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8183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 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docx

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题

慈母情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颓、褐”等生字,会写“脊、辞”等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朗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以情激情,入情入境

1.教师朗读一首关于母爱的诗歌,感受母爱,引入课文《慈母情深》。

(配乐,朗读)她是我们的守望人,冬天在窗边,夏天在门旁,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她从不会忘记,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因此,我确信,无论我们在哪里,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谈话:

诗中描写的是谁?

(母亲。

)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母亲、母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当“慈母”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闪过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带着自己的想象、感情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

“深”)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

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

1.出示词语: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数落

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感知“情深”

1.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一: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忙碌 攥

3.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字词,理解词语。

(1)“龟裂”是什么意思?

师引导:

你看见过“龟裂的手”吗?

(2)“攥”是什么动作?

它的意思是?

(生在手中写“攥”字,写完握起来。

知识梳理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数落

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外貌              日日辛劳

动作  母亲          支持读书

语言              爱子情深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课题

慈母情深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朗读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18课,请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2.前面我们已经自主预习了课文,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小结:

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二、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体会“失魂落魄”:

哪些语句说明我想“失魂落魄”?

(感知买书愿望的强烈,为后文埋下伏笔。

2.感知家贫。

3.感知母亲形象。

过渡:

“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看到了母亲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

(1)找出体现母亲工作环境差的语句。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初步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

(2)根据“提示”要求,自悟母亲形象。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读中再现情境,读中体会感情。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深”

1.这就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

这无私而伟大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读题)慈母情深。

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忙碌”中,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地一塞”里,(读题)——慈母情深。

2.学完本文,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快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心里想的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四、作业

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

知识梳理

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忙碌”中,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地一塞”里,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外貌              日日辛劳

动作  母亲          支持读书

语言              爱子情深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课题

父爱之舟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栈、冤”等生字,会写“蚕、屑”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是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古诗。

千百年来,歌颂母亲的作品层出不穷,而讴歌父亲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难道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子女吗?

当然不是,只是父爱可能比母爱更深沉、含蓄。

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著名散文《父爱之舟》。

(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点勾画生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自主、互助扫清本文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把下面的词语读两遍。

蚕茧  报考  糖果  凉席  庙会  纸屑 启迪  钉鞋

暑假 枕边 煮饭  毕业 恍恍惚惚 密密层层  千变万化

3.再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父亲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这一重点,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提到了小时家境的困难,父亲挣钱的艰辛、节省的程度,写父亲领“我”吃豆腐脑,为“我”做万花筒,写父亲背“我”上学,用船送“我”考学,替“我”铺床,父亲为“我”缝补棉被等,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

4.默读课文,画出深受感动的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5.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都写到了父亲和“我”之间的哪些事。

父亲卖了蚕茧给“我”买枇杷吃;

父亲带“我”去报考学校和上学;

父亲带“我”赶庙会;

父亲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背“我”上学;

父亲为“我”缝补棉被。

6.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事情的?

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知识梳理

父亲卖了蚕茧给“我”买枇杷吃;

父亲带“我”去报考学校和上学;

父亲带“我”赶庙会;

父亲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背“我”上学;

父亲为“我”缝补棉被。

板书设计

父爱之舟

蚕茧  报考  糖果  凉席  庙会  纸屑 启迪  钉鞋

暑假 枕边 煮饭  毕业 恍恍惚惚 密密层层  千变万化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课题

父爱之舟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进行描写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课

同学们,父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它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父爱之舟》,一起来感受一下父爱的伟大。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自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

“我”哭了是因为:

①家里能卖得都卖了,钱很紧,为了让自己上学,家里的经济状况更难了,理解这是父母的血汗钱。

②“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

”③家里的状况,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也是第一次离开了父母寄宿。

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看看谁读得最好。

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读,老师可以适时范读、指导。

三、升华主题,理解中心

再次通读全文,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1.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2.文中四次写到了姑爹的小渔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为什么要以“父爱之舟”为题?

(1)“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

(2)“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

(3)“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4.“……醒来,枕边一片湿。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四、回顾全文,体会并学习写法

1.通过学习课文,大家想想本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来表达情感的呢?

2.从选材方面看,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平凡小事,却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

五、总结拓展

知识梳理

父亲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背“我”上学;

父亲为“我”缝补棉被。

板书设计

父爱之舟

父亲爱儿子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课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腼、腆”等生字。

正确认读“糟糕、誊写、谨慎、极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深入品读感悟。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读题置疑

师:

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和父爱母爱有关的文章,看看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又是怎样来诠释这两种伟大的爱的。

齐读课题。

1.置疑。

2.指导读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齐读巩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声音响亮。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文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开火车”读课文。

师:

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巴迪在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巴迪才明白这都是出自于父母对他的爱。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过渡:

这位同学概括得既简练又全面。

有谁发现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生:

时间顺序。

师:

文中都出现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

生:

七八岁、几年后、这些年来。

过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巴迪回到他七八岁时的童年时光。

知识梳理

确实 自豪 誊写 位置 出版 慈祥 歧途 谨慎 严厉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母亲:

赞扬 鼓励  父亲:

批评 严格

↘↙

“我”

(谨慎)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课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初步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深入品读感悟。

教学难点

体会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

“精彩”和“糟糕”能同时形容一件事物吗?

在童年的小巴迪身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件看似矛盾的事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写一起走进课文,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指导学习——母亲的反应和“我”的表现

1.教师指导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2.剖析人物心理。

3.齐读第1自然段。

三、小组探究——父亲的反应和“我”的表现

1.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对人物的描写。

2.小组汇报人物的描写手法。

(1)父亲的反应: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2)“我”的表现:

心理、神态、动作描写。

 

3.剖析人物心理。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在父亲读诗评价后,小巴迪为什么如此伤心痛苦?

在父亲回来之前,又发生了什么事?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文章第2~4自然段,思考巴迪如此痛苦的原因。

1.巴迪的等待。

2.父亲的评价。

3.总结巴迪痛苦的原因。

五、情境再现,深入人物内心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上台演示课文情境。

六、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我们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句子进行品读,读着读着就逐渐走进了本文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识梳理

(1)父亲的评价与心中的期待造成的巨大落差。

(2)父亲的批评与母亲的赞美形成的巨大反差。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母亲:

赞扬 鼓励  父亲:

批评 严格

↘↙

“我”

(谨慎)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课题

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重点

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父母的爱有时候是和风细雨,有时候却又是狂风暴雨。

无论哪一种,都是他们对我们真情的付出。

板书:

父母之爱

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出示课件1)

1.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3.指名讲述。

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

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5.教师点评。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出示课件2)

出示三个小故事:

1.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2.小组交流。

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3.全班交流。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出示课件4)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出示课件5)

1.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2.小结。

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出示课件7)

1.对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2.学生交流。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七、作业设计(出示课件8)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知识梳理

板书设计

父母之爱

认真倾听表达清楚

文明有礼大胆发言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课题

习作:

我想对您说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选择最想跟父母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运用本单元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让“笔下的故事本身说话”,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与感恩父母,与他们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你可能和爸爸妈妈无话不谈,也可能平时与他们交流得不多。

但是,你一直有一些话要对他们说。

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让他们了解你在想什么。

板书:

我想对您说

二、激情拓思,指导选材。

1.出示例句,请男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

提要求:

选择你想说的一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

2.一两句话表达不完你的感情。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三、顺学而导,方法选择:

1.怎样写呢?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种写作方法,你们记得哪些?

2.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

4.从四篇课文节选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片段,体会作者如何进行描写,从而让故事本身说话的。

四、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1.具体。

2.感人。

五、出示作文纸,学生动笔美美地痛快地习作。

六、佳作回放,亮点欣赏

1.请两位学生朗读自己成功的习作。

2.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说出欣赏点。

七、总结

同学们,有个电视节目叫《把爱大声唱出来》,今天你们用自己的方式把爱表达出来了,老师觉得你们很了不起,真的很棒!

给自己鼓鼓掌!

八、作业

把你们的习作读给父母亲听。

知识梳理

我想对您说

说真话,表达真情

借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抓细节,展现人物

板书设计

我想对您说

说真话,表达真情

借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抓细节,展现人物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课题

语文园地六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教学重点

学习习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写一写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

现在,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了本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请大家完成下列填空。

(出示课件2)

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往往通过场景、细节等的描写来表达感情。

如《父爱之舟》通过描写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的__________,流露出父子间的温情;《慈母情深》通过掏皱皱的毛票这个________描写,点明母亲工作的辛苦以及“我”的羞愧和自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通过“我”热切盼望父亲回来的_________描写,表达出了“我”当时紧张的心情。

板书:

场景 细节 心理

2.词句段运用。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

(出示课件3) 

①大声朗读这几段文字。

②说说结尾有什么特点。

③请你也写一段结尾吧。

(2)体会场面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话。

②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

③思考:

这两段话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描写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出示课件6)

(3)读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写。

(出示课件7)

①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②说说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③仿照文中的句子,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3.日积月累。

(1)大声朗读这几则名言,争取做到当堂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

三、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第一段文字是顺着故事发展的顺序,自然而然地结尾;第二段文字以回忆过去,表达感情来结尾;第三段文字则以议论、抒情结尾,表达出浓烈而深沉的感情。

不同的结尾有不同的作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场景 细节 心理

结尾的方法

课后反思

审阅人:

审阅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