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326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框架图.docx

高中历史框架图

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各时期

西周

政治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文字:

甲骨文→金文

春秋战国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

儒家诞生:

孔子创立(仁、礼、《论语》);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

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

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

楚辞(《离骚》)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儒学成为正统: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丝织业:

西汉丝绸之路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汉赋

魏晋南北朝

“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

隋朝

唐朝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

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

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唐诗

两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儒学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两大派: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瓷器:

景德镇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宋词

元朝

地方设行省(即行中书省)

元曲:

关汉卿《窦娥冤》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义加强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产生)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批判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家: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清朝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京剧:

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西周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秦朝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隋唐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北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元朝

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设立内阁

清朝

设立军机处: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两大矛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

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  响:

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农业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北魏和唐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

格局: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官营为主

冶炼业:

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丝织业:

西汉丝绸之路

制瓷业:

中国最早;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朝景德镇

商业

秦代:

商品买卖明码标价

汉代:

“市”有专门管理机构

六朝:

“草市”形成

唐代:

“夜市”繁荣

宋代: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明清:

商帮(徽商、晋商)

萌芽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

重视保护农业。

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海禁

明清时期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儒家:

孔子(仁、礼);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

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最重视

百家争鸣:

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汉代儒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

影响: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心即理也”

明清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民主思想:

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宋明理学)

第四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火药(唐朝末年用于军事)

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

指南针

汉字书画

汉字: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法:

(东晋)“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唐)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绘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北宋以后文人画占主流

文学成就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

楚辞,代表作《离骚》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京剧

京剧: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

第五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

民主

梭伦改革:

为雅典民主制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

实行“陶片放逐法”,打击反民主势力。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

公民大会保障民主,雅典民主制顶峰时期——“黄金时代”

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少数人的民主(男性公民);直接民主

机构: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和罗马的基本法

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古代法律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

希腊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

文艺复兴

倡导:

人文主义,即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代表:

意大利:

薄伽丘《十日谈》

英 国: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意义:

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改革

内容:

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影响: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

倡导:

理性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追求民主平等自由)

代表:

法国伏尔泰(自由平等)

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德国康德:

思想自由

意义:

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是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七单元: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奥斯曼帝国切断旧商路

过程:

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后果:

打破各大洲孤立状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掠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殖民

扩张

荷兰:

海上马车夫

英国:

打败荷兰、法国,占领印度、北美等地,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结论:

殖民扩张、殖民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落后

工业革命

第一次:

英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

美国和德国(发源地和中心);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

后果:

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八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

代议制特点:

议会、宪法、政党政治

1689年《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权力,保障议会权力,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美国

《1787年宪法》:

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三权分立;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总统共和制;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第九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共产党宣言

1848年,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1871年,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

1917年,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十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内    容

影  响

经典力学

牛顿力学体系:

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近代自然科学形成标志

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起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冲击“神创说”

相对论

爱因斯坦

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原子弹理论基础

量子论

普朗克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气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美国人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1861—1895: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教育

19世纪70年代前后: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代表: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割台湾

1898:

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

1905:

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1911: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

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1919: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915:

新文化运动开始。

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解放运

动、文化转型运动、片面性

中国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1919:

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21.7: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1922:

中共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4:

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大革命开始

1926:

北伐战争: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1927:

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

1927:

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秋收起义(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

1931:

九一八事变(沈阳)→伪满洲国

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1935.1:

遵义会议:

事实上确立毛泽东核心地位、独立成熟、转折

1936.12: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国共关系转折,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7: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937.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积极抗战:

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

国计划)

平型关大捷(最早)、台儿庄大捷(最大)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1940)

中共七大(1945延安、毛泽东思想确立)

中国抗战胜利意义(第一次、奠定基础、世界贡献、地位)

1946夏:

全面内战爆发

1947.6: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1948年底—1949年初: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949.4: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

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背景:

1905年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过程: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袁世凯夺权

意义:

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

过程: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北京(学生为主力)→上海(工人为主力)

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成立

成立:

1921.7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意义: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大革命

24-27

1924年广州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大革命开始

北伐战争

失败标志:

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

土地革命战争

27-37

1927年:

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

秋收起义(毛泽东,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1936年长征结束

1935.1遵义会议: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熟标志

抗战

37-45

见前面归纳

解放战争

46-49

见前面归纳

第十二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清朝晚期

经济结构变动:

鸦片战争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洋务

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新式学堂、留学生

失败:

由于“中体西用”,甲午战争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影响: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学习西方科技的实践

民族

工业

诞生:

19世纪70年代前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诱导

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等是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甲午战后初步发展

中华民国

1912

1949

短暂

春天

背景:

一战前后(1912—1919)列强放松侵略、辛亥革命影响、民众抵制日货

特点:

短暂、轻工业(面粉、纺织)、快速

一战之后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受阻

抗战前1927—1937: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再度发展

抗战时期:

日本入侵,民族资本主义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

官僚资本和内战导致民族企业风雨飘摇

结论:

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两大障碍

 

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1898

背景: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内容:

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意义: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爱国运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新文化

运动

1915开始

背景:

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中心:

北京大学

主阵地:

《新青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标志)

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性质:

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后期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民众的觉醒;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

新文化运动后期,十月革命影响

内容:

李大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开辟新航路:

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

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

逐步形成工业革命:

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

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近代世界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

科学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苏俄革命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

和建设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

背景: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

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及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

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

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

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

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第十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背景

内容

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外国武装干涉

国内叛乱

政治经济危机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商业和分配: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

集中力量战胜敌人

损害劳动者积极性

造成政治经济困难

新经济

政策

经济困难

政治危机

1921年实施

农业:

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

商业和分配:

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实质:

市场商品货币

意义:

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斯大林

模式

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政治:

高度集权

经济:

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行政手段

赢得战争,恢复经济

体制僵化阻碍社会发展

是苏联改革和解体根源

苏联改革

斯大林摸式弊端日益显露

赫鲁晓夫:

农业、工业管理体制

有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

勃列日涅夫:

重点在工业

戈尔巴乔夫:

政治体制根本性改革

导致苏联解体

第十五单元: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

危机

原因: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特点:

从美国开始,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

影响:

美国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摸式;德国日本法西斯

罗斯福新政

背景:

1929—1933经济危机;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束手无策;罗斯福当选总统

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调整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

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

恢复经济;摆脱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威胁;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摸式

二战后新变化

国家干预经济→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福利国家

十六单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

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奠定的、美苏对抗的世界两极格局

形成:

北约组织、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

多极化趋势曲折中发展

欧共体形成:

1967年成立,经济一体化提高欧洲地位,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中国振兴: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结盟运动兴起:

标志第三世界的形成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两极格局

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和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标志冷战结束

多极化趋势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

当前局势特点:

新旧格局转换过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第十七单元:

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

体系

建立:

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

内容:

黄金←美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影响: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继而维护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1993年成立,政治经济一体化;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世界多极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由美、加、墨组成;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成立,最大区域组织,中国1991年加入,2001年上海会议

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

世界经济全球化;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而成立

中国:

2001年底加入,对中国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作用:

推动世界自由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第十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浪漫主义

英国:

拜伦《唐璜》

批判现实

主义

法国: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

俄国: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美术作品

印象派

法国:

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

凡·高《向日葵》

现代派

(立体派)

西班牙:

毕加索《格尔尼卡》

音乐作品

德国:

贝多芬的代表作是九部交响乐

影视艺术

电影正式诞生: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电视的发明:

1929年,英国人贝尔德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今)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民主革命胜利;过渡时期开始

1950—1952土地改革运动: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

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开始;一五计划;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