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72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3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3页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2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人物词典.docx

心理学人物词典

W

娃娃眼反应(doll'seyeresponse)新生儿出现的头眼不协调现象。

将新生儿的头慢慢转向一侧,其眼球的运动比头的转动慢,且看似与头的转动方向相反,好像洋娃娃一样,故称。

随儿童注视运动的出现而逐渐消失,但智力低下的婴儿可持续较长时间。

可作为鉴定婴儿智力发展水平的指标。

作为新生儿具有的一个特点,该反应说明新生儿最初的生理水平是不完善、不成熟的,不能控制使眼球运动与头的运动保持一致。

瓦茨拉威克(PaulWatzlawick,1921—)原籍

奥地利的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家。

生于奥地利菲拉

赫。

1945年入威尼斯大学学习,先后获哲学和文学双博士

学位。

1950-1954年在瑞士荣格学院接受分析心理学训

练。

1957-1959年任萨尔瓦多大学心理学系和医科学校的

心理病理学与心理治疗学教授。

还先后任职于费城圣堂大

学心理治疗研究所、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精神病研

究所、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系。

在家庭心理治疗、

关系治疗方面取得成就,所领导的帕洛·阿尔托精神病研

究所在美国心理治疗学界较有影响。

著有《人的交往符号

学:

对相互作用的形式、病理学和反常现象的研究》(1967)、

《变化:

问题形成和问题解决原则》(1974)等。

瓦尔塞(LeonWalther,1889-1963)原籍俄国的

瑞士心理学家。

生于俄国圣彼得堡。

毕业于俄国圣彼得堡

大学,后定居瑞士。

1917年就读于卢梭学院,师从克拉帕

雷德。

先后任教于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米兰大学、巴塞

罗那大学、维也纳大学、开罗大学、巴黎大学和耶路撒冷大

学。

致力于工业劳动技术的研究,运用心理学原理探讨如

何使工人适应劳动,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高的效率。

在劳

动者适应任务、工具、机器以及劳动条件和环境,确定劳动

者的最优工作方案,证明最有效的劳动者集体等方面进行

大量研究。

主张劳动者在完成生产任务后,应有自己的休

闲生活,以丰富个性。

著有《职业方向和自由职业:

心理学

研究》(1936)、《劳动心理学》(1947)等。

瓦格纳SOP记忆模型(Wagne'sSOPmodel)

亦称“经典条件作用的标准操作程序”。

一种记忆系统模

型。

瓦格纳提出。

其基本概念是等级式的记忆结构。

记忆

包含许多通过直接联想互相连接的节结,一个节结内聚集

许多信息成分。

假定节结A的连接去向是节结B,并不意

味着节结B也向节结A的方向连接。

按节结的活跃程度

分为三种状态:

(1)I,相当于长时记忆或参照记忆,处于不

活跃状态;

(2)A1,相当于焦点记忆或背诵,处于最活跃状

态;(3)A2,相当于工作记忆或短时记忆,处于第二等活跃

状态。

其重要特点:

假设工作或短时记忆只包含沉默的长

时记忆中的激活成分,不同于其他记忆之处仅在于活跃的

水平而非结构。

能够处于同一种活跃状态的节结是有限

的。

这一记忆系统通过感觉和反应器官与环境交接。

感觉

刺激把相应的不活跃成分激活到最活跃的焦点记忆状态

(A1)。

呈现的刺激对已处于活跃状态的记忆成分并无影

响。

刺激的唯一影响就是把当时不活跃的成分激活到A1

状态。

刺激既不延长活跃成分的活跃时间,也不提高活跃

水平。

活跃成分最终要衰弱到不活跃状态,即从A1衰弱到

A2,再衰弱到不活跃的I状态。

任何一种成分在一定时间

内只能处于一种状态(A1或A2),并随某种机遇改变状态。

从一种状态衰变到另一种状态的速度决定于该状态的相对

能量。

瓦格纳假定:

在任一时间内,只能有2或3个节结内

的成分处于A1状态,10至15个处于A2状态。

行为的产

生由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一些成分联合控制。

实际反应决定

于各种状态成分的相对数目。

一种成分处于A1状态,导致

一种反应,而在A2状态时,会产生另一种反应。

还包含两

类联想的连接。

兴奋的连接能激活被连接的节结;抑制的

连接可降低目标节结成分的敏感性。

一个节结激活或抑制

另一个节结的程度,依赖于三个条件:

两个节结之间连接的

价数、强度和第一个节结的活跃水平。

开始活跃的节结中,

活跃成分越多,越能激活或抑制被连接的节结。

两个节结

间的联想越强,其激活或抑制被连接节结的程度越大。

种联想的连接强度决定于两种刺激过去训练的情况,而不

是当前激活节结中成分的数目。

在激活或抑制被连接的节

结时,A1状态的成分比A2状态的成分更有效。

一个节结

被相应的感觉刺激激活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就从不活跃的

记忆状态进入活跃的A1状态。

一个节结被一个联想的节

结间接激活时,它的一些成分就不会充分活跃到A1状态。

这种直接和间接激活的区别,是这一模型的中心特点,可以

说明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如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强烈。

瓦龙(HenriWallon,1879~1962)法国心理学家。

生于法国巴黎。

1903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后研

究儿童的精神衰弱,190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25年以对

低能儿的研究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7年任巴黎大学讲师

兼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1938年任教授。

1940年德国纳粹

入侵,被逐出大学后,仍致力于写作,出版《从行动到思维》

(1942)、《儿童思维的起源》(1945)。

反对皮亚杰关于儿童

思维是从“自我中心主义”逐步达到社会化的观点,强调社

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从一开

始即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将外因(环境)与内因(机体成长)

的不断相互作用视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

战法国胜利后,出任临时政府国民教育事务局局长。

1949

年退休后,赴波兰克拉科夫大学任教授。

1954年因车祸患

半身不遂,仍笔耕不辍。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同心理学中的各种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不

懈斗争,并探讨许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意识与无意

识、意识与实践、智力的活动与发展、自我与他人以及精神

的起源等问题,不仅丰富哲学的认识论,且对发展、教育、病

理、变态、法律和应用等心理学领域均有所革新和创造。

在哲学和心理学观上,仍存在客观唯心主义和机体论倾向。

一生共出版论著264种,还著有《儿童个性的起源》(1934)、

《儿童心理发展》(1941)、《学校心理学》等,被译成英、意、

匈、波兰、俄、日和西班牙等多种文字。

瓦龙学派(Wallonianschool)20世纪30、40年代

法国以瓦龙为代表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

要成员有瓦龙及其弟子波利采尔、扎佐、塞夫和奥列隆,以

及医学领域的精神分析学家维德劳契、神经精神医学家柏

尔葛和心理生理学家派雷尔等。

力图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

想方法解决心理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其形成

深受法国病理学和生理学的影响,与格塞尔、皮亚杰的儿童

心理学有密切关系。

瓦龙运用心理生物学的观点肯定巴甫

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心理学上的积极意义;强调意识的

形成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物质基础,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相

结合的产物,无意识是经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认为意识

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应结合生理和社会两方面因素来分

析人的行动;智力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统一的结果,在

言语的参与下形成和发展;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认为人

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社会存在,在彼此的交往中建立联系;

情绪产生于生理事实与社会作用的相互影响之中。

瓦龙还

特别强调研究儿童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提出社会一个人发

展学说,认为应从包括心理现象在内的生命体与周围环境

的相互关系中去寻找儿童心理、意识、人格发展的动力。

瓦龙思想的影响,波利采尔提倡建立以自我和人格为研究

对象的具体心理学,认为不能撇开人的生活状况而在实验

室里对人进行孤立的研究。

扎佐借用格塞尔的观察技术和

瓦龙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研究心理缺陷、双生子和逆转

图像等问题,认为即使是遗传因素和环境都相同的双生子,

也存在很大的个别差异。

该学派的主要著作有瓦龙的《儿

童个性的起源》(1934)、《儿童心理发展》(1941)、《从行动到

思想》(1942)、《儿童思想的起源》(1946)等,被译成多国

文字。

瓦特(HenryJacksonWatt,1879—1925)苏格兰

心理学家。

生于亚伯丁。

1904年于德国符兹堡大学获心

理学博士学位。

为屈尔佩领导的符兹堡学派的重要成员,

致力于“无意象思维”的研究。

1904年进行词的联想实验,

将联想分为四个阶段:

(1)预备阶段(告诉被试执行的任务

的性质);

(2)刺激词的呈现阶段;(3)寻找反应词阶段;(4)

反应词发出阶段。

要求被试回忆每一阶段发生的意识过

程。

实验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第一阶段的指令和任务,

它们对被试产生一种无意识定势,即事先决定联想的倾向,

而在实际反应过程(寻找和说出反应词)中并末被意识到。

亦即思维(联想)本身是无意象的,不能被内省描述。

1906

年转任英国利物浦大学讲师,一年后应聘到英国格拉斯哥

大学,并转向研究感觉过程,尤其是音乐心理学,提出声音

的另一维度,即音量。

偏好理论的体系性,强调物理学、生

理学与心理学的区别,在其声音理论中试图提出一种纯心

理学理论。

著有《记忆的经济学与训练》(1909)、《声音心理

学》(1917)、《音乐基础》(1919)、《感觉基础与知识结构》

(1925)、《梦的常识》(1929)等。

外表象(outerimage)一种外部知觉表象。

与“内表

象”相对。

个体在表象练习时,在极放松的状态下,以旁观

者的角度,闭目想象整个动作过程。

个体可看到自己的外

观变化,却感觉不到身体内部的变化。

其实质是一种视觉

的表象。

借助一定的客观指标和仪器(如生物反馈监测仪、

录像设备等),可更好地激发个体训练表象能力的积极性。

外部惩罚(extrinsic:

punishment)外部强化的一

种。

来自外部的使有机体行为概率减少的刺激。

外部负荷见“运动负荷”。

外部感觉(externalsensation)感觉的一种。

接受

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和肤觉等。

其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

其中肤觉、味

觉和嗅觉的感受器为接触性感受器,只有与外界适宜刺激

直接接触,才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为远

距离感受器,可与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外界事物,通过媒介的

作用引起相应感觉。

外部归因(externalattribution)亦称“情境归因”。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划分的归因类型。

与“内部归因”相对。

将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归于外界环境、外部事物,如运气、

任务难度、他人奖惩等。

参见“内部归因”。

外部活动(externalactivity)亦称“操作活动”。

动理论术语。

有机体利用自己的躯体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具

体实践活动。

由一系列动作按一定关系构成的随意活动。

可分解为若干基本动作元素,这些元素的效率以及各元素

之间关系的密切和协调程度,决定其效率。

基本动作元素

一般可分为必需动作、辅助动作和无效动作三类。

主要由

手、手指及手臂完成。

如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音

乐表现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运动方面的田径、球类、体

操,生产劳动方面的车、铣、刨、磨等活动。

可形成操作技

能。

具有以下特点:

(1)活动对象的物质性,即作用对象是

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

(2)活动进行的外显性,即它的

执行是由外部显现的肢体运动来实现的;(3)活动结构的展

开性,即它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省略、合并和简

化。

外部活动建立在内部活动基础上,是内部活动的外在

表现。

心理学家通过有机体的外部活动的表现推测其内部

心理活动状态。

外部奖赏(extrinsicreward)活动之外的物质或精

神奖励。

如食物、金钱、荣誉、权力、自由等。

与“内部奖赏”

相对。

20世纪70年代,许多研究者探讨其与内在兴趣的关

系,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外部奖赏会削弱、损害从事某项活动

的内在兴趣。

一般而言,内部兴趣越高的活动越无需也不宜

用外部奖赏手段;反之,无兴趣或兴趣不高的活动则需外部

奖赏,以促使个体从事某种活动并从中逐渐产生兴趣。

给予

外部奖赏时,应选择对个体而言具有效力的奖励物、奖励手

段,并与个体的努力、实际成绩相关联,加强奖励的信度。

人事管理领域,多称为“外在报酬”。

参见“外在报酬”。

外部进程(externalproceeding)见“进程”。

外部经验(externalexperience)经验主义心理学

研究对象之一。

与“内部经验”相对。

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

感官产生的感觉经验。

如物体的形状、大小、数目和色、香、

味等。

英国哲学家J.洛克在其《人类理解论》(1690)中提

出。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称之为间接经验,指须通过

推论才能从经验中认识到的物质现象。

冯特的观点改变了

洛克外部经验的原来意义,使之变成仅是观念的东西,失去

了其反映外部事物的客观现实这一物质第一性的理论

基石。

外部强化(extrinsicreinforcement)由外部提供的

强化。

主要表现为外部奖赏和外部惩罚。

详“奖赏”。

外部驱力(externaldrive)能够激发行为的外部刺

激。

与“内部驱力”相对。

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和N.E.米

勒提出。

如喧闹、炎热、寒冷等。

外部系统(exo-system)见“生态系统理论”。

外部想象(externalimagery)想象的一种形式。

“内部想象”相对。

基本上是视觉想象,即用“心”的“眼”去

“看”自己的动作。

可以想象整个动作,即从准备姿势一直

想象到动作结束的姿势,亦可想象部分动作,即只想象所要

做的动作的某一细节或成套动作的顺序,或想象自己在取

得最佳成绩时的表情动作和外界反应。

若与内部想象相结

合对动作进行复演,效果更好。

外部言语(externalspeech)言语的一种形式。

“内部言语”相对。

用于与他人进行交际的、他人看得见或

听得着的言语。

结构较严谨,旨在正确传递信息,有效地实

现与交际对方的思想交流。

一般前后连贯、意思完整,严格

遵守文法规则,用词力求准确。

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口头

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

参见“言语”。

外部言语发展(developmentofexternalspeech)

个体言语发展的一个方面。

可以听见或看见的言语形式的

数量和水平的发展。

先于内部言语发展,是内部言语发展

的基础。

人类外部言语及个体外部言语的发展,都是先出

现口头言语,后出现书面言语。

在口头言语发展中,是先有

对话言语,后有独自言语。

参见“言语表达发展”、“书面言语

发展”。

外侧毛细胞(outerhaircell)见“毛细胞”。

外侧丘系(laterallemniscus)听觉传导通路发出的

神经纤维。

位于耳蜗前核和后核内。

其中的大部分在脑桥

内交叉,组成斜方体,在被盖外侧折向上行,少数经中继后

进入同侧的外侧丘系,有些在听觉通路上的某些中继性核

团(如上橄榄核等)换元后再加入同侧或对侧的外侧丘系。

其纤维主要止于下丘,由下丘核发出的纤维,经下丘臂到达

内侧膝状体,由此体发出的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脚豆

状核下部,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听区(颞横回)。

传递左、右两

耳来的听觉信号,若一侧受损,不会引起明显的听觉障碍。

外侧膝状体(lateralgeniculatenucleus)视觉系

统的中继核。

位于丘脑枕腹面、大脑脚外侧和内侧膝状体

的外上方。

由较大的背侧核及较小的腹侧核两部分组成。

背侧核即“背外侧膝状核”。

腹侧核(哺乳类动物的膝前核)

可再分为几个细胞构筑不同的小群,位于背侧核的腹内侧

向内侧弥散,伸向底丘脑区,标志这部分外侧膝状体的胚胎

起源和进化,接受双侧视网膜投射。

虽然两侧都接受网膜

的传人,但似乎只有背侧核才向大脑皮质传送视觉情报,腹

侧核无皮质联系。

放射显影研究表明,腹侧核投射至一些

皮质下核团,如未定带、顶盖前区、上丘、副视柬的外侧终核

及视交叉上核。

视网膜与腹侧核至某些核的投射似有重

叠。

对腹侧核及纤维投射的机能尚了解不多。

有人认为腹

侧核接受局限于视网膜中央区的投射,形成对光反射通路

的一部分。

临床上用以解释罗伯特逊瞳孔现象(但在猴身

上未找到该核涉及对光反射的证据)。

有人否认灵长类动

物有视神经纤维终止于腹侧核。

腹侧核在某些哺乳类(如

有蹄类、食虫类)动物身上发育不佳。

外侧膝状体纹皮质系统(genictlostriatesystam)

亦称“膝纹系”。

两个视觉传导路(膝纹系和顶盖系)之一。

与视觉的感知有关。

由视网膜来的纤维,终止于外侧膝状

体,再由此体发纤维投至纹皮质(17区)及纹旁、纹周区(18

区、19区)。

其最高加工水平包括一级视皮质(17区)、视觉

联络皮质(18区、19区)和颞下皮质(包括颞中、下回的部

分),在学习和意识反应形成下回答视觉影像是什么。

与顶

盖系互相联系,分别传导信息至大脑皮质视区,使意识水平

的感知完整、统一。

来自鼻侧半视网膜的视神经纤维在视

交叉处交叉,参加对侧的视束;来自颢侧半视网膜的视神经

纤维经视交叉外侧,不交叉,参加同侧的视束,视束内交叉

的纤维终止于背外侧膝状体。

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的投射

有严格的定位,来自黄斑的纤维投至背外侧膝状体后上

2/3,呈楔扇形,主要到小细胞层。

研究表明,外侧膝状体有

两型神经元:

(1)宽带细胞,对所有波长和白光反应;

(2)光

谱对抗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这与黑、白视或色

视有关。

背外侧膝状体内感受野约为一环形,有一个使细

胞兴奋的中心(开动反应)和一个使细胞抑制的周围区(关

闭反应),或者有相反作用。

由背外侧膝状体发出纤维,组

成膝距束(膝纹束或视辐射),经内囊豆状核后部,投至17

区纹皮质内。

背外侧膝状体至纹皮质投射有明确定位,黄

斑来的信息纤维投至纹状区最后部(与纹状区的比例远比

黄斑区与整个视网膜的比例大,这与黄斑为视网膜视觉最

敏锐部分的事实相符)。

背外侧膝状体细胞只有两型,视皮

质细胞可分为简单的、复杂的、过度复杂的。

纹状皮质有水

平和垂直两种组构系统。

垂直系统与视网膜位置、方向线、

眼优势有关,也许与运动定向的检查有关。

外侧下丘脑(lateralhypothalamusarea)下丘脑

的外侧区域。

对摄食、饮水、性行为和情绪的调控有明显作

用。

传统理论认为,下丘脑中存在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分

别控制停止进食和发动进食的行为。

若破坏其双侧,实验

动物则拒绝进食,甚至会将放入口中的食物吐出,若不采取

特殊的管饲措施,实验动物就会饿死。

这一区域称饥饿中

枢。

已有一些理论,如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及去甲肾

上腺素能通路的理论逐渐取代传统理论。

但其在控制摄食

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认为该区域与

情绪形成、怒的整合模式等情绪反应也有关。

外出隐遁意结(egressionclaustralcomplex)见“隐遁意结”。

外导纤维(efferentfiber)亦称“传出纤维”。

由中

枢神经冲动传出的纤维。

如黑质纹体纤维,从黑质多巴胺

能神经元发出,将多巴胺输送至新纹状体。

将神经冲动自

中枢传向周围效应器的神经纤维为运动神经纤维,分为一

般躯体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分三种:

(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经前根,成为脊神

经的成分,支配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

(2)中脑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和脑桥展神经核内神经元的轴突,分别成为动

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的成分,支配眼外肌;(3)延髓舌

下神经核神经元的轴突,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特殊内

脏运动纤维包括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延髓疑核

和副神经脊髓核内的神经元轴突,分别成为三叉神经下颌

支、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成分,支配咀

嚼肌、表情肌、咽喉肌和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

外罚型(extrapunitive)遭受挫折时将愤怒和过错的

责任归于他人的心理倾向。

与“内罚型”相对。

外罚性反应(extrapunitivereaction)亦称“责他

反应”。

个体遇到挫折时,直接对造成挫折的原因或对象予

以攻击的一种反应倾向。

与“内罚性反应”相对。

外反馈(externalfeedback)反馈环路中包括外感

受器(如视觉、听觉等)在内的反馈。

与“内反馈”相对。

进行降低血压的训练时,需将血压升降的情况通过视觉或

听觉通道反馈给被试。

需要外感受器的参与。

外分泌腺(exocrinegland)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器官

腔面或身体表面的腺体。

如肝、胰腺、腮腺、下颌、下腺、舌

下腺等大消化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入消化管,对食物进行消

化;汗腺遍布全身的皮肤中,导管开口于皮肤表面。

外化(externalization)个体主观的内部心理活动

转化为外部的对象活动(如言语反应、行为表现、计划与方

案的实现、产品的制成)的过程。

个体在头脑中利用表象和

言语符号进行思维,把自己清晰的思想、观点和愿望以符合

文法和逻辑的、别人能理解的外部言语形式或动作表现出

来。

维果茨基认为,其与内化一起构成高级心理机能形成

与发展中两个彼此紧密联系的过程。

自我防御机制的一

种。

德裔美籍心理学家霍妮在人格理论中提出。

个体将内

心的冲突、困境投射到外部世界,归因于外部因素的现象。

个体解决基本冲突的主要策略之一。

个体藉此可减缓焦

虑,保持心理平衡。

参见“次级适应方法”。

外激素锥形气流(pheromoneplume)实验中用于

舞毒蛾定向飞行的一种导航装置。

发自一点,呈圆锥形散

开。

带有人工合成的外激素,由舞毒蛾逆风呈“之”字形定

向飞行,以对人工合成外激素作生物学检测,确定其是否与

自然物质相同。

外控观(externallocusofcontro1)即“外控源”。

外控型(externaltype)根据人的归因特点划分的一

种人格类型。

与“内控型”相对。

其特点:

常把成败的原因

归于外界因素,视他人和外物为行为活动的控制者,将成功

归因于幸运,将失败归因于他人的影响,不愿承担责任。

究发现,该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内控型者差。

外控源(externallocusofcontrol)见“控制源”。

外流假说(outflowhypothesis)对想象训练效果的

一种符号编码解释。

该假说中的重要变量是与本体感觉的

反馈相反的认知活动的符号编码。

认为在想象中复演动作

时,命题的电路(见图中上方方框)从长时记忆中得以恢复。

接着,想象中复演的有关技能的信息进行符号编码,且这种

符号编码在电路中即可加以修正或校正。

这种命题的变化

是以后传送信息并使之外流到肌肉

的基础,会引起外显行为中的校正反

应或修正反应(见图中下方方框)。

该假设强调与任务相一致的认知要

求。

持此观点者认为,想象训练主要

是使运动员在认知中计划完成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