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95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0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问题三:

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

其意义是什么?

1、2009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隆重举行。

你知道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

3.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北平定为首都,改为北京,五星红旗定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④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个性备课〗

1.引导学生回忆导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发展,国民党政府覆灭,全国大陆基本解放,新中国成立条件成熟。

上课日期年月日

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掌握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所表现出的精神

2、了解抗美援朝的情况

1、讨论法

2、讲述法与分析法相结合

一.自学题:

1.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

2.()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有:

舍身堵枪眼的();

在火中纹丝不动的();

跳入冰窟救朝鲜少年的()。

4.()年7月,朝鲜和中国代表与美国代表签署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5.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在书上划出来,理解)

中国如果不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将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你觉得他们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

作业精练:

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与这首战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2.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B渡江战役C百团大战D抗美援朝战争

3.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

4.“它雄辩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百团大战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亚洲会议的圆满成功

5.美国将军克拉克说: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下列内容中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史实是()

A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B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C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

6.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英雄壮举发生在()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1、了解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2、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1、问题法

2、讲述与讨论相结合

1.()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开始;

()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土地改革法》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实行()。

3.了解土地改革的总政策和基本内容。

4.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在书上划出来,背熟。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

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的完成?

1.一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场面:

1950年,浙江省农民满怀喜悦地拔除地主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这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A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C镇压反革命运动D农业合作社

2.下列对我国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完成土地改革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是在()

A辛亥革命后B新中国成立后

C土地改革完成后D三大改造完成后

5.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抗美援朝②土地改革③“大跃进”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上课日期年月日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方针。

2.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问题导学法

2、学生自主讨论

1.()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年9月颁布的(《》),是()大会通过的。

4.1953年,党和国家对()、()、()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归纳“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要点。

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非常艰巨,为什么能够提前超额完成?

1.1954年9月的一天,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

人民代表正在就即将颁布的宪法草案进行修改和讨论。

你认为这应该是哪次会议中的一幕()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共八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2.“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曾经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实现土地改革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D进行三大改造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共同纲领》

4.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

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方针失误

2、失误中的成绩

1、讲述、问题教学法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和()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你知道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的哪些事迹?

他们的事迹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看课文中插图,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中共八大的召开D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2.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

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

A二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五十年代D七十年代

3.1958年,他率领的钻井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

1960年,他参加大庆油田会战,被誉为“铁人”,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了贡献。

他是()

A王进喜B黄继光C邓稼先D焦裕禄

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景象。

这主要由于()

A自然灾害严重B苏联撤走专家

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5.下列先进人物中,不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是()

A孔繁森B雷锋C王进喜D焦裕禄

6.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第7课全国大动乱

1、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2、全面客观地观察历史事物,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1、讲述法

2、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分析“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破坏的危害性以及从中吸取的历史教训

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

世纪年代中期,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错误判断,认为共产党内产生了“”,党和国家已面临的危险。

2、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为了防止,维护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3、“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这是一场由错误发动,被、一伙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的内乱。

二、全国大动乱和二月抗争

1、上海夺权和全国大动乱

年月,在、等人策划下,以等为头目的上海造反派组织夺取了市的党政大权。

这就是所谓的“”。

“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二月抗争

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群众强烈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

年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

这是一场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维护民主和法制的正确斗争。

3、刘少奇的冤案

林彪、江青一伙疯狂迫害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冤假错案。

年,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

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

1、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被践踏

“文革”中,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

林彪、江青一伙把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鼓吹到的程度。

由陈伯达、江青把持的取代了的地位。

全面夺权后,地方各级党委靠边站,被“革命委员会”取代。

2、人民民主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文革”期间,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

自第三届全国人大上次会议后,整整年没有召开一次全国人大会议。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

全国公安、检察和司法机关遭到冲击,泛滥。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错误发动起来的?

2、“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月抗争”中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坚决斗争的老干部有哪几位?

你知道他们呢哪些事迹?

1.“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人为因素制造的,那么其爆发的导火线是()

A.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B.《五一六通知》的发表

C.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D.上海“一月革命”

2.1967年,公然冲击地方政府,发动上海夺权斗争,制造所谓“一月革命”的造反派组织头目是()

A.王洪文B.张春桥C.姚文元D.江青

3.在毛泽东和中央文革小组的支持下,夺权风暴席卷全国,随后取代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机构是…()

A.军管会B.工宣会C.文革小组D.“革命委员会”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A.大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被错划为右派

B.叶剑英、谭震林

等的正义斗争被污蔑为“二月逆流”

C.刘少奇被开除出党D.“四人帮”残酷镇压悼念周总

理的群众

5.毛泽东决定发动“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举措是基于()

A.思想领域出现反党反社会主义思潮

B.党和国家领导干部贪污腐败日趋严重

C.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出现反社会主义势力

D.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

6.识读下面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1)请说出这两幅历史图片反映了何时的什么事件?

(2)简要说明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年级:

科目:

备课人:

第8课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简述“文化大革命”中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1)感知“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认识政治动乱的危害性,理解经济发展与政局稳定的相互关系。

(2)运用比较法教授动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理解周恩来调整经济和邓小平全面整顿对经济恢复的积极作用。

(3)运用问题讨论法,阐释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先后覆灭的原因以及“文革”的历史教训。

1、经济形势的恶化:

原因

表现:

2.1971年,爆发()事件,林彪集团被粉碎。

3、九一三事件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

4、1975年,()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再度回升。

5.1976年清明节时,北京群众举行追悼周总理、痛斥“四人帮”的大规模活动,这就是()运动。

6、1976年,中央领导人()()()先后逝世。

7.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阅读“四五”运动时悼念周恩来的一首诗: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回答:

①诗中的“鬼”、“豺狼”指什么人?

他们为什么要“笑”和“叫”?

②“扬眉剑出鞘”的含意是什么?

1、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2、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先后被粉碎,说明了什么?

1.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

“左”的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急于求成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2.以下对“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严重践踏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B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

C拉大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D科学文化教育没有受到影响

3、建国后,民主法制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坏,这主要发生在()

A解放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记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3.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1、读、讲、议、行让学生理解本课的理论,认识真理标准讨论和邓小平讲话的深远影响。

2、学习比较思维,学习从历史史实归纳历史特征的思维方法。

1.了解“真理标准讨论”的有关问题。

为什么要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讨论结果怎样?

有何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年,地点在()。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两个凡是”错在什么地方?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

中国共产党第三、四代领导集体是以谁为核心?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的政党,主动纠正以往错误路线的会议是()

①中共一大②遵义会议③中共七大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哪次会议的召开()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3.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

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实行改革开放D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

2、讲述法、问题法

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主题报告内容是什么?

人民公社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改革

1.农村改革的目的,内容、典型、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是什么?

3.学生看书P55史海拾贝,学生课堂完成P55作业

完成P52作业

4.乡镇企业的崛起

乡镇企业的含义是什么?

乡镇企业有集中形式?

乡镇企业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乡镇企业崛起有什么意义?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农村的改革,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国农民两大创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崛起

二、城市的改革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关于改革的决定》,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2、1985年全面展开;

改革成为重点;

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

四、民营企业的勃兴

个体、经济的发展,在壮大经济、改善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1课课文内容歌谣巧记:

改革开放就是好,家庭联产搞承包,安徽凤阳小岗村,创出致富路一条。

乡镇企业在崛起,促进国家工业化。

1984出文件,全面改革奠基础,

1985全展开,国企改革是重点,改革浪潮影响大,民营企业蓬勃兴。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哪种经济形式成为改革的重点?

哪种经济形式蓬勃发展起来?

1、在农村经济体质改革中,被誉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举”是什么?

1、对内改革:

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农村实行。

首先在

实行。

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作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城市:

年开始改革。

重点对进行改革。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的时间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

1、通过比较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1.1980年,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最为典型。

2.1988年,建立海南省,决定将()建成经济特区。

3.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课中题:

谈谈你对深圳建设者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的看法。

说说对外开放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想象一下,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中国将会怎样?

1.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