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6715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docx

三级考试复习大纲

基础心理学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基础学科)

2.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3.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4.心理反应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

5.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6.(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7.(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9.心理学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个案法)

10.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11.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的

12.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

13.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14.以沟和裂为界限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组成部分

15.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16.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17.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

18.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19.罗瓶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20.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21.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22.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

23.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除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扩散和集中规律以及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外,还有(动力定型)

2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2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

26.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27,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象,这叫(负后象)

28.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大多数是由(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

29.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30.声音的基本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31.基本的味觉有(咸、甜、苦、酸)

32.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

33.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34.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35.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36.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

37.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

38.(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39.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意记忆、动作记忆

40.艾宾浩斯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41.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42.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

43.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5)秒钟之内

44.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45.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46.(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47.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

48.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外延)

49.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50.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表达性失语症)

51.(意识)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52.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53.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54.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55.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现象叫(注意的动摇)

56.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

57.(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58.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了(爱好)

59.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

60.表情是指(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

61.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62.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组织功能)

63.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64.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65.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66.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说明人格具有功能性()

67.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

68.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69.(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70.希波克拉底把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裂,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气质分类和气质类型学说

7l.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兴奋性、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等类型

72.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

73.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等层次

74.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等类型

75.卡特尔找出了(16)种互相独立的人格根源特质

76.心理学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儿童的心理现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77.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知、情、意和个性)

78.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79.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临床事实的证明、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80.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活动)

81.(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82.(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83.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的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心理活动是大脑的物质代谢)

84.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等几种

85.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系统、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86.(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

87.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88.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阐限、最小可觉差、j.n.d)

8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属于感觉适应

90.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同时对比现象、彩色对比)

91.(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9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380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光波)

93.(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1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乐音、噪声)在听觉适宜的范围内

94.味蕾分布在(舌面、上颚)等处

95.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内脏痛的定位不准、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内脏痛难于适应)

96.下列说法中不科学的是(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痛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反映一个人的灵敏程度)

97.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轴的辐合作用、双眼视差)

98.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日出日落的交替、一年四季的变化、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99.表象具有(积累感性知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为想象提供素材)的作用

100.瞬时记忆是以(刺激物的形象、感觉后象)的形式保持信息的

101.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102.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

103.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10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

105.人工概念(是人为制造出来供实验用的材料、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因为是模拟的自然概念,所以与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概念有很大的距离)

106.(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都是原型启发的例子

107.言语的特点包括(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108.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波消失、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辐的脑电波、跟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109.梦特点包括(梦境的不连续性、梦境的不谐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110.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注意范围)

111.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需要、内驱力、情绪、诱因)

112.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广度、效能、稳定性)

11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114.情绪和情感(主体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进行反映的、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反映、有其外部表现形式、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

115.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信号)的功能

116.动机冲突形式双趋势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117.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118.人格具有(独特性和整体性、稳定性和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性

119.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包括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思维力等;的支柱和核心是思维力)

120.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为(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和巩固的程度;能力决定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121.气质的特性表现在(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和可可性、情绪的兴奋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上

122.性格(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123.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124.能力是(和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125.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情绪是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社会心理学

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

2.F.H.奥尔波特(F.H.A1lp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3.勒温(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

B=f(P,E)。

其中,E的含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

4.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5.在社会心理学韵研究范围中,社会影响属于(群体层面)的研究内容。

6.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7.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呷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8.符号互动学的观点认为个体与他人面对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问题是(双方的身份和身份的意义)

9.(勒温)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10.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H.奥尔波特)

1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12.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社会交换论形成20世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

14.“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剥夺-满足命题)。

15.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社会不安全感引起的焦虑,就其本质来讲起源于(人际关系)

16.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

17.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18.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19.老师的角色属于(成就型角色)。

20.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21.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自尊=成功/抱负)。

22.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23.(印象形成)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环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24.(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25.(近因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2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27.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

28.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些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29.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再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

30.(加法模式)是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合。

31.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平均模式)。

32.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权重(),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

33.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中心品质模式)。

34.(印象管)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35.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的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36.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归因)。

37,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具有两者的影响。

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

38.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是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较准确)的预测。

39.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控制点)理论。

40.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41.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

这种人被称为(外控者)。

42.(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43.海德(F.Heider,1958)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不变性)原则。

44.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

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45.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46.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47.在归因时,人们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

48.(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49.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动机)

50.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亲合动机)。

51.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越高)。

52.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和倾向(较低)。

53.个体追求自认为是很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成就动机)。

54.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抱负水平)。

55.(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56.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5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58.(内疚)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59.(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映倾向。

60.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61.在态度的A-B-C模型中,“C”是指’(认知)。

62.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工具性)功能。

63.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是态度的(深度)属性。

64.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

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最大)

65.重复与说服效果成(倒U型曲线)关系。

66.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

67.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转变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68.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目光)。

69.(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

70.(自我暴露程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71.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72.主动支配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73.(认知需要)不是基本的人际需要。

74.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真诚)。

75.根据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

76.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77.舒茨的三维理论用于解释群体的形成时认为,群体形成经过(包容—控制—情感)的过程。

78.(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79.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社会影响)。

80.从众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群众影响的方式。

81.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叫(社会抑制)。

82.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称为(反暗示)。

83.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社会感染)。

84.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实证分析阶段,(莫德)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

85.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

86.社会行为包括(个人的习得行为、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

87.社会心理活动与(个体所处酌即时情境、过去形成的经验、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

88.符号互动论中的核心概念“符号”包括(语言、数字、记号、个体的动作和姿势)

89.霍尼的“文化因素论”认为(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

90.新精神分析论在精神病成因的解释中强调(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9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核心包括(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念、培养社会角色)

92.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机制实现的。

93.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认知。

94.社会知觉中的“知觉”包括(认知过程、对人外部特征和人格特征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行为原因的推理、判断与解释)

95.引起权利动机的因素有(社会控制的要求、对无能的恐惧)

96.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心理学家麦独孤)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97.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包括(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

98.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的学术思潮包括(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

99.在访谈过程中,当被访者回答不完整、不明确或答非所问时,访谈者应适当追问,追问可分为(说明式追问、详尽追问、系统追问、情感反映式追问)

100.社会交换论是综合了(操作行为注意的强化理论、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功能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发展起来的。

101.霍曼斯(1961)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几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有(成功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

102.关于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103.社会化的载体包括(参照群体、学校、家庭、大众传播媒体)。

104.关于自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105.自我的结构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

106.影响人际距离的主要因素有(环境、社会地位、文化)

107.图式的作用包括(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和自我知觉、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

108.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隐藏自己与自我抬高、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等。

109.自我暴露的程度可分为(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隐私方面、情绪、爱好方面)等水平。

110.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111.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千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