

“市场导向性”表明公益创业的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

虽然公益创业和商业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是经济效益优先还是社会效益优先,但是公益创业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商业企业的方式运作并获取利润。

公益创业把经营性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利润和盈余是组织及公益事业发展的保障,也是公益创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管是真正从事公益创业的参与者还是研究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盈利的重要性。

公益创业的经济价值体现为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取资金支持,创造经济效益。

公益创业组织收入来源中的商业性活动来源是‚自我造血‛的主要方式,公益创业组织运用市场化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获取一定的收入与盈利,从而反哺公益事业,才能使其获得长足的发展。

(摘编自《公益创业的盈利与分配模式》)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益创业包含非营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也包含营利性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

B.公益创业兼顾社会价值与企业化经营,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打破国家“福利僵局”。

C.公益创业要持续发展,应选择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工作,并做到财务透明。

D.公益创业要成功,关键在于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

8.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四成以上的公益创业组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商业活动,这表明它们具备较强的“自我造血”功能,可以不需要社会资助。

B.公益创业组织应具有较好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收入来源应具有商业性,这样才能为自身组织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

C.王方圆认为,公益创业的商业化运作与盈利,有助于公益创业者摆脱对捐款的依赖,减轻政府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负担。

D.公益创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商业企业的运作方式以获取利润,这表明它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先。

E.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运用市场化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从而获取一定收入与盈利。

9.请根据材料二的统计图表,并结合材料三,总结出材料二的统计图表所反映的结论。

(5分)

【答案】

7.D

8.BC

9.从2014与2015年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青年公益创业动机为“解决社会就业”与“学以致用”“回报社会”的创业者比例呈现增长趋势;这表明青年创业者社会责任心增强,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并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学以致用,用实际行动解决社会问题。

【解析】

点睛:

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

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

此题注意变化的趋势结合材料三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光逢,字延吉。

曾祖植,岭南节度使。

祖存约,兴元府推官。

父隐,右仆射。

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

(《旧唐书》: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

唐僖宗朝,登进士第。

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

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

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

改礼部侍郎、知贡举。

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

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

(《唐摭言》云:

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

)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

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

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

(《唐摭言》云:

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

)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

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

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

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

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B.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光逢世出名门。

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

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入梁为官,七次上表请求朝廷,允许自己退休。

C.赵光逢清净寡欲,端正沉默。

弟弟赵光允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女道士寄放黄金在他家里,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D.赵光逢做事深谋远虑。

在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赵光逢放柳璨及第,所以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凭借老师的身份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2)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答案】

10.B

11.A

12.D

13.

(1)这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用旁门左道求进的人很多。

(“瞽者”、“禁廷”、“骤”、“左道”)

(2)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隐居,断绝交往,有五六年之久。

(“素”、“及”“挂冠”“屏绝”)

【解析】

点睛:

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赵光逢,字延吉。

曾祖父赵植,是岭南节度使。

祖父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

父亲赵隐任右仆射。

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裔,都以文学德行知名。

(《旧唐书》记载:

光裔是光启三年考中进士接连调任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任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被废立之后,旅居游历江南以避祸患,岭南人刘隐深礼待他,奏明朝廷让他担任副使,于是光裔定居岭外。

赵光逢年幼时爱读经典书籍,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当时的人把他看作像“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的人。

唐僖宗时,进士及第。

过了一个月,任为度支巡官,历任台省官职,在朝廷内外都有能干的名声,转任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巡幸石门,赵光逢不随从,昭宗派戴知权带诏书命他前往石门,他称病辞职。

皇帝到华州,拜为御史中丞。

这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用旁门左道求进的人很多。

赵光逢依靠宪纪治理此事,都受到法纪制伏,从此这类人渐渐少了。

后改任礼部侍郎、主管贡举。

光化年中,王道衰退,南北司结党,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隐居,断绝交往,有五六年之久。

他的门人柳璨受重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

(《唐摭言》记载:

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以后三年没有得到调任,当时柳璨从皇宫得到重用,光逢才以左丞的身份调入朝廷。

)到梁朝时赵光逢任中书侍郎、平章事,转任左仆射兼租庸使,上奏章请求退职,以太子太保身份退休。

梁末帝爱他的才能,征召为司空、平章事。

没过多久因病辞职,授司徒退休。

(《唐摭言》记载:

光逢接受大任,担任要职十多年,七次上表请求退休,最后以司空的身份退休。

)过了两年朝廷又征召他任命为上相。

同光初年,他的弟弟赵光允为平章事,时常到家中拜访,曾经谈到政事,有一天,赵光逢在门上题字道:

“请不要谈论中书省的事。

”他就是这样清净寡欲,端正沉默。

曾经有女道士寄放二十两黄金在他家里,碰上乱世,女道士死在别处。

二十年后,金子不好还给谁,便交给河南尹张全义,请转送给道观,金子上的旧封条还在。

他在两个朝代任官,四次退休,遵行伦常,不暗中做坏事,官员绅士都敬仰地把他当作名教主。

天成初年,迁太保退休,封齐国公,死在洛阳。

下诏赠为太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遇①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