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7449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与方法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Intheeraofknowledgeeconomy,knowledgemanagement(KnowledgeManagement)conceptdeeperintotheenterprise'

sinternal,becomeaccumulatedwealthofknowledgetocreatemorecompetitiveweapon.Knowledgemanagementobjectivesandthemostdifficulttoplaythegreatestcontributiontotheorganizationistopromotemoreefficientsharingoftacitknowledge.Therefore,intheeraofknowledgemanagement,howtosharetacitknowledge,becauseknowledgesharingonhowtoresolveconflictsofinterestarising,andinwhatwaytosharetacitknowledge,knowledgemanagementhasbecomeurgenttosolvethebottleneck.

KEYWORDS:

knowledgeeconomy,knowledgemanagement,tacitknowledge

Explicitknowledge,externalization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研究现状 2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3

1.3.1研究的内容 3

1.3.2研究的方法 4

第2章知识管理概述 5

2.1知识管理的定义与特性 5

2.1.1知识的分类 5

2.1.2知识管理的定义 7

2.1.3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8

2.2知识管理的内容与流程 8

2.2.1知识的采集和加工 9

2.2.2知识的存储和积累 9

2.2.3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10

2.2.4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11

2.3知识管理的功能 12

2.3.1减少无序化知识与知识扭曲 12

2.3.2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13

2.3.3增强组织商务智能与规避风险 13

2.4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 13

2.4.1企业实施知识管理需具备的条件 14

2.4.2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14

第3章知识管理模式研究 17

3.1知识成长模式 17

3.2知识管理模式与原则 18

3.2.1知识管理模式 18

3.2.2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 19

第4章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界定与特征 20

4.1隐性知识的界定、特征、分类 20

4.1.1隐性知识的界定 20

4.1.2隐性知识的特征 21

4.1.3隐性知识的分类 24

4.2显性知识的界定 24

4.3特点及优越性比较 24

4.3.1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特点比较 24

4.3.2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优越性比较 25

第5章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阻碍因素与转换方法 27

5.1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阻碍因素 27

5.2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 30

5.2.1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 30

5.2.2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 30

5.3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风险 31

5.4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步骤 32

5.5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方法 34

第6章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义及实例 42

6.1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教育中的意义 42

6.2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的实例分析 44

6.2.1 直接显性化例证 44

6.2.2 间接显性化例证 45

第7章总结与展望 46

7.1全文总结 46

7.2展望 46

参考文献 47

致谢 48

诚信声明

第三章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资源环境的变化,技术环境的变化,商业环境的变化,竞争模式的改变经济的全球一体化。

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现和证明。

在企业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的作用逐渐超过了其它要素的作用,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手段。

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由于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自动性、非编码性等特征,使得人们对隐性知识管理比较困难。

因此研究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理论与方法是提高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

1.1.2研究的意义

2000年前,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美国,据统计,在美国已有51%以上的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

如:

微软经过20多年发展,其总资产达2000亿美元,而有着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公司其总资产只有400亿美元。

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在于通用汽车公司是工业经济的代表,它在设施和库存量方面均居世界首位,而微软在其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知识管理方面全球领先。

又如:

道化学公司知识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其中专利管理是其主要形式。

据统计,道化学公司通过放弃或赠送本企业不再具有价值的专利,已节省专利税4000万美元,而专利的许可使用费收入从1994年的2500万美元增加到目前的1.25亿美元。

美国计算机软硬件生产及服务的著名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知识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其提高销售人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知识管理培训系统,名为SunTAN系统,该系统每年节省销售人员回总部培训的差旅费就多达7500万美元。

由于在知识管理方面的领先地位,使美国企业进一步拉开了与其他国家企业的距离。

近几年来,知识管理也引起了我国及一些亚洲国家的广泛关注。

如日本的索尼、花王、富士通、佳能等公司纷纷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知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隐性知识,然而隐性知识的特征加大了对其管理的难度,因此研究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研究现状

知识管理[1]的理论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

1986年知识管理概念首先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随后十几年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飞速发展,2000年被确认为知识管理年。

国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目前集中在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与相关领域研究、知识管理技术和知识管理软件工具等方面。

隐性知识显性化作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其研究现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建立了一定的研究组织,定期活动并出版刊物。

“隐性知识”这个概念首先是英国的物理化学家、哲学家波兰尼(M.Polanyi,1891—1976)于1958年在他的《个人的知识》(PersonalKnowledge)一书中提出。

(2)有很多哲学家在研究隐性知识,但影响比较大的是形成了所谓的隐性知识研究的“四大传统”,即现象学传统、解释学传统、后期维特根斯坦传统以及波兰尼传统。

(3)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哲学的认识论或知识论领域,它还涉及到其他学科和分支,如科学哲学、语言哲学、解释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等。

(4)到了知识经济[2]时代,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问题研究被提到了议事日程,隐性知识大量应用于知识型企业,特别是在美国和日本等国。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他的《知识创新型企业》一书中,提出了他的著名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换的“四阶段论”,即社会化(socialization):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外显化(externalization):

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组合(combination):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

内化(internalization):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

总体上来讲,西方哲学家和学者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隐性知识的研究投注了大量的热情,对波兰尼的隐性知识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颇丰,在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但在哲学层面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却几乎是空白。

总体给人一头重脚轻的印象,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机理研究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2.2国内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研究现状

国内的知识经济讨论始于1998年。

同年国外的知识管理概念和思想也进入我国。

1999年许多国外的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在国内翻译出版,国内学者也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国内学术界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由此掀起了高潮。

这说明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方向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重视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

国内开展隐性知识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理论研究却极具深度。

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哲学界、管理学界和实践领域研究的热点。

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端于对“知识管理”的研究。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问题,多散见于“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当中,且仅仅作为某个章节的某一点进行论述。

如在知识的分类部分,提及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种;

又如对隐性知识质的认识,认为它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意义,它是个体学习的有效性障碍等;

又在如何实施“知识管理”提供路径分析时,从方法论、伦理学甚至经济学角度作了探讨,如采用激励机制、对话方式、创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还有网络的应用等等。

最早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引进国内的当属当时在天津师范大学任教的刘仲林教授,他写了一篇题为《认识论的新问题——隐性知识——波兰尼学说评介》的文章,发表在当年的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上,并把隐性知识的问题归入到认识论的研究领域当中去。

这在当时,“……国内尚未见有文章做过介绍和论述”。

自此以后,在国内的学术界又是一片沉默,一直到1990年南大的张一兵教授在《哲学动态》第4 

期发表了题为《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的文章,再次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和认识论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

总的来讲,只是到了本世纪,国内学术界这方面的研究才渐渐多起来。

此时,国内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石中英教授、南京大学的张一兵教授、苏州大学的任平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郁振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张民选教授,等等。

石中英教授的《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任平教授的《广义认识论》、郁振华教授的《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张一兵教授的《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张民选教授的《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等等,他们在“隐性知识”方面所做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工作,可以说代表了国内学术界在隐性知识显性化方面研究的水平。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的内容

(1)通过对知识管理的相关理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对知识管理中最主要的元素知识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知识的定义及分类,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管理作出了定义,分析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其次,论述了知识管理的内容与流程。

再次,提出了组织实施知识管理可以获得的好处,也即知识管理主要的三大功能:

减少无序化知识扭曲、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增强组织商务初能与规避风险[3];

最后,在对知识管理的重要功能进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并展望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后的发展前景。

(2)首先给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下定义、找出二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特征进行归纳对比;

其次分析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阻碍因素及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义;

最后,在总结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阻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并用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1.3.2研究的方法

(1)查阅文献法

查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是研究者熟悉该领域的历史与现实以使研究更为有效的必要保证。

它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课题和研究方向,也可使研究者有一个充分的背景资料从而提高研究效益。

笔者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文档、计算机辅助文献检索、询问专家等方法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课题研究资料,保证了论文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2)比较法

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

按目标的指向,比较研究法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

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

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构造模型法

通过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将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帮助研究与解决问题。

(4)实例分析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毫无疑问,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列举了一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实例,用实证来分析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具体过程。

第2章知识管理概述

2.1知识管理的定义与特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可以创造价值己人所共知,“知识就是力量”也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得到了印证,知识管理也由此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与流程有哪些,知识管理有什么作用?

下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2.1.1知识的分类

自古希腊以来(主要是苏格拉底以后),人们一直在对知识[4]进行不停的探讨,但至今并没有一个关于知识的精确定义。

在我国教育类辞海书中流行的知识定义是:

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

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托马斯·

达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给知识下的定义为:

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关联信息以及专家见解等要素流的动态混合物。

zack认为:

知识是我们从信息中所组成基本的信仰与标准,知识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事务(thing),被储存与使用;

另一种是程序印rocess),是了解与行动同时发生的。

Beekman认为:

知识是对于数据与信息的评断与整理,藉以主动引发绩效产生、问题解决、决策、学习与教导等能力。

综合上述有关知识的各种定义,得出:

知识是建立于价值、文化、经验、规律、信息之上的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

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它是系统中规范化的、表达一定含义的信息,它包括:

对事物的基本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认识和关系进行行为的方法。

由于知识是普遍存在的,目前关于知识的分类方式也很多,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进行了划分。

首先,美国学者迈克尔·

厄尔根据知识存在的状态将知识分为几种类型:

科学知识、判断知识、经验知识。

根据这一分类方式,厄尔建立了知识分类模型,如表1所示。

每一类型知识具有不同的知识状态和组成要素,需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去获得。

一般而言,科学知识的获得需要采用公式化的学习形式形式,判断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大量的分析与感知,经验知识的获得需要不断的实践与记忆。

其次,经合组织(OECD)根据识的属性,将知识划分为四类型[5]:

什么的知识(劫ow一what),指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一why),指自然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知识;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一how),指技术诀窍、技能和能力方面的知识;

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一who),指知道何人具有何种知识和能力的知识,涉及社会关系等方面。

这也是目前对知识较为权威的分类,见表2-1。

表2-1知识分类模型

知识类型

知识状态

典型的组成要素

科学知识

已接受的知识

定律、定理、程序等

判断知识

可行的知识

政策规则、可能性参数、启发式教育等

经验知识

潜在的知识

交易、历史、观察等

另外,Nonaka根据知识利用取得性[6]的不同,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可定义、可存取,可以以文字、科学程序或数字表达的一类知识,如书籍属于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传递、或储存在数据库当中。

隐性知识是指内含于个人心中的非具体或者无完整条理的主观经验、模拟式、情境特殊性的知识技能,以及思考模式、信仰、认知模式的一类知识。

Nonaka对这两种类型的知识进行了比较,见表2-2。

表2-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区别表

显性知识(客观的)

隐性知识(主观的)

理性的知识——心智的

连续的知识——非此时此地

数字知识——理论

经验的知识——实质的

同步的知识——此时此地

模拟知识——实务

目前普遍将隐性知识分为两类:

一是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它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和诀窍;

另一类是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它包括心智模式、信念、价值观,这些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反映了我们对现实以及对未来远景的看法。

隐性知识难以用系统化或逻辑的力一式来处理或传递,无法直接传达给其它人,必须经由观察等方式间接学习。

因此隐性知识在内部流通最有效的方式是面对面的沟通,如见习制度、顾问指导等。

2.1.2知识管理的定义

彼得·

德鲁克指出:

“价一新的经济体系[7]内,知识并不是和人才‘、资本、土地相并列的社会生产资源之一,而是惟一有意义的资源,其独到之处,正在于知识是资源的本身,而非仅是资源的一种。

”他认为“知识已成为一种特定资源,它取代资本与劳动力成为生产的唯一要素。

创造财富的活动将不是资本分配于生产所用,也不是劳动力。

.价值将由创新及工作中知识的运用决定。

知识生产力将成为公司,行业,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呼唤特殊的管理方式,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由此应运而生。

近年来,“知识管理”己经成为国内外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人们对知识管理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知识管理概念的严格定义也尚未统一。

维娜·

艾利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阿比克将知识管理活动定义为“对企业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卡尔·

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斯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马斯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萨奇科·

诸纳卡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要创造新知识,在整个组织内传播新知识,并在产品、服务以及系统上体现新知识”。

CIN思想库给出的定义为:

知识管理是企业为竞争优势而发掘和利用专门知识的一种训练方式。

综合上述各种观点,“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的和广义的两个角度来定义。

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传播、应用和创造这一循环往复过程的管理;

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对知识资产、知识组织、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2.1.3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欧勒锐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8]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他的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也说明了知识管理是有别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

但在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中,不少人还是对知识管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往往将其等同于信息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认为这不过是管理学家们为其披上“知识”这个时髦的外衣,但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知识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包括技能)的总和。

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能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被人所利用的信息。

但它不能独立存在于信息中,也不表现为对信息的存储和利用的能力,它只能在人对信息的运用中体现和产生。

当然,离开了信息,人也无法获得知识。

可见,人是实现知识的主体,信息是转化为知识的基础。

人的认识可以决定信息存在的价值,人的认识又会因被认识的事物所具有的信息所改变,从而形成不断提高的对事物的新认识,以至循环无穷。

这就是信息在转化为知识的过程中与人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

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主体,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共享、创新为目的,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

知识管理是建立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之上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从结构上看,它分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

当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美国《福布斯》杂志于1998年4月22日发表的题为《迎接知识经济、实施知识管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