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851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doc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浅议

  [提要]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内部审计制度并不完善,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介绍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指出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内部审计;对策;独立性

  一、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包括: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即内部审计机构应属于企业的顶级管理层,甚至直接隶属于公司理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或公司的监事会,并直接向高层领导,或者理事会、监事会负责并报告;

(2)内审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即必须有专职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观察、确定问题,要坚持原则,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来分析问题;(3)内审监督业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和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方案,不直接参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应该扮演一个身份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检查、监测、分析、评价企业的各项经济工作,决不能处理商业交易,编制财务报表。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对于当前审计部门工作实际情况来说,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是审计部门承担的工作过于繁重,有些审计监督甚至都取代了业务管理部门的检查辅导的工作;第二个就是审计部门职能使用的层次还不够高。

对于审计部门来说,本来就很难有独立履行职责的监事会对其形成了指导性的作用,但是这种指导监督对于审计部门有了一个很大的约束,限制了审计职能的定位以及自由发挥,对于审计部门项目的规划、风险导向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内审部门是在一个三权制衡格局下完善的法人治理之下而存在的,那么对于审计的服务对象来说,经营管理层实际上就是内审的"客户"。

但是,对于这个客户在实际问题上正是对于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的财务以及职能方面进行着管理与制约,这样更会使得审计功能受到限制,不能充分的发挥相应的审计职能。

  

(2)内部审计自身控制体系不完善。

审计管理体系的建设较为落后,制约了其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职能的表现。

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业务经营的范围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与大型企业相比,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差别,但是在审计制度的建设上却落后于其他大型企业,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自身缺乏独立性,导致审计工作无法真正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能。

  (3)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充分的独立性。

审计专家李学柔对于审计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评价说,现在企业中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摇篮。

但是,对于直接从内部审计部门走出来的高层管理人员却并没有很多甚至基本没有,这个现实也就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内部审计职业的进退两难。

因为现在职场上的竞争以及信心的更新之快,更加要求审计人员要坚持学习,努力的适应市场的大发展,看准新业务新形势的趋势;另一方面来说,审计监督的工作性质已经发展到了瓶颈之处,内部审计监督的工作也越来越艰难。

这两个矛盾的存在,影响了审计职能的主观上的发展。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认清审计部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在本质上建立自己有效的审计部门的标准,才能更加规范化审计部门的工作,固定人员分配从而适应在发展中的工作需要。

  (4)审计制度本身的制约因素。

目前,企业普遍缺乏专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内部审计的机构,大部分工作都是别的部门去制定执行,这对于审计部门的控制制度以及工作的开展的程序化都比较差。

但是,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都是由上级领导进行安排工作,不得不去执行完成而已。

因为各个部门之间配合程度不协调导致信息不能够及时的沟通,各自为政导致内部控制又缺乏整体的团结以及协调性,从而使得内部的审计程序不够标准化,审计的质量也很难能够保证。

实际上形成规章制度和执行人之间相互冲突、利益制衡,以致内部审计制度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

  (5)经济利益和关联关系的制约。

审计是随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变化而变化的,属于一个利益互相帮助,利益协调的过程。

因为大多数企业机构不是很完善,所以审计部门还要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事情,这些工作人员的工资还要经过考核之后才能发放。

对于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内部的基于利益而产生的一种模式,虽然这种模式最初的定位是为内部的审计部门服务,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利益方面的问题,这种模式就会变得非常微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在现实中非常复杂的环境,这是审计部门甚至审计的建立者需要面对的决策环境,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设计者都很难设计出一种完全合理的内部审计模式。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提高董事会会议效率,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把董事会会议由"马后炮"转为对公司的事前监督。

加强各个董事之间的沟通,根据各个董事表现制定合理的赏罚制度,并形成详细的会议记录方便以后查阅,切实提高董事会会议的效率。

  其次,确保董事和监事的独立性。

基于经纪人的假设,目前的自我监督机制是不可信的,因此确保董事和监事独立性以及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从董事和监事的来源方面确保其独立性,董事主要来自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和员工,而监事主要来自股东、债权人和员工等,并且应该加大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的比例;另一方面改革董事和监事的选拔机制,确保选拔者与被监控者两权分离,强化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控权。

  最后,应注意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

在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股权激励的同时不要忘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适当的对管理层持股进行限制,防止管理层持股比例过高干扰审计的独立性。

拥有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将会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更易于获得外部投资者的支持。

  

(2)建立精细化内部审计结构。

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专职的首席审计执行官,用来确保工作公平有效的开展,使得各个项目的审计工作有序无误的进行。

而首席审计官的选举是由监事会提名,在经董事会商量决定报银监会审核批准后任命其行驶首席执行官的权利,以及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范围,当首席审计官的岗位有所变动的时候,要在事前向银监会报告。

  配备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按照企业员工总人数1%的比例来设置,对于内部岗位的轮换,应该建立同一的标准。

内部审计人员应至少具备2年以上金融从业经验,而且必须要有相当专业的从业资格。

  (3)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管理。

我国有诸多法律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的行为,但在审计市场上,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所承担的法律风险几乎为零,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

低诉讼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高审计质量的动力,由此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不独立。

由此,一方面需要完善证券市场相关法律并构建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形成明确的责任与权力,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约束与惩罚力度;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促进事务所健康发展,减少恶性竞争。

注册会计师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保证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贯彻执行。

  (4)推行非现场审计。

大部分企业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非现场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非现场审计工作水平较低。

介于此,作者提出了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非现场审计工作保障体系。

  1、建立非现场审计模型。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建立一个审计网络,审计网络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营业点、覆盖每一个业务环节。

在技术模型实现四个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其中采集和传输模块使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通过存储和处理模块使原来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2、建立非现场审计制度保证机制。

将非现场审计的要求、程序、报告制度等,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一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使非现场审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级机构都能自觉接受非现场审计和质询,并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和审计资料;二是建立工作程序保证机制,通过制定规范的非现场审计操作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保证审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报告和处理等做到有条不紊,统筹安排。

  (5)建立以监事会为首的独立内审制度。

全面提高监事会权威性、建立独立于理事会的以监事会为首的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划分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各自职责。

  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监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经营管理,以风险为导向直接对高级管理层的决策进行有效监督。

监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负责批准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等,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保障,并对审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监督。

监事会负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审计相关各方的尽职、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问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免责的认定标准和程序。

  >参考文献:

  [1]吴思妮.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关问题的探讨.全国商情,2011.4.

  [2]莫保权.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建设.中外企业家,2014.12.

  [3]程瑞.内部审计独立性及实施策略评价.财经界,2013.11.

  三、完善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此外,企业应当在《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内部审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科学、严谨、具体的内部审计执行标准和准则,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建立我国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需要。

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资格条件及执业行为做出要求,并实行内部审计师注册考试和授证制度。

  

(2)由财务审计向全方位审计转变的过程。

内部审计应尽快完成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全方位管理审计的转变过程。

这也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

有人认为管理审计对管理咨询、组织和方法、系统方法及其他检查功能产生影响。

实际上,大多数咨询工作都是针对具体情况、已知问题并打算提出具体的建议,而管理审计师是在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系统的也可能是周期性检查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借鉴民间审计广泛运用的基础审计方法,使内部审计人员从繁琐的财务审计上节约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以从事其他更加有意义的审计工作。

  (3)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人员是高质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而高质量内部审计质量又是降低企业负面风险,提高企业正面影响可能性,完善公司治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保证。

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

首先,学历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必须是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学历要求比较高,就能从源头上确保人员的素质;其次,结构性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是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因而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不仅要有较高的审计、会计专业水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宏观管理知识;最后,应变能力要求。

不论背景如何,当今的内部审计人员都需要面对挑战,他们必须迅速地学习和发展,否则就会丧失主动性。

另外,现有的审计知识结构如果保持不变,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公司应该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新的审计知识的引入,即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养。

  (4)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内审机构怎样设置,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以及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

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内审机构所取得的授权及审计结果的效力。

内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机构。

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会之下各职能部门之上,其独立性比较强。

董事会作为企业最高决策机构,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代表股东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单位目标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它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和一批专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接向它报告;另一方面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越来越高,审计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好。

从有效性来看,内部审计直接由企业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更能够从实质和形式上保持独立,更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1)企业内部审计在多个管理领域得到深化。

内部治理审计成为重要职责。

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和股权集中化进程的加快,使现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而新的治理模式的优势逐渐为世人所瞩目,这必将导致公司治理改革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和深入地开展。

尤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对管理创新依存度的显著增强和机构投资者、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作用的发挥,必将普遍地促使董事会强化对最高层管理当局的激励和约束。

企业内部审计只能取得客观存在和内部审计的优势,民间审计的缺陷,决定了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在努力充分、有效地利用民间审计的同时,必将更加注重发挥本企业内部审计在协助其促进和帮助最高层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受托管理责任方面的作用。

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不但将强化对内部审计计划的审核,对日常审计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和不定期听取审计情况汇报并检查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而且可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随时责成内部审计人开展内部治理审计,即协助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帮助最高层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内部治理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人的重要职责。

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人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领域开展符合性审计、科学性审计和绩效性审计时,有必要把管理创新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肯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创新行为及其结果,找出管理创新方面显现与潜在的负偏差,包括管理创新过程中的负偏差和应创新而未创新之处,研究提出激励与推动优良的管理创新行为、纠正或预防管理创新工作中负偏差的建议,分别促进和帮助最高层管理当局与有关亚管理层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其管理创新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

  

(2)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加强。

随着经济与社会问题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的关系迅速复杂化,外部审计尤其是民间审计,不仅在非财务管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管理审计领域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审计风险迅速增多。

这种趋势,迫切需要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全面协调,以便加强分工与合作,尽最大可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风险,进而减少企业和其他有关方面的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方面的不断扩展以及所掌握管理技术的日益广泛,必将为他们在众多领域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3)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强化。

在我国,目前外方独资、控股的大企业和一部分国有、民营大学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参照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但多数国内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还不高。

因此,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必将立足现实做大量艰苦的"补课"工作。

主要是为了非财务管理审计和财务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审计的潜力将逐步显现出来,其发展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中国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即"务实权威,职能健全,技术持续改进,追求组织管理和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

环境和职能就是两个动力,务实权威的微观环境和健全的职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动力系统是必要的条件。

技术的持续改进是内部审计的核心部分,是我们职业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追求组织管理与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确定为我们的目标,从而切实地与组织的目标达到完全一致,这是内部审计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