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588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docx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

一、填空题

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其学校系统包括()和()。

2.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和()。

3.西周的国学分成()和()。

4.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为基本学科。

5.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

6.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

7.孔子把人性分为()、()、()三等。

8.私学始于()而盛于()。

9.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诸家。

10.()是()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年。

11.战国时代齐国的()是一所由()举办()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年。

12.墨翟提出了(),以()和()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13.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

14.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他认为教育是扩充()的过程。

15.孟轲对他所追求的()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

16.()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的人性观。

17.《大学》提出的()、()、()被称之为“三纲领”。

18.《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

()、()、()、()、()、()、()、(),即“八条目”。

19.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

20.《中庸》中的“()、()、()、()、()”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21.《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

22.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

23.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和()两类。

24.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

24“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

25.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

26.西晋除继续兴办传统的太学外,还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

27.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置了(),内设(),总管教育事业。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

28.韩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提出了()的主张,又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29.北宋的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分别是()、()、()。

30.北宋的第一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1.北宋的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2.北宋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3.书院的名称始出现于()朝。

当时有两种场所称为书院。

一种是()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另一种是由()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34.书院萌芽于()末,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朝。

35.王安石的系统人才理论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

36.()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编撰的多种教材中影响最深广的是(《》)。

37.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和()。

38.朱熹读书法包括()、()、()、()、()、()六条。

39.王守仁反对()的传统教育方法和粗暴的()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施教,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倾向。

40.清朝著名教育家()主张(),这是他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芒。

41.颜元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了()、()的主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位古代教育家是()。

()A.墨子B.孔子C.董仲舒D.朱熹

2.在西周教育制度中,王侯太子入小学的年龄是()。

()A.6岁B.7岁C.8岁D.10岁

3.()按照相关规定,西周时期王侯太子入大学的年龄是()。

A.12岁B.13岁C.14岁D.15岁

4.“六艺”教育最终定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5.西周的国学按照入学年龄和程度高下分为()。

()A.大学和小学B.大学和中学C.小学和中学D.官学和私学

6.按照有关记载可以推知,西周时期小学的修业年限是()。

()A.4年B.5年C.6年D.7年

7.西周时期大学的修业年限是()。

()A.5年B.7年C.9年D.11年

8.“六艺”教育中心是()。

()A.礼乐教育B.军事教育C.文化知识教育D.科学知识教育

9.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A.老子B.墨子C.庄子D.孔子

10.首次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编订“六经”的古代教育家是()。

()A.孙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11.在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鼎盛时期是()。

()A.西周B.春秋C.战国D.汉代

1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

()A.韩国B.齐国C.秦国D.楚国

13.以“素丝”和“染丝”为喻,阐明教育作用的学派是()。

()A.墨家B.法家C.儒家D.道家

1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人法自然”思想学派是()。

()A.墨家B.法家C.儒家D.道家

15.在我国历史上倡导“耕战”的学派是()。

()A.墨家B.法家C.儒家D.阴阳家

16.墨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团体,在政治上代表着()阶层的利益。

()A.平民B.奴隶主C.奴隶D新兴地主

17.在我国教育史上,首次鲜明地提出“大丈夫”理想人格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18.在我国教育史上,被称为“六经”传人的教育家时()。

()A.孟子B.荀子C.韩非D.朱熹

19.在我国教育史上,深刻阐述“深造自得”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

20.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

2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对社会文明进行猛烈批判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名家

22.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追求精神世界逍遥境界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告子C.庄子D.尸子

23.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时代。

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A.虞夏B.殷商C.西周D.春秋

24.在先秦诸子中,系统提出“性善”论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列子C.孟子D.尹文子

25.私学是在我国()时代出现的。

()A.春秋B.战国C.西周D.西汉

26.古代文献记载中所描述的“礼崩乐坏”的时期是指()

()A.西周B.春秋C.战国D.南北朝

27.“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处土横议”时代是指()

()A.春秋B.战国C.秦代D.汉代

28.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系统阐述“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墨子C.朱子D.曾子

29.在先秦百家中,明确提出“兼爱”思想的是()。

()A.兵家B.医家C.农家D.墨家

30.在先秦思想中,“学而优则仕”出自()之口。

()A.孔子B.曾子C.严子D.子夏

31.()在先秦诸子中,提出“制民之产”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管子

32.在先秦百家中,提出绝对“性恶”论的学派是()。

()A.杂家B.道家C.法家D.纵横家

3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学》B.《中庸》C.《乐记》D.《学记》

34.在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三钢领”、“八条目”的是()。

()A.《大学》B.《中庸》C.《乐记》D.《学记》

35.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养士制度的产物,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约为()。

()A.50年B.100年C.150年D.200年

36.“独尊儒术”政策是在()时期确立的。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37.向汉武帝提出“天人三策”的是汉代著名学者()。

()A.贾谊B.叔孙通C.董仲舒D.刘向

38.太学就其的办学性质而言是汉代一种()。

()A.一般私学B.高级私学C.地方官学D.中央官学

39.“吏师制”是()时推行的一种教育制度。

()A.秦代B.春秋C.西汉D.东汉

40.在汉代,通过对各家学说的学习、吸收和批判,最终以“遍著群经”的方式基本结了今古文学之争的著名经学家是()。

()A.马融B.桓谭C.郑玄D.第五元先

41.汉代名著《论衡》的作者是()。

()A.王充B.刘向C.刘歆D.杨雄

42.()鸿都门学作为宦官集团政治利益的代表,是在()时设立的。

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A.汉初B.西汉中期C.西汉末期D.东汉

43.()宫邸学(又称“四姓小侯学”)作为外戚集团政治利益的代表,是在()时期设立的。

A.汉初B.西汉中期C.西汉末期D.东汉

44.汉代最主要的仕进制度是()。

()A.察举制B.贡士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

45.汉代经学大师们常常拥有成百上千的弟子。

弟子们常被分为两类进行管理,

其中一类是无缘直接聆听老师的教诲,而只是被老师承认为弟子的,被称为()。

()A.“及门弟子”B.“授业弟子”C.“著录弟子”D.“再传弟子”

46.“博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其职责是掌通古今、待问咨询。

()A.学官B.学位C.爵位D.荣誉称号

47.()今古经学之争是汉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汉代持续了()余年。

A.50B.100C.150D.200

48.()汉代地方官学发轫于蜀郡太守文翁的一次创举。

这就是教育史上所称颂的“文翁兴学”。

这一事件发生于()时期。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章帝

49.()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的建议,颁布“挟书令”,演出中国历史上破坏文化的焚书之举。

A.李斯B.赵高C.周青臣D.淳于越

50.()秦统一后,根据“大篆”和“古文”两种字体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

“秦篆”,对各地文字不统一的现象进行了改造,这就是对中国文化、学术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书同文”政策。

以此为依托,编写了蒙学教材《博学篇》的是()。

A.李斯B.赵高C.伏生D.胡毋敬

51.玄学是在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52.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完备于().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53.礼部作为国家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其最高长官是()。

()A.尚书B.侍郎C.郎中D.员外郎

54.国子监是隋唐时期专门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其长官是()。

()A.司夜B.监丞C.祭酒D.主簿

55.科举制度产生于()。

()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56.()科举考试有常科、制科之分,这种做法成为定制是在()。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57.()唐代曾发生过主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冲突事件。

议者认为是主考官权位太低所致,故提高了考试的规格和权威性。

此后,科举考试一般由礼部的()主持。

A.尚书B.侍郎C.郎中D.员外郎

58.《师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颜真卿

59.()是我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选士制度。

()A.察举制B.贡士制C.科举制D.九品正宗制

60.中唐时期以儒家思想卫道者自居的著名思想家是()。

()A.刘禹锡B.李翱C.韩愈D.张籍

61.殿试制度作为对科举考试制度的一大改革,定型于()。

()A.宋代B.唐代C.元代D.清代

62.“三舍法”为宋代著名教育家()所首创。

()A.朱熹B.王安石C.范仲淹D.张载

63.“分斋制”的创始人是()。

()A.胡瑗B.范仲淹C.程颐D.程颢

64.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于()。

()A.唐代B.五代C.宋代D.明代

65.作为“汉学”书院突出代表的诂经精舍,是()任浙江巡抚时于杭州创办

的。

()A.黄宗羲B.顾炎武C.阮元D.张之洞

66.()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千字文》的作者是()。

A.李斯B.蔡邕C.顾恺之D.周兴嗣

67.()作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弥封”制度是在()时确立的。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68.理学产生于()。

()A.唐代B.五代C.北宋D.南宋

69.()我国古代蒙学教材《急就篇》的作者是()。

A.胡毋敬B.赵高C.束皙D吏游

70.()作为对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改革,“三年大比”制度确立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71.《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理学家()。

()A.胡瑗B.孙复C.石介D.朱熹

72.汉代把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私学,称为()。

()A.私塾B.书馆C.蒙馆D.家塾

73.“庆历兴学”的发起者是()。

()A.范仲淹B.蔡京C.司马光D.苏轼

74.“心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产生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75.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对儿童教育作出集中论述的著名教育家是()。

()A.朱熹B.陈亮C.叶适D.王守仁

76.()宋代“熙宁兴学”的发起人是()。

A.王安石B.蔡京C.邵雍D.范仲淹

77.()科举考试中的“誊录”制度是在()时确立的。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

78.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集大成于()之手。

()A.周敦颐B.朱熹C.陆九渊D.陆九龄

79.“学海堂”的创办者是()。

()A.王夫之B.严元C.戴震D.阮元

80.在明代,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书院,是()书院。

()A.尼山B.岳麓C.东林D.白鹿洞

81.()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是在()时确立的。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82.()论“大学”、“小学”教育是宋代理学家()的重要思想。

A.程颐B.程颢C.张载D.朱熹

83.()“随人分限所及”是明代著名学者()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

则。

A.李贽B.陈白沙C.王守仁D.王延相

84.()科举考试中的“别头试”制度是在()时确立的。

A.隋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85.《白鹿洞书院揭示》的作者是()

()A.韩愈B.朱熹C.陆九龄D.陆九渊

86.“崇宁兴学”是宋代三次兴学中最为彻底的一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宋

代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超过了前两次,其发动者是()。

()A.蔡京B.王安石C.范仲淹D.司马光

87.我国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出现在()。

()A.南宋时期B.元代C.明代时期D.清明之际

88.“习行”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颜元

89.()早期启蒙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展开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其中,提出“取士八法”是思想家()。

A.黄宗羲B.顾炎武C.颜元D.戴震

90.()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进而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的启蒙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戴震D.李塨

91.()早期启蒙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展了对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其中喊出宋儒“以理杀人”响亮口号的是()。

A.颜元B.戴震C.龚志珍D.李塨

92.()主张改革学校教育,以培养“实才实德之士”的教育家是()。

A.颜元B.李塨C.王守仁D.黄宗羲

93.()提出不以“一人之私”而“废天下之公”的启蒙思想家是()。

A.黄宗羲B.王夫之C.戴震D.龚志珍

94.()明代书院在宋元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其重要表现是在书院原有的职能上又增添了()职能。

A.藏书B.供祀C.育才D.议政

95.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自号“习斋”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王充C.朱熹D.颜元

96.()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响亮地提出“以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追求的思想家是()。

A.周敦颐B.张载C.朱熹D.司马迁

97.“监生历事”制度是()确立的我国最早的教育实习制度。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98.()在我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在“路”一级设置提举学事司。

作为主管“一路州县学政”的专门教育行政官员。

这是()时期的一次创举。

A.隋唐B.北宋C.南宋D.明朝

99.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面系统

论述人才理论的教育家是()。

()A.王安石B.范仲淹C.杨时D.李侗

100.()强调读书穷理,提出“居敬持志”主张的教育家是()。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颜元

三、辨析题:

1.西周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在四夷”。

2.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种。

3.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

4.孔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5.“性善论”是孟轲整个教育理论的基础。

以此为基础,他阐明了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等问题的看法。

6.荀况教育理论的基础是绝对的“性恶论”。

7.“独尊儒术”是从汉初就确立的文教政策。

8.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其思想的突出特色。

9.秦代推行的“吏师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10.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落后制度,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

11.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是强调“师道尊严”,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应该批判。

12.《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压抑学生个性的呆板教条。

四、名词解释

1.“学术官守”

2.“六经”

3.素丝说

3.《乐记》

4.《师说》

5.“三舍法”

6.“苏湖教法”

7.《四书集注》

8.“朱子读书法”

9.颜元

五、简答题:

1.简述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意义。

2.如何评价孔丘“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3.简述孔丘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简述墨家的教育方针。

5.简述唐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六、论述题

1.试比较春秋时期官学与私学的历史特点。

2.试论科举制度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3.试论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4.试论书院教育的特点。

6.试述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7.试评述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

8.试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教育史

一、填空题

1.洋务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年。

2.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武备)学堂,创办于()年。

3.《劝学篇》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其作者是()。

4.“万木草堂”是()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在广州设立的学堂。

5.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年。

6.“癸卯学制”颁布于()年,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

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7.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首任教育总长是()。

8.1912年初在《对教育方针之建议》中提出“五育”并举方针的教育家是()。

9.中国近代教育名著《大同书》的作者是()。

1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思想是()关于中、西文

化关系的核心命题。

11.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时间是()年。

12.“壬寅学制”的颁布时间是()。

13.“壬戌学制”颁布时间是()。

14.()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

15.()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为维护教育主权而展开的一场

声势浩大的运动,是在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

1.(  )鸦片战争前夕,猛烈批判科举制度,热情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2.(  )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冯桂芬

3.(  )在我国近代史上,主张编译《华事夷言》、《四洲志》和《各国律例》,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颜元

4.在我国近代史上,编撰《海国图志》,对西方各国进行全面介绍的思想家是()。

(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徐继畲

5.洋务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

(  ) A.1840年B.1860年C.1862年D.1864年

6.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武备)学堂,创办于()。

(  ) A.1840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

7.(  )我国近代最早的电报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创办于()。

      A.1840年B.1862年C.1866年D.1876年

8.()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排出的首批留学生,是近代中国留学

教育的开端。

(  )A.1870B.1872C.1877D.1880

9.(  )留美学生的副监督()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A.容闳B.黄胜C.黄宽D.袁德辉

10.(  )刘美学生的首任正监督是(),是清朝政府中的守旧派人物。

    A.陈兰彬B.吴子登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