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372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黄素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

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

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

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

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

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创设丰富、生动有趣的情境:

游园、买书、运动会等让学生倍感亲切;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更是使学生印象深刻。

再如,练习中提供一些动物的体重、身长、飞行速度等数据,既增加了练习的兴趣,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这些素材,同时也可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单元的几个重点内容,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乘法中从不进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现进位的情况,教材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

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如小棒)、应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等,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间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的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来学习数学。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

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没出计算法则或结语。

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论,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5.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

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

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57,练习十二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1.能正确地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理解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6个十是多少?

②8个百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师: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到儿童游乐园游玩,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碰碰车,玩得很开心。

教师:

同学们你能根据这幅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例1,进行教学。

情境图1: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师: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

20×3=603个20的和是60.

生2:

20×3=6010个3相加是30,20个3也就是60.。

生3:

20×3=60因为2×6=6,所以20×6=60.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0×3=60(元)

答:

3人需要60元。

④算算200×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在迁移类推中学习新知识。

情境图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①师:

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教师板书:

12×3=36(元)

③全班汇报交流:

12×3想12+12+12=36;因为10×3=30,2×3=6,30+6=36;

、、、、、、

3.教师归纳:

在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为表内乘法计算。

即把题目按表内乘法计算,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拓展与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7“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1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长江作业本相应课时

课外作业练习十二4----11题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20×3=60(元)

200×3=600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12×3=36(元)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中的第4、5、6、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明白口算方法和思路,培养口算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10×4=300×4=2000×7=500×6=

二、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58页第4题,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案。

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2、教科书第58页第5、6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你会列算式吗?

然后学生汇报。

3、教科书第59页第10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即可。

教师组织交流。

4、教科书第59页第7、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5、教科书第59页第8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5、教科书第59页第9题。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长江作业本相应课时

笔算乘法

 

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学生观察例1情境图,谈话导入。

师:

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请同学们都猜一猜,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探讨交流发现计算方法。

1、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尝试计算。

(1)尝试计算。

师: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2)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师: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2、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3、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

12……因数

×3……因数

————

36……积

教师:

用竖式的方法是今天我们要重点掌握的方法。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4、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

36……积

三、尝试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口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1、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五、课堂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并整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长江作业本相应课时

 

第二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例2,练习十三的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口算接力。

20×4=300×3=30×8=1×3+2=20×6+23=

2、用竖式计算。

12×4=432×2=

教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进位)

二、探讨交流,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第61页中的例2。

师: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6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让学生用完整的一句话)

⑵、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3、探究“16×3”的笔算方法。

(1)估算

把18看成20,再乘3,大约60本。

(2)尝试计算

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6×3=48(本)

1616

16×3

+161

----------------

4848

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48本。

(3)规范格式,理解深化。

演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16

×3

———

48

教师:

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练习十三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

笔算乘法时,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长江作业本相应课时

 

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

第62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7×8+8=4×6+9=5×7+9=3×6+8=9×4+7=5×9+8=

指名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笔算。

216×3=73×3=

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二、探究体验。

1、观察情景图。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

(1)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问题“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

(2)组织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

24×9=

(3)请同学们估算一下,有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

(学生独立估算后进行全班交流)

2、探究笔算方法。

(1)教师:

如果要知道准确的瓶数,该怎么办?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

用竖式计算。

教师板书:

24

×9

3

————----

216

教师讲解笔算方法,要求学生同时进行再次操作计算。

3、比较分析。

教师:

这道题与前一节课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三、巩固深化

1、学生在书上上完成“做一做”的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讲解。

2、对比练习。

练习十三6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延伸练习。

笔算137×6=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你有什么收获?

2、在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长江作业本相应课时

 

第四课时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页的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解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理解0和任何数都得0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观察例4图片,讲摘仙桃的故事:

“王母娘娘让七仙女去摘仙桃,当七仙女到桃园时发现树上一个桃也没有了,七仙女托着空盘子向王母娘娘汇报说:

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大仙桃也没摘到。

”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A交流:

你用什么方法解答呢?

B学生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解答方法。

D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1:

用加法计算0+0+0+0+0+0+0=0

生2:

用乘法计算0×7=0,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师板书:

0+0+0+0+0+0+0=0

7×0=00×7=0

3、想一想:

0×3=9×0=0×0=

4、总结: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0的乘法。

(板书课题)

5、拓展练习。

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给同桌说说。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长江作业本相应课

 

第五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第67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解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因数中间火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200×3

2000×3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

(2)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乘积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2、笔算复习。

227×6

学生独立完成。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5,出示例题5,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

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2、引导学生分析。

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604×8,也就是求8个604是多少。

板书:

604×8

3、先估算一下,大约得多少。

(604×8≈4800,大约比4800多一些。

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

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数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604×8=4832(元)

604

×8————

4832

5、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为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第二种算法更简便)

6、概括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7、加深理解。

(1)尝试计算1500×3.

要求用简便方法。

同桌可以讨论。

(2)设疑。

教师:

160×5=800,为什么第一个因数有1个0,而积有2个0呢?

8、揭示课题。

教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通过学习,你有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笔算下面各题。

420×6370×5130×9260×7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练习二十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掌握了什么?

你认为什么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爱思考的好习惯。

本节课教学时设计了复习铺垫。

设计了6道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目的是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末尾的0可以先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