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887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docx

垃圾填埋场课程设计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背景

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中,填埋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全球来看,填埋大约占到70%左右,在各兴旺国家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加拿大1989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82%;1991年英国、意大利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其总处置量的90%美国处置量为72%,西班牙处置量为75%,德国1993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73%。

美国联邦环保局(USEPA)和很多州都已详细制定关于填埋场选址、设计、施工、运行、水气监测、环境美化,封闭性监测以及维护年限的法规。

而在我国,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等的原因,填埋所占的比例更高,到达90%以上。

虽然随着经济技术的开展,在未来的20年内,在拟建的垃圾处理工程中,填埋比例会稍有下降,但仍有大约75%的工程采用填埋方式。

同时在我国的?

城市垃圾处理及其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中明确提出:

以填埋为主的路线,因此填埋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许多大中城市新建的垃圾填埋场,其日处理能力都达上千吨,总填埋库容达数千万立方米。

南海市人口40万人,现状垃圾产量。

总垃圾量很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城市有很大的污染。

基于对南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分析,并综合考虑城市整体规划等要求,拟在南海市建一个垃圾卫生填埋场。

1.1.2工程组成

本设计为初步设计,包括如下内容:

1.垃圾卫生填埋场:

包括总平面布置,填埋工艺,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导排系统,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等。

2.垃圾处理场场内相关公用配套工程。

例如:

道路工程,围墙与绿化工程,给水工程,消防工程,防洪系统工程,通讯工程,电气工程等。

.3效劳范围和规模

结合南海市总体规划,本工程效劳范围为该市局部城区的生活垃圾。

该市垃圾填埋场的效劳年限为15年,年均垃圾处理量为万吨/年;填埋场库容:

万米3;渗滤液处理规模:

3/天;调节池容积:

3。

本工程的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工程技术指标〔没算〕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垃圾年平均处理量

万吨/年

日处理600吨

2

填埋库容

万米3

3

使用年限

15

4

占地面积

万米2

5

管理区

万米2

6

填埋库区

万米2

7

渗滤液处理规模

米3/天

8

渗滤液处理标准

GB8978-1996三级

9

调节池容积

米3

1.2设计原那么和依据

设计原那么

本工程工程设计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该地区环卫事业的实际情况,遵循国家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以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使工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和标准。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卫生填埋技术,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具体表达在如下几个方面:

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和标准,与城市的开展战略方针和定位相适应。

2、坚持因地制宜,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到达工程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在本工程中,符合工程建设的三同时的原那么,采用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4、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滤液,填埋气体以及填埋场内恶臭及蚊蝇等污染物所产生的污染问题,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

 设计依据

填埋场的设计应符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和现行的其他相关的标准,设计前应掌握以下资料:

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

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

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

夏季主导风及风速;

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

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

洪泛周期〔年〕;

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

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

土石料条件,包括取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

交通条件及供水供电条件。

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

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

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4、?

城市固体渗滤液处理与处置?

5、?

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

6、?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7、?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标准?

8、?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9、?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0、?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采用主要标准及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

〔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4〕?

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技术标准?

GB12348-90

〔5〕?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CJJ17-2004

〔6〕?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99-1997

〔8〕?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CZ/T3037-1995

〔9〕?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

GB50337-2003

〔10〕?

建筑结构荷载标准?

GB19-87

〔11〕?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J11-89

〔12〕?

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GBJ16-87

〔13〕?

建筑防雷设计标准?

GB50057-94

〔14〕?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标准?

CJJ50-92

〔15〕?

防洪标准?

GB50201-1994

〔16〕?

九龙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

DB35/424-2001

〔1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CJJ113-2007〕

工程设计原始资料

1.3.1城市概况

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40万,根据城市规划,效劳年限15年,至第十五年,人口约41.7132万。

该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1.2kg/(人·d),垃圾容重量400kg/m3,垃圾压实密度取值为900kg/m3,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

4,垃圾填埋高度取12米。

 

填埋库区场址概况

填埋场库区周围汇水面积2。

场底表土厚度0.8~不等,平均。

土壤渗透系数为9*10-4m/s。

场址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填埋场2公里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紧挨填埋场有水、电源及公路。

气象条件

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8.1℃,最热月平均气温:

35.1℃,极端最低气温:

5.2℃,极端最高气温:

40.8℃。

湿度

最冷月平均:

76%,最热月平均:

84%。

降水量

平均年降水量:

,日最大降水量:

82mm。

风向

冬季:

西北,夏季:

东南。

主导风向:

东南

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3℃,极端最高气温:

41℃,年平均相对湿度:

70~85%。

降雨

mmmmmm/d。

冬季平均风速:

,夏季平均风速:

,主导风向:

西北。

最大冻土深度:

230mm。

 

第二章工程选址、建设规模与处理工艺

填埋场的选址

选址的考虑因素

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场全面设计规划的第一步。

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法律和社会学等方面来考虑。

这些选择要求相辅相成。

填埋场的选址总原那么是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的投资,到达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有:

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的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和土壤条件、气候、地表和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

运输距离是选择填埋场地的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他各个因素。

〔2〕场址限制条件:

场址至少应位于居民区1km〔参照德国标准〕以外或更远。

〔3〕可用土地面积:

填埋场场地应选择具有充足的可使用面积的地方,以利于满足废物综合处理长远开展规划的需要,应有利于二期工程或其他后续工程兴建使用。

尽管没有填埋场大小的法律规定,填埋场地也要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包括一个适当大小的缓冲带,并且一个场地至少要运行五年。

〔4〕出入场地道路:

由于通常适合填埋场的场地不再城市已建的道路附近,因此,建设出入填埋场的道路和使用长距离的运输车成为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

〔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不宜选址在地形坡度起伏变化大的地方和低洼汇水处,原那么上的地形的自然坡度不应大于5%。

〔6〕气候条件: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考虑在温和季节的主导风向。

〔7〕地表水水文:

所选场地必须在百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标高泛滥区或最大洪泛区之外,或应在可预见的未来建设水库或人工蓄水淹没和保护区之外。

填埋场的场地必须是位于饮用水保护区、水体和洪水区之外,并且必须在春潮区之外、泥炭沉积超过1m的沼泽区之外。

还应建在地下水位以上。

最正确的填埋场场址位置是在封闭的流域内,这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风险最小。

〔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场址应选在渗透性弱的松散岩层根底上,天然地层的渗透性系数最好能到达10-8m/s以下,并具有一定厚度。

〔9〕但地环境条件:

填埋场场地位置选择,应在城市工农开展规划区、风景规划区、自然保护区之外;印在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之外;应具备较有利交通条件。

〔10〕地方公众:

可通过自发的协议来到达,也可在废物处理合同中加以规定。

 

〔1〕资料搜集

〔2〕野外勘探

〔3〕预选场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条件调查

〔4〕预选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5〕预选场地的初堪工作

〔6〕预选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评价技术报告

〔7〕工程勘察阶段

 

场地分区设计

根据总平面布置,填埋区总占地面积为m3。

结合国内已建成的填埋区的成果经验,对填埋区进行分区时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法,有利于实现工程的经济性。

分区设计需要遵循的原那么有:

垃圾量上限、雨污水分流、适宜的填埋工艺以及满足分区阶段施工的要求。

根据垃圾处理量的要求,将整个填埋区分为8个填埋分区。

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尽快满足接受生活垃圾的要求,将整个填埋库区工程分为三期进行。

一期包括一区、二区和三区,二期包括四区、五区,三期包括六区、七区和八区。

先进行填埋一区的施工

2.2.2场地平整

垃圾未进场前,先对填埋区底部处理,进行平整夯实,做好防渗层的根底。

配合场地地下水的收集导排,渗滤液收集导排及填埋区内部雨水的收集导排,按设计标高及坡度重整场底。

对场底和边坡先进行去除根植土,再按设计标高及坡度重整场地及边坡。

场底纵横坡度大于3%,以利于渗滤液的收集,边坡坡度一般不大于1:

2.5,以利于防渗膜的铺设。

场底及边坡平整后要碾压夯实,要求密实度大于95%,且不会因填埋垃圾的沉陷而使场底变形。

对于大型填埋场的填埋区,长宽一般大于300~400m。

本工程应属于大型填埋场,如果按照2%的坡度设计,场区两端的高度差大于10m。

受地下水深、土方平衡和整体设计的影响,场区两端的高度差过大会造成施工运行的困难。

因此本设计中填埋场的纵向坡度只要保证在1%~1.3%即可。

1)填埋场区平整后,形成1.2%的纵向坡度。

场底开挖后,根本无植被和表土,局部区域可能存在,拟加以去除,并用非表层土回填压实。

2)排水方向:

与设计坡度方向相同,且每段长度控制在1000m以内。

单元分区划分时应注意合理安排。

3)纵坡:

坡度以满足渗滤液收集管道的正常坡度为宜,设定在1.2%左右;横坡:

是以渗滤液为主盲沟控制线,以2%的坡坡度向两边。

4)填埋单元在使用前将雨水排进雨水明沟,单元使用后将污水排进渗滤液收集系统。

整个场地平整设计是以场地分区为根底,结合防渗工程要求进行的。

场底平整主要包括三个局部:

场地清理、场地开挖和场地土方回填。

场地平整的最后要求是形成土建构建面,有利于防渗系统的铺设。

1)场地清理:

主要是去除表皮土,树木,杂草,腐殖土和淤泥等有害物质。

2)场地开挖:

要求挖方范围内的树木,杂草,腐殖土和石块等全部去除,挖方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挖。

3)土方回填:

要求填方基底不得有树木,杂草,腐殖土和淤泥等有害物质;填方基底无积水,有地下水的地方应得到有效处理;填土土质和含水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方应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

土建构建面:

构建面平整坚实,无裂缝和松土;基地外表无积水,垂直深度25cm内无石块,树根及其他任何有害的杂物;坡面稳定,过渡平缓。

2.2.3垃圾坝

为了将垃圾填埋在填埋区内,防止垃圾堆体滑坡,更好的使填埋区与其他功能区分隔开,需在填埋作业之前,在填埋区的最低处修建垃圾坝。

3,石料强度大于400kg/cm2,软化系数大于0.7。

坝基及内坡均铺设土工布和砂石组成的反滤层,渗滤液通过反滤层渗出,进入渗滤液调蓄池。

垃圾坝可防止垃圾堆体滑坡,但它一侧收到垃圾的推滑力,垃圾坝在垃圾的推滑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都有向外和向下移动的走势,如果坝坡内岩土的抗剪强度能够抵抗住这种走势,那么坝坡是稳定的,否那么就会失稳而发生滑坡,导致垃圾坝裂缝、垃圾溢出、渗滤液涌出,对垃圾场的地表水、地下水都造成污染。

而且地表水、地下水一旦被渗滤液污染,是很难治理的,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难以根治。

垃圾坝的建设与垃圾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和修筑材料有密切关系。

填埋作业流程

填埋场的作业方式实行分区分单元填埋,以分区分单元填埋为前提,然后再来考虑分层的填埋作业。

为最大限度防止污染扩散,填埋作业过程中,正在进行填埋作业的子填埋区是裸露的,日覆盖采用膜覆盖,其他的区域均为中间覆盖或临时封区。

垃圾由陆运进入填埋场,经地衡称重计量,再按规定的速度、线路运至填埋作业单元,在管理人员指挥下,进行卸料、推铺、压实并覆盖,最终完成填埋作业。

其中推铺由推土机操作,压实由垃圾压实机完成。

每天垃圾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操作,填埋场单元操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终场覆盖,以利于填埋场地的生态恢复和终场利用。

此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简单工艺流程如图2-1:

 

图2-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艺流程图

用于完成填埋作业的设备有:

履带拖拉机、推土机、压实机、挖土机、破碎机、吊车抓土机等。

 

填埋场单位库容的垃圾压实密度取值为900kg/m3,覆土用量按垃圾库容量的1/4计算。

[1]根据填埋场单位库容的垃圾压实密度、覆土用量和效劳年限内的垃圾处理总量可计算出该市垃圾填埋场的总库容。

效劳年限内人均年垃圾产量为470.03Kg/〔人·年〕,经过机械压实、自然沉降和生物降解之后,垃圾堆体的总体积为

万m3,加上1/4的覆土体积

万m3,故填埋场总库容为万m3。

填埋场工程设计规模

该市垃圾填埋场的效劳年限为15年,年均垃圾处理量为,日均垃圾处理量为600t/d,填埋场总库容为万米3。

 

第三章总体设计

3.1垃圾填埋场的总平面图规划

按照15年使用寿命,400千克/米3的容重比,封场时的垃圾体积约为136.33万立方米。

初步设定垃圾堆体高左右,占地约11.36万平方米。

考虑到污水处理区,沼气发电区,综合办公楼,民用宿舍,道路,绿化等的占地面积,划出了一块360m宽650m㎡。

为使场区形成较好的生产、生活和管理的环境,整场分为管理区、污水处理区和填埋区三大局部。

管理区布置在场区的东侧,设有综合楼、机修间、车库、仓库、职工宿舍和食堂、浴室,是全场的行政管理中心和职工生活基地。

管理区占地约㎡,区内设绿化带。

污水处理区布置在场区的东北部。

填埋区布置在场区的西侧,占地面积为㎡,其中填埋坑面积为㎡。

填埋区分为两个区,一区为㎡,二区为㎡,为了满足填埋标准及工艺的要求,场区内设置2个监测井,用于监测地下水质。

在管理区和场区北侧设置大门,管理区大门与进场道路相连,东侧大门处设置门卫处和地磅房,并与垃圾专用车道相连。

内部交通组织流畅,道路环行贯穿,满足工艺、消防要求,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生产、生活、交通与人流的平安。

沿管理区外侧设置围墙。

围墙高,长为m,宽为。

场区道路两侧、管理区应做好绿化。

道路两侧种植乔木,堆肥区、管理区以常绿灌木为主,辅以草皮、花卉。

封场的填埋区选用易生长的浅根树种、灌木和草本作物为主。

 

3.2封场设计

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

该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到期后将进行封场。

封场的目的在于:

防止雨水大量下渗,造成填埋场收集到的渗滤液体积剧增,加大渗滤液处理的难度和投入;防止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臭气直接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防止有害固体废弃物直接与人体接触;阻止或减少蚊蝇的孳生;封场覆土上栽种植被,进行复垦或作其它用途。

封场质量的上下对于填埋场能否处于良好的封闭状态、封场后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能否平安的进行、后续的终场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填埋的外表密封系统使用的防渗材料与衬层系统使用的防渗材料具有一致性,包括无机天然防渗材料〔如黏土〕、天然和有机复合防渗材料、和柔性膜〔如HDPE膜〕等。

现代化填埋场的终场覆盖应由五层组成,从上至下为:

表层、保护层、排水层、防渗层(包括底土层)和排气层。

其中,排水层和排气层并不一定要有,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排水层只当通过保护层入渗的水量〔来自雨水、融化雪水、地表水、渗滤液回灌等〕较多或者对防渗层的渗透压力较大时才是必要的。

而排气层只有当填埋废物降解产生较大量填埋气体体时才需要。

各结构层的作用、材料和使用条件列于表3-1中。

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

(1)能够经受气候的极端化,如冷-热、湿-干、冻结-解冻等;

(2)能够经受天然风化力如水和风等的侵蚀;

(3)所需材料的可行性;

(4)车辆进出道路和人行道路的建设;

(5)在填埋场作业中,可能要使用完工后的填埋单元,如堆放覆盖土或通过运输车辆等,

如果需要如此,盖层的设计要使其具有这种能力;

(6)地表水排水系统;

(7)系统的寿命;

(8)安装气体抽排井和收集管道系统;

(9)安装渗滤液收排系统井孔和管道;

(10)地形设计需要;

(11)低渗透性,尽量减少填埋场气体的释放和降雨、地表水等的入渗:

(12)分期建设和封场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13)可能需要渗滤液循环;

(14)有抵抗由于填埋场气体释放和废物压缩等原因造成的填埋场不均匀沉降能力;

(15)有稳定性,具有抗塌陷、抗断裂和边坡失稳、抗滑动、抗蠕动的动力;

(16)土地恢复坡度的稳定性;

(17)抵抗由于地震而引起变形的能力;

(18)必须经得起由于填埋场气体作用而造成的对盖层物质的改变;

(19)地表植被根系以及挖洞动物、蚯蚓、昆虫等的破坏。

 

表3-1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

结构层

主要功能

常用材料

备注

表层

取决于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利用规划,能生长植物并保证植物根系不破坏下面的保护层和排水层,具有抗侵蚀等能力,可能需要地表排水管道等建筑

可生长植物的土壤以及其它天然土壤

需要有地表水控制层

保护层

防止上部植物根系以及挖洞动物对下层的破坏,保护防渗层不受枯燥收缩、冻结解冻等破坏,防止排水层的堵塞,维持稳定

天然土等

需要有保护层,保护层和表层有时可以合并使用一种材料

排水层

排泄入渗进来的地表水等,降低入渗层对夏布防渗层的水压力,还可以有气体导排管道和渗滤液回收管道等

砂、砾石、土工网格、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

此层并非必须的,只当通过保护层入渗的水量较多或者对防渗层的渗透压力较大时才是必要的。

防渗层

防止入渗水进入填埋废物中,防止填埋气体体逸出

压实粘土、柔性膜、人工改性防渗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需要有防渗层,通常有保护层、柔性膜和土工布来保护防渗层,常用复合防渗层

排气层

控制填埋气体体,将其导入填埋气体体收集设施进行处理或利用

砂、土工网格

土工布

只有当废物产生大量填埋气体体是才是必须的。

此填埋场的覆盖系统参照国外的模式分为四层(如图3-2所示),从上到下依次为:

营养层、排水层、防渗层、缓冲层。

营养层厚50cm,由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壤组成,用于栽种植被。

排水层30cm,由渗透系数大于10-2厘米/秒的砂岩物质组成。

防渗层采用复合防渗层:

的HDPE敷设在200mm的压实粘土上。

缓冲层30cm,由土壤、坚硬垃圾和建筑垃圾等组成。

植被层生态恢复

有机质不少于5%的土壤

渗透性较强的砂岩物质k>/s

200mm厚的压实粘土,上覆的HDPE膜

土壤,坚硬垃圾如建筑垃圾等

营养层500mm

 

排水层300mm

隔阻层200mm

根底层300mm

垃圾体

图11-3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

植被层根据需要布置为观果区、观叶区、观景区、草坪欣赏活动区、松柏浴场区、周坡灌草带等。

营养层有机质含量大于5%,厚度不小于,坡度不能太陡,否那么不利于土壤持水和表层植物的生长。

一般该层渗透系数大于/日

排水层用于收集通过营养层下渗的雨水和保护阻隔层。

一般来说,各种外在因素,如非均匀沉降、水流侵蚀、表层植物根系侵入等会破坏阻隔层,所以排水层说防止了阻隔层同营养层直接接触,对阻隔层起到了一定的冲缓保护作用。

阻隔层主要是为了阻止雨水渗入垃圾体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止填埋气体体通过土壤孔隙的迁移扩散,因此阻隔层要求密封性好,整体性好。

阻隔层材料主要有HDPE膜、膨润土板、粘土等几种。

覆盖材料可为土壤、砂砾,甚至可为一些坚硬垃圾,如建筑垃圾等。

根底层空隙一般很大,填埋气体体会沿着整个根底层而迁移。

 

填埋场的稳定化程度直接决定其土地回用的可能性,不同的回用目的对填埋场的稳定性要求也不同。

判断填埋场的稳定化指标主要有填埋场外表沉降速度、渗滤液水质、释放气体的质和量、垃圾体的温度、垃圾矿物化的程度等。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填埋场稳定化的定量标准。

国外对填埋场的封场后的土地回用有以下规定:

1、填埋场满容后,即填埋场停止填埋垃圾后,至少在5年内〔即不稳定期〕要对其封场检测,不准使用,要坚持防火、防爆;

2、3年后经过鉴定到达稳定阶段前方可使用;

3、作出场地使用规划,按规划逐步回用填埋场土地;

4、处于稳定阶段的填埋场可做绿化用地、人造景观用地、堆肥厂用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厂以及无机物质堆放场用地等;

5、未经长期观测和环境卫生专业技术部门鉴定之前,填埋场地绝对禁止作为工厂、商店、机关、学校、住宅以及公共场所的建筑用地。

 

根据填埋场单位库容的垃圾消纳量、覆土用量和效劳年限内的垃圾处理总量计算出垃圾填埋场的总库容,效劳年限内垃圾,经过机械压实、自然沉降和生物降解之后,垃圾堆体的总体积,结合各方面的参数,确定了15年垃圾总量为109.06万米3。

 

设计分区

在设计填埋场纵剖面图时,首先根据垃圾总量,结合填埋场的面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计算确定垃圾相对于零高程的堆高为43.2m。

由于本填埋区共分两个区,在设计过程中,从两边向中间,每边分别设计了三个作业单元,分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均到达设计标准要求。

填埋采用单元、分层作业,填埋单元作业工序为卸车、分层摊铺、压实,到达规定高度后进行覆盖、再压实。

每层垃圾摊铺厚度根据填埋作业设备的压实性能、压实次数及垃圾的可压缩性确定,按标准要求,厚度不超过60cm,且从作业单元的边坡底部到顶部摊铺;垃圾压实密度按照900kg/m3设计计算。

每天600吨,一个单元格满足1—2周的工作量,即可算出总共有117个单元格。

填埋单元格个数n=

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均在5m~7m的范围内,最高不超过8m。

填埋单元根据日产垃圾实际进场量确定,以每日进场量为一个单元,当日垃圾当日覆土,每一单元垃圾厚度,覆土厚度,覆土材料采用开挖土,即平均每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