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787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场快速检测题文档格式.doc

2.2阳性:

通常用来表示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

3限量检测表述形式

3.1合格:

表示检测结果在标准规定值范围之内。

3.2不合格:

表示检测结果超出或达不到标准规定值。

4半定量与定量检测表述形式:

与限量检测相同,也可标出具体数值。

1、急性中毒物质:

通常是以LD50(半数致死量)加以区分。

通俗是指毒性较强的物质,当人体摄入一定剂量后,在几分钟或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2、慢性伤害物质:

是指与急性中毒物质相比在同等剂量的情况下毒性弱一些的物质,当人体摄入同等剂量时不会很快出现中毒症状,当毒性物质在人体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显现出不良体征。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食物在加工、贮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

2食物在贮藏过程中腐败变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

3食物中残留有毒物质或食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质。

4人为掺入了不该掺入的物质或过量掺入了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

5误食、误用有毒物质。

6自杀或投毒等。

采样原则

⑴代表性原则⑵典型性原则⑶适时性原则⑷适量性原则⑸不污染原则⑹无菌原则⑺程序原则⑻同一原则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系。

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通过抑制率可以判断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速测卡法原理

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

胆碱脂酶

靛酚乙酸酯乙酸+靛酚蓝(蓝色)

检测方法

v提取:

1份样品2份提取液震荡50次。

v测定:

将速测卡插入仪器中,取提取液2~3滴于速测卡白色药片上,同时作一片空白实验,启动仪器自动运行预反应10分钟,盖上仪器盖,3分钟时仪器报警,打开仪器观察结果。

白色药片变为天蓝色或与空白对照卡相同,为阴性结果。

白色药片略有浅蓝色为弱阳性,白色药片不变色为强阳性。

亚硝酸盐的快速测定

原理

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比较定量。

测定:

速测管中含有试剂。

液体样品直接加入速测管中,固体样品取1g溶解到10ml,从中取1ml加入速测管中,比色测定。

亚硝酸盐的水溶液牛乳中的甲醛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v水发水产品甲醛含量应≤10mg/Kg。

基本原理

碱性

甲醛+间苯三酚橙红色

面粉中的吊白块原理

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甲醛+次硫酸氢钠+二氧化硫

AHMT(4-氨基-3-联氨-5-硫基-1、2、4-三氮杂茂)

紫色化合物

二氧化硫的快速测定原理

瘦肉精

竟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

检测卡中中央膜面有二条隐形线,T线为固定有测试区的克伦特罗-BSA抗原,C线为固定在质控区的二抗。

样品中的“瘦肉精”在流动的过程中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抑制了抗体和膜检测线上“瘦肉精”-BSA偶联物的结合。

如果样本中“瘦肉精”含量大于5ng/ml,检测线(T)不显颜色,质控线C线显色,结果为阳性。

反之,检测线(T)与质控线C线均显红色,结果为阴性。

方法:

将瘦肉或内脏样本剪碎,装入离心管中,盖紧管盖。

放入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以上使有液汁浸出,取液汁点滴到展开版中进行展开,如果样本中“瘦肉精”含量大于5ng/ml,检测线(T)不显颜色,质控线C线显色,结果为阳性。

餐具大肠杆菌测定

快速显色检测板方法原理

l本类产品是将浆状的显色培养基附着在试子两面,培养基中包含特殊的显色底物。

主要根据微生物能产生特异性的酶,选择适当的酶底物,使其菌落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与其它微生物区别来。

如沙门氏菌具有辛酸酯酶,大肠埃希氏菌具β-葡萄糖醛酸酶。

l采样后通过一定时间和温度培养样品中微生物致病菌,显色底物利用其特异的颜色使特定微生物致病菌在培养基上清晰可辨。

l表面接触取样法操作说明:

取样——培养——判读

(1)将桨状试子从塑料帽上取下。

注意不要触碰到带有培养基的琼脂面。

取样时将其紧压在取样面数秒,注意确保压实再用桨状试子的另一面在待测面的其他区域内取样重复上述步骤,之后把桨状试子放回帽中。

(2)把桨状试子放回塑料管中并拧上帽,但不要拧得过紧,只要确保管内气体与外界自由流通即可,若桨状试子被送到较远的实验室,在路上必须拧紧,到达目的地再将帽梢稍松开。

3)在标签上书写文字并粘在塑料管上以便识别。

4)培养:

将已取样的塑料管直立静置于恒温箱,注意管口向上。

名词解释

抗原:

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抗体发生反应的物质。

抗体:

抗体(antibody)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载体:

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为蛋白质)

单克隆抗体:

由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分子。

佐剂:

能非特异地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与抗原结合从而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原性的物质。

1.氢氧化铝佐剂2.明矾佐剂

3.弗氏佐剂(卡介苗)

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主要由敏感元件(信号感受器)和转换元件(信号转换器)组成,它能够感受一定的信号并将这种信号转换成信息处理系统便于接收和处理的信号。

生物芯片:

指通过机器人自动印迹或光引导化学合成技术在硅片、玻璃、凝胶或尼龙膜上制造的生物分子微阵列,根据分子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简称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具有互补序列两条单链核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退火形成双链的过程。

酶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的应用

在食品营养分析中的应用:

在线生物传感器分析实现实时检测

(1)发酵工业的氨基酸工业(味精、天冬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等)

(2)抗生素工业(葡萄糖等的在线监测和控制系统)

(3)酒类工业(酒精生物传感器1min可得到结果)

(4)酶制剂工业(糖化酶快速分析)

(5)淀粉糖工业(葡萄糖、淀粉、糖化酶的分析)

(6)生物细胞培养(葡萄糖、乳酸、谷氨酰胺分析)

(7)石化工业中微生物脱硫细胞培养监控

(8)维生素C的生产

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应用:

用于鉴别假冒商品和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份。

我国出现劣质奶粉事件,针对我国婴儿奶粉市场混乱的现状,用生物传感器分析奶制品中乳糖、淀粉(麦芽糊精)和蔗糖等三种成分的科研项目得到立项启动。

用酶电检测食品中的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药物残留。

生物芯片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1、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营养素与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关系,将为揭示肥胖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打下基础。

2、可用于营养与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如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与突变,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分子水平研究。

3、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中有毒物质、食源性病原菌的分析和检测等。

抗原制备的主要技术途径(了解)

天然抗原——分离、纯化

半抗原——人工合成、载体联接

抗原肽——合成、基因工程制备

天然抗原的制备(了解)

○颗粒抗原的制备○可溶性抗原⊙蛋白抗原⊙多糖抗原

颗粒抗原的制备

1、血红细胞抗原的制备:

动物的新鲜血液+抗凝剂

离心去上清

NS悬浮

离心洗涤三次(2000转/分)

2、细菌抗原的制备

细菌培养(37℃,24小时)

杀菌(100℃,2小时)

NS稀释

菌体抗原

可溶性抗原的分离纯化

种类:

蛋白质多糖和细菌毒素。

细胞内存在的部位:

胞外抗原和胞内抗原。

胞外抗原:

收集培养液或分泌物。

胞内抗原:

提取、分离和纯化。

胞内抗原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细胞的破碎○分离纯化

细胞的破碎

1.酶处理法2.冻融法3.超声破碎法4.表面活性剂处理

抗原的纯化

1.超速离心法2.选择性沉淀法3.凝胶层析法4.离子交换层析法5.亲合层析法

抗原的鉴定

1.含量鉴定:

凯氏定氮法

2.理化性质鉴定

①凝胶层析技术测定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③凝胶管状电泳④超速离心

3.纯度鉴定常用醋酸纤维膜电泳

4.免疫活性鉴定常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1.半抗原:

低分子量的化学物质。

例如多糖、多肽、甾族激素、脂肪胺、类脂质、核苷、某些药物(包括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品等。

2.载体:

1蛋白质类2多肽聚合物3大分子聚合物

3.半抗原-载体连接方法1二亚胺法2戊二醛法3氯甲酸异丁脂法4珀酸酐法:

用于不含羧基衍生物半抗原制备

抗体的制备⑴多克隆抗体的制备⑵克隆抗体技术⑶因工程抗体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1.免疫动物选择2.免疫方法3.动物采血法4.免疫血清的分离及保存

特异性抗体的纯化

1.亲合层析法2.吸附法

特异性IgG抗体的纯化

1.盐吸沉淀法2.A蛋白亲和层析3.其它:

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等

特异性抗体的鉴定

1.抗体效价的鉴定:

即为抗体活性滴定

2.抗体特异性鉴定①细菌类抗原的抗体用凝集试验②可溶性抗原的抗体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抗体的纯度鉴定:

免疫电泳分析法

4.抗体亲和力鉴定:

亲和力高则灵敏度好

抗原抗体结合力(了解)

*1.静电引力*2.范德华引力*3.氢键结合力*4.疏水作用力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了解)

1.沉淀反应2.凝集反应3.补体参与的反应4.中和反应5.免疫标记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了解)

一、特异性(specificity)二、比例性(proportionality)三、可逆性(reversibility)

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了解)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抗原:

1.理化特性2.Ag决定簇数量3.Ag决定簇种类

*抗体:

1.来源2.特异性与亲和力3.浓度

二、环境条件:

*电解质:

0.85%NaCl*酸碱度:

pH6~9*温度:

15~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