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633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docx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分类文言文阅读题解析汇编2

2018年高考语专题分类言阅读题解析汇编22018年高考语专题分类言阅读题解析汇编2

52018年高考语专题分类言阅读题解析汇编1

(广东卷)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言,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尝率兵入南,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问故,令获一猴,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督军,未至,诸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

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

”(苦于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

例纵火,纵虎归,七擒七纵。

D.到达,抵达。

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

A.他的,代词。

c.他,代罗提督。

D.将,将近,副词。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率兵入南,搜余贼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答案】B(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

④叙述他投身行伍。

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

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答案】D(“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段断句。

(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评分说明】共12处,每错3处扣1分。

【标点如下】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

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

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

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补充注释】

①鬻,本义为“粥”,引申为“卖”。

鬻(为人撰写而接受酬劳,即“卖”),鬻技(出卖技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

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搜刮财富。

②训,典式,法则。

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③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

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④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⑤磊磊落落,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⑥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

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3分。

泅、上流、句意,各1分)

②并请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

(3分。

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补注】洵,诚然,确实。

《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江苏卷)

二、言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言,完成5~8题。

陈弼传

苏轼

讳希亮,字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少年易之。

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以牢城卒杂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诏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

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一县大耸耸震惊。

B.以少年易之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蠲免除。

修改易,动词,据上下,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解析原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

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D)

①戒而舍之

②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

②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弼。

7.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

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

继任者陈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明显,c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从四个选项上看,命题者在命题上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设置选项有些捉襟见肘一是设错处太过明显;二是第四选项,实为无内容可命题了,于是乎个全概括!

三是所选人物传记叙事过于简单化,并无曲折可言。

8.把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陈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

解析翻译此句关键在于理解“淫”“勒”两词的意思,而且还不能一味依据词典的解释,而应依据上下的语境对这些词进行合理的揣度,所以“淫”解释为“迷乱”“惑乱”比较好。

⑵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陈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把握“前行”“居”“持满”,这些都得根据上下语境作出正确的译解。

⑶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陈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们把守仓库。

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要把握“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及语顺。

(福建卷)

(二)言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言,完成2~5题。

小孤新修一柱峰亭记[元]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

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

盖故宋江州守臣厉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

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

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

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

”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

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

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

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

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

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

②甃结砖块建筑。

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④徒倚回走动。

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

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次彭泽次排列

B芜秽充斥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失意

D起佐郡起起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言实词和虚词在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语言环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c、D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意思;A项“次”解释做动词“排列”在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理解,而误认为A项正确。

【答案】A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B①④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

①句写的是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登的感受。

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系。

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

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D

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孤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到小孤,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自容。

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项信息乃无中生有,所以是错误的。

本题误区在于望生义,对原有信息没有仔细的推敲与揣摩。

【答案】B

5把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3分)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3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从句顺。

【解析】第

(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

(2)题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

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

“以”在这里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

“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略、大概”等。

【答案】

(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言译

延祐五年,我奉朝廷之命到江西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

七月二十八日那天,把船停靠在彭泽,第二天登小孤,看到小孤的雄伟突出,惊险壮观,顿时有一股浩然之气充斥心中,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在半腰有一亭,驻足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从这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泰然安坐享受美景,可以持续一整天。

石阶盘旋而上,以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路旁栏杆扶手完好坚固,登者并不觉得它有危险。

这亭子大概是故宋江州守臣厉翁修建的吧,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了,只是守亭者存心不诚,任凭这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

石阶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塌倾覆。

到了牧羊亭,发现亭子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

此时彭泽的官员们都在场,他们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把亭管好。

询问守亭者,则说“小孤不属彭泽县管辖,意谓你彭泽县令管不着。

”于是大家只好含怒又无奈地离开。

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维肃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把有关亭子的情况告诉他。

他说“那是我管辖的地方,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所谓‘一柱’,就是要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各种打击破坏势力,从各方面一起涌,始终不为之动摇。

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之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都会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没有这座峰,如何能抵挡上述强大势力?

想象中新建的高峻亭子形象已经在我心目中了。

您应该为我写一篇记。

我要到池阳,求通守周侯南翁为我题写亭名。

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当官几十年,历次担任郞官,被人称为老派人物(行动与操守不合时宜),儒雅且很有才华,为人正直有骨气,颇为时人所排挤。

不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

李侯不屑与他们计较。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

到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必已此为己任,由此可以推想,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安徽卷)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言,完成4~7题。

万贞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

”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絳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徐学士元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

卒后门人私谥曰贞。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言实词在中的意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归”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品,本应该是“返回”的意思,但这里作使动用法,“让……回家”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农人告余以春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言虚词在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A项的第一个“之”是代词,这里指代先生,第二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不要翻译;B项第一个“因”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第二个“因”是介词,相当于“通过,经由”;D项的“乃”是副词,第一个相当于“才”,第二个相当于“竟然”。

6.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选项中的“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错,“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是由于先生的。

7.把原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

(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试题解析】第

(1)句中的关键词“骤”、“骇”、“然则”、“试”,分别翻译为“突然”、“感到吃惊”(意动用法,把……当作惊讶的)、“既然这样,那么”、“考试、测试”。

(2)句中的关键词是“以(弃运走)”、“道”、“死事”、“退”,分别翻译为“因为”、“在路上”(名词作状语)、“为事而死”、“让……退下”(使动用法)。

参考译

贞先生叫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是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最小的儿子)。

年少时不恭顺,不肯温顺服帖地随从兄长,所经过的地方多遭毁坏,几位兄长也就不重视他。

他的父亲想着把他寄托到寺庙里去,不久,因为他的顽劣,就把他关进一个空房间里。

贞先生看到书架上有几十册明代的历史,非常高兴地读着,几天就把它读完了;又看见有关经学之类的书籍,都全部读完。

从关闭的房间出后,于是就常常跟随几个哥哥后面,听他们谈论。

有一天,大哥要准备一年的学习考核的内容,先生也想参加,大哥笑着说“你懂什么呢?

”先生回答说“看几位哥哥所要达到的程度,也是很容易的吧。

”大哥突然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很惊讶,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将要考考你。

”于是就拿经义类的题目测试他,漫无边际,上千字,一会儿就完成了。

他的大哥非常惊讶,拿着流下眼泪,把这情况报告了父亲说“差点儿失掉了一个弟弟。

”万泰也很惊愕地说“差点失去了一个儿子。

”当天,才给先生穿上新衣新鞋,送到学校读书。

过了一年,又送到黄宗羲先生那学习,又被安排在老师讲学的讲席之旁。

贞先生读书一目五行,读书的速度就如同挖掘了海堤的海水涌入那样。

但还是坚守古代儒者的告诫,认为没有益处的书不必读,没有益处的不必写,所以对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