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05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胃肠外科健康教育++排好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

有消化液渗漏者。

1、固定:

引流管用胶布“S”形固定,防止患者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

另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引流管需标识清楚。

2.位置:

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切口平面。

3.通畅: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受压。

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患者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4.引流液:

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术后1~2日每日引流血性液约50~200ml,术后4~5日,每日引流转为淡黄色,量少于10~15ml。

如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或增多,颜色性状改变,患者出现腹胀、发热、生命体征改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5.定时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6.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伤等情况。

7.疼痛观察:

引起患者引流口处疼痛常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的疼痛一般是病变所在。

8.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出情况,渗出液较多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9.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肠造口护理健康教育

肠造口是为了疾病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外置于腹部表面,以排泄粪便,俗称“人口肛门”。

肠造口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类型,按时间可分为暂时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按部位可分为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和乙状结肠造口等,按造口的方式可分为端式造口和袢式造口,按造口的形状可分为翻转形造口和平坦形造口。

(一)健康教育

1.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造口的护理:

与患者热情交谈、尊重患者隐私、培养患者的自理能力、动用社会支持系统。

做好心理护理。

2.每日观察造口处血供及周围皮肤情况,如有无湿疹、充血、水疱、破溃等。

加强皮肤护理。

3.每日观察排出物的颜色、量、性状及气味。

4.指导患者根据需要更换造口底盘及造口袋。

(1)更换时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保暖。

(2)一手固定造口底盘周围皮肤,一手由上向下移除造口袋。

(3)用纱布或棉球及温水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由内向外擦,再彻底擦干。

并测量造口大小。

(4)修剪造口袋底盘,剪裁的开口与造口粘膜之间保持适当空隙(1~2㎜)(5)按照造口位置自下而上粘贴造口袋,必要时可涂皮肤保护剂,防漏膏等,用手按压底盘1~3min。

夹闭造口袋下端的开口。

(6)在更换造口袋的过程中,如果血管受损,造口黏膜会有少许渗血,只需用清洁纸巾或棉纱稍加压迫就可止血。

但渗血不断或颜色不正常,或有血从造口内部流出,则应请医生及时处理。

5.人工肛门袋的清洁:

当袋内充满三分之一的排泄物时,须及时更换清洗。

可用清水清洁皮肤,擦干后涂上皮肤保护膜,防止局部炎症、糜烂。

6.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告知其在出院后2~3个月内应每1~2周扩张造口一次。

若发现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造口狭窄征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饮食指导:

均衡饮食,平常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腹泻。

一般易产生气体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少吃一些。

如洋葱、蒜、豆类、啤酒、碳酸饮料等。

鱼类、蛋类、牛奶等易产生臭味,若要参加社交活动,可适当避免。

便秘的造口者应多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8.活动:

参加适量体育锻炼,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9.并发症的护理:

加强护理,防止刺激性皮炎、造口水肿、造口凹陷、造口狭窄、造口脱垂、造口出血、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等并发症。

并且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腹压增加的活动,如提重物、持续咳嗽等,从而避免造口疝的发生。

如果出现造口大小及外观的改变、造口部位的腹部膨出、造口周围皮肤湿疹或破损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二)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造口护理。

衣着以柔软、宽松、舒适为原则,避免穿紧身衣裤。

造口患者可以沐浴、游泳、旅行、继续工作等,也可以适量参加一些不剧烈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自行车、慢跑等。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健康教育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急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膜腔时成为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一、病因

(一)原发性腹膜炎

细菌经血行、泌尿道及女性生殖道等途径播散至腹腔并引起的炎症。

(二)继发性腹膜炎

由腹内脏器穿孔、炎症、损伤、破裂或手术污染引起的。

其主要的原因是急性阑尾炎,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二、症状、体征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为腹膜刺激症状,如腹痛、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等,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并伴有明显腹胀;

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三、健康教育

(一)术前护理

1、遵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常规中的术前护理。

2、术前患者无休克情况下取半卧位,促使腹腔内渗出液流向盆腔,以利于感染局限。

休克患者取中凹卧位,尽量减少搬动以减轻疼痛。

3、禁饮食,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给予对症护理:

镇静、止痛、吸氧等。

(二)术后护理

1、遵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常规中的术后护理。

2、体位:

术后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6小时,待血压、脉搏平稳后改半卧位。

3、监护:

术后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观察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等变化。

4、管道护理:

引流导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受压或扭曲。

定时挤捏引流管以防止血块、脓液或脱落组织堵塞引流管。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当患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引流液量减少,颜色转清,可通知医生考虑拔管。

5、刀口:

注意观察刀口有无渗血、渗液。

保持手术刀口干燥。

有渗血或渗液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注意观察刀口愈合情况,及早发现切口感染的征象。

6、饮食和输液:

禁饮食、胃肠减压。

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并注意维持体液平衡。

7、疼痛:

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腹胀、腹痛,促进患者舒适。

对诊断明确的疾病,为减轻疼痛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药。

8、活动:

鼓励患者术后翻身、床上活动。

视病情和患者体力可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术后康复。

9、并发症的护理:

预防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病情观察,保证有效引流,积极控制感染,预防腹腔脓肿。

(三)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若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或原有腹部疾病症状加重,应立即就诊。

2、出院后适当休息与活动。

3、定期门诊复查。

腹部损伤护理健康教育

腹部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和(或)腹腔内器官损伤。

1、撞击伤、压砸伤、锐器刺伤、火器伤、跌打伤、吞食异物伤(金属类)等各种伤害。

2、高处坠落拍击伤。

3、剧烈爆炸引起的气浪或水浪的冲击伤。

4、化学性损伤如腐蚀性的强酸、强碱或毒物等的损伤。

随致伤原因、受伤器官、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异。

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失血性休克为主要表现,有腹膜刺激征,伴有腹胀;

空腔脏器损伤以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为主,有典型的腹膜刺激征。

2、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因素:

如窒息、心跳骤停、开放性气胸和大出血等。

3、绝对卧床休息,严禁随意搬动患者。

休克患者取中凹卧位。

4、采取措施有效缓解疼痛。

卧床休息,禁饮食,禁灌肠,胃肠减压,做深呼吸等。

对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者,可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5、对有休克早期症状或休克者,快速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路,根据医嘱快速补液。

定时监测血压,做好急症手术准备。

(二)术后护理

全麻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平卧6小时。

当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后一般可取半卧位。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胃肠减压管和腹腔引流管应保持通畅并妥善固定,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及时更换引流袋。

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较多浑浊液体或有异味时,提示腹腔内已发生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患者术后应禁饮食,给予胃肠减压。

直到术后患者恢复肠蠕动、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逐渐进食。

根据出入量有计划的输液,维持体液平衡。

采取措施有效缓解疼痛。

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术后康复。

防止损伤部位再出血,预防腹腔内感染或脓肿。

指导患者出院后适当休息,加强锻炼,增加营养,促进康复。

阑尾疾病护理健康教育

阑尾炎是指发生在阑尾的炎症反应。

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主要有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胃肠道疾病饮食因素等引起;

慢性阑尾炎大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部分因阑尾腔内粪石、虫卵等异物,或阑尾扭曲、粘连,淋巴滤泡过度增生等导致阑尾管腔变窄而发生慢性炎症变化。

典型症状是转移性有下腹痛,多开始于上腹部或脐部,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有下腹;

胃肠道反应有轻度厌食。

恶心呕吐等;

全身表现有乏力、胃或脐周不适。

有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是重要体征

2、协助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指导患者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3、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应及时手术治疗。

拟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禁饮食,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指导其进食清淡饮食。

4、慢性阑尾炎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诊断未明时可遵医嘱给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禁食、补液或中药治疗。

在诊断明确后及时行阑尾切除术。

5、对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或止痛药物。

术后根据麻醉方式给予适当体位,全麻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平卧6小时。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做好腹腔引流管护理。

观察刀口有无渗血、渗液。

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

术后暂禁饮食,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者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补液,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

一般术后次日进半流质饮食,术后5~6日可进软食。

勿进食过甜食物、豆制品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胀。

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疼痛。

对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解痉或止痛药物。

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一般术后12h可开始下床活动。

预防腹腔脓肿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保持引流管通畅,控制感染,以预防腹腔脓肿。

加强观察,及时更换敷料,预防切口感染。

10、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的护理

(1)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具有术中不开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较快的优点。

(2)腹腔镜全麻术后取平卧位,6小时后一般可采取半卧位,可有助于呼吸,减轻切口肿胀及疼痛,并有利于切口愈合,同时便于腹腔引流管的引流。

(3)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3—4天后,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方可进少量普通饮食,并逐渐增加食量和次数。

如果不适,再次改为半流质饮食。

(4)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病人常有腰背、肩部疼痛感,可以适当给予按摩等减压措施。

同时定时为病人翻身,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预防压疮的发生。

(5)腹腔镜术后24小时可适当活动,有助于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肠粘连、促进伤口愈合。

(6)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

①二氧化碳蓄积症,如口唇手足麻木、腰背肩部放射痛。

通过深呼吸锻炼、吸氧、尽早下床活动可以有效控制。

②腹腔脓肿者应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③阑尾残端瘘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必要时做好手术准备。

④穿刺孔疝。

1、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餐后不做剧烈运动。

2、按时复诊。

腹外疝护理健康教育

体内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外疝早期仅有轻微的局部症状,如局部胀痛,可发现能回复的肿块等,不影响内脏功能,没有全身症状。

随着疝内容物增多,局部胀痛加重,伴下坠感。

2、注意避免腹压升高的因素,提供患者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

3、疝块较大者术前应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

患者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需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4、若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应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同时备血,做好紧急手术准备。

全麻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需平卧6小时。

全麻患者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4、刀口:

术后局部切口压砂袋,防止刀口渗血。

5、饮食和输液:

术后6~12h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饮食,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应禁饮食。

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普通饮食。

6、疼痛:

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疼痛,如:

刀口压砂袋、深呼吸、勿剧烈咳嗽等。

7、活动:

一般于术后3~5天考虑离床活动。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活动。

8、并发症的护理:

预防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应用抗菌药预防切口感染。

1、指导患者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遵医嘱定期复查。

3、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护理健康教育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粘膜缺损。

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又成为消化性溃疡。

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大部分病人经内科治疗可以痊愈,仅少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

2、胃酸分泌过多溃疡只发生在经常与胃酸接触的粘膜处。

3、非甾体类抗炎药与为粘膜屏障损害

4、其他因素包括遗传、吸烟、心理压力和咖啡因等。

O型血者患十二指肠溃疡比其他血型显著高。

2、症状、体征

十二指肠溃疡:

多见于中青年男性。

主要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食后腹痛可暂时缓解,服用抗酸药物能止痛。

疼痛性质多为烧灼痛或钝痛。

腹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秋冬、冬春季好发。

十二指肠溃疡每次发作时,症状持续数周后缓解,间歇1-2月再发。

胃溃疡:

腹痛多与进餐后0.5-1小时开始,持续1-2小时后消失。

进食后疼痛不能缓解,有事反而加重,服用抗酸药物疗效不明显。

腹痛的节律不如十二指肠溃疡明显。

溃疡活动时剑突下或偏右有一固定的局限性轻压痛,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2、术前减轻患者的疼痛,注意饮食和营养。

3、术前遵医嘱按时应用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4、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预防及治疗休克,作好急症手术准备。

1.遵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常规中的术后护理。

2.体位:

麻醉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需平卧6小时。

3.监护:

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与治疗。

4.管道护理:

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量和颜色,若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鲜红色血液,持续不止,应警惕术后出血,需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连接各种治疗性管路,妥善固定,防止滑脱、移动、扭曲和受压,保持通畅。

观察手术刀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

指导患者禁饮食,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或米汤;

第2日进半量半流质饮食,每次50~80ml;

第3日进全量流质,每次100~500ml;

若进食后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第4日可进半流质饮食;

第10~14日可进软食。

胃大部切除术后一年内胃容量受限,饮食宜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定时定量,少食盐腌和烟熏食品,避免过冷、过烫、过辣及油煎、炸食物。

按时应用减少胃酸分泌、解痉及抗酸的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

术后早期采用镇痛泵。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术后的活动量,尽早鼓励和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叩背。

(1)出血:

一旦确诊为术后出血,应积极治疗,必要时紧急手术。

(2)切口感染:

如切口已有早期炎症现象,应采取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和局部理疗等,使其不发展为脓肿。

(3)吻合口破裂或瘘:

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禁食、胃肠减压,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肠外营养支持。

(4)梗阻:

禁饮食、胃肠减压,营养代谢支持,必要时手术。

(1)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实施出院计划。

(2)定期门诊随访,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3)注意饮食、生活规律、精神愉快,适当的户外活动。

胃部肿瘤护理健康教育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男女比例约为2:

1,。

以40—60岁多见,约占80%。

尚未能证明某单一因素可以作为胃癌的病因,但已知与胃的良性慢性疾病和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等因素有关,若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1、病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环境。

(2)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3)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指易发生癌变的疾病或状态,癌前状态指交易转变成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癌前病变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及残胃炎。

(4)遗传因素。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有上腹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

随病情进展,症状日益加重,常有上腹疼痛、食欲不振。

呕吐、乏力、消瘦等症状。

约10%病人有胃癌扩散的表现: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黄疸、腹水、腹部包块、直肠前凹扪及肿块等;

晚期胃癌病人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1.遵围手术期一般护理常规中的术前护理。

2.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4.生理准备:

(1)适应性锻炼:

呼吸功能训练、床上排泄的指导、体位训练指导、饮食指

导、肢体功能训练。

(2)输血和补液:

手术前应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备好一定数量的全血,术中待用。

凡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者,均应在术前予以纠正(3)预防感染:

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4)胃肠道准备:

成人从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

术前放置胃管。

对一般性手术,术前一日应做灌肠。

(2)术后护理

2.监护:

体位:

当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后一般可取半卧位

管道护理:

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

刀口:

饮食和输液:

手术后,一般需禁饮食24~48小时,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胃管,拔胃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或米汤;

第2日进半量半流质饮食,每次50~80ml;

第3日进全量流质,每次100~500ml,;

若进食后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第4日可进半流质饮食;

第10~14日可进软食。

摄食量不足期间,需经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持续超过7天者,需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疼痛:

指导患者在咳嗽、翻身、活动肢体时用手按抚伤口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