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49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docx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1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

“泰达”是天津开发区英文缩写的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新优势,实施新战略,树立新形象,成功克服了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区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实现了“十五”计划的高起步。

全区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完善,社会秩序安定,区域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全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天津市及滨海新区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综合

  全区经济增长步伐持续加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天津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12.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0%,增幅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45.37亿元,可比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66.67亿元,可比增长21.6%。

二、三产业比例78.6∶2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4%。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名列前茅。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2001年,天津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67.5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税收收入66.43亿元,增长36.1%,地方财政收入33.65亿元,增长19.2%。

  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

年内,设在天津开发区的天津海关新综合业务大楼正式启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

2001年,天津开发区继续发挥在建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企业运营服务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功能,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行政部门的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编制工作,推进区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001年,在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泰达集团、建设集团基础上组建的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天津开发区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功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001年,天津开发区成功举办了第九次“中日经济讨论会”、第六届欧美同学会年会暨“21世纪中国与国际人才竞争”研讨会、中国开发区新世纪发展战略论坛、首届亚太IT产业合作会议暨移动通信发展论坛等大型会议,提高了天津开发区的海内外知名度。

二、工业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得到加强。

2001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42.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7.8%。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865.1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1.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839.4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2.1%。

  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依然明显。

2001年,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8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88.1%;超10亿元的企业7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61.8%。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现代电子(天津)多媒体有限公司、天津松下电子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进一步扩大。

天津三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博爱(中国)膨化芯材有限公司、拉法基铝酸盐(天津)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于年内相继投产,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将进一步增强天津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后劲。

  在2000至2001年度中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以销售收入计)中,天津开发区有12家企业入围,占天津市入选企业数量的57.1%。

其中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首次跃居第一,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竞争力得到加强。

2001年,全区电子通讯、医药化工、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四大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784.6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2.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0.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通讯行业完成产值594.3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4.1%,占全区总量的68.7%,对全区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75.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天津开发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

2001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0.4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5.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8%。

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天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支柱,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新产品不断涌现,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移动电话、基站、显示器、酶制剂及各类关键零部件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2001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半导体集成生产中心第一块芯片下线,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成为国家批准的首批CDMA移动电话供应商,诺和诺德(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胰岛素工厂也已开始启动。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001年,全区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6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37.85亿元,增长18.8%。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实现利润(正负抵)85.69亿元,增长13.7%,实现税收44.17亿元,增长16.4%。

全区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6.2%,成本费用利润率11.0%,按增加值计算的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8.0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1.0%。

电子通讯行业效益状况突出,全年实现利润70.23亿元,总资产贡献率22.9%,成本费用利润率13.9%,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35.04万元。

  区外小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补充和促进作用。

2001年,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化学工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1.9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1.7%。

三、投资促进

  招商引资继续保持相当规模。

2001年,天津开发区继续秉承“投资者是帝王”、“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理念,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思路,大力拓展项目渠道和项目源,强化重点产业的鼓励措施,努力营造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在全国开发区的领先地位。

全年全区共新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项目94家,办理增资项目56家,项目投资总额(含增资)24.88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22.00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01亿美元。

  2001年,天津开发区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是:

  1、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年新批项目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24家,占新批项目总数的25.5%。

日本三洋投资设立移动电话生产工厂,进一步强化了天津开发区作为国内重要移动电话生产基地的地位。

继去年丰田汽车项目后,丰田树脂部件、丰田冲压部件、东海理化汽车部件、爱信车身零部件等一批配套项目在今年相继设立,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也已落户天津开发区,天津开发区汽车工业取得新的进展。

此外,日本罗姆公司在微电子工业区投资建立了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半导体产品生产基地。

  2、企业增资踊跃。

全年共办理增资项目56家,项目投资总额12.84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1.05亿美元,分别占全年全区项目投资总额、合同外资金额的51.6%、50.2%,其中全年增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7家。

三星视界、统一工业、顶园、顶津等大企业纷纷增资,充分显示了对天津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信心。

  3、日本、韩国项目增长迅速。

全年新批日、韩项目22个,日、韩增资项目15个,分别占全区新批、增资项目的23.4%、26.8%,在41个新批、增资规模超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中,日、韩项目共15个。

全年日、韩项目投资总额达7.06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5.71亿美元,分别占全区三资项目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金额的28.4%、26.0%。

  截至2001年底,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409家,项目投资总额为169.12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46.8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34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496.11万美元。

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达240家,投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13家。

在《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中,共有来自境外9个国家的34家跨国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73家。

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艾默生、霍尼韦尔、菲利普莫里斯、迪尔,日本丰田通商、雅马哈、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住友商事、松下电器、佳能、三菱商事、三菱电机、三井物产、三洋电机、电装、日商岩井、大荣、野村证券,德国大众,瑞士雀巢,法国阿尔卡特、拉法基,英国葛兰素史克,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韩国三星、现代、乐喜金星国际、浦项制铁等已经成为天津开发区的投资主体。

  目前,天津开发区已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欧洲(德国科隆)、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在美国芝加哥、旧金山设立了工作站。

津联集团有限公司发挥了天津开发区在香港的窗口作用。

  内资招商力度加大,内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年共登记注册各类内资企业1079家,注册资本总额31.14亿元,其中私营公司921家,注册资本总额15.18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85.4%和48.8%。

截至2001年底,全区实有各类内资企业9234家,注册资本312.76亿元,其中私营公司6187家,注册资本总额147.74亿元,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企业达782家。

四、贸易促进

  2001年,天津开发区积极推进贸易促进战略,为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便利,促进对内、对外贸易良性发展,对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1年,天津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值78.86亿美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77.87亿美元。

进口总值完成38.51亿美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7.97亿美元。

出口总值完成40.35亿美元,增长23.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完成39.90亿美元,增长22.9%。

全区工业产品外销率3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出口大企业的拉动作用突出。

2001年全区实现产品出口的企业446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37家,出口总额36.18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89.7%;出口额超过亿美元的企业有5家,出口总额25.1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62.3%。

  开拓国际市场,延伸贸易区域。

2001年,与天津开发区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7个,其中出口产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3个。

对美国、日本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对美国出口9.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对日本出口6.45亿美元,增长54.1%;对欧盟出口9.39亿美元,增长9.0%。

在出口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4.3%、日本占16.0%、香港占13.0%、德国占11.3%、韩国占9.7%。

  出口产品结构更趋优化。

以移动电话、显示器、集成电路、锂电池、片式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酶制剂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仍是天津开发区出口产品的主体。

全年机电产品实现出口额28.6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3.44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58.1%。

  年内,设在天津开发区内的天津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将进一步增强天津开发区的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化投资环境。

  国际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

2001年,天津开发区与埃及合作建设的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内的第一栋标准厂房竣工,首批企业即将入驻。

  内贸促进工作进一步加强。

组织企业参加了深圳高交会、天交会、广交会、乌洽会、中国东西部投资贸易与合作洽谈会和香港•天津周等一系列活动,与国内各省、区、市的区域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95.01亿元,同比增长88.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3.50亿元,增长91.7%。

截至2001年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6.4亿元。

全年全区开工房屋面积61.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0%,竣工房屋面积90.12万平方米,增长130.8%。

历年累计房屋开工面积708.7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5.81万平方米。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项目仍是固定资产投资主体。

2001年,全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32亿元,同比增长81.4%,占全区总投资的79.3%,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超亿元的项目8个。

支柱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摩托罗拉芯片、西迪斯迁址、丰田汽车、葛兰素史克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将为天津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速,城市综合功能更加完善。

2001年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41亿元,同比增长77.8%,历年累计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8.64亿元。

2001天津开发区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交通设施仍是建设重点。

连接天津市区与开发区的津滨高速公路、全国最大的互通式立交桥―滨海立交桥(原名史家庄立交桥)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式通车,五大街跨京山线桥、临港桥改造也已开工,总投资达59.5亿元的津滨轻轨已获得国家正式批准立项,试验段工程正积极展开。

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使开发区与天津市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2、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天津海关新综合业务大楼、泰达第一小学正式启用,泰达大街改造、夜景灯光工程等城市形象工程相继完工,泰达图书馆、泰达国际医院、金融服务区正式开工,学院区、休闲娱乐区等项目也取得积极进展。

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力及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已初露端倪。

  3、环境保护及绿化项目投资力度继续加大。

东海路防护林已经建成,开发区中水回用、汉沽垃圾处理场、森林公园、环岛公园、泰达大街绿带等项目进展顺利。

这些设施的建设,将使开发区的环境质量进一步的提高,区域环境更加优美。

  4、基础设施源头配套能力不断加强。

水厂二期调节池、金融东污西雨泵站及出水管线、十大街排水、0#110KV站增容、新城区35KV站等项目已经竣工,5号热源厂一期工程、出口加工区35KV站一期工程、北海路天然气输配管线等项目进展顺利。

天津开发区基础设施供应及保障能力日趋完善。

  2001年全区新增基础设施能力为:

道路面积72.9万平方米,给水管网15.0公里,排水管网66.9公里,供热105吨/小时。

截至2001年底,全区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21平方公里,生活区6平方公里。

累计形成能力为:

道路面积430.0万平方米;给水管网251.0公里;排水管网524.5公里;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供热475吨/小时;供电4×50兆伏安;供燃气8.7万立方米/日;供水18.0万吨/日;程控电话装机容量6.5万门。

六、科技发展及信息化

  2001年,天津开发区遵循“科技也是生命线”的理念,积极推进“科教兴区”战略,创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人才为依托、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

  2001年,天津开发区修订并重新颁布了《天津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天津开发区鼓励高级人才入区的规定》、《天津开发区鼓励风险(创业)投资的规定》和《天津开发区鼓励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暂行规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成立了天津市新兴产业投资公司、天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诚信(天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新的风险投资公司,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天大科技园正式投入使用,泰达华生生物园、泰达软件园、国家纳米产业化基地等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与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合作建立的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清华工业园”已开始组建,高科技发展载体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科技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中国科学院水声工程中心、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机构相继在天津开发区建立,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1年,全区技术交易总额达到2300万元,科技成果鉴定登记8项,申报并获得批准的专利40项,1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家软件企业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软件企业”认定,2家企业的2种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全年共投入科技发展金和科技风险金2.42亿元。

截至2001年底,天津开发区共有风险投资公司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博士后工作站10个,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6个。

  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数字化社区综合服务等项内容为重点的“E-TEDA”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泰达城市宽带信息网络正式开通,泰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也已开始建设,电子政务、呼叫服务中心等信息化工程进展顺利,区域信息化环境不断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

七、商业、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商业趋向繁荣。

2001年,天津开发区商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4%。

年内,翠亨广场、宏泰商城等便民商业设施相继开业。

永莲商城的建设已经展开,美国普尔斯马特大型会员制仓储式超市、天津一商友谊集团高级百货店等入区项目也已开始启动。

天津开发区内商业布局更加合理,商业环境进一步改善。

  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4.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

  2001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邮政业务量0.12亿元,电信业务量1.77亿元。

全年发送信函0.02亿件,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国际特快专递1.05万件,增长16.7%。

全年长途电话通话量0.13亿次,比上年增长25.2%。

年末电话用户2.7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34万户,全区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70.84部/百人。

  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底,全区共有客货运输单位351家,其中货运单位338家;拥有客货营运车辆3023部,其中货运车辆2380部。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972.51万吨,货物周转量23.39亿吨公里;旅客发送量7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5亿人公里。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2001年,天津开发区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9.3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0.9%。

  金融业务不断扩大。

2001年末,全区银行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1.43亿元,比年初增加28.0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46.40亿元,比年初增加23.2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02亿元,比年初增加16.10亿元;外币存款余额4.70亿美元,比年初减少0.59亿美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216.67亿元,比年初增加59.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9.46亿元,比年初增加56.8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7.21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外币贷款余额1.58亿美元,比年初减少0.86亿美元。

全年全区银行机构现金收入349.11亿元,现金支出352.96亿元,现金净投放3.85亿元。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3家,其中银行机构18家,非银行机构15家。

区内银行营业网点33个。

  保险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全区保险业承保总额1534亿元,保费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5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0.20亿元。

支付财产险0.66亿元,人身险0.02亿元。

 全年全区证券交易机构实现交易额996.33亿元,比上年增长55.3%。

年内,作为天津市金融贸易副中心、滨海新区金融中心的天津开发区金融服务区正式开工建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金融业发展暂行规定》也已颁布。

天津开发区金融业加速发展,金融环境更加完备,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综合竞争力得到加强。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作为天津开发区培养高素质人才基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载体的泰达学院区开始启动,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办学规模继续扩大。

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吸引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天津万博公学、家世界集团投资的滨海学校先后落户开发区,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形成。

增加基础教育资源,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开发区国际学校与国际教育接轨的“直通车”工程和以建立开发区中小学校园网和区域教育网为目标的“校校通”工程顺利启动,开发区第一中学首次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新的开发区第一小学正式启用,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发展迅速,涉外职专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正式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发区培训中心等机构成为实施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培训规模不断扩展。

2001年底,天津开发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所,在校生8719人,其中外籍学生343人;教师385人,其中外籍教师50人。

  文化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2001年,天津开发区成功举办了开发区保税区首届文化艺术节,参办了天津市第三届滨海艺术节,组织了包括书画展、征文比赛、歌唱比赛在内的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

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在天津开发区成立。

滨海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泰达图书馆正式动工。

泰达有线电视台全年制作各类专题、新闻节目360期,播出国内外节目44套。

《滨海时报》被评为天津市2000年度一级报纸。

天津开发区文化市场及新闻出版业发展健康有序。

  卫生事业发展顺利。

大型心血管专科医院―泰达国际医院已正式开工,防疫站迁址扩建工程完工,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发区分局也已成立,天津开发区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

截至2001年底,全区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3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36人,医疗机构拥有床位120张。

  体育事业取得进步。

2001年,泰达足球俱乐部在全国足球甲A联赛中出色地完成了比赛任务。

天津开发区成功举办了包括球类、游泳、棋牌以及传统的“泰达杯“长跑在内的多项群众性体育活动,新建了一批群众性体育活动设施,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

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

年内,《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社区建设暂行规定》正式颁布,社区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展开,生活区六个社区的划分已经确定,其中两个社区的党支部正式成立,泰达社区志愿者队伍也已组建。

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稳定状态。

2001年,全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污染指数(API)分别为82、30和18,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2分贝和68.0分贝,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

  环境管理继续向国际化水平迈进。

2001年,天津开发区正式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区域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