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816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上期中烟台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段自主检测

高二历史(人文)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第II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这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共求的。

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

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

【答案】D

【解析】考查孔子的思想。

依据所学,外部的“他律”就是指外部的约束规范,而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即用“礼乐规范”来进行约束。

故应选D。

2.孟子指出: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举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荀子认为:

“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

【答案】A

【解析】考查儒家思想。

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荀子反对剥削太重而使国富民贫,故A符合题意。

B、C两项从题中材料无从体现。

D项说法错误。

所以应选A。

3.“天下莫柔弱于水,面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答案】B

【解析】考查道家的思想。

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所以应选B。

4.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宜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

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答案】C

【解析】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求皇帝施行仁政,以此来制约皇帝。

故应选C。

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侣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

【解析】考查明清批判思潮。

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依然是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故A错误;但也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们抨击君主专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故C符合题意,B错误;D是启蒙思想的内容。

所以应选C。

6.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

宋代实在及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

影响女性地位的关健原因是

A.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B.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

C.主流思想发展演变形响了杜会生活D.租佃关系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需要

【答案】C

【解析】考查宋明理学。

依据所学,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主张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是对妇女的严重的束缚,“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使妇女的社会地位急转直下。

故应选C。

7.顾武认为:

“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答案】A

【解析】考查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材料大意为:

背离了孔子教学的主意,不学习六艺,不攻当时的事情。

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已经不是儒学的主要宗旨,再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知宋明理学遭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批判,综合分析得出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故A符合题意。

由已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并未摒弃孔孟儒学,而倡导“经世致用”的是顾炎武本人而不是王阳明,故排除B、C;D材料没有体现。

正确答案为A。

所以应选A。

8.中医博大精深。

名医辈出.著述甚丰。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本草钢目》

【答案】A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医学。

依据所学,《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它系统而科学地论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记载了丰富多样的防治疾病的技术与方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与方法论的奠基之作。

故应选A。

9.从宋代话本到元代杂剧再到明清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离雅文化消失

【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我国的文学艺术逐渐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向,符合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市民的需要。

故应选B。

10.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采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上述言论主要是在论述

A.中国人缺少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

A项不符合材料“中国比我们早”;B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项与材料不符。

故应选D。

11.贾思勰在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

【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农学思想。

从题干材料可知,贾思勰认为从事农业要顺应天时,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故应选B。

12.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

下图所示直接反映了

A.文字必须适应杜会发展的需要B.书法艺术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D.文字产生之后功能不断趋向完善

【答案】C

【解析】考查中国汉字的演变脉络和趋势。

文字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写工具,二是交流传播的需要。

题干图示反映了汉字由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的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

所以应选C。

13.欧阳修的《盘车图》说: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B.花鸟画浓墨重彩

C.文人画重视写意D.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C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

从材料看《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故应选C。

14.史书载: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

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

“柳郎中词,只好比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上述材料说明

A.宋词流行范围限于学者间B.宋词创作风格有明显区别

C.苏东坡的词广受社会喜爱D.柳永的词风逊色于苏东坡

【答案】B

【解析】考查对宋代词的特点分析。

由材料“柳郎中词,只好比十七八女孩儿,……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可知宋词存在明显的风格差别,故B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柳永的词流传于民间;C项从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幕士并未贬低柳永。

故应选B。

1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连渐贵族化C.逐渐规范化D.逐渐虚拟化

【答案】A

【解析】考查古代文学知识的理解。

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主要是适应市民百姓的需要。

故应选A。

16.李英华武玉鹏在《筑学特性新论》中指出: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势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案】A

【解析】考查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

从材料可知,周桂钿认为,如果统治者的举措是正确的,具有进步性的,那么为其服务的统治思想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应该承认这种思想的进步性,根据此种观点应该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所以A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C、D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

故应选A。

17.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改革传统的线描

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仅卿,共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答案】D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

依据所学,京剧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故D项说法错误,所以应选D。

18.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妙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B

【解析】考查文艺复兴。

依据所学,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

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这点。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故应选B。

19.下图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A.抨击专制王权;叙述封建官僚家庭的衰落;挑战教会神学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

C.短篇抒情诗歌;文学剧本;科学游记

D.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思想

【答案】D

【解析】考查中外文艺成就。

依据所学,《神曲》的作者是但丁,抨击的是天主教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体裁为小说,揭露的是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达尔文《物种起源》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故应选D。

20.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在罗马时期指出:

“一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从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这说明斯多亚学派

A.提倡解放奴隶,解决社会问题B.彻底批判奴奴制度

C.其思想奠定了奴隶制瓦解的思想基础D.主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答案】D

【解析】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辱、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表达了对人性的赞美。

故应选D。

21.一些网友在盘点2010年娱乐圈“雷”人“雷”事时,挑出新版电视剧《三国》许多雷人台词,共中包括刘备参加会盟时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网友调倪称:

“原作者应该穿越回去索取版权费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出自

A.李赞的《藏书》B.王夫之的《周易外传》

C.黄宗羲的《明夷访录》D.顾炎武的《日知录》

【答案】D

【解析】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依据所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点的是顾炎武,其原话是《日知录·正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故应选D。

22."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功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每一个其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以上言论旨在

A.强调个人信仰的独立B.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

C.提倡追求幸福和物质享受D.批评天主教会的腐败

【答案】A

【解析】考查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这体现了宗教改革“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故选择A项正确;C选项为文艺复兴的内容,故排除;B、D选项并不是宗教改革的最终目的,故排除故应选A。

23.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及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答案】B

【解析】考查宗教改革。

题干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反对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A不对,宗教改革没有否定宗教信仰;C不对,宗教改革旨在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没有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不对,材料中无从体现。

 故应选B。

2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放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D

【解析】考查宗教改革。

根据所学,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材料“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D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与材料意思相反;B项错误,民主革命是在启蒙运动后出现的;C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未上升到革命的阶段。

故应选D。

25.卢校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阵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答案】D

【解析】考查启蒙思想。

根据题干“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可知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思想。

分析选项,A属于孟德斯鸠的主张,故排除;B属于康德的主张,也应排除;C属于伏尔泰的主张,排除。

故应选D。

第II卷(非选择.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它在春秋时期产生,历经各代思想家的不断改造发展,成为中华民放的优秀文化遗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2000多牛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于百家”。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东西。

(1)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人民性”的思想有哪些?

(6分)

材料二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思想家们对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的反思、改造和重塑,只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2)概括指出汉、宋两代思想家们是如何改造和重塑儒家思想的?

(6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在《原君》中富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1分)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3分)

【答案】

【解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分析与掌握。

回答时主要要结合所学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主张分析解答。

如儒家的“仁”“民贵君轻”,道家的“无为而治”等。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学发展的分析与认识。

回答时要结合儒学在西汉和宋代的新发展分析解答。

依据所学,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掌握。

联系所学,这一时期儒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经世致用”。

结合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在《原君》中富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张为学应求务实……”归纳政治、经济及学术方面的主张。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

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未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

普罗秦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6分)

材料二“美德即知识。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

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1分)他的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分)

材料三皮阿《论人的尊严》中说一上帝斌予了人按自己的意思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过: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时期核心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3分)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2分)

【答案】

【解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分析与认识。

结合材料“普罗秦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回答第一小问。

联系所学及材料回答第二小问。

(2)问,主要考查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分析与认识。

依据材料“美德即知识”可知应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联系所学回答后一问。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分析与认识。

结合材料“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可知其核心内容应是人文主义。

联系所学回答其内容。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首先分析材料的内容可知,反映的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再结合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

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他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

—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1)材料一对待西方文明是什么态度?

(2分)简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4分)

材料二弗郎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了实验归纳的方法.这对科学发展其有深远意义。

……培根在历史上的另一项贡献是倡导组织科学研究学会.这个设想在他生前没有实现.但17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皇家学会.后来又创立了英国科学促进会.都是受培根的启迪。

这些机构的出出.捉进了科学的发展。

—根据苏智良主编上海高中历史拓展型课程教材整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徐光启和培根对各自国家科学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培根的科学思想能够对近代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原因。

(4分)

材料三由哥白尼点燃的科学革命烽火,燃遍了了整个欧洲一个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奠基的时期开始了。

伽利略(1564-1642)研究引发的动力学观念的革命,使昨有必要以断的方式表碠给行星运动以力学解释这个问题……牛顿对天文学的伟大贡献。

正是在用发达断的动力学的含义并将其应用于太阳系所提出的具体力学问题的过程中作出的……牛顿的伟大著作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名……对《原理》的主要内容作一简短的综述.此可说明它的带根本性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范国。

—摘自(英)亚·沃尔夫著。

周昌忠等译《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表现。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看,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机遇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2分)

【答案】

【解析】第

(1)问,主要考查早期的西学东渐。

结合材料“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他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可知其态度。

联系当时经济的发展特点、思想领域的特点及西学东渐回答原因。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徐光启与培根思想影响的分析与认识。

回答“影响”时要紧扣材料,如“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郎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了实验归纳的方法.这对科学发展其有深远意义。

……培根在历史上的另一项贡献是倡导组织科学研究学会……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联系这一时期东西方社会发展特点回答原因。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掌握。

依据材料“哥白尼点燃的科学革命烽火,燃遍了了整个欧洲一个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奠基的时期开始了。

伽利略(1564-1642)研究引发的动力学观念的革命,使昨有必要以断的方式表碠给行星运动以力学解释这个问题……牛顿对天文学的伟大贡献。

正是在用发达断的动力学的含义并将其应用于太阳系所提出的具体力学问题的过程中作出的……牛顿的伟大著作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名……”归纳总结即可。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主要分析经济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阶段及程度决定科技发展的程度,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