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79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油站事故案例Word下载.docx

(3)罐室的扶梯松动,在进行焊接时引燃油蒸气发生爆炸。

编者按:

加油站油罐区属爆炸危险区域,在爆炸危险区域严禁动用明火是我们三令五申的,但我们的个别管理人员却直若罔闻,我行我素。

说明制度不健全,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从墙上走下来。

另外,罐室储油在规定中明令禁止,但我们一些罐室加油站却经营至今而没有进行改造。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安全必须从加油站建设开始抓起,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

案例3

1999年6月19日,省某县成品油经营点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先后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6。

35万元,教训极为深刻。

6月19日下午18时30分,承包经营者宋XX提取1车(10000L)90号汽油,在保管监督员不在和未对卸油罐进行计量的情况下,宋XX擅自将油罐卸油口铁锁撬开,进行卸油,卸油期间,也没有安排人员监视。

卸油开始后,宋XX就陪着司机到营业室吃西瓜。

18时50分左右,宋XX到院油罐口查看,发现油从油罐中溢出,就连忙让司机XX关闭了油罐车阀门,同时让雇佣的王XX赶紧回收溢油。

王在回收溢油时,用铁桶,塑料盆等器具回收,造成器具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使汽油燃烧。

19时10分消防队投入灭火和抢救烧伤人员的工作,半个小时后,大火被扑灭,受伤人员被送往医院。

这次事故使王XX(女)当场烧死,宋XX与其爱人1周后死亡,女和王XX的外甥在一个月后的治疗中死亡,溢出油品1466L,直接经济损失16.35万元。

(1)当时人宋XX违反公司规定,在保管监督员不在的情况下,自行撬开油罐卸油口铁锁进行卸油,致使卸油失去监督保障。

(2)宋XX违反卸油操作规程,卸油前未经计量确定罐空容量。

(3)卸油时没有监卸人员在场,以致造成油罐溢油。

(4)人员安全素质差,王XX未经过岗前培训,缺乏安全意识,溢油后采用措施不当,在回收溢油时使用塑料桶,铁桶易产生静电即碰撞产生火花的器具,严重违反了加油站管理制度。

(5)违反劳动纪律,随意容留年幼儿童在经营点火灾危险区域逗留,玩耍,以致造成无辜儿童被烧伤后死亡。

事故的发生,虽然主要是宋XX违章所致,但究其深层次原因,说明县公司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工作粗放,对经营网点实行以包代管,安全监督措施不到位。

也说明农村经营网点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差。

应规农村经营网点建设,抓好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搞好农村经营网点人员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工作,后上岗。

案例4

1988年7月1日晚9时,某医院的一辆卡车在市某加油站加油时机械发生故障,司机某某打着手电筒修车,边上围了一引起司机观看,突然发生爆炸,然后燃烧。

汽车燃烧后,加油站职工用石棉被、灭火器进行扑救,立即将火扑灭。

事后人们得知在汽车着火的地下,有9只油罐,储存各种油品60000kg,齐称万幸。

1、加油站在加油过程中油蒸气很浓。

2、某某用旋凿敲打机械撞击产生火花,遇油蒸气发生爆炸。

加油站是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中明文规定:

严禁在站检修车辆、敲打铁器等产生火花的作业。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往往造成类似事故发生。

案例5

1989年8月26日下午5时,省某县石油公司加油站电工某某在修理汽油加油机时,可燃气体瞬间发生爆炸,引进管道管沟及地下罐室,炸毁90号汽油罐一个,同时引爆一辆正在卸汽油的东风油罐车,并有三个油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事故发生后,经过40多分钟激战方将大火扑灭。

据初步统计:

这起油罐大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余万元。

1、修理加油机时,无视安全操作规程,在没有将电源切断的情况下便进行检查修理工作,致使防爆接触器产生火花引燃油蒸气。

2、管道沟未用干沙填实是造成油蒸气积聚和火焰传播的主要原因。

3、罐室储油,在罐室油蒸气浓度很大,管沟又与罐室相通是造成油罐爆炸、火灾扩大的直接原因。

加油机是加油站经营的主要设施,它的维修和保养显得尤为重要,但必须牢记“安全第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修,否则产生火花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恶性后果。

对于这次事故电工某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加油站的设施也存在诸多隐患,也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

加油站设计规上明确规定管沟必须用干沙填实、严禁罐室储油,以防止油蒸气的积聚。

所以,及时消除隐患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另一方面。

案例6

1993年3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省阳曲县某加油站,油罐汽车向地罐卸油时,营业室轰的一声,接着油罐口发生火灾。

虽经及时扑救,但营业室室物品均被烧毁,烧掉汽油5000kg左右。

1、油罐车卸油时,由于是敞口接卸产生大量的油蒸气。

2、加油站地下罐与营业室之间的地沟不严密,大量的油蒸气进入室。

3、引燃的油蒸气又沿着管沟引燃卸油罐。

1992年12月以前,加油站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加油站管理也没有统一的罐。

现在,国家有了统一的建设规,加油站油品的接卸必须采用密闭卸油,输油管线宜采用直接埋设,如采用管沟则必须用干沙填实。

另外,加油站严禁烟火,但许多加油站至今我行我素。

案例7

加油站一台90号汽油加油机停靠了一辆面包车加油,一名加油员将加油枪插入汽车油箱开始给油后,此加油员离开此加油机为另外一车辆加油,而这时司机以为油已加满,便将车发动向站洗车地点驶去因此加油机皮管被拖曳致使加油机倾倒,引发火灾事故。

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因加油机倾倒,致使加油机电气配线拉断而产生火花,引燃汽油发生火灾。

  2、加油员擅离职守是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编者按:

由于汽车开动错误、引导错误等,致使加油机损坏事故时有发生。

故此,加油员不论站加油车辆怎样多,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给两辆车同时加油。

同时,要谋求同司机的交流。

案例8

  某加油站,一汽车加完油后,由于站加油车辆较多,致使倒车过程中,汽车尾部保险杠撞上一台汽油加油机,加油配管等受到加油机倾倒的拉扯而断裂,漏出汽油,受到电气配线扯断时产生火花而燃烧,发生火灾事故。

由于加油机配置及其他加油中车辆因素,若未适时加以车辆引导的话,将可能造成误撞加油机事故,这也将导致发生火灾及漏油事故。

因此,应对加油员工进行车辆引导教育,养成加油员对于指挥车辆前进,后退作业习惯。

同时,最好在加油站的入口入提醒司机减速慢行,防止撞上加油机或其他车辆。

案例9

  2001年6月22日22时,某加油站在卸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加油机、油罐等设施被烧坏,一名加油工被烧成重伤。

  2001年6月22日21时45分,加油站在3号罐接卸一车97号汽油时,当班卸油工林某某违章将卸油胶管插到量油孔卸油。

卸油过程中,汽油从罐中溢出,遇火源引起着火。

油罐司机见势不好,关闭卸油阀门,扯断卸油胶管接头后开车离开现场。

大火于23日2时被扑灭。

事故中,4台加油机及油罐等设施被烧坏,卸油工林某某被烧成重伤,烧伤面积达80%以上。

  事故原因分析: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卸油工违章不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而是将卸油胶管直接插入量油孔喷溅式卸油,造成大量汽油溢出。

汽油溢出后,沿地面流淌,流进低于地面的管沟,管沟穿过营业室与加油机相连,汽油充满了从计量口到加油机的地面和管沟。

  发现罐区地面的大量汽油,卸油工没有采取措施处理,仍然继续违规卸油。

由于该加油站的4个油罐没有完全填埋,油罐一端的封头和阀门是悬挂裸露的管沟没有用砂填实,喷溅式卸油产生大量静电引燃起火,迅速蔓延成大面积火灾。

  事故分析:

  1、油罐车卸油应采用快速接头密闭卸油,而该加油站经常是将卸油胶管直接插入量油孔进行违章卸油,严重违章长期无人管理、无人过问,形成习惯性违章。

  2、加油站的管沟和加油机下部按规定应用砂填实,但是,此加油站的管沟和加油机至事故发生仍然没有按规定整改,为此次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管理部门有关领导严重失职。

  3、从这起事故反映出,该加油站员工对规章制度不清楚,对事故应急处理不知道,对违章作业不以为然,说明对加油站员工培训不到位。

规中明确规定:

加油站的汽油、柴油储罐应直埋成地下式,严禁设在建筑物或于下室。

这次事故暴露出对规认识不足,对隐患治理重视不够,管理部门在收购加油站的工作中,对必须采取“收购一个,检查整改一个,验收合格一个,投入营业一个”执行不力。

  从诸多事故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素质是引发事故的根据性因素。

人的因素低往往容易导致人的过失,产生不安全行为。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加油站站长及员工的培训,实行取证上岗。

电气事故部分。

案例1

  1998年4月12日晚,某承包加油站,在向地下卧式油罐接卸油时,因接卸人员使用手电筒照明时,引起油罐爆炸燃烧,随后引起相邻三个汽油罐爆炸燃烧,大火燃烧近4个小时,并造成1人死亡。

  1、接卸人员违章使用非防爆手电筒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手电筒在开关瞬间产生电火花,引爆油蒸气,造成油罐爆炸燃烧。

  2、该站卸油喷溅式卸油方式也是造成这次火灾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油罐未安装符合要求的固定卸油管线,而是将汽车卸油胶管直接插入油罐量油孔卸油,产生大师静电,形成大量的油蒸气空间。

  3、油罐和卸油场地未安装静电接地装置,致使大量静电荷不能释放。

引起火灾的直接原因虽然是接卸人员违章使用非防爆手电筒所致,但加油站设施不符合设计规,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因素。

如接卸场地和油罐无静电接地装置、卸油为喷溅式卸油方式。

从管理角度讲,石油公司有责任对承包人员进行监管和安全知识的培训。

加油站人员连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不允许使用非防爆电气都不知道,能不发生火灾事故。

  1997年7月16日11时,某加油站停电,站长开启自备发电机后离开加油站回家。

11点半左右,一辆货车进站加注0号柴油,加油工某某在加油过程中发现加油机冒烟着火,急忙停止加油,并大声呼喊同班人员救火。

由于站在岗人员无人会使用灭火器,直至邻近单位赶来救火人员,动用了站全部灭火器才将火扑灭。

  1、加油机计量器出口处有一油封破裂渗油,油滴到电机上,而没有及时发现,致使加油机带病作业,这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停电后,站长开启自备发电机后,没有检查发电机输出电压,因电压不足,造成电机过热引燃油品。

  3、着火后,在场人员不会使用灭火器,致使炎热扩大。

如若按规定定期检查加油设备,则不会产生加油机漏油现象。

若自备发电机发电时,对设备运行状况、输出电压进行检查,则电压过高和过低会使加油机电机过热就不会产生。

说明该事故是一起不按规章制度检查设备、违反操作规程而引起的责任事故。

失火后,在岗人员不会使用灭火器,这说明在加油站经营中确实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的思想;

说明安全培训任务任重而道远。

  2001年2月21日下午,定远县某加油站因罩棚下照明灯发生故障,电工徐某某携带修理工具、保险带与监护人一起登上罩棚。

在检修过程中,徐某某感觉保险带不便操作,便将其卸下,尔后在变换姿势时踏到无支撑力的装饰顶板上,自5米高的棚顶坠落,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一起违反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造成的人身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检修人员不系保险带踏到无支撑力的装饰顶板上造成的。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不得站在不牢固的结构物上进行作业。

  从另一侧面看,作业人员对《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知道多少?

我们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又是否落实到实处呢?

值得我们深思。

  2001年6月22日,某石油公司下属一加油站3号油罐正在接卸一车97号汽油.21时40分左右,油罐突然起火,火热迅即蔓延成大面积火灾,经过4个小时15分钟后大火被扑灭.大火将4台加油机、油罐等设施全部烧坏,卸油工被烧成重伤,烧伤面积达80%以上。

  1、6月22日当班卸油工违章将卸油胶管插到量油孔形成喷溅式卸油,大量汽油溢出。

  2、由于此加油站管沟未填埋,油罐也未填埋,溢出的汽油沿地面流淌,流进管沟,管沟穿过营业室与加油机相连,汽油充满3号罐到加油机的管沟。

  3、发现地面大量汽油后,卸油工没有采取处理措施,而是继续违规卸油。

“隐患险于明火,防胜于救灾”,加油站管沟、油罐必须进行填埋,这是规里、管理制度中反复强调的,但有令不行,我行我素,安全隐患未进行整改是造成这起恶性事故的根源;

卸油工人素质差、违章作业是这起事故的导火索;

加油站先天缺陷和后天管理松懈无应急处理方案,造成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1999年10月14日,某县石油公司南村加油站,一天下午,加油员正准备为一辆解放车加90号汽油,当加油机计数器转动回零时,加油机突然爆炸,随即管沟油气发生爆炸。

  1、加油机防爆接线盒无密封垫,接线盒电源输入、输出口密封不严。

加油员取下油枪启动电机时,接线盒产生火花,引燃油气,致使加油机突然爆炸。

  2、加油机渗漏,管沟无充砂填实,油气积聚。

故管沟随加油机发生爆炸。

加油机部的电气密封应定期检查,如发现密封不良必须立即修复或更换,管沟必须充砂填实。

加油站普遍存在电气管理薄弱,电气管理人员素质差等现象。

因此,需加大对电气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加油站电气管理,消除电气事故隐患。

  2000年10月23日深夜,位于公路的某石油公司加油站,零点30分,卫某和另一当班的加油员忽然发现巨型硬化标识广告牌顶端射灯时闪时灭,转瞬间便全部熄灭。

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卫某赁直觉断定,是电器出了故障,于是返身直冲配电间,只见配电箱浓烟四冒,伴随着噼啪声火星四处乱溅。

卫某迅速拉掉电源总闸,顺手拿起干粉灭火器,对着冒烟的地方喷去,直到确认险情排除。

避免了一起火灾事故的发生,把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

该站属石油公司新建加油站,不存在电气线路老化问题,后经调查发现,是由于广告牌射灯底座电源线被雨淋湿从而导致电线短路引起配电箱电线胶皮烧毁。

虽然广告牌射灯座电源线被雨淋湿而导致电线短路引起配电箱电线胶皮烧毁是这起火警的主要原因,但却暴露出在加油站的新建、改建过程中,对施工工程质量的把关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和工作程序问题。

从这起事故中也应看出,今后应加强对承包商和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把好验收关,防止不合要求的工艺、设备、设施带病作业。

  电气防水施工不符合要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另一方面看,没有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是加油站员工正确判断和处理结果。

该加油站员工能够在事故初期没有慌乱,能准确判断事故原因,进行正确处理,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把事故消除在初期,说明该站职工素质高、责任强。

  1996年11月,某加油站的加油员在给顾客加完油后,在挂上加油枪、关闭电机形状的瞬间,加油机及加油机与油罐之间的管沟发生爆炸。

管沟上覆盖的水泥盖板被炸起3m多高,管线移位,当场炸毁两台加油机,将加油员炸伤。

  1、加油机电机的防爆性能失效。

该加油站使用的加油机,在使用期间经常出现故障,维修人员数次开机拆修,因维修工不懂密封防爆原理,致使其防爆接线盒电源接线处密超过计划性能失效。

  2、电源开关触点松动,每次开关都有火花产生。

  3、加油机部密封性能不好,时不汽油渗出,使机器部集聚了浓度较高的油蒸气,开关火花导致混合气体爆炸。

  4、加油站的一条管沟深0.55m,宽0.3.m,长30m,一端通向两台加油机,一端通向储油罐.事故当天接卸两车汽油,加大了管沟的油气量,达到了爆炸极限。

这起事故应吸取的教训是:

落实加油站设备维修、保养责任制,防止油品渗漏,防止油气浓度非军事区以爆炸极限;

加强设备检查和监督工作;

加油站维修人员必须培训后,持证上岗;

加油站应从根本上消除不符合项,对于像管沟未用干砂填实的安全隐患,必须整改后才能经营。

  1997年7月12日晚23:

00左右,一辆满载乘客的中巴驶入某加油站中道90号汽油加油机旁加停车加油。

车停稳后,一加油员给车加油,当加注了7L油时,油箱突然向外串火,加油员在向中外拔油枪时,少量余油溅到手背和衣裤上,手背和衣裤都着火。

当时车乘客一片惊慌,有的匆忙往车下跑,还有的从车窗外跳。

这时,这位加油员并没有慌乱,立即关闭加油机,一面扑打自己身上的火。

一面迅速向消防器材跑去,推来35kg干粉灭火器,在短短的5秒钟扑灭了油箱火灾,及时避免了一次后果不堪设想的火灾事故。

在加注油品过程中,汽车油箱突然向外串火,主要是由于静电放电引燃油蒸气造成的。

产生静电放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加油枪的静电导出线由于经常弯曲而折断;

加油机静电接地线短路;

加油机静电接地电阻值超过规定值;

油箱中含有较多杂质,致使加油枪注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较多;

当静电荷积聚到放电电压时,产生静电放电,引燃油蒸气。

  从这起事故中也看到,如果没有平时消防知识学习以及加油员的镇定自若,如果不能熟练地使用消防器材,火灾后果难以想象。

  1989年4月1日凌晨,位于市西路某加油站,在卸油过程中溢出汽油1950多升,并流入马路一带下水道,严重威胁附近居民、工厂和某国难华领事馆的安全。

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市、区有关领导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先后出动了指挥车8辆,消防车3辆,封锁了附近交通,停止加油站营业。

经二百多名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奋力抢险,先后打开72只下水道井盖,打捞出汽油1190多升。

由于指挥得当,措施有力,有效的控制了事态的发展,使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

  1、收油前,卸油罐未进行实际存油量和空容量的计量检测确认。

  2、卸油过程中,监卸人员擅离岗位,司机远离现场。

这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管理规中明文规定:

卸油前必须计量检测确认卸油罐的空容量,防止跑冒油事故的发生。

加油站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制度的建立而在于制度的落实,因此必须加强计量工作,坚持来油监卸制度。

如果这起事故发生后遇到火源,加油站保不住,附近地区也将是一片火海,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10

  1998年5月的一天,某加油站计量员因事外出。

这时,油库送来90号汽油11425L。

加油站负责人便让一位加油员测量卸油罐液高,结果在卸油过程中发生溢油事故,损失汽油500多升,造成加油站停业5个小时。

  1、加油站负责人错误地让一位无计量证的加油员去计量卸油油罐。

  2、这位计量员在测量此罐液高时误把1393mm读为1193mm。

液高1393mm,油罐可卸油容量为10298L;

液高1193mm时,油罐可卸油容量为12742L。

用10298L的容量去接卸11425L,结果造成溢油事故。

  3、卸油过程中,无监护人员在场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此事故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无证不能上岗,卸油必须有监护人员在场是管理者和加油站每个人员所必须遵守的。

从这次事故中,我们可看到该加油站经营管理混乱,安全操作规程形同虚设,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是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

经营事故部分

  2001年3月26日,天津某加油站发生油罐车从站计量员某身上轧过,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经过:

事故当天,油罐车司机某驾驶员东风牌10吨油罐车给某加油站送油,卸油后,站计量员某(女,31岁)蹲在罐车右侧的油罐进行计量。

这时,某在未观察周边环境下发动车辆向右急打轮行驶出站,右前轮后的护网前端将某刮倒、卷入车体底部,油罐车左后轮从某身上轧过,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段时间,油罐车发生事故的比例在不断的上升,一是由于加油站数量迅猛发展,而运油车辆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运油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不能与新的机制相适应。

三是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还停留在制度本身上,没有落到实处。

驾驶员应保持良好驾驶作风,文明驾驶,礼貌行车。

  2001年4月20日上午9时20分,公司职工某某驾驶一辆东风牌油罐车,满载11吨97号汽油运往途中,行驶至205国道村路段时,因天下暴寸,前方一辆自卸平板车紧急刹车,某刹车不及,车头撞到平板车尾部,车头凹陷,某被方向盘挤压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随着加油站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新的配送网络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油罐车的管理将变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这起事故是由于油罐车司机刹车不及造成的,但从侧面也反映出罐车司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较为薄弱。

作为司机要严格执行出车前、行车中、回车后的车辆技术状况和安全检查工作,在行车中要集中精力,在车辆较多或行经雨雪路面时,应减速、保持车距,防止发生事故。

  2000年5月27日,市公汽总公司部加油站卸油时,由于卸油胶管脱落跑油,汽油流入下水道,油蒸气遇明火发生爆燃,引发火灾事故。

没有严格执行接卸和监卸制度,卸油胶管连接不紧,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卸油现场无监卸人员,是造成胶管脱落跑油事故的主要原因。

油罐车司机和加油站接卸人员都应负有一定责任。

  另外,加油站的排水设施不应与站外的下水道直接相通,应在加油站设置隔油池水封井,以防发生跑冒油品或含油污水直接接入城市下水道。

  2001年10月5日,在广西柳北公路贵港市覃塘管理区境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罐车翻车事故,满载液化石油气的罐车倒卧公路一侧,随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经过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排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当天晚上10时10分,一辆满载24.8吨液化石油气的罐车从开往,途经覃塘镇龙凤村红屋屯路段时,前面开过来一辆东风牌货车突然占道行驶。

罐车司机急向右打方向盘,造成整辆车翻倒在公路一侧。

出事地点周围3公路的500多居民被全部疏散,过往车辆改道而行。

至6日下午5时许,险情被排除,中断交通17个小时的柳北公路覃塘路段才恢复通车。

  1994年6月10日,一辆汽车驶入某地加油站,停靠在标有70号汽油的加油机前,在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司机跳下驾驶室,告知加油员将油箱加满。

之后,司机离开汽车到站外吸烟。

当加油员把油箱加满,往外提起油枪的瞬间,一团火光扑面而来,幸而加油员机警灵活,随手拿起旁边旋转的石棉被将油箱口堵使其窒息,避免了一次大的火灾事故的发生。

  1、汽车进站加油时,在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加油员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