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668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走进新课程)Word格式.doc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25页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主动性。

 独立性。

 独特性。

 体验性。

 问题性

五、论述题(15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60或142页

新课标理论试题

(二)

1、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 

)、(评价 

)的功能。

3、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4、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5、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其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它将教学的诸因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中介性、针对性等特点”。

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发展水平)。

7、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8、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9、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10、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包含四种成分,即一是目的,即在某种情况下想要干什么 

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

三是障碍,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需要解决的因素;

四是方法,指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等。

11、案例的主题是指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12、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

(1)“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3)“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13、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 

14、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15、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16、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17、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

一是兴趣的引领;

二是目标的导向;

三是评价的激励;

四是竞争的促动。

18、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9、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 

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20、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地学习。

21、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2、刺激学生学习义务,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提出要求,鼓励,批评,责备,说服教育,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等。

23、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自主探索 

是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

24、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 

社区 

情境中以及工作岗位 

的情境中。

辨别题:

对的打√,错的打×

,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结构上看,它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

2、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

3、“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5、课型以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

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8、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相反,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 

√)

9依据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课型有: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课、讲评课、实验课等(√ 

10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 

√ 

11、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相同的( 

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不同的,即前者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12、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13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 

14、问题探究法”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在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全班交流评价不那么重要。

×

16全班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有效进行全班交流评价可使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

17、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18、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19、“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

20、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活动。

21数学活动是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等。

√)

简答题

1、举例说明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答:

A、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如:

“∏代表圆周率”这一知识,只能采用联想记忆来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过程性目标。

B、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没有必要。

如:

“勾股定理是中国最早提出的”这一知识,尽管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可以获得,但教师手头有详尽的材料,可以直接讲解,C、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学习效果可能更差。

2、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答:

要点: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3、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主体性、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4、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

出示尝试题、第二步:

自学课本、第三步:

尝试练习。

第四步:

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

教师讲解归纳。

5、简述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

操作步骤:

一、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二、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三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三、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四、撰写教学案例。

6、难点的形成一般有几种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

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三是该知识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

四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

难点若属前两种情况,教师主要应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如果难点属第三种,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难点若由第四种原因所致,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

7、举一个例子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课本例题:

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6元,一共可卖多少元?

出示尝试题,:

文具店有20合乒乓球,每合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第二步,自学课本,了解该题型的解决方法;

第三步:

尝试练习,学生进行尝试。

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该类应用题应先求出什么?

运用那种方法更好?

教师讲解归纳,总结计算方法,寻求最优化。

8、强调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原因有哪些?

一是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是生活化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三是生活能力可以迁移为数学能力。

9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10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自主发展,构建动场;

角色确认,自主探究;

活动构建,自主评价;

自主反思,活动延伸。

11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课堂练习。

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⑤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12、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一、参与和过程;

二、平等与合作;

三、鼓励与创新。

13、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1)组织形式不到位按就近组合;

自由结伴组合;

短暂频繁组合

(2)合作程度不到位A、局限型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B、障碍型合作:

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是合作的内容太难所至。

C、装饰型合作:

重形式,轻实质D、评价机制不到位,.a\忽视自我评价;

b\偏重整体奖赏;

c\单一激励机制;

d\评价与小组脱钩.

14、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同一材料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并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理解。

②复习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练习应练在重难点之处,练在学生掌握薄弱、疑惑之处。

③复习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

④练习要体现“广度”、“坡度”、“深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训练中;

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应引申,深化综合贯通,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15、简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要素。

问题生成、主动探究、成果交流、反馈延伸

16、简述活动建构教学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师生角色的再定位,要注意开放、民主、实效的体现,问题要具有思考性、趣味性、生活性。

17、情境体验具有哪些特征?

一是强调以“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二是强调以“情境”作为起点;

三是强调对师生生命性的关照;

四是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构建;

五是强调教与学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

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全部。

所以,教材是可以超越、选择、变更的。

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

同时,这也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毕竟教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叙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

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和改编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每一点个性化的创造都必须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瞒无目的的改变教材是不可取的。

2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

为什么?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知道下,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诸要素,在一定失控范围内形成的,以教学程序为起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新课改同样需要一定的教学模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是师生之间“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

所以在新课改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要关注作为学习主题的学生,同时还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努力长舌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空间。

3、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

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1)应当明确、具体可感。

(2)应当有思考价值。

(3)三要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5、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

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

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

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6、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

(2)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

(3)要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4)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

二、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1)关注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2)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都应当给予肯定(3)每一个问题都落实到教学中去

(2)倡导学生之间互评提出的问题。

一、简述题(40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任务。

2、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

3、新课程标准主要特点。

4、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5、新教材的特点。

二、论述题(60分)

6、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请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7、你认为现得的教师管理与评价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应建立怎样的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才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8、你认为国家设置校本课程的目的何在,怎样才能使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请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一、

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校本教研的核心因素是:

(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4、新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探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8、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9、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10、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三、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以增进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认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探究性学习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申,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要有反思。

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

有条件的学校,教案要采用电脑输入,实现网上备课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备课实效。

4、“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

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一,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效益,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如果我们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违背了教育的原则和国家的利益。

第二,教师要正确把握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没有全面发展就没有教育方向,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