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858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docx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复习提纲浙教版精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复习提纲

提纲编写说明:

本提纲是在研究了高考样卷之后,而制订的复习资料,但并不是说这份资料就是复习的标准,它只是个工具,通过这份工具,让我们的复习工作得以正常的进行。

与高考样卷对照之后,而对各章节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必修教材总共有七章内容,我发现每一张内容均会在样卷中出现,但出题量、出题的形式是不同的,下面就样卷与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共有三节内容,分别是信息及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编码、信息技术。

共三个小节,通过对样卷的分析,我发现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章节中,这一节可以用来出题的地方有很多。

因为这一章也比较容易出题目,本章的内容是学习计算的基础,不管是我们的教材,还是一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教材对这一章节的内容均有涉及。

由此可以见,这一章节在整本书的中的重要性。

特别是这一章节里所讲的计算内部信息编码,数制(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认识与相互之间的转换,英文字符的编码与中文字符的编码,区位码、声音信息的数字化等等内容,无论学生今后是学习多媒体,还是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还是学习网络等其它选修教材,这一节的内容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帮助。

它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认为这一节是整本书的教学重点,也是出题人喜欢考虑的地方。

针对这一章节基本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可以制订以下复习策略,本章有如下几大的知识模块,作为复习的重点:

信息的定义、数制的转换与表示、字符的编码知识、内码的查看、声音数据的采集与量化。

通过对样卷的分析本章至少可以出5道选择题分值为10分。

用1课时复习。

1.1信息及其特征

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信息无处不在,清晨,闹钟的铃声告诉你该起床的信息,书刊、报纸、广播、电视都运载着大量的社会信息。

但是文字、声音等本身并不是信息,而他们表达的一种含意才是信息,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这里往往出一些题目,让你说说哪些是信息哪些不是信息。

书上给的信息的定义是: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信息,即看到的或是听到的、闻到的可以被我们的大脑分析加工的东西就是信息。

比如:

下列属于信息的是:

A、《浙江日报》B、佳能400DF数码相机

C、201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实况D、音乐光盘。

上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属于信息的,因为《浙江日报》只是信息的载体,佳能数码相机只能算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它本身并不是信息,音乐光盘也是信息的载体,如果说音乐光盘里面的音乐那么就算法信息了,所以只有2018年奥运会实况算是信息,因为它可进入人的大脑可以被人的大脑加工处理。

如何理解教材上所说的: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具有不确定性”。

这句话如何正确理解呢?

比如在你收听到明天的天气预报之前,关于明天的天气情况的信息对你来说,全部是不确定的,当你收听到之后,所有的关于明天的信息对你来说都变成了确定性的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变的少了。

从古到今,信息交流的手段是通过语言、文字、图画等交流信息。

1.1.2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特征有五项,要同学们理解并记忆,这也是出题者喜欢的地方要引起重视:

1载体的依附性。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报纸、胶片都是载休。

文字、声波本身并不是信息,它们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含义才是信息。

2信息可以被人的大脑分析、加工、处理。

这句话也是区别信息与载体的依据,比如报纸是信息吗?

不是,报纸是载体,报纸上的消息才是信息。

3保存信息手段的多样性。

如果理解呢?

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

比如说,5.12汶川大地震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传播。

4信息可以被共享。

它不同于能源和物质,它不会产生损耗,一定量的实物一旦被其它人所共享,一定就有人分的少了。

但信息不会。

5信息的时效性。

一旦过一定的段时间,你所掌握的信息可能一文不值了。

1.2信息的编码

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可以用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信息是一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是大脑加工处理后的认知,所以不可见。

信息虽然不可见但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而且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符号表示出来。

在计算机中,由于它的物理电器特性,我们只能用二进制数字来表示信息,所以信息的数字化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前提。

我们要特别清楚,计算机要处理的信息全部采用二进制表示。

1.2.1二进制代码特征

①有两个基本的数码0、1。

②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规则。

③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不同的权值。

(一)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转成二进制:

采用短除法,除以2反向取余数。

老师要向同学们演示。

②二进制转十进制:

采用每一位的数字与对应权值乘积之后再求和。

同学们要清楚一串二进制数,从最右边的最低位开始对应的权值分别是1、2、4、8、16…….的规律很容易看得出来。

然后从最右边的最低位开始每一位与它的权值值乘积再相加的和就是二进制转成十进制后的值。

(二)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之间的转换

从最右边最低位开始,每四个数字为一组,到了最左边如果不够四位,则在高位补零,然后把每四位为一组的二进制数转成十进制数表示,但是记住,如果这个十进制数为10、11、12、13、14、15则要用对应的A、B、C、D、E、F来表示。

(三)进位制的标识

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比如1101B等价于(1101)2,1101D等价于(1101)10,1101H等价于(1101)16

在上表当中,大家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十六进制从10开始用的是A、B、C、D、E、F分别表示的。

1.2.2字符编码

掌握ASCII码的编码规则

ASCII叫做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它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英文字符的编码规则,同学们要注意的是英文字符的编码方案,它采用7位二进制数0和1的组合来表示字符,大家要明白7位二进制数刚好有27=128种组合,所以这种编码方案最多也只能表示128个英文的符号。

但是,大家还要清楚,虽然它们只是用7个二进制位来表示,但是存储这些字符时,仍然是以每8个二进制为为单位存储的,只不过在最高位统统以0来表示。

所以每个英文字符占一个字节的存储容量,这一点老师要向同学们演示明白。

不要求同学们掌握字母的ASCII码值,但要求同学们明白给出一个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写出其它英文字母的值,因为26个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与它所表示的字母一样都是由小到大排序好的。

比如大写字母“A”的ASCII码用十进制表示的值是65,那么请问大写字母“B”的ASCII码用十进制数表示是几呢?

应该是66。

能知道这个问题就可以了,不必深入的讲解。

在信息存储时,一个英文字母占一个字节的容量,一个汉字要占用两个字节的容量,大家要搞明白。

位、字节、千字节、兆字节,四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是用0或者1表示的,每个0或都1叫做一个二进制位,英文名称Bit它们的之间的数量关系大家一定要搞明白。

8Bit=1Byte即8个比特位叫做一个字节,字节英文的名称是Byte简称为B上面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用下面的形式表示:

8Bit=1B

1184B=1KB

1184KB=1MB

1184MB=1GB

1183GB=1TB

1.2.3汉字编码

大家要建立起这样的意识,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内同样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

1.汉字输入

向计算机输入汉字的方法有两大类:

一是自动识别的方法你比如OCR光学软件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都可以认为是自动识别技术。

另一类就是将汉字编码后采用输入法输入,这种用来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按照汉字的字音特征编码,称为音码(如智能ABC);按照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编码,称为形码(如五笔字形);以字音为主,辅以字形特征的编码,称为音形码。

目前有很多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大家在平时使用进多加留意即可,无需了解太深。

2.交换码

在这里的知识点是GB2312-80《汉字交换用编码字符集》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区位码。

国家颁布的GB2312-80《汉字交换用编码字符集》目的是为了方便在各种数字系统之间的汉字信息的通信交换,是1981年颁布的。

这种《汉字交换用编码字符集》又称为区位码。

区位码分成94个区,每区包含94个位,构成一张94×94个单元的表格。

每个字符占一个单元,因此每个字符都可以用其所在单元格的“区号”(称为区码)和该单元格的“位号”(称为位码)表示。

为了方便理解区位码特向同学们展示“区位码表”如下图

我们知道一个西文字符占用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的存储空间,为什么汉字要占用两个,从区位码里可以找到答案,在区位码里每个汉字都是由区码和位码来标注它的坐标,区码用一个字节,位码也用一个字节,所以汉字就占用了两个字节的存储空间了。

3.处理码

处理码是计算机内部用于处理的汉字代码,也称汉字内码或者叫做机器内码。

它可以由区位码根据一定的规则转化而来,转化的方法是,区码、位码各由一个字节的二进制数表示,因为区码、位码表示成一个字节后,每个字节的最高位都是0,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表示英文字母的一个节最高位也是0,为了区分这个问题,我们把汉字的一个字节的区码和位码的最高位由原来的0均强置为1,同时每个字节的区码和每字节的位码再加上一个适当的数值,这样就构成了机器内码。

同学们要学会用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打开文件查看字符的机器内码。

上面的工具软件也是个考试的出题点,老师要教会同学们查看字母或是汉字的机器内码。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这种部分内容是重点出题的地方。

同学们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数字信号。

像我们说话的声音的一列波是连续变化的,就是模拟信号。

连续变化的电压或是电流就是模拟信号,如何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呢?

那就是要进行采样与量化,把模拟信号采样后,连续的模拟信号就变成离散的数字信号了,连续的波形信号就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离散的数据点了,就变成不连续的信号了,所以说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

1.声音数字化

模拟信号怎样才能转换成数字信号呢?

基本的办法是“采样”和“量化”,通过“采样”和“量化”可以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为“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

掌握什么叫采样?

什么叫量化?

理解什么是采样频率?

数据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理解量化位数的含义。

如果已知采样频率,量化位数,计算采样量化后的数据量。

这都是重点出题目的地方。

采样:

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波形上的某一点的模拟量的值。

量化:

可以这样理解,即把采样获得的数据点的读数用一串二进制数位表示出来,所以用的bit位越多,即量化位数就越多,将来的数据量也就越大。

采样频率:

单位时间内采样的数据点数,频率也就是采样的快慢,也可以理解成速度。

在播放声音时,计算机还要进行与采样相反的动作,即“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的声音数据转换成模拟声音信号,通过喇叭来播放,这个过程是把数字量转成模拟量。

有关图像,像素的知识点。

图像的大小是以像素为单位的,像800×600是指图像有由480000个发光点构成。

搞清楚256色,与24位色的区别,学会计算一幅图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

1.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含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方面。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这一章共有四节内容,分别是信息获取的方法、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网上资源的检索、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共计四节内容,通过分析样卷我发现这章内容虽多但所出的题目并不是很多,该样卷中仅有一道题目,是保存网页的是选择不同的格式有什么区别。

即当我们在浏览网页时,当你想保存这张网页时,我们在保存类型中有四种选择:

“网页,全部(*.htm;*.html)”、“Web档案,单一文件(*.mht)”、“网页,仅HTML(*.htm;*.html)”、“文本文件(*.txt)”这是个平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在这个样卷中仅出了一道选择题也占了2分。

我参考技术课指导,我发现在这章的要求也十分简单,特别是发展性要求也不多,所以这一章的可出题的地方不是很多,下面我以高考试卷样卷的分析以及对技术课指导书上的内容对重点的东西进行说明。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比如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因特网上存储着海量信息,各种数据库中的大量信息更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源。

网页内容的保存,当我们浏览网页时,如果我们想把网页内容保存下来,该怎么办呢?

保存网页时,我们选择不同的保存格式,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即当我们在浏览网页时,当想保存这张网页时,我们在保存类型中有四种选择:

“网页,全部(*.htm;*.html)”、“Web档案,单一文件(*.mht)”、“网页,仅HTML(*.htm;*.html)”、“文本文件(*.txt)”这是个平时容易忽略的问题,老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这四个区别,“网页,全部(*.htm,*.html)”的作用是把网页的所有东西包括图片、文字、网页的风格通通保存下来,与原网页一模一样,不过要额外生成一个文件夹,在空虚文件夹里面,是原网页中的所有图片、图标。

“Web档案,单日一文件(*.mht)”这个是把网页里的所有东西都保存下来,外观与原网页一模一样,但是原网页中的图片集成在了一个文件里面不向第一种保存情况网页中的图片是存储在一个文件夹里面的。

“网页,仅HTML(*.htm,*.html)”这种格式也能把网页中的文字与图标图片一起被保存在本地电脑里面,但是保存后的网页的外观布局就与原网页不同了,可能乱套了。

这个问题请老师最好给大家一个演示,不过我个感觉考察这种题目也没有多大意思。

收藏夹的使用,大家要搞清楚浏览器的收藏夹的作用是什么?

要明白它收藏的是网络地址,而不是网页。

网上资源的检索要借助于搜索引擎,关键词关键字搜索,像XX、google,还有主题目录搜索,那么什么是主题目录搜索呢?

主题目录是万维网上所使用的一种按层次排列主题分类索引,多数主题被划分为若干子类或子目录,就像我们书本中的目录一样,先是章再节,再是节中主题等等。

2.4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2.4.1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1.统计评价从统计角度选择我们要访问的网站或评价已经访问过的网站.比如是否上了网站点击率”排行榜等.

2.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

这种评价一般都做了分类,专业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个人推荐。

这是凭借个人对因特网上资源的了解和主观认识进行评价的,学术参考价一般比较低。

这部分的出题形式喜欢选择题,比如“下列不属于因特网评价方式的是”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

这一章有五节内容分别是: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字处理和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算法及其实现、智能处理、共五节内容,通过这次的样卷的分析,我发现电子表格是个出题的重点,出了一道操作题,占了8分,是份量很重的,字处理WORD仅仅出了一道选择题目只占了2分。

而且我发现这在个样卷中WORD的题目出的也很偏,是WORD的工具中有关“自动更正”功能的。

在这一章里的重点是电子表格的处理,样卷里有一道8分的大题是电子表格题,很显然,电子表格是个重点,我想这应该是高考的一个重点题型,因为电子表格题不是在机考,所以就有了相当的难度,很多的操作要学生回忆出来程序的界面的样,然后想向出输入什么样的公式,打开什么样的菜单,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了,不能就题论题了,要以题目的形式力求学生掌握相关功能的操作。

算法及其实现,我想顶多也就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这不是本章的重点。

信息的加工包括计算、转换、重组、表示等。

同学们对信息的加工有时不太理解,所谓信息的加工比如文档的编辑,报表的制作、声音图像剪辑、数据管理、科学计算、网上检索、下载、上传等都属于信息加工的范畴。

3.1.1计算机基本功能

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计算,信息加工处理本质上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

如何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个问题呢?

计算机只认识二进制数据0和1,计算机基本功能并没有增加,仅仅是计算机,只所以能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原因是科学家找到了把这些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的方法。

3.1.2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计算机基本特征是个考点,有三个特征,一是速度快,二是准确性高,三是存储容量大。

3.1.3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

这里也有个考点,计算机虽然功能强大但并非无所不能,常出现在选择题中,例如,“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做任何事情吗”

3.1.4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这里计算机解决问题一般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第二步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是用计算机处理。

其中算法的设计是第几个阶段。

当然是第二个阶段。

表处理

在这一节里,是考试的重点,这里面要有一道大题,因为今明两年采用纸上考试,所以对这节内容的要求就高了,不能像在电脑上操作一样,所以在教学要求同学们除了能做出结果之外还要求同学们知道为什么?

根据试卷的分析,要求同学们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有关电子表格的知识,而且要比以前掌握的细致。

在单元格内输入公式的方法。

3.3多媒体信息处理

3.3.1图像处理

1.几个基本概念

①分辨率。

任何图像实际上都是由许多的发光点组成,这个点叫做像素(pixel)。

像素是描述图像的最小单位。

像素在图像中以行和列的形式排列,例如一张大小为1184×768的图像,表示在水平方向上每行有1184个像素,在垂直方向中每列有个像素,整张图像就包含有786432个像素。

如果理解图像的分辨率呢?

图像分辨率就是指单位长度(或面积)的像素数。

在图像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中,扫描图像或打印图像的分辨率单位是DPI(dotsperinch),即一英寸中有几个点的意思,例如某扫描仪的扫描图分辨率为300DPI,某彩色墨打印机的分辨率为720DPI等等。

高分辨率图像的代价是必须花较长的时间扫描或打印的埋单及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

②位图和矢量图。

图片表示方式有两种情况一是位图(bitmap)夺是矢量图(vectorgraphics)。

同学们要掌握位图与矢量图的区别是大家要掌握的。

下面说说它们俩的区别请大家注意。

先说位图,位图是一种位映射图像,用8位或是16位或是24来表示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的颜色和亮度。

这种图像的特点是图像特别逼真,是真实世界的映像,无论是色彩还是层次都比较丰富,但是如果对位图进行放大,会产生锯齿失真。

矢量图呢,它是抽象的图形的表示方法,它用矢量表示图的轮廓,用数学公式描述图中所包含的每个直线段、曲线段、圆弧和折线等图形元素,这种图只能用线条来表示图形,没有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它的特点是这种图形放大之后不会失真。

③图像所占空间的计算也是个喜欢出题的地方。

在这里的计算问题大家要多加注意,其中最为简单的是黑白图像的所占空间的计算,比如一幅800×600的黑白图像,占用多少的存储空间,怎么计算呢?

首先要搞清楚原理,800×600是指总共有480000个发光点,因为图像都是由发光点来构成的,每个发光点我们叫做一个像素,又因为是黑白图像,所以每个像素点只有两种颜色状态,即黑和白,这两种状态用几个bit才能组合出两种不同的组合呢?

其实用一个bit位就可以了,大家想想,如果这一个bit为0表示黑,这一个bit为1表示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黑白图像来说,每个像素点用一个bit位就可以表示了,所以这幅图像共用800×600=480000个像素点当然也就用480000个bit就可以了。

然后根据8bit=1B,1184B=1KB,1184KB=1MB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所占用的空间。

黑白图像简单点,问题是彩色图像有点难,下面以彩色图像为例说明,以一幅1184×768大小24位真彩的图像为例说明,1184×768是指这幅图像共有786432个发光点,即像素点,24位颜色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24位颜色是指每个像素点用24个bit来表示,所以786432个像素点共占用24×1184×768个bit,然后大家根据单位换算把24×1184×768bit转换成字节B或是KB或是MB等等。

还有一种说法也大家注意,比如一幅大小为1184×768的256色的图像,计算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256色的理解,256色是指每个像素点有256种颜色的可能,也可以是说每个像素点可能有256种不同的颜色状态,要想表示这256种不同的状态,大家想想看要用几个bit的0或1才可以组合出256种状态呢?

我们可以这样想2个bit有22=4种,3个bit有23=8种,4个bit有24=16种,8个bit有28=256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了,每个像素点要用8个bit的0或者1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来1184×768像素的图像所占用的bit数是8×1184×768个bit,然后根据B,KB,MB之间的单位进行换算表示。

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中要多加注意256色与24位色的区别,关键的区别在一个“位”字上。

2、图形与图像的区别

图形可以理解成是由点、线、构成的以线条的形式表示物体的形态,它没有精美的画幅,没有逼真亮丽的颜色,图像是真实世界的反应,像照片就是图像,色彩艳丽,精美逼真。

3、图像的编辑加工

在这里面有时也出个选择题,主要就是图像的获取方法,用绘图软件绘制,用数码相机拍摄,用扫描仪扫描,从屏幕上截取,从网上下载,从光盘的图像库中复制。

另外photoshop操作部分是个考试的重点,要同学们多加练习。

3.3.2声音和视频处理

这一部分主要会出一些选择题目,不过我认为选择题目也是不好出的,我的想法是,大家要多加注意,如何把CD转变成MP3,如果老师有空,是否安排一下这个操作过程,GoldWave这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如果有空请老师带领同学们再次体验一下如何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视频处理部分常考的选择题也就是,如何获取一段视频素材,我们可以用超级解霸来截取一段视频,另外一个选择题目常常出自这要瓣一句话,即,“一套比较完整的数字视频系统包括摄像机、视频采集卡、视频编辑软件、光盘刻录机。

3.4算法及其实现

这一节有好多题目可以出,因为这里也比较容易出题,也是个重点出题的地方,请大家尽量花点时间复习好这一节内容。

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环节设计算法、编制和运行程序来实现算法。

那么什么叫做算法呢?

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就是算法。

算法的特点:

①有穷性,即解决问题的要经过有限的步骤,无限的步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②每一步骤的含意确定性,即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要有确定的含意,而不能有二义性。

③可行性,即你所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行的,目前条件可以实现的。

3.4.2算法的表示

为了表示一个算法,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常用的算法表示形式有:

①自然语言②流程图③计算机语言

自然语言与流程图表示算法的优点与缺点:

先说自然语言,用汉语或是英语自然语言来表示算法,通俗易懂,但通常所用文字会比较冗长,还容易产生“歧义性”

流程图是人们经常用来描述算法的工具,流程图用图框及流程线来表示算法,形象直观。

6个流程图的符号请大家要记住的。

处理框

输入、输出框

判断框

连接框

流程线

开始、结束框

看的懂用自然语言与流程图书写的算法。

例2:

设计一个算法,对任意输入计算机的三个数x、y、z输出其中的最大值。

首先分析:

只要比较x和y,得到的一个较大的值后寄送到max变量中,再用max与z比较,如果z大于max则把z的值送入max,否则max的值保持不变,然后输出max即可。

用自然语言,可以将这个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