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28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谦辞和敬辞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是称对方的父亲,“令爱”是称对方的女儿。

B.中国人很讲究谦辞礼让,向别人称自己为“敝人”,向别人称自己的学校为“敝校”。

C.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辞,如向别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或“家慈”,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

 

D.“奉”和“垂”都是敬辞,劝告别人可以用“奉劝”,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可以用“垂询”。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B.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在初一年级的“立志成才”讲座上,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校友王小川的报告。

D.针对近日发生的法国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法国政府不仅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而且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轻盈的舞步,刹那间成了众人的焦点,那美妙的步伐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B.星期一,由于大雪和结冰,欧洲机场一片混乱,成千名准备回家过圣诞的滞留旅客感到十分焦急。

C.俯仰生姿的桂林山水成了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D.在学习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字词书写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只提了一些shāngzhuó(____)性的意见。

(2)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pèiliúlí(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3)他们怏(____)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4)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____)热的火焰。

三、现代文阅读

①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

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

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②这一现象并非孤例。

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3座埃菲尔铁塔,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

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

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

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

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③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

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

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

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

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

“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

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的不自知,对文化传统的不自信。

⑤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

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

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

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

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

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06日 文章有改动)

5.下列三个选项中,哪一项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准确?

(甲)建筑要有人文之根。

(乙)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

(丙)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6.依据作者的主张,足以堪称“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7.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立身之本。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小题。

土豪卷土重来

①一个已经走进历史的词汇最近强势归来,该词是土豪,特指无脑消费的人。

土豪已无昔日冷峻的阶级斗争色彩,多了很多戏谑和讽刺,可以理解为很土的富豪。

②土豪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先富者炫富、迷恋奢华、讲求面子的恶劣示范效应之外,家庭、学校教育的先天缺陷也不容忽视。

③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土豪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④江苏南通一位男子迎娶青岛新娘,用五百万现金拼成羊肉卷状作为聘礼;四川绵阳市盐亭县,新郎乘坐价值两千万的直升飞机迎娶新娘……土豪在个人消费方面一掷千金,奢华任性,令人咂舌。

而某些官员在公务消费中也是挥金如土。

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座驾要用进口车。

讲排场,搞攀比,浪费公共资源,滋生贪污腐败,败坏社会风气。

另如在政绩观方面的消费,官员们为了政绩,在地方城市建设中的“大手笔”多如牛毛,五千万元建一座天桥,上百万元建一座星际公厕,几万元换一个路灯。

这难道不是铺张浪费的“土豪”消费现象吗?

⑤逐渐滋生的“未豪先土”的消费现象,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英国的高端品牌店内,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他们大多年轻富有,花钱如流水。

据调查,一名普通的中国游客,平均在英国消费一千六百英镑(合约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几乎是其他国家游客平均消费水平的三倍,被称为“猎杀中东土豪行动”。

此类现象若不禁止,其危害同样令人担忧。

⑥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土豪们不管是贵贱贫富,如此肤浅粗鄙的行为,越来越被社会鄙视和摒弃,毕竟这个时代除了财富,还有更重要的平等、正义和尊严。

愿卷土重来的土豪们,早日幡然醒悟。

8.通读全文,土豪现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概括。

(4分)

9.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0.请联系实际,评价“未豪先土”的消费现象。

(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房的窗子

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

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因各人的嗜好不同而有不同的朝向。

陆放翁的“一窗睛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明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睛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以前在北平只值几毛钱一盆,高三四尺者亦不过一两元,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

那么,就算有一盆腊梅罢。

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

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接着朝暾,你起来开了隔扇,放进一屋的清新。

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

假使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看朝霞的艳红,再不然,看想象中的邺宫,“晓日靓装千骑女,白樱桃下紫纶巾”。

⑤“挂起西窗浪按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

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

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

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的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

田间小径上疏落的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哞哞的在唤着小犊同归。

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

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

西天上独有一缕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返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返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坠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⑧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

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

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

而一切文艺的创造,绝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

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⑨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返射而不直接,说到返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返光,那太奢望了。

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

你说古老的粉墙?

一点不错。

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

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

如此古墙上的光辉返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

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滋,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⑩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

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

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11.作者笔下不同朝向的窗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阋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窗户的朝向

人带来的感受

南窗

光朗、温暖,给人以清居的享受

东窗

(1)______

西窗

宁静、舒适,让人感到愜意

北窗

(2)______

12.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

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13.作者独喜欢北窗,却花大量笔墨写了南窗、东窗、西窗,这样有何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4.作家彭定安说,本文作者对窗子的认识“已经进入审美的态度和境界,而不是纯实际的和实用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及链接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链接材料一)

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乙)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链接材料二)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丙)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

他皆仿此。

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甚非速化之术。

可笑可笑。

(节选自苏轼《又答王庠书》)

注:

①[商]:

孔子弟子,即卜商,字子夏。

②[赐]:

孔子弟子,即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

咸鱼。

④[肆]:

商店。

⑤[丹]:

丹砂。

15.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事君能致其身   援疑质理/援古证今

B.尝趋百里外/趋名逐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实事求是

C.录毕,走送之/毕恭毕敬       人多以书假余/狐假虎威

D.幼时即嗜学/一拍即合         既加冠/既往不咎

16.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

因为这样大多数人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理解:

作者通过抄书的方法得以博览群书,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

(乙)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翻译:

收藏储存朱砂的地方会变成红色,收藏储存漆的地方会变成黑色。

理解:

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丙)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翻译:

就像想知道古今的兴亡、圣贤的作为,苏轼希望对方每天作一次计划,专门地学习这一方面,不要有其他的想法。

理解:

苏轼认为应该制定计划专门学习圣贤在治学时的心无杂念。

17.请你根据上文和(链接材料),总结概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与处事态度。

五、情景默写

18.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4)《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7)《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9.诗人为了表达离别之情选取了哪些意象?

20.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具体画面。

21.诗歌尾联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请从写法角度简要分析。

七、名著阅读

22.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

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第四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该调查在北京、广东等10个省(市)42个区县162所中小学的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进行,回收有效问卷9360份,其中男生47.6%,女生52.4%;小学生53.1%,中学生46.9%;城乡样本各半。

今天上午,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成都开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论坛上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

(材料二)本次调查数据显示,“00后”小学生在校时间平均为8.1小时,初中生平均为11.0小时;有57.0%的“00后”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休息日睡眠不足9小时的也有34.5%;学习日有66.4%的小学生花1.7小时做家庭作业,78.5%的初中生花3小时;休息日有81.1%的小学生花2.8小时做家庭作业,87,.1%的初中生花4.3小时在休闲生活方面,课外阅读仍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但近七成(67.9%)“00后”一年的纸质书阅读量不超过20本,上网的吸引力大幅上升,喜欢看电视的减少,喜欢看电影的增多。

“00后”学习日闲暇时间超过了“90后”,但是仅50.0%休闲时间达到1小时,15.4%不足半小时,1.7%基本没有闲暇时间,说明仍有相当数量的少年儿童仍难以享受休闲时光。

37.7%的“00后”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但休息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高达46.3%学习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高达663%,甚至还有7.6%学习日基本没有运动,8.3%在休息日基本没有运动,可见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其后果和损失仍未得到足够重视。

(材料三)“00后”的休闲偏好染上了日渐浓烈的信息化色彩,33.4%最喜欢的是上网,比“90后”几乎增长了两倍45.7%的“00后”休息日上网超过1小时,纸质书阅读量较90后”减少,仅26.9%一年能阅读20~99本书。

在休息日,玩耍超过1小时的有六成(60.0%),而看电视、电影超过1小时的近七成(69.7%)。

23.结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样本主要以城市和农村为主,两者各半。

B.在休闲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不喜爱以阅读的方式来休闲,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

C.“00后”比“90后”更多的喜欢有信息化色彩的休闲方式

D.“00后”的学生大部分睡眠时间不足,应当引起重视

2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三少学生”指哪三少?

 

25.请根据以上文字材料,分析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

九、作文

26.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女作家桐华说过,青春的可贵在于那颗盈满勇敢和热情的心。

勇敢与热情,是她致胜的魔杖!

其实,人人都有一柄致胜的魔杖:

执着、好奇、自信,抑或是师长的激励、榜样的引领、挫折的磨炼……同学们,什么是你致胜的魔杖呢?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以“     是我致胜的魔杖”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完美是人生的追求,而不完美才是人生的本质。

因为不完美,人才会处在一种求索的状态,直至生命的结束。

假如有人总为不完美而惋惜或痛苦,说明他还没有发现人生的真谛。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若选题二,请自拟文题。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