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917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docx

《长征组歌》教学设计04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长征组歌》的写作背景;品评歌词概括性语言的表现力;了解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学习和掌握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歌词融会长征途中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的发展。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唱长征组歌的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学唱,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毛主席领导的英明和伟大,激发热爱毛主席、共产党的感情。

【学习方法导航】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诵、背诵、学唱这两首歌。

通过诵读和学唱,把握作者以通俗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乐构思,巧妙而生动地描绘红军长征的壮阔图景。

感受云南民歌的音调美。

2.学生互动,在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两首歌词的背景加以探讨。

3.在有感情朗诵、背诵、学唱这两首歌的同时,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点拨,体会红军长征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聚集重点难点】

1.熟读、背诵,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再现诗歌的画面。

感悟通过歌词的表现形式,来表达长征历史事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歌词的内容,分析用词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从歌词中领悟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长征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教具学具准备】

1.有关长征组歌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2.最好有长征渡赤水、过草地的影视片段,或长征组歌的演唱片段。

【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长征·组歌》演唱片段,或红军渡赤水、过草地的情景。

2.激情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轲、遇秋作曲的《长征·组歌》片段。

这是萧华同志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的佳作。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第四、第六乐章《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了长征这一伟大史实的。

3.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华,江西兴国人。

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

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二)初步认知,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磁带,反复跟读。

2.老师给学生听长征组歌的演唱磁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听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

教师设疑,学生讨论。

〔讨论〕请同学们谈谈听了这两首歌后的感受?

〔讨论〕这两首歌词为了突现主题,每首歌词都有中心句。

你能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说说你的理由,并说说在歌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4.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点拨。

〔小结〕《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水到渠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这两句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三)交流合作,解读探究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①根据题目《四渡赤水》,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说说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

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②赏析歌词,理解内容。

说说《四渡赤水》歌词中哪些地方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

红军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战胜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③“过雪山草地”十分艰苦,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

歌词中通过哪些手法表现红军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讨论〕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提示〕题①要结合长征的有关资料思考;题②、③根据歌词的内容回答。

2.小组汇报讨论、合作情况,进行交流。

〔注意〕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拨,对学生交流的内容作适当的点评,经过合作交流、老师引导得出结论。

〔小结〕明确以上问题的答案:

①四渡赤水是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②《四渡赤水》的歌词中,展现了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

如: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还有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

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③红军长征途中自然环境恶劣,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不怕难:

以草为毯、以泥为毡、穿着单衣、野菜充饥,可红军战士越是困难越是骨硬志坚。

歌词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高的雪山踩在脚下,而是用拟人的手法“雪山低头迎远客”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3.要求学生放声朗读两首歌词,如果有的学生会唱哪一首歌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其他同学用掌声给伴奏,共同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4.再一次看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中的与课文有关的录像,在激昂慷慨的乐曲声中,欣赏回味两首歌词,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四)形成应用巩固提高

〔应用〕1.在歌词中写到“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写出了军民的鱼水深情,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一下当时拥军的情景。

再结合现实生活中举一些拥军爱民的例子。

〔点评〕本题是对学生进行想像训练的。

同学们可以结合抗洪救灾的一些例子,或者平时生活中民拥军、军爱民的一些例子,体会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

学生可以展开联想,自由的回答。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群众是克敌制胜的基础,军队是保护人民的铜墙铁壁,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讨论〕2.《过雪山草地》的歌词中“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说说红军战士为什么“都是钢铁汉”?

为什么“千锤百炼不怕难”?

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点评〕解答此题要从歌词的中心句上考虑,因为他们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理想,这也是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

学生可想像发挥,同桌可互相交流。

〔讨论〕3.歌词中为什么用了两次“横断山,路难行”,是简单的重复吗?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同学们讨论相互交流看法。

〔点评〕解答此题要从语言的概括性和修辞手法上思考本题。

这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五)课后小结拓展延伸

〔课后小结〕: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萧华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十首乐章中的第四首,这首歌词,是领唱合唱的歌曲,采用云南民歌的音调,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比喻贴切,语言高度概括。

巧用动词,富有气势,饱含深情,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赞颂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高度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首。

这首诗歌是由男声高音领唱的混声四部合唱曲。

它的音乐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音调较为低沉,具有描绘性质;第二部分激昂慷慨音调上扬;歌词句式相对整齐,结构层次分明,内容由表及里,恰当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抒发了红军官兵的革命豪情,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拓展延伸〕:

1、〔应用〕在学过的两首歌词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注意〕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学生在课后做完以后,老师可利用一点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

2、〔比较阅读〕读《长征组歌》中的第五乐章《飞渡大渡河》飞渡大渡河水湍急,

山峭耸,

雄关险,

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

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

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

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

勇士万代留英名。

〔思考与解答〕请同学们阅读这首歌词后,和学过的两首歌词相比较,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小结〕这首诗歌是《长征组歌》中的第五首歌词,这首歌是混声合唱。

歌词写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的几次重大的画面。

和学过的两首歌词相同之处,都是表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

在结构上也基本相同。

3、〔实践活动〕以“长征组歌”为主题,要求学生学唱“长征组歌”中的每一首歌曲,在全班搞一次歌咏比赛。

【语文资料采撷】

1.长征组歌简介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⑴告别(混声合唱),⑵突破封锁线,⑶遵义会议放光辉,⑷四渡赤水出奇兵,⑸飞渡大渡河,⑹过雪山草地,⑺到吴起镇,⑻祝捷,⑼报喜,⑽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融会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2.关于“四渡赤水出奇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三万余人,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准备北渡长江,建立根据地。

19日分三路向土城方向前进。

28日在土城重创川军四个团,29日西渡赤水河,进至云南扎西地区。

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并在长江沿岸构筑封锁线。

红军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乘黔北防守空虚之机,突然东进,于2月18日至21日东渡赤水河,将围堵之国民党军甩在后面。

红军在遵义地区的作战,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约俘三千人,是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这时,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以九个师又三个旅实行南北夹击,企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红军为了调动国民党军,在运动中寻求战机,从遵义地区西进,3月16日三渡赤水河,19日进至川南古蔺地区。

蒋介石急忙派兵西追,并在川黔滇边界地区大修碉堡,企图封锁围歼红军。

当其重兵奔集川南时,红军又突然折而向东,21晚四渡赤水河,从国民党军的右翼分路向南急进,并以一部兵力进行牵制,主力于3月底南渡乌江,将几十万追剿军甩在江北。

接着,佯攻息烽,兵逼贵阳。

尔后,红军进军云南,威胁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3.过草地:

(摘自成仿吾的《长征回忆录》)

离开毛儿盖北行四十里,就是草地。

右路军先头部队于八月二十一日出发,他们带有藏民向导,但是这些向导也不是很熟悉草地的。

这里阴雨天多,太阳不常见面,不能靠它来辨别方向,我们主要还是靠了指北针走路。

刚走进草地时,右边还有山坡,斜坡上有几条平行的浅沟,可以想见平时牛羊成几路纵队并行前进的景象。

更远可以看见岷山山脉蜿蜒层叠,直接苍穹。

草地天常阴暗,不定什么时候忽然来一阵雨,风吹雨打,世界就剩下眼前一片。

雨过天也不晴,太阳不知道躲在哪里。

大家总是埋头走路,但这样的路走不多远,天也就黑了。

先头部队选了适宜的地方搭了一些棚子,有些还能利用,或稍加修理还能蔽风雨,有些里面还躺着病号,等待恢复体力再前进。

许多单位已经只能够烧点开水吃干粮,然后就躺在油布上睡觉,用热水洗脚早已没有人指望。

自从我们进入草地以来,每天总有一些同志不能赶到宿营地,他们都是由于饥寒疾病,在某个地方倒下了。

所有的牲口主要用来运病号,担架队每天劳累不堪,都不能解决病号的问题。

许多同志在出发时就已经很艰难的地跨步,总有人随行帮助,天黑时有些人终于没有跟上来。

大家对他们非常悼念,革命的壮志未酬,竟被疾病折磨而死。

这一天的行军显得更加吃力,天气老是那样阴沉,不时下雨。

远处发现藏族反动派的骑兵在行进,但他们怕我们的火力,不敢靠近我们,见我们已经发现,就仓皇逃窜了。

大家想到草地的行军快结束了,对周围的景象倒愿意详细地观察一番,以便留作将来的纪念。

想着想着,也就到了宿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