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001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全文虽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

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知道挑粮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

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四、说教法、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的崇敬之情。

(二)、创设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

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

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四)、精读领悟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

齐读、小组读、师生读、表演读、配乐读,让读成为情感体验的快乐过程。

通过多读来揣测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把握、理解课文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讲述了本文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学生的自读,教师的点拨明确了此时红军所处的严峻形势,即“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是敌人。

”坚守阵地相当的困难。

第二课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学。

导入时主要是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教师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只要说出当时坚守阵地困难重重即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当时真的是形势严峻,红军战士们在这个情况下要坚守阵地真的是非常困难。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解读第二自然段

(有因才有果,正是因为粮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才会有这个故事的来源,所以首先要学生明确粮食的重要性。

1、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学生自由读后,老师介绍:

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红军战士在井冈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

从中让学生明白粮食当时是很紧张的,挑粮是必须的。

2、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问:

“抽出”什么意思(

即挑选的意思)

如果你是红军的领导你会抽出哪些人去(身强力壮、力气大)为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讲解来回一百多里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确定,大概是来回太远的距离)

问:

“山高路陡”和“山高路远”意思一样吗?

突出一个“陡”字。

问:

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样你们空身爬山都觉得累,那再挑上一担粮食,走那么远的路又会怎么样呢(很辛苦)

(不仅如此,在这里还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当时的形势,让学生明白不仅是距离遥远,地势条件差,而且还面临着敌人攻击的危险。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这个路途的艰险。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

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

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

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地解决了。

这么艰难的事情,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去做呢?

从这里学生就能体会出红军战士不怕苦难大无畏的精神,这个就是红军的精神。

指导朗读,把战士们争着去挑粮的那种感觉读出来,进一步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从这里学生就能体会出红军战士不怕苦难大无畏的精神,这个就是红军的精神。

指导朗读,把战士们争着去挑粮的那种感觉读出来,进一步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二)、感悟第三自然段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问:

大家看谁走在最前面(朱德)看着这幅图片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用来描述的句子吗出示句子: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让小朋友看看朱德的装扮与其他战士们有没有不一样并体会“满满”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这个时候我介绍当时朱德同志的年龄,以及当时的职务是红军的军长,初步感知朱德与大家的不同之处。

2、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道),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说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是把自己也当作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小朋友看到朱德爷爷这么辛苦觉得心疼吗战士们也是和大家一样。

设计说话练习: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怎么劝朱德听听朱德会怎么回答

(劝说的时候可以适当点拨,点拨小朋友结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地势条件说说路途的艰辛以及险恶。

并且结合上一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来说。

之后出示这句话: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可是朱德同志却不听大家的劝说,他依然要去挑粮)

3、出示扁担图

看,这就是朱德挑粮食用扁担。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朱德记)

(1)理解“记”是记号的意思。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轻声读后面的课文。

联系上文劝说内容继续。

(3)战士们劝说不成之后,是怎么做的(

板书:

战士

藏扁担)为什么要这么做(板书:

尊敬热爱)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

朱德做扁担)为什么这么做(板书:

同甘共苦)

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

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

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4、引读:

大家见了,——

(1)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

大家见了,心里想:

()。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通过填空,加深刚才体会的精神。

(2)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三、拓展延伸

1、讲一个朱德的故事。

2、讲一个革命领袖或革命英雄的故事。

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

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六、说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做扁担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丰盛坝完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