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826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docx

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OLED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图表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节OLED:

下一代显示技术最有力的竞争者

一、OLED显示技术简介

OLED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

CRT阴极射线显像管显示技术阶段、LED显示技术阶段、LCD液晶显示技术阶段和OLED有机材料显示技术等阶段。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由有机分子薄片组成的固态设备,施加电力之后可以自发光,能够让电子设备产生更明亮、更清晰的图像,其耗电量小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可实现柔性显示,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

尽管目前LCD液晶显示仍占据显示市场的主导地位,但OLED技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已经对传统LCD液晶显示发起了强势挑战,是下一代显示技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表格1:

OLED与CRT、LCD显示器性能对比

来源:

《OLED产业技术现状及展望》,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OLED的发光原理。

OLED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发光本质是电能转换为光能,由阴极、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电洞输运层和阳极组成。

OLED的发光原理是:

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阴极,在一定外界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向有机复合层迁移,并在有机复合层形成激子,释放的能量使有机发光材料跃迁到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形成辐射跃迁,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光的颜色取决于发射层有机物分子的类型,生产商会在同一片OLED上放置几种有机薄膜,这样就能构成彩色显示器。

现阶段的OLED屏幕主要为AMOLED。

OLED按驱动方式不同可分为AMOLED(ActiveMatrixOLED)和PMOLED(PassiveMatrixOLED)。

PMOLED结构简单,无TFT阵列,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式下,为瞬间高亮度发光,但外部驱动电压高,在2006年之前是主流,主要针对小尺寸显示器件,如播放器、数码相机、随身听等。

2006年,西门子推出了全球第一支应用AMOLED技术的手机,随后,索尼、LGD等先后推出小尺寸OLED电视,AMOLED具有TFT阵列,可以独立控制每个像素点的发光情况,从而像素点可以连续且独立发光,最终形成所需图像。

AMOLED的驱动电压低、发光元件寿命长,我们目前接触的OLED屏幕,包括智能手机、电视等都是指AMOLED。

图表1:

OLED发光原理示意图

来源:

XX百科,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表格2:

AMOLED和PMOLED的对比

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二、OLED相比LCD、LED等显示技术优势显著

OLED显示具有许多先天优势。

OLED属于基于电致发光的自发光显示技术,通过控制不同点是否通电以及通过电流的大小,实现不同的明暗以及颜色,省去背光源等附件。

而目前应用最广的LCD液晶显示技术则属于受光式显示技术,LCD本身不发光,依赖底部的背光模组(多为LED光源)来提供光源,然后通过各种扩散膜、增亮膜等达到较好的光源一致性,并由液晶、偏光片和滤光片来控制光线的输出、明暗以及色彩。

基本原理和技术上的差异使得OLED相对LCD具有许多先天优势。

柔性。

由于OLED结构简单,可以承受高温制程,因此其基板材料既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柔性薄膜,而LCD只能使用玻璃基板,因此OLED具有柔性、可弯折的特点,从而使终端用户有了更多的设计空间,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唯一选择。

轻薄。

OLED由于自身可以发光,故结构较为简单,相比于LCD无需背光模组、滤光板、液晶等结构。

同时,其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可以做到很薄,一般来说OLED器件平均可以比LCD器件减少约0.5mm的厚度,在轻薄化的大趋势下,优势显著。

色域广,显示效果好。

OLED色域非常广,可以达到110%NTSC,而LCD一般只有70%-95%。

一些在LCD上无法准确还原的颜色,都可以在OLED上展现出来。

另外,OLED材料的自发光特性使其显示更加均匀。

响应速度快。

OLED通过对发光材料供电即可发光,响应时间可达到微秒量级,相比于LCD毫秒量级的响应速度具有巨大优势,可以降低由于显示屏响应时间差造成的眩晕感,适合用于VR设备。

低能耗。

OLED可以精准实现特定单位像素点发光,尤其是暗画面耗电量非常低;而LCD则是依赖整个背光板发光,因此OLED相对能耗较低。

视角广。

由于在LCD中,光线只能以一个受限制的角度穿过液晶分子和偏光板,因此可视角度比OLED略小一些。

表格3:

AMOLED和LCD技术对比

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2:

AMOLED和LCD显示效果对比

来源:

瑞联新材转股书,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三、OLED尚未实现大面积推广的原因

尽管OLED相比于LCD具有众多优势,使其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主流显示技术,但OLED面板至今始终未能实现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寿命短。

所谓屏幕寿命,指的是在观看普通视频时屏幕亮度降到一半所需时间。

OLED由于自发光的特性,其发光材料的寿命要比LCD短,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让AMOLED屏幕的使用寿命超过10000小时,但与LCD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价格较高,良品率低。

此前OLED屏幕普及率较低,生产线的技术不是很成熟导致良率较低,对成本影响较大,OLED产品尤其是大尺寸电视价格较高,高于LCD屏幕至少150%,影响消费者购买。

产能不足。

目前全球OLED屏幕只有两条供应链:

三星和LG,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

三星公司专注于小尺寸OLED屏幕的生产,LG公司致力于大尺寸OLED面板,即OLED电视和OLED显示器,而当前少量产能无法保证其他品牌供货需求,从而制约了OLED终端产品的市场推广。

第二节技术提升+产能放量+需求拉动,OLED潮流趋势确定

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寿命提高,成本下降,良率提高

OLED寿命问题近两年得到实质性解决。

近两年来,OLED屏幕的寿命问题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OLED电视寿命已达到与LCD同等水平。

根据LGDisplayOLED事业部社长吕相德介绍,目前OLED电视的寿命已经超过5万小时,而液晶电视寿命目前也是5万个小时。

如果用户每天观看8个小时OLED电视,可以正常观看17年。

另外,随着智能设备更显换代周期缩短,屏幕使用寿命已经不是影响电子产品普及的核心问题。

台工研院突破OLED寿命瓶颈。

台工研院的研究人员以技术手段将G频谱转换为B频谱,从而开发出OLED表面电浆耦合增益技术PCOLED,利用DML结构产生平面型电浆耦合效应,可以将G材料的频谱转换为B频谱,白光OLED可以利用G材料取代B材料,不但解决了寿命短的问题,甚至比传统OLED延长了20多倍。

OLED残影问题得到解决。

残影是电视长时间播放固定画面留下的淡淡的斑痕,如电视台LOGO部位等。

OLED面板通过画质改善算法和改善元件特性,家庭观看电视时的残影问题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目前可以保证观看1万个小时也不会出现残影现象。

智能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

在智能手机不到两年的更换周期内,屏幕超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性也逐渐削弱。

小尺寸OLED面板成本骤降;大尺寸OLED面板未来降价空间大。

OLED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占传统LCD显示器成本近60%的背光模组、滤光片以及液晶材料等,因此理论成本可比LCD更低。

目前OLED面板成本高企主要与生产线折旧水平高、良率欠佳等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两项成本负面因素的影响都会减少。

若未来喷墨打印等一系列技术逐渐成熟,OLED的成本还将大幅降低,大规模应用是大势所趋。

小尺寸OLED面板成本快速下降。

根据IHS数据,5英寸FHD2015年第4季度AMOLED的生产成本为17.1美元,高于LTPSLCD的15.7美元,而2016年第1季度AMOLED生产成本已经降至14.3美元,低于LCD的14.6美元,可见OLED产品的成本下降速度远高于LCD。

图表3:

5英寸FHDAMOLED和LTPSLCD成本比较(美元)

来源:

IHS,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大尺寸OLED面板未来降价空间大。

以电视产品为例,目前大尺寸的OLED电视的价格基本上同类型的LCD电视中高端产品的2~3倍。

预计未来两年内,随着良率上升及规模化效应体现,OLED电视的价格有望缩减至LCD同等产品的1.5倍以内,届时市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渗透率也将全面提升。

目前良品率已达到较高水准。

根据数据,当良品率达到85%以上时,5英寸OLED面板成本将与LCD面板趋于一致。

根据2016年第一季度的成本数据,OLED小屏幕面板目前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85%;大尺寸方面,LGDisplayOLED事业部部长吕相德表示,FHDOLED电视面板良品率已达到80%以上,达到LCD的良品率水平。

液晶面板确保80%的良品率耗费了10年时间,而OLED面板仅用了2年就已达到,因此,今后OLED良品率还将会继续快速增长。

图表4:

5英寸的高清面板的制造成本与良率之间的关系

来源:

NPDDisplaySearch,OFweek,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二、韩企巨头深度布局,助力OLED产能爆发

作为OLED屏幕最大的寡头,三星正在逐步放宽供应链政策。

国际OLED面板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韩国,以三星和LG为主,但由于产能有限且三星手机等产品的自用需求,其对外供应量有限。

2016年,三星逐步放宽OLED面板的供应政策,根据发布的最新报道,2016年一季度三星的OLED屏幕出货量为8670万套,占全球出货量(9170万套)的95%;全年三星的OLED面板出货量目标是3.2亿片,其中供给中国终端品牌手机厂商的出货量预计将由2015年的5000万片增长到1亿片,从而大幅满足下游终端客户的需求。

日韩企业继续发力,深度布局OLED产业、扩大产能。

伴随着OLED产业的快速兴起,全球主流产商纷纷布局、扩大产能。

近期,三星和LG分别关闭部分传统LCD面板生产线,转向OLED面板生产线,日本企业JDI也加大对OLED的布局。

三星计划在今后两年内针对中小OLED面板进行10~14万亿韩元的投资,同时开始涉足大尺寸OLED电视领域;LG在2015年宣布了包括中小尺寸OLED、柔性OLED在内的约10万亿韩元的投资计划,预计在2018年投产;日本JDI的6代生产线预计2017年投产;根据夏普2016年3月30日公布的说明书内容,鸿海与夏普计划到2019年6月,投资2000亿日元布局OLED面板,规划量产可弯曲式OLED面板产品。

从全球来看,预计未来2-3年内整个OLED行业的供给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有效缓解目前的供不应求的格局。

表格4:

国际企业积极布局AMOLED生产线

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内众多企业天马、京东方、维信诺、和辉光电等也纷纷加入OLED产业大军中。

2016年3月,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A发布公告拟投资245亿元于成都上马第六代LTPS/AMOLED生产线二期项目,主攻中小尺寸面板市场,设计产能最终达至玻璃基板投片量4.8万片/月;和辉光电是国内在OLED技术方面投入较早的企业之一,截至2016年8月底,其全高清(FHD)AMOLED显示屏累计出货超过100万片,是红米Pro屏幕的第一供应商,公司最新投资的6代OLED产线的设计产能为3万片/月,预计2019年量产。

国内外面板企业争先布局OLED产业,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产能,未来两年OLED屏幕断供的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这也将成为OLED大量普及的开端。

表格5:

国内众多企业进军OLED面板市场

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三、终端需求市场崛起,OLED显示技术路径确定

基于OLED自发光和柔性可卷曲等优势,OLED屏可实现卷曲、折叠、透明、双面显示等显示形态,OLED显示从手机屏幕到100多英寸的电视机屏幕领域都大有可为的空间。

目前,OLED技术已经在智能手表、手机等小尺寸电子设备上使用成熟,未来大尺寸应用也将逐渐普及。

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VR和电视屏幕是未来驱动OLED显示技术大发展的主要领域。

2020年OLED市场规模将逼近700亿美元。

根据UBIResearch的报告,随着未来几年下游需求的拉动和产能的释放,AMOLED面板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增长,预计2016年AMOLED面板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其出货量将达到2.7亿台,同比增加16%。

到2020年底AMOLED面板市场规模将达到6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5.4%。

图表5:

AMOLED面板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

来源:

UBIResearch,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智能手机是OLED市场发展的主要推手,其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关键厂商推动,OLED在高端手机中的应用具有示范引导作用。

目前屏幕已成为智能手机成本构成的关键部分,也是手机创新、升级的重点。

AMOLED显示屏幕能够带来更好的显示效果,更加轻薄、抗震性能好,能够满足智能手机多样化的外形需求,因此OLED受到众多手机厂商的青睐。

三星已在其智能手机旗舰产品GalaxyS、Note系列系列中使用OLED屏,从而推动了OLED屏幕在高端手机市场的应用;苹果预计也将可能于2017~18年在其新款iPhone上采用OLED屏。

关键厂商在手机上采用OLED显示技术对其他终端厂商具有引导示范作用,所以我们认为,其他终端厂商也会快速跟进,掀起手机换用OLED屏幕的高潮。

图表6:

三星S6edge采用AMOLED曲面屏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7:

AMOLED应用在苹果手机上(概念图)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推出OLED手机,其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

除三星手机使用OLED显示屏外,国内的华为、VIVO、OPPO、金立等多个手机品牌已开始使用AMOLED屏幕。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搭载AMOLED面板的比重从2014年的5%成长到13%;2016年华为、小米的旗舰高端机型也将导入AMOLED面板,中国市场搭载AM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8800万部,占比继续上升至19%,增速预计超过50%。

表格6:

国内部分采用AMOLED屏幕的手机

来源:

群智咨询,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可穿戴设备是OLED面板应用的新方向,预计到2019年柔性屏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渗透率将达到27%。

柔性可弯折是OLED屏幕最大的优势,也是未来推动其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应用的关键。

由于OLED无需背光,其面板可以做得更薄,且OLED屏幕的对比度更高,诸多优势使其成为可穿戴设备更加青睐的屏幕,AppleWatch和华为Watch均使用OLED屏幕,从而带动其他可穿戴设备企业纷纷效仿,可穿戴设备将成为OLED市场需求的另一个增长点。

根据预测,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销量为3.14亿台,市场价值将达到19.7亿美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191%和60%,其中2020年智能手表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1.4亿美元,占可穿戴设备市场价值的57.9%。

据HIS预测,2019年柔性屏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渗透率将达到27%,从而助推OLED柔性屏幕发展。

图表8:

PlasticLogic的可穿戴柔性OLED屏幕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9:

可穿戴设备销量预测(百万台)

来源:

CCSInsight,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VR产品风靡,将推动AMOLED屏幕快速增长。

OLED解决了液晶屏容易导致拖影和模糊的问题,被认为是目前最适合应用在虚拟现实头盔装置中的显示器材。

目前Oculus、索尼、HTC等VR旗舰产品纷纷采用AMOLED屏幕,清楚鲜亮的全彩显示、超低的功耗等是AMOLED在VR设备领域快速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根据CCSInsight的预测,2016至2020年间,全球VR设备将实现销量的爆发,从1500万台增长到9500万台,对应市场价值将从1.7亿美元增长到14.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8.6%和70.9%。

图表10:

PlayStationVR采用OLED屏幕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11:

VR设备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来源:

CCSInsight,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OLED电视需求增加进一步拉动大尺寸OLED市场规模。

随着消费者对于电视饱满色彩和纯黑表现的需求不断提升,OLED电视的市场需求也将渐次开启,特别是伴随着OLED电视价格的下降。

2013年LG发布的55寸曲面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销售价格高达6万元,是液晶电视的10倍左右,严重超出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但到2016年,LG推出的分辨率更高的55寸OLED电视售价不足1.5万元,同样尺寸的液晶电视价格则集中在5000元左右,价差缩小至3倍,规模化替代将逐渐实现。

在OLED电视市场,LG拥有近9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根据LGDisplayOLEDTV推广部总经理朴昌赫的数据,2015年公司OLED电视面板出货量为40万片,预计2016年产能将达150万片,2017年将达200万片。

从需求端来看,2016年全球OLED电视面板需求量在100万台以上,2017年将增加到180万台左右。

除LG外,三星、海信等主流电视厂商均推出了商用的OLED电视,OLED在电视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进行。

第三节剖析OLED产业链,聚焦最具投资领域

一、日韩等企业全线布局OLED产业链,国内企业上游参与度低

日韩企业全线布局OLED产业链,国内企业上游参与度低。

整个OLED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阶段,分别为上游的材料生产、制备、组装零件等,中游的OLED面板制造,下游的手机、电视显示,VR、可穿戴设备、电脑等各类应用终端。

从产业发展的进展来看,日韩企业全线布局,国内企业上游参与度低。

国内企业在OLED产业链的上游布局程度较低,进口为主,市场有待挖掘。

OLED上游材料领域主要掌握在一些日韩及欧美厂商手中,如韩国的三星、LG、德山金属、斗山,日本出光兴产、住友化学,美国UDC公司等;上游AMOLED设备主要掌握在日韩厂商中手中,上游配套设备领域日本Ulvac和Tokki两家公司具有绝对统治地位;国内企业在OLED产业链的上游布局程度较低,进口为主。

国内企业已经布局中游OLED面板和下游手机等市场,未来有望分享OLED产业盛宴。

尽管目前全球量产的OLED显示面板主要以韩国为主,但国内厂商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和辉光电等均已布局相关生产线并实现部分供货,后续两年将持续放量,未来有望在OLED大发展的潮流中分得一杯羹。

在终端应用市场,华为、VIVO等国产品牌均已推出OLED手机,紧跟显示技术发展潮流。

图表12:

OLED全产业链图谱

来源:

新材料在线,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二、聚焦最具价值的投资领域:

OLED上游原材料

上游原材料环节更具有投资价值。

OLED的加速发展无疑将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由于大部分OLED材料与LCD无法通用,所以我们认为上游原材料市场是弹性最大的环节,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

OLED材料主要有ITO玻璃、发光材料、偏光板、封装材料四类。

相比LCD显示,OLED的应用除了会带来发光材料的需求增加外,还会增加对新型封装材料、导电材料、衬底材料、TFT材料及光学材料的需求,但OLED不再需要背光模组。

目前全球OLED原材料供应商主要集中在韩日和欧美企业等外资企业内,如杜邦、日本出光兴产等,而国内企业布局还较少。

OLED上游材料领域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小、毛利率高,随着OLED面板出货量的不断增加,规模效应下未来OLED上游材料制造商的盈利将会维持较高水平。

鉴于OLED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我们认为在OLED原材料上具备技术优势、布局的国内企业更具有投资价值,有望实现破局。

另外,材料在OLED产品总成本中的占比超过30%,特别是与元器件发光有关的发光材料是整个OLED产品核心,所以上游原材料对整个OLED产业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表格7:

OLED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供应商

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图表13:

部分OLED上游材料供应商市场份额

来源:

IHS,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OLED上游材料领域未来空间广阔。

根据数据,2015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至33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20%,按照OLED材料在产品总成本中占比达到30%左右,2020年将达到近百亿美元,未来空间广阔。

图表14:

OLED材料市场规模预测(亿美元)

来源:

DisplayResearch,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第四节OLED上游原材料:

重点关注发光材料和膜材料

一、2020年发光材料市场预计达25亿美元,国内中间体供应商或受益

OLED发光结构是OLED面板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由金属电极(阳极和阴极)、电子注入层和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发光层以及有机发光层构成。

其中,有机发光层是发光结构的核心功能材料,属于必备结构,也是各生产厂家实现创新和竞争的重点领域,占成本近20%,最为核心。

表格8:

OLED发光结构主要材料及其特性

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OLED有机发光材料按分子量大小可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发光材料。

小分子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染料、颜料、金属配合物、共轭分子等;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苯乙炔、聚噻吩类有机共轭聚合物等。

小分子与高分子发光材料在材料特性上各有千秋,但以现有技术发展来看,如考虑显示器的可靠性、电气特性以及生产稳定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处于领先地位,是目前最主要的有机发光材料应用体,其中日韩厂商约占80%的市场份额。

表格9:

小分子和高分子OLED发光材料对比

来源:

《全球OLED发光材料制造商发展概况》,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小分子发光材料大致可分为荧光和磷光两种。

日本的出光兴产和美国UDC公司分别是世界荧光和磷光小分子发光材料的领先厂商。

总体而言,荧光材料的寿命更长。

目前,绿色和红色磷光材料的寿命已有所突破,而蓝光材料的寿命相对较短,因此,发光层的设计多采用红色、绿色磷光发光材料与蓝色萦光混合成白光,这样既可以兼顾元件整体的效率,也可以维持较长的元件寿命。

表格10:

小分子OLED发光材料分类及相关供应商

来源:

CNKI,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未来5年内OLED发光材料需求将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速38%。

由于OLED自发光的特性,其应用直接带来了对发光材料的需求。

根据行业资料,有机发光材料占OLED面板成本的7%至8%。

调查结果显示,2014到2015年间,OLED发光材料市场增长了17%,未来5年OLED发光材料市场预计将高速增长,从2015年的5亿美元左右增长到2020年的2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38%。

图表15:

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亿美元)

来源:

UBIResearch,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

大陆企业通过提供中间体和单体粗品,间接受益于上游材料需求的爆发。

从发光材料的制作过程来看,首先由材料厂商将化工原料合成OLED中间体和单体粗品,再进一步合成为升华前材料,将其销售给OLED终端材料厂商,由OLED终端厂商进行升华处理后,最终形成OLED终端材料用于OLED面板的生产。

由于OLED发光材料技术门槛较高,市场化程度很低,主要由日韩欧美厂商把控,国内尚没有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上游OLED发光材料的国际厂商一般将中间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