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07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docx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pdf

 

  篇一:

《新时代爱情与婚姻密码――心理访谈“心的秘密”系列书》

  策划书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声音,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战胜自我,拥抱健康,沟通消除隔膜,交流敞开心扉,真诚溶化壁垒,心理沟通,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1.选题概述

  题目:

《新时代爱情与婚姻密码――“心的秘密”系列书》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心的秘密”系列书》

  概述:

  以目前中央12频道深受欢迎的现场访谈类节目《心理访谈》栏目为基础,借栏目近两周年纪念之机,主要以整理往期栏目、专家观点和相关活动为内容,结合当下最受关注的情感与教育话题,拟先出版两册书籍,经济效益符合预期后继续出版其它系列书籍和光盘。

书籍内容秉承节目的服务性定位,主要分为爱情与婚姻、子女教育两册,每册分章节。

每本书开篇有栏目、主持人、编导、专家等简介,以及两篇序言。

一篇是节目编导对栏目的回顾和总结,另一篇由心理学专家执笔。

每章从节目中的代表性个案出发,为读者提供生活中普适心理问题的指导及专家点评,章后有小节。

书的结尾是工作人员对栏目两周年的寄语及对热心观者的反馈。

  目录:

(以《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心的秘密”系列书》为例)序言

  第一章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专家解读教育问题,后来章节的统领)

  第二章成长的烦恼(成长中的精神、身体上的困扰)

  第三章孩子没考好(学习、考试、成绩与教育)

  第四章考前的战斗(备战中考、高考中的心理问题)

  第五章少年的叛逆(不听话、厌学、离家出走、与父母的感情危机)

  第六章网瘾探秘(网瘾成因及解除)

  第七章苦涩禁果(早恋、交友不慎、未成年人性行为)

  第八章单亲的羽翼(单亲、再婚子女成长问题)

  第九章“独”的困扰(溺爱、冷漠、交际困难、心理承受力弱等问题)

  第十章家有明星(神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如何教育培养)

  第十一章告别最亲爱的人(亲人离去,留守家庭)

  第十二章你在想什么(如何沟通和交流)

  后序

  2.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常常使人们处于失衡状态,个人的亚健康情绪及亚健康心理的积累,以至于有人说:

“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而诱发的众多的社会矛盾也与此密切相关。

  近日,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每年有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万中国人每年有22人轻生,估计还有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在21.6%以上,大学生也在16%以上,这揭示了当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存在不良状况,正是由于学生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矫正、疏导,才使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也许“马加爵案”只是其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个案,但诸如厌学、沉溺网吧等报道频频出现在媒体中不难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

  工作变动、人口流动、竞争加剧等问题使人们处于失衡状态,众多的社会矛盾与此密切相关,个人的亚健康情绪及亚健康心理的积累,导致了许多惨剧的发生。

据可靠资料,目前中国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约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20%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其中4%重度抑郁。

他们无论是心理活动方面如焦虑、冷漠、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意识模糊、紊乱等等,还是行为方面的固执、富于攻击性甚至痛不欲生等日渐频生,急需治疗。

有专家说,面对社会生活压力的不适应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对大众生存、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威胁,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而远远大于生理疾病可能带来的伤害。

  为此,央中央电视台在新开播的社会与法频道(12频道),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全新打造出了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大型日播心理栏目《心理访谈》,同时,这也是全国第一档现

  场个案访谈的心理栏目,每期20分钟,每天在社会与法频道的23:

10首播,每天上午11:

35和下午15:

25重播两次。

为那些极需要抚慰与疏导的心灵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家园。

  央视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魏斌说:

“这是一档为面临种种社会生活压力、处于心理危机、心理困境中的现代人试图提供解决方案、并为公众提供心理服务的栏目,也就是对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是反社会人格进而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人们潜在的心理压力,进行“防患于未然”的心理疏导、心理指导、心理矫正、心理引导,帮助公众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个栏目也为大众建立了一个心理互助交流平台,在心理文化理念方面占有制高点并能预防大众不良情绪的积累。

  节目播出以来无论在收视率还是观者口碑、社会影响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心理访谈》开播仅三个月,收视率就逐渐居于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前列。

到06年《心理访谈》在央视12套已经成为收视率仅次于电视剧的栏目,开播一年后收视率翻了一番,成为同时段最具有竞争力的电视栏目。

节目主持人张小琴、阿果,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杨凤池等老师也都拥有了自己的大量粉丝,他们将成为本套图书的主力购买者。

而心理访谈类节目受《心理访谈》的带动方兴未艾,如北京8套的《谁在说》、《情感部落格》、以及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推出的情感真人秀节目等等,中央台的《心理访谈》与之相比更加权威、更加成熟,也积累了更多的资源,它的影响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缺乏的恰恰是一些宣传推广活动,此次出版系列书籍正是为它树立品牌的好机会,也是对两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它的热心观众的回馈。

  正是因为节目的创新性和专家的权威性,将广受欢迎的心理类节目内容作成书籍的同类出版品尚不多见,前段时间兴起的心理杂志尚不成气候,而且价格昂贵不构成威胁。

本书主题符合当下社会大众的迫切需要,关注了现代人的情感难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又有栏目的名气和权威做支撑,可以预见将会在图书市场上形成一股新的潮流,配合适当的营销一定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3.运行该选题所具有的条件

  该选题以本台《心理访谈》节目为依托,《心理访谈》栏目邀请了众多高水平的心理学家,其中有中国心理学会、北京社会心理学会等研究机构和有心理案例实战经验的社会工作者,他们手头拥有的大量咨询事例可成为栏目遴选的线索。

栏目还和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通免费的心理健康热线,和《心理访谈》栏目形成互动平台,同时介绍心理学家为这些前来做节目的人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

  书籍编排时只需将相关节目内容按照书籍编排思路整合即可。

请两位心理专家各展所长各监督一本书籍的编写工作,相关文章可与作者商谈截取其已发表文章及博客内容。

拥有台里的资金支持和对口出版社的技术支持,本书出版前景十分看好。

后续计划开发的光碟也可以直接从节目中剪辑下来。

  4.编辑制作计划

  

(1)立项和筹备工作:

在对该出版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之后,确定实施该项目。

进行人事安

  排,实行章节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各个章节的负责进行稿件的收集和编辑工作。

  

(2)方法:

分工组稿编辑集成的方式。

配题和组合的编辑手法相结合。

以单纯图书的形式出版,主要根据我们的章节安排利用《心理访谈》栏目已有资源进行编辑整合工作,部分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稿件进行约稿。

  (3)流程:

  A三校一读。

在初步认可前提下,由责任编辑组织审阅全稿,然后对图书进行三次校对工作。

  B退美编改版。

完成新书内容之后,对图书版面编辑、校对、美编等进行统筹协调,同时进行封面设计。

  C核红,出片,印务制作。

三校完毕,最后一次核对校检,确认后出片,再次扣片确认后,领导签字,送印制部门下印。

  J打出清样,并进行最后的样书检查。

印制工厂先期出品样书,交责任编辑、印制部门核查,确认无误后批量生产、包装、发货,仓管。

  (4)时间安排:

  一周时间,确定和依托载体《心理访谈》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合同。

六周时间进行书稿的编辑工作。

书稿审读和选题的论证两周时间。

用四周时间进行三次校对工作,保证图书质量。

一周时间完成图书的编辑工作和封面的设计。

用一周时间完成最后一次核对校验,确认后出片,领导签字和送银子部门下印。

两天时间进行样书检查,在确定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批量生产,但为了防止中间出现不可预料的差错,预设一周的周旋和最后更改时  

间。

  以上整个出版过程共计15-16周的计划时间。

  5.营销策略

  由栏目组广告部运作前期广告宣传,利用媒体栏目本身进行宣传,算作两周年纪念活动之一。

现在《心理访谈》的广告带公益性质,如果遇有政策上的困难不支持直接打广告可在原广告旁和节目结束后打上一行小字。

同时在心理月刊等其它效益比较好的相关受众杂志上刊登广告。

网络宣传可在心理访谈的博客、各专家主持人的博客及贴吧里发布新书消息,铁杆粉丝自会口口相传。

  作为中央12套的明星栏目,《心理访谈》的固定收视群体庞大,因此将读者定位在20-50岁比较宽泛的人群,装帧设计简洁明快,纸张轻便,价格适中。

销售期间保证书籍放在书店入口畅销推荐书处;在各大书店造势,举行专家、主持人签售活动。

同时联手妇联、青少年基金会等单位举办大型巡讲等活动,组织读者读书反馈活动,利用媒体优势造舆论。

引发“心理学与生活”热,增加内涵影响力的扩张。

书籍除了零售外还与妇联、各大工会、青少年基金会、各企事业单位、相关高校等进行赠送和销售。

节目影响力扩大后可增进大量广告收入以支持系列图书的后续开发。

  6.投资预算及效益分析

  

(1)成本预算

  一出版费用:

  1纸张费:

  纸张量:

正文用纸令数=(300/32*10000册)/1000*(1+3%)=96.5625令

  用70克胶版纸印刷,每吨7000元,每吨24令。

96/24=4吨

  7000元/吨*4吨=28000元

  封面用纸1.2875令=(4/32*10000册)/1000*(1+3%)

  封面用157克铜板纸,每吨7000元,每吨10令,1.2875令/10令/吨=0.12875吨,7000元/吨*0.12875=901.25元

  正文、封面用纸合计=28000+901.25=28901.25元

  2出菲林片费:

  正文300页*1元/页=300元

  封面封底共2页*20元=40元

  合计=340元

  3制版费:

  300/16=19张PS版19张*80元/张=1520元

  4印刷费:

  按每色令单面印刷20元计算,96.5625令双面印刷为3862.5元

  封面印刷因不够开印数,用700元计价。

  合计=3862.5+700=4562.5元

  5装订费:

  无线胶装,每印张0.07元*10印张=0.7元/本,装订10000册,0.7元/本*10000本=7000元

  印刷加工费共计:

28901.25元+340元+1520元+4562.5元+7000元=42323.75元

  折合每册印刷加工费:

4.232375元

  折合每个印张:

0.4元

  定价及效益分析:

  10(印张)*0.423元=4.23元(每册印刷费)

  篇二:

爱情,婚姻与家庭

  一个学佛者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思考

  几天前,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我在大学教书时候的女学生打来电话,讲述了她最近的感情遭际。

她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可爱的儿子,夫妇感情还算不错。

但是自从与公婆住到一起以后,她感到丈夫、公婆和儿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密,仿佛水乳交融,而自己却融不进去,像一个孤单的外人。

在她与公婆产生矛盾的时候,丈夫由于左右为难而呈现出一种“不作为”的状态,令她非常失望;加上结婚已久,婚姻生活本来就很平淡,于是她就寄情于爱情小说,从中寻求安慰。

这个时候,一位已婚男士出现了,他向她倾诉自己的婚姻苦恼,二人“同病相怜”,很快堕入爱河。

女的如飞蛾扑火一样,扑向一段新的、所谓的“美好”感情。

不久,在女方的强烈要求下,女人的丈夫与她离婚了;而后,那个已婚男人也离了婚。

  如果事情就到此为止,那也没有什么。

只是,女人在领导和同事的舆论压力下身心交瘁,春节前想到男方那里去休养几天,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男方却告诉她:

自己马上就要结婚了,婚礼正在紧张的筹办过程中——可是新娘却不是她。

女人立刻懵了,她简直不能明白眼前发生了什

  么:

她已经离了婚,而且怀了男人的孩子,可是现在他居然要跟别人结婚?

!

男人痛哭流涕,说自己是爱她的、跟别人结婚是非自愿的,等等,求她把孩子打掉。

她打了。

她希望男人跟自己结婚,男人却故作犹豫不决。

离男人的婚礼只有三天的时候,她给我打来电话,问我该怎么办。

  听了她的讲述,我太息不已。

想到当年那个年轻纯洁的女孩子,如今受到这样的身心重创,不禁深为惋惜。

不学佛的人,只有告诉她认清形势、不要再对那个男人抱有幻想、好好调养自己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了。

  但是这件事却勾起了我的思考。

佛教徒也是人,也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一样不得不面对各种婚恋问题和家庭问题。

据我的耳闻目睹,遇到婚变和其它家庭变故的时候,居士们处理成功的少,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拔的多,尤其是女居士。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态、水平和表现,与没有学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从佛法的角度,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树立起正见;其次是没有把佛法真正地应用于生活实践。

  那么,什么是爱情呢?

笔者自己总结了一个定义:

爱情,就是恋爱双方对对方我执的最大限度的满足。

凡夫都是有

  我执的,一般的小人物,又不是古代的皇上,随时都有人观察你的脸色、等着满足你的需求,大家都只是芸芸众生而已,那么这个时候,由于业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个人来,他(她)格外地欣赏你、在乎你,盛赞你是多么地与众不同,如鹤立鸡群,如明月处星:

你的容貌多么美丽,你的心地多么善良,你的性情多么温柔,你多么有才情,多么能干,多么优秀,等等等等,千好万好,数之不足——总之,在此时,万千人中,我眼中只有君一人而已一一遭逢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因缘不偶,作为凡夫,你的“我执”便被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种分外的愉悦。

于是你怀着一种类似于被伯乐发现了的千里马的心情,投桃报李,对这个“独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发掘、彼此欣赏,遂成其姻好。

  读罢上述过程,你看出来了吗?

除了前世业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况下,双方总是有一个人先爱上了另一个人,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我执;对方受到感动,又反过来去满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执。

对于追求者来说,他的投入是要求回报的,也就是说,我先满足了你的我执,之后你也要满足我的我执。

如果不满足会怎么样呢?

他(她)就会痛苦不堪,甚至因爱生恨;而对于被追求者来说,则是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你令我的我执感到愉悦。

实质上被追求者

  爱的是什么呢?

是他(她)自己。

自己的我执得到充分满足时候的陶醉感觉,就是爱情的感觉。

由此可见,爱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处的过程,就是两个人的我执此消彼长的过程,是两个人我执的一种游戏。

  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和体会,爱情有三个特性。

  第一:

‘如露亦如电’一一爱情是短暂而无常的。

  爱情就象花一样,从一粒种子开始,发芽,抽枝,到含苞欲放,初放、盛放,乃至凋零,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

世界上没有人能够阻止花儿的凋零,因而也就没有人能够阻止爱情的凋萎与终结。

  爱情又象人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也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气干云;也曾貌美如花,也曾如临风玉树,而今或是人到中年,或是垂垂老矣,神采飞扬的那一刹那青春,又安在哉!

人生本已如白驹过隙,青春更是稍纵即逝,而爱情,则不过是青春鼎盛时期的一道闪电罢了。

谁人见过闪电永远停驻在天空中?

又有谁见过露珠儿在太阳底下不被晒化、之后蒸发得无影无踪呢?

  既然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那么爱情作为有为法的一种,又岂能独免?

除非爱情是无为法,而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必追求佛法了,只需去追求爱情就好了;我们也不必学佛了,只要去学习那些痴男怨女就好了。

推论至此,作为佛弟子的你,岂不觉得可笑?

  第二:

“如梦、梦、泡影”——爱情是空幻的。

  为什么说爱情是空幻的呢?

由于无始劫以来的业力纠缠,大部分人一生中不止跟一个异性有缘,而最终得以结婚的,通常只有一个。

请你试着回想一下,从你青春萌动的时候开始,你所心仪的那个人,到后来你为之心动的一个个异性,他们是否都还鲜活地留存在你的记忆里?

如果每一个人都细节清晰地保存在你的记忆里,那么我只能说:

佩服你是个天生的情种。

事实上,除了眼前整天面对的那个人,其它的人,早已湮没在现实的琐碎中、岁月的烟海里。

  是的,偶然当你回想的时候,你知道是有这么回事儿,但是,当时的事、当时的人,就象老照片一样,有些模糊不清了。

回忆到往事,就象做了一场梦,而一段段的感情经历,就象一个又一个内容相异的梦。

有的时候感觉往事

  篇三:

社会工作婚姻家庭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婚姻家庭案例分析

  案例一

  1、基本情况

  李斌,男性

  出生年月:

1989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

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家庭地址:

双辽支路某弄某号某室

  上海市杨浦区人,与母亲同住,李斌因涉嫌聚众斗殴罪于20XX年2月29日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20XX年6月1日移送上海市杨浦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李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李斌交由母亲扶养。

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李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李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

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李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

20XX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XX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

20XX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李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

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

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

  李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

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3、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

20XX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案例分析:

  一、生态系统理论分析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是处在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系统之中的,这些系统共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其中微观系统是对个体影响最为密切和重要的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学校、朋辈群体。

  1.家庭是微观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系统,很多行为规范和标准是儿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获得的。

青春期是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一个人的价值观大体在这个阶段形成。

在案例中,李斌的父母在初中时离异,在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家庭没有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化的功能。

  案例中李斌是和祖母一起生活的,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有很多不利之处。

第一:

容易形成溺爱。

祖辈家长往往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第二:

思想观念陈旧。

第三:

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第四: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第五:

祖辈在体力、知识上不如父母,造成权威不如父母,对叛逆孩子的管教更显无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父母离异的孩子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或欺负,造成比较自卑和自闭的性格,这种性格又进一步拉大了与同学的距离,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这是李斌后来因为被欺负加入不良朋辈团伙的一个诱因。

  2.学校中观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系统。

现在的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个体难以受到学校老师的注意。

学校安排的课程又多是为考试而服务,并没有很好的发挥社会化的作用。

这样在学校中朋辈群体的影响会扩大。

  3.朋辈群体也是中观系统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一个系统里,非正式的组织的影响力和正式的组织的影响力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上述学校作为正式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朋辈群体的影响力会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不良朋辈团伙”这个词本身具有很强的贬义色彩,我们可以把“不良朋辈团伙”按照专业化程度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专门的目的,另一类是没有专门的目的,前者指小偷团伙,抢劫团伙这一类,后

  者指没有什么专门目的只是聚在一起随机性的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容易被教化。

案例中只把李斌作为案主,把“不良朋辈团伙”只作为一个负面的影响,如果可以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这个朋辈团体的性质,再进一步也把这个朋辈团体作为案主。

  二、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

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

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按照优势视角,我们更应该去关注李斌的优点以及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中的资源,如何运用这些资源来达成改变,应付生活中的挑战。

  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行为本身不是刺激直接导致行为,而是通过对刺激的看法来间接导致行为。

所以找到了李斌的非理性信念并加以驳斥,使其获得正确的信念就可以改变他的行为。

  介入策略

  一、具体目标

  1.改变李斌的非理性信念

  2.恢复家庭功能

  3.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4.开展朋辈群体的小组

  二、时间安排

  由取保候审到起诉中间有三个月时间。

  三、活动安排

  

(1)非理性信念的矫正

  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一次一天,共9次。

  所需人员:

专业社工

  活动目的:

矫正李斌的非理性信念,树立健康正确的信念

  活动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第一次活动)

  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

其次摸清案主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属性质和案主对它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

  2.领悟阶段(第二、三次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或症状是什么,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要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思想或哲学根源,即找出它们的非理性信念。

  在寻找非理性信念并对它进行分析时要顺序进行:

首先要了解有关激发事件A的客观证据;其次,案主对A事件的感觉体验是怎样反应的;第三,要案主回答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恐惧、悲痛、愤怒的情绪,找出造成这些负性情绪的非理性信念;第四,分析案主对A事件同时存在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看法或信念,并且将两者区别开来;第五,将案主的愤怒、悲痛、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和不安全感、无助感、绝对化要求和负性自我评价等观念区别开来。

  3.修通阶段(第四、五、六次活动)

  这一阶段,治疗者主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案主非理性信念。

用夸张或挑战式的发问要案主回答他有什么证据或理论对A事件持与众不同的看法等等。

通过反复不断的辩论,案主理屈词穷,不能为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