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537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历史试题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

“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

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D.人性解放的渴望

2.某学者评价说:

“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

”这一观点(  )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

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

4.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

迹上的差异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5.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6.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

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8.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

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9.“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独立自治B.小国寡民C.封闭保守D.彼此隔绝

10.“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能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银河一号”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11.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

1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

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材料三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

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

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

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

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

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

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

”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

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

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遍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同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

(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地缘政治学首先诞生在德国。

179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他的《论永久和平》一书中提出一种世界政府的设想。

康德认为,欧洲的联合将是世界联合的第一步。

地理学家弗雷德里克?

拉采尔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地理学的创建人。

他强调“地理法则”,规定了空间和位置对国家的影响,认为国家是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

人及国家的活动、特性、命运都是位置、大小、高度、边界和空间的产物。

并认为,人需要有大的空间以及有效地利用大空间的能力,这将是20世纪国际政治宣言。

——摘编自叶自成:

《地缘战略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东海问题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东海海床发现大量的油气资源,该海域的能源开发逐渐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

……中日东海之争不仅意味着能源的争夺,背后隐藏着日本……。

日本幻想能通过东海划界,一并将钓鱼岛占为己有,这显然比区区几个油田的利益大得多。

——摘编自郑苒《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东海之争》

(1)依据材料一,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分析近代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日本挑起东海之争的意图。

针对日本的挑衅,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自革命以来,国内纠纷已十余载。

人民厌乱之心早已昭著。

一旦有人焉战胜强郐于国外,恢复秩序于国中,郅治之隆指日可待,其加惠国民为何如耶!

法国人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者已非一日,则其爱戴波那帕脱(拿破仑)也岂非所必至者邢?

材料二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和天文学,同时还十分热爱文学与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种学问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

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

“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在远征埃及时,除发现罗塞塔石碑外,法军探险队深入金字塔内,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开启日后考古学对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文化意义贡献重大。

拿破仑既征服西班牙,遂下令废止所有旧日之遗制,许人民以职业上之自由。

裁撤异端并没收其财产。

封禁全国之寺院,留存者仅三分之一而已。

禁止人民不得再有入寺修道之举。

废止国内各省之税界,移税关于边境之上。

凡此种种颇足以表明拿破仑以武力传播革命原理之功绩。

(1)概括指出材料一对拿破仑所持的观点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角度。

(2)结合材料二评价拿破仑对外征服行为。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动乱不已,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

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上,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A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否定了淞沪会战的积极意义,认为部署不当,造成了北方抗日力量的削弱和南方的沦陷,事实上,淞沪会战坚持三个月,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于中国制定合适的抗战策略,进行战备部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选择B项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葡萄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故A项错误;意大利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故B项错误;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冰岛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建立了“北约”,故C项正确;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故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理解坐标信息、比较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切入点是中国与西方科技发展的情况。

解题注意观察图标,从中国和西方重要科技成果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材料多处强调债务的处理方式,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债权人不一定都是贵族,平民也可以放债,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

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

7.【答案】B

【解析】东印度公司建立时间大大晚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错误;材料展示了西方殖民扩展中独特的组织形式——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C、D项对应时代,荷兰霸权已经衰落,故其不能反应这个时段的历史,故C、D两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明代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故C项正确;到了明代,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故A项错误;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明代丝织业快速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出城邦都独立自治的特点,不能反映材料中“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的特点,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可知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故B项正确;城邦为了自身的生存,对外进行殖民扩张或者贸易,不能体现封闭保守性,C项错误;各个城邦之间联系密切,不彼此隔绝,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题目中给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86年提出,所以正确的选项是发生在1986年以后的事情。

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六七十年代,所以A不正确。

南优二号水稻研制是在1973年,所以B不正确。

“神舟”飞船发射是在科教八十年代,但是“停课闹革命”是在文革时期所以C不正确。

“银河一号”是在80年研究成功,中国进入互联网是在1994年,所以D正确。

11.【答案】D

【解析】材料意思是关东大约今天东北每年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每年载三次豆、麦、杂粟等货物,从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当时商品经济繁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到上海,路途遥远,体现长途贩运发达,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关东每年有三次货物运输到上海,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乾隆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

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C项也排除。

故正确答案选D。

13.【答案】方面: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应结合现行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野和角度分析。

14.【答案】

(1)差异:

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影响:

重商主义有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但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主义成为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却无助于缓解经济危机。

(2)特点:

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干预之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较大比重。

原因:

摆脱经济困难;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或受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3)背景:

经济“滞胀”日益严重,美国再度面临经济困境,罗斯福新政式的经济政策不能解决新问题。

分析:

罗斯福新政:

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控制商品的生产;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里根新政:

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减税及改革不利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促进生产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差异依据材料一中“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两种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对英国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来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的标题“国有经济的比重”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概括出特点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较大比重;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70年代摆脱经济滞涨等角度来分析原因。

(3)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70年代美国陷入经济滞涨,凯恩斯主义失灵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策略以及材料三中里根的“三砍一稳”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15.【答案】

(1)相似:

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司法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法治化进程;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促进了民主化。

阐释:

俄国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俄国通过学习西欧进行现代化)。

(2)改革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

农奴制改革不彻底,阻碍了俄国现代化进程;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模式——社会主义。

【解析】第

(1)问,改革后的俄国与欧洲的相似主要表现在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包括其他的改革也促进了与欧洲的相似性;这种相似说明俄果是传导型现代化国家,或者向西方学习进行现代化。

(2)问,俄国的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保留了农奴制残余和沙皇专制制度;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由于阻碍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成为十月革命的历史根源。

16.【答案】

(1)原因: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市场狭小,国民生存空间不足,需要扩张缓解压力;日本资源缺乏,需对外扩张以掠夺资源;日本属岛国,多火山地震,生存发展条件受限,需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2)意图:

争夺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希望扩张本国的领土;扩大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影响力;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必然要求。

原则:

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大原则;坚持谈判协商,力求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

【解析】

(1)本问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据材料一“地理法则规定了空间和位置对国家的影响”、“国家的活动、特性、命运都是位置、大小、高度、边界和空间的产物”和“人需要有大的空间以及有效地利用大空间的能力”可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归纳能力,据材料二“大量的油气资源”可知日本为了争夺油气资源,据“通过东海划界,一并将钓鱼岛占为己有”可知日本希望扩张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这样做的目的是其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必然要求;第二小问原则属于常识类问题,根据外交关系史和时事新闻可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谈判协商,但就日本的种种无礼行为,中国也不能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

17.【答案】

(1)赞赏拿破仑,认为拿破仑的成功符合历史和当时法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历史发展规律及时代背景看问题。

(2)一方面对其它民族文明的学习和重视;一方面在被征服国家废除旧风俗和社会制度。

传播了民主和自由,打击了当地的旧势力,有利于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干预了这些地区的民族信仰与生活习惯,必然会招至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拿破仑功过的理解能力。

(1)问,分析材料“法国人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者已非一日,则其爱戴波那帕脱(拿破仑)也岂非所必至者邢”可得对拿破仑持肯定态度,专制走向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第

(2)问,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拿破仑的的对外政府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