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诈骗手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095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常见诈骗手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诈骗手段.docx

《常见诈骗手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诈骗手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诈骗手段.docx

常见诈骗手段

常见诈骗手段

“中奖、退税、刷卡、补贴”藏骗局

骗招1

——给手机用户发“我是××省公证处的公证员××,恭喜你的手机或电话号码在××抽奖中了×等奖,奖品是小轿车一部”之类的短信。

支招:

如果你的手机收到这类短信,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思考时间,想想自己是否将手机号码投入摇奖或参与过什么活动,如果没有,删除它,不要回复,更不要相信天上掉下的这个大奖。

骗招2

——以××银行的名义,提醒您在某地刷卡消费,消费的金额将于近期从您的账户中扣除。

支招:

如果你收到类似的手机短信,再按短信里的电话打去询问,就会一步步栽进不法之徒设好的圈套里。

所以,对这类疑骗信息不要理睬。

骗招3

——打电话自称是国家税务局干部,帮您办理汽车或房屋退税事宜。

  电话诈骗

支招:

如果你接到有人的,请不要相信这类谎言。

骗招4

——有人自称是某社保局工作人员,以短信形式告知“你有社保补贴金未领取”,通知群众领取社保补贴或社保返款项。

支招:

对于收到的领取社保补贴等短信须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以免上当受骗。

社保账户等相关问题,群众可到当地社保办事窗口咨询,或拨打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电话了解。

[1]

骗招5

——有人打电话冒充财政局,声称可以领取“新生儿财政补贴”、“助学困难补贴”或者“购车补贴”。

要求群众提供银行卡汇到其指定账号上。

支招:

此类案件的作案手段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打受害人家庭固定电话,以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为由,要求受害人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转帐。

因此,在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仔细甄别,如不了解情况,不能轻易到自动取款机上按照电话提示进行操作。

应该求证确切后再联系,以防自己的财产受损。

利用你的身边人实施诈骗

骗招6

——有人打电话称,你的孩子被绑架,并索要赎金,电话中甚至还出现了孩子的哭闹声音。

支招:

如遇到这种事情,一定要冷静,先问问对方手中是男孩还是女孩,长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

如果对方所陈述的内容与孩子相符,尽快报警,以便公安机关查出事实真相。

如果您所问的情况对方回答不上来或有误,那一定是有诈。

骗招7

——有人打电话称,您的家人在某地生急病或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让您把钱打到××银行账号上。

支招:

接到这类电话时,您一定要核实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话,以免不法之徒利用您对身边人的感情,实施诈骗。

“点歌、充值、退话费”骗你是真

骗招8

——“您好,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您拨打×××收听。

支招:

不要回拨电话。

在这种情况下,当你拨打收听时,那您的话费余额一定会直线下降。

骗招9

——“我在外地出差,我的手机很快就没有话费了,麻烦你帮我买张充值卡,再用短信告知卡号与密码。

支招:

接到这样的电话或信息,一定要核对好对方的真实身份,不要为了心急帮朋友,不小心中了圈套。

申明一点,现在的手机,在全国各地的运营商处都能充值!

骗招10

——“您好,这里是中国移动(或联通)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您的电话费这几个月共多收了×××元,如确认退费请按……”

支招:

类似的电话接到后,您只要认真查看一下来电号码,就可识破骗局。

大玩捉迷藏引你入陷阱

骗招11

  电话诈骗

——“低值充值卡出售,本公司与电信制卡部门联合推出移动、联通手机卡充值,100元面值的38元低价促销,诚招各地代理经销商。

支招:

如果你收到这样的信息,请不要被低价与利润所诱惑,因为不法之徒往往会利用这些诱饵骗你上当,遇事多问为什么,可不可能,最好向移动与联通的客户服务中心落实后,再加盟也来得及。

骗招12

——如果您接到未知的电话号码,或响过两下就挂断的电话,一定要当心,不要随随便便回复。

支招:

目前,在一部分0941、0951开头的号码中有一类是加值的付费电话,市民在接到这两个号码开头的电话或陌生来电时,一定要小心核对再行回复。

骗招13

——如果您接到不熟悉的电话,对方自称为您好友,并让您猜其身份,请不要跟他捉迷藏了,直接问他是谁,如果是您的好友,简单核对一下就清楚了,您的朋友也不会责怪的,但却防止了上当受骗。

骗招14

——对打着上级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的旗号、要求您帮忙处理领导个人事务的电话。

支招:

对这类电话,请多长一个心眼,不要急于付钱,待核实该人身份之后再帮忙也不迟。

曝光电话诈骗流程——盯上吉数号码“猜猜我是谁?

骗招15

——直接向你推荐“您不是曾经购过×××,满足了我们×××条件,你可以得到一款免费的手机,只需附赠×××元等值的充值卡,货到后你将充值卡×××元交上,即可”

支招:

对方有可能由木马或者其他原因(比如和快递职员是朋友)已经获取的你的网上购物的信息,请不要相信,你曾经网购的信息都是保密的。

并且他们熟知快递“先付款后验货”的规则,无法先验货使其得逞。

申明一点,这种小面值的诈骗在个案中只能立案为治安案件,鼓励受害者多报案而形成群体案件,不应该因为利小而使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骗招16

——以短信形式告知你有包裹未取,因为地址不详,无法派送,详情速电某电话1;电话1自称是某邮局,告诉你你的包裹以装有违禁物品以及一张信用卡为由被某公安局分局某稽查大队带走,强烈建议你马上打电话给他们口中公安局“某警官”的电话2;电话2中“某警官”将事态严重化,然后催促你为了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和避免无中生有的法律责任,打电话3给银联中心让其帮你冻结信用卡并为你本人的银行卡安装报警系统,最终以此为由,敲诈、恐吓和勒索你的钱财。

支招:

一般行政机构和公安部门的公共电话,应该可以在118114或网络上搜索到,因此在快要听信他人造谣,按其提供的电话回拨之前,一定要确认所有电话号码的来源和可信度。

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

骗招17

——有人用语音电话冒充当地中级法院或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声称有一张法院传票未领取,要求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到法院领取传票。

逾期不领法院将强制执行,语音播放最后提示拨打“9”号键转至人工服务,转接后有接线员自称为当地中级法院或基层法院工作人员,要求接听群众说出其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存折密码及其他相关信息,并要求群众将钱汇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上,以便处理相关立案手续。

支招:

法院发传票有非常严谨的法律程序。

一般案件的起诉状、答辩状等诉讼材料,除了由当事人当面签收外,一般会由邮政快递部门送达“法院专递”,或者由法警、办案人员等以书面或其他形式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即使是电话通知,也会将案件受理情况说清楚,不会在电话中询问当事人的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同时也不会使用电话录音形式。

法院工作人员还特别提醒,案件诉讼费是由起诉人到法院大厅立案庭先行缴付,或是要求当事人按法院预缴诉讼费通知书向受案法院开户银行账号缴费,法院会出具正规发票,没有汇款支付规定,更不会通知被告支付。

[2]

骗招18

——有人打电话冒充公安局,称有一个所谓的“重大刑事案件”需要协助调查,要求接听群众说出其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存折密码及其他相关信息,并要求事主将资金转移到指定“安全账户”内。

支招:

这是很常见的诈骗手段之一,如果骗子发现对方有上当的可能,下一步可能会说对方涉嫌卷入一起重大刑事犯罪,然后模拟电话转接到“公安局刑侦大队”,进一步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当对方通过键盘输入银行卡密码时,骗子会利用一种声音分析软件,通过按键声,窃取到对方的银行卡密码。

如你接到来电显示为“区号+110”的号码,千万别轻信这就真是110打来的电话,这可是犯罪分子打来的诈骗电话。

这是骗子在使用“任意显号功能”,想在对方手机上显示什么号码就能显示什么号码,并且110是当地公安局的出警电话,不会直接用来办案的。

另外,假如真的需要跨区办案,市民协助调查,并不会由外地警方打电话联系,而应该通过当地公安局联系市民,协助调查。

如遇到类似情况,别轻易相信对方,要三思而后行,更不要在电话中跟陌生人透露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如发现有诈骗嫌疑,应该立即报警。

[3]

骗招19

——有人打电话冒充检察院的检察官,谎称因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要求市民提供有关个人信息,或将银行存款转至检方的“安全账户”。

支招:

电话诈骗团伙通常利用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市民,以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犯罪等为幌子,骗取群众将存款汇入其银行账户。

接到诈骗电话时,检察官提醒群众做到“四不”,即不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不拨打来历不明信息提示的电话、不向陌生人泄露家庭财产信息、不轻信他人电话诱导汇款或转账。

如来电显示为国家机关的电话号码,可直接回拨确认真伪,因改号软件所伪造的号码,一旦回拨就会无法接通或转接到真正机主,骗局即可戳穿。

警方介绍

  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多冒充受害人的亲戚、同学或朋友,通过套话骗取受害者的信任。

一般诈骗流程是:

先拨通受害者电话,让受害者“猜猜我是谁”,如受害者说“真的想不起”,犯罪嫌疑人就会说“你连我都忘了,那就算了”;如受害者“恍然大悟”说“哦你是某某”,嫌疑人就会顺着说“是呀,你终于想起来了”,然后就说近期要去看望对方,获得好感,次日或稍后两日编造在去的途中出车祸、遭绑架、嫖妓被抓或包二奶被发现等谎言,向受害人借钱,让受害者汇钱到指定的帐户。

这种诈骗主要诈骗公司老总、高级官员,或者随机拨打的某号码段电话号码或一些连号较多、吉数结尾的号码如888、666、168之类的手机持有人。

警方还介绍,电话诈骗的犯罪分子准备充分,精心编制固定操作流程。

在实施诈骗活动前,犯罪分子都会充分收集受害人的资料,还对诈骗过程进行“彩排”。

同时,骗子们分工明确,一般以3-5人为一个小团伙,专人负责打电话,专人负责诈骗帐号管理,专人负责现金的提取。

每次诈骗数额在3000-30000元之间。

犯罪分子普遍采用异地作案、异地诈骗、异地跨行取款,假如诈骗广州市民,一般拨打电话时都在外地,或者用外地手机在广州拨打。

犯罪分子多来自于同一地域,相互间“掩护”意识强。

编辑本段诈骗类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信事业发展十分迅速。

截至去年11月,移动手机用户已近5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5亿,中国已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通讯大国。

但是,在电信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结算方式的便利进行的各种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起来。

仅北京市2007年以来就发生了利用通讯工具进行诈骗的案件2500余起,涉案总价值人民币4900余万元。

  电话诈骗

北京市2007年涉及利用通讯工具进行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有打电话、发短信、吸话费、改号等四大类。

打电话类

1、冒充熟人打电话

嫌疑人主动拨打事主电话,并让事主凭听到的声音猜测他(她)是事主某位朋友或亲属,常说的话是“我是谁?

”。

取得事主信任后,嫌疑人以其在途中遭遇意外或者家人生病急需用钱为名,让事主汇钱到其指定的账号。

从侵害人群看,多为企业管理者、公司职员为主。

案例:

2007年3月,刘某接到一名男子打来的电话,称要到北京来看望刘某,因对方操香港地区的普通话,刘某误认为是自己在香港的一个朋友赵某。

次日上午,该男子再次打来的电话,称在天津因嫖娼被抓了,需要用钱保释,向刘某借钱。

刘某向该男子提供的银行账号内汇款30000元人民币,后发觉被骗。

提示:

骗子的号码:

陌生手机或小灵通号码,多为外地号码

骗子的常用语:

我是谁?

连我你都听不出来了?

你猜猜?

才想起来呀,我以为你把我给忘了呢

可疑点:

有口音、不主动表明身份、借口遭遇意外或疾病要你汇款

应对:

让对方主动说明身份,确定是骗局后不予理采并拨打110报警

2、打电话进行恐吓

作案手段与冒充熟人诈骗基本相似,嫌疑人通过拨打事主手机,称事主得罪他人并以要对事主进行人身伤害相威胁的方式进行敲诈。

侵害目标无固定对象。

被侵害的事主既有职位较高的董事长、经理,也有普通的职员、农民。

案例:

2007年8月,孟某接到一个恐吓电话,对方称其与他人有矛盾,让其将5000元钱汇入指定的帐户中摆平此事,不然就砍断其胳膊、腿,其家人也不会好过。

提示:

骗子的电话号码:

陌生手机、小灵通号或公用电话

骗子的常用语:

你的孩子被我绑了;我跟你有仇;我知道你的丑事;有人出钱让我要你的命;拿点钱你就没事了

应对:

先确定孩子没有被绑架,然后拨打110报警

3、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

此方法利用被害人对公检法的畏惧心理,来一步一步实施诈骗,通过说你欠费,然后说涉及重大经济诈骗或者犯罪,进一步恐吓被害人,使被害人心理畏惧导致提供个人资料进行诈骗

案例:

(编辑人的本人亲身经历,伤心啊,被骗了几千块)接到什么银行或者公司的扣款或者欠费通知,然后你去查询他就说你在外地涉及经济案件云云,然后有某某警官联系你,说给你做笔录,通过电话跟你说你现在涉及经济案件,可能需要逮捕你进行拘留,接着让你去114查询这号码是不是公安局的(犯罪分子利用电脑软件和勾线的方式获取当地公安局电话,显示的的确是真正的公安局电话,不过其实有个小破绽,就是号码前面显示+86,这是IP电话才会显示的),到这时候被害人就有可能心理恐慌了,让你不要告诉家里其他人,否则可能会导致办案调查的阻碍,这时候你照着骗子说的去做,那么你一步步落入陷阱

提示:

如果真的是经济犯罪,外地公安是无权逮捕拘留你的,只能通过当地公安对你进行刑侦逮捕审查,不可能通过电话录音来办案

应对:

告诉他有问题就找当地公安机关来找自己,有需要的可以拨打110报警

短信类

此类犯罪主要包括:

中奖短信、消费短信,以前北京警方已经做过多次的大力宣传

  电话诈骗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甚至一度出现零发案的情况。

但07年此类案件又有抬头之势,形势没有变换,短信的内容进行了改变。

侵害目标不明确,嫌疑人利用短信群发器进行某个号段的短信群发,等待事主给其拨打电话。

案例一:

2007年1月,吴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称其在香港星空集团抽奖活动中中奖:

奖品为价值人民币98000元的千里马轿车一辆。

吴某与对方联系后,对方以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为名,让其向指定账户汇款共计人民币6010元。

案例二:

2007年1月,曹某收到短信称:

“北京工行用户,您于1月10日在北京市沃尔玛商场购物4800元,将在结帐日从您帐户扣除,有疑问请咨询工行信用卡部:

010-5126****”。

事主随后打该电话询问,有一个男子自称是银联管理公司的科长,以要给事主的卡加密为由,叫事主把钱打入指定帐户,曹某将39000元打入了这个帐户,后发现被骗。

提示:

骗子的电话号码:

陌生手机或小灵通号

骗子的常用语:

你在某地销费*元,如有疑问请打*咨询;你中奖了,需要交手续费、所得税等等

应对:

不予理采并打110报警

吸话费类

电话吸费诈骗是新型的诈骗形式,嫌疑人与运营商合作,注册一个特殊的服务号码(声讯电话号码),使用工具拨打事主电话接通后自动挂断,如果事主回电话,电话将被直接接到特殊声讯号码上,强行吸收事主话费,一次少则30元,多则几百元。

案例:

2007年9月,周先生的手机上显示了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

周先生的刚换过手机,许多朋友的电话没有留存。

于是回拨过去,每次都是被挂断。

月底交费时才发现,多出了几百元的特殊服务费。

提示:

骗子的电话号码:

陌生的手机或小灵通号码

  电话诈骗

常见的情况:

只响一声就挂断;回拨过去就被挂断、盲音或没有任何声音

应对:

对此类号码不要回拨,更不要多次回拨

改号类

此类犯罪手段欺骗性较强,骗子将更改来电显示号码软件装入手机后,便可任意设置来电号码,通话时接听的手机便显示拨号人自行设定的号码。

案例:

11月份,高某准备购买一辆二手汽车,后经朋友介绍,与一专卖二手车的人进行联系,并定好在某酒店附近见面试车,同时该人要求高某指定一个人在银行等候,待试车完成后立即将现金汇入指定帐号,高某便委托其朋友杨某在银行等候电话。

过了一会儿,杨某接到高某电话(电话中显示为高某手机号码,但不是高某本人声音),称其正在试车,让杨某将人民币12000元汇到某某帐号。

杨某汇款后与高某联系,高某称并没有见到车,也没有给其打电话,方知受骗。

提示:

骗子用电话:

显示出的是事主的手机号

骗子常用语:

事主正在试车,让我通知你把钱打到账户里

可疑点:

事主本人不打电话

应对:

直接向机主核实情况,如发现是骗局立即拨打110报警。

 人民网5月16日电5月14日,中山市打击防范电话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公安局举行。

发布会通报了此次专项行动的总体工作情况、中山市近期电话网络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和诈骗手法,展示了近期中山市侦破的几起此类案件缴获的作案工具并公布了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

  一、冒充律师、公安人员以帮助办理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假释、保释外出等为由的诈骗案件

  作案手法:

犯罪嫌疑人事先准备好手机、电话卡、短信群发器、改号软件等作案工具,编写诈骗短信,主要内容为“某律师专门办理看守所、监狱被押、服刑人员的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假释、保释外出等相关业务,事成付费,并留下联系电话”,通过短信群发器或其他短信平台发送至不特定人群。

待有人上钩后,嫌疑人冒充律师和警察骗取对方信任,后告诉事主前往看守所或监狱门口等待接人,过程中要求事主将钱存在其指定帐号上。

此时,如果事主存了钱,则他们马上消失。

如果事主要求看到人放出来再交钱,嫌疑人会要求事主派人在看守所或监狱门口等候,并始终与事主保持通话状态,再使用改号软件冒充事主的手机与负责存钱转帐的事主联系,只简单说“搞定”、“汇钱”等字眼,让负责汇款的人员误以为人已被放出而存钱给嫌疑人。

  2013年5月11日,中山市公安机关在惠州抓获四名使用此类诈骗手法作案的湖南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用电脑4台、手机短信发射器1台、手机42部、手机卡800多张、手机充值卡20张、银行卡20张、银行U盾10个、现金4.1万元、小汽车两辆以及犯罪记事簿9本。

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开展追赃追逃、核实案件等工作。

  二、冒充教师谎称在校子女发生意外急需急救金的诈骗案件

  作案手法:

该类案件针对性较强,主要是有子女在寄宿学校读书的家长。

嫌疑人事先获取了子女、家长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用电话与家长联系,谎称其子女发生车祸、受伤等意外情况正在医院抢救,需要资金进行手术等理由,骗取家长汇款。

  2013年4月17日,中山市公安机关在江门抓获使用此类诈骗手法作案的福建籍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涉案用笔记本电脑1台、手机4台、手机卡5张、银行卡400多张、赃款6万元。

  三、冒充邮政银行以提供小金额贷款为名,要求事主汇保证金、信用金等的诈骗案件

  作案手法:

嫌疑人事先通过群发短信、制作网站等手段发布提供低息贷款的广告,待有人上钩后,会假装签订借款合同,后抓住事主急于用钱的心理,以要缴纳保证金、借款信息未通过审核和验证码失效等各种理由要求事主汇款,事主往往付了第一笔钱之后,为拿到贷款继续付款,造成损失不断扩大。

  2013年4月16日,中山古镇一事主本来想贷款20万元,后被此类手法诈骗了51.5万元。

4月26日,中山市公安机关在河北石家庄抓获使用此手法诈骗的福建籍犯罪嫌疑人4人,缴获作案用电脑2台,手机8台、手机卡20张、银行卡10张、赃款6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