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56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7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据说下雨的时候看姑苏会更接近她的灵魂,春绵、夏暴、秋瑟、冬冷,无论哪种情行下,雨水会洗出水乡的原色,或浓或淡,或疏或密,都有着姑苏的线条和yùn()味。

yōu()然流淌的小河、挂着鸟笼的临水露台、带点jīn()持感的青石板路、体态大到与小街不成比例的老树、满脸褶皱而表情淡然的阿婆,与我们温暖相遇。

一场雨,让姑苏退回到时间的更深处。

慢下来,人不多,独白与níng()望,出神或沉致,不再是一个夕日的梦。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味yōu()然jīn()持níng()望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改为____②____改为____

【答案】

(1).

(1)韵

(2).悠(3).矜(4).凝(5).

(2)行(6).形(7).夕(8).昔

【解析】

(1)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韵”“悠”“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凝望”:

注目远望;注视。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情形”:

事物呈现的样子;事物所处的状况。

“昔日”:

以前,往日。

注意据义定形。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登飞来峰》)

(4)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____》)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7)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8)________,惟闻女叹息。

(《木兰诗》)

【答案】

(1).

(1)独怆然而涕下

(2).

(2)会当凌绝顶(3).(3)自缘身在最高层(4).王安石(5).(4)箫鼓追随春社近(6).(5)化作春泥更护花(7).已亥杂诗(8).(6)濯清涟而不妖(9).(7)山岛竦峙(10).(8)不闻机杼声

【解析】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怆”“箫”“濯”“竦峙”等字词的书写。

3.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鹦鹉螺号上的人睡的是大叶藻做的床,穿的是贝壳类的足丝制成的衣服,他们还用墨鱼(乌贼)的分泌物来制成墨水写字。

B.在《五猖会》一文中,我兴奋地笑着跳着,想去东关看庙会。

但出发时,父亲却让我背诵《中庸》,背不出来不许我去看庙会。

C.祥子从农村来到军阀混战的上海,省吃俭用,终于买了第三辆车,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后来娶了虎妞。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饿晕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

这件事给祥子带来怎样的思想转变?

【答案】

(1)A

(2)老马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隐约感到自己即使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

于是祥子改变了反抗虎妞逼婚的想法。

【解析】

(1)B.父亲却让鲁迅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

而不是“《中庸》”。

C.祥子买的第三辆车,是虎妞给的钱。

“上海”错,应为“北平”。

“主动”错,应为“被动”。

第三辆车是虎妞给的钱买的。

D.“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抢过戴在头上”错。

原文情节:

因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强盗,唐僧数落人,孙悟空一怒离去,观世音化作老母,传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哄骗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

唐僧念动咒语,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钳束悟空的手段。

所以不是“抢过戴在头上”。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阅读《骆驼祥子》,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祥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在茶馆里碰见饿晕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

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

第一次让他感觉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车,到老了,也是会无法维持生计的,何况小马儿祖父也有自己的车,但到老,还是一个穷样。

于是祥子决定与虎妞结婚,也不图别的,就图点钱。

4.请为下面的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本报讯(记者姜锋)昨天晚上,第十六届文华奖决赛结果在上海揭晓,苏剧现代戏《国鼎魂》摘得文华大奖。

这是继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滑稽戏《青春跑道》之后,我市专业舞台艺术作品再次荣获这一国家级政府最高奖。

近年来,我市舞台艺术创作进入新时代后,正在由“高原”迈向“高峰”。

苏剧发源于苏州,多巨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的“三朵花”。

由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创排的《国鼎魂》是江苏省参评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唯一大戏,讲诉了苏州潘氏一族保护并捐赠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描绘了华夏子孙重礼崇文、守护文脉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为国护宝、九死不悔的“时代正气歌”。

【答案】苏剧《国鼎魂》问鼎(或摘得、摘取)文华奖

【解析】

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

考试经常考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提取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

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

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

一般的格式为:

“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

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

如本题可直接提取导语“苏剧现代戏《国鼎魂》摘得文华大奖”作为答案。

第二部分

阅读下面这首六言绝句,完成下列小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②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嗔:

嫌怨。

②焙:

用微火烘。

5.“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赏析其中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6.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5.(我)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鸣声声。

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而鸡鸣则表现了山村农家生活的悠然宁静的气息。

6.(通过描写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表达作者步入幽静时那种心旷神怡(内心的愉悦,悠闲,舒畅)之情。

(通过写山村的幽静、农人的劳动之美、民风的淳朴之美),表达作者对山村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5】

一问,描述诗歌画面(景象),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此题一定要把泉水淙淙、鸡鸣声声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二问,以声衬静。

“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

【6】

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

“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写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

“鸡鸣”的“鸣”字,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

写出了山村生活环境的宁静、闲适的美。

而三、四两句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

用“却喜”二字写出了劳动所带来的喜悦。

写出了劳动之美、民风的淳朴之美。

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即可。

【点评】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失,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楚人和氏①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

及厉王薨③,武王即位。

和又奉其璞④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恶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选自《韩非子·和氏第十三》)

【注】①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

②刖:

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③薨:

读hōng。

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

④璞:

未经加工藏有玉的石头。

7.选出对加点字理解错误的一项()

A.如是再啮:

冲刷《河中石兽》

B.宜乎众矣:

应当《爱莲说》

C.关山度若飞:

越过《木兰诗》

D.即更刮目相待:

更加《孙权劝学》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②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9.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7.D8.①卞和(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璞在楚山下哭。

②文王听说这件事,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

9.【甲】凡事不能只知其一,不了解其二,不能主观臆断。

【乙】

(1)只要坚持真理,终有一天会得到世人的认可。

(2)坚持真理,终被认识;偏听偏信,害人误事。

(3)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事物的实质。

(4)警示人们,芸芸众生,真正能识玉者寥寥无几。

(5)让他人相信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是要付出努力,甚至是代价的。

(6)无论你有多大的能力也好,多强的作用也罢,无法把它表现出来,一切都是空话。

(7)我们因该抓住每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表现出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被社会、历史所认可。

【解析】

【7】

D.加点字理解错误。

“即更刮目相待”:

男儿相别三天,就应另眼看待,极言进步之速。

“更”:

重新。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乃”:

于是,就。

“璞”:

玉璞。

“故”:

原因,缘故。

还有“哭于楚山之下”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9】

比较阅读。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

如甲文,可分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失,可据理臆断欤”一句,角度一: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角度二:

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而乙文,可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真理有时要做出牺牲,是金子总是要闪光的等角度作答。

【点评】

(一)译文: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

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

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二)译文: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

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

“是石头。

”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砍断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

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

“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砍断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

说:

“天下被砍断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

”和氏说:

“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

”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发现,虽然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材料二】

图l《厚度决定高度》(上图中也是这六个字)如图《阅读成就梦想》

【材料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情况:

【材料四】针对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的现象,专家们各抒己见:

徐升国(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

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

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

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

电于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

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10.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

B.由“某中学学生阅读调查表”可以看出,近年来这所学校喜欢阅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并且喜欢纸质阅读和喜欢数字化阅读的学生人数同步大幅增长。

C.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

D.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11.假如你是学生会宣传委员,请从材料二提供的图片中选择一幅作为学校“读书日”活动的宣传画并说明理由。

12.请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未来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案】10.B11.示例一:

我选图一,画面中一厚一薄两本书,从左到右均摆成人字造型,厚书立得高而薄书立得低,寓意“只有多读书(或读有厚度的书),才能有更高远的见识,更独立的思维和人格”,鼓励人们积极阅读,契合活动主题。

示例二:

我选图二,画面标题为“阅读成就梦想”,画面中一本书籍牵引着展翅飞翔的鸟儿,寓意“阅读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成就梦想”,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12.示例一:

纸质阅读目前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因为“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而且由材料一可知,年龄较长者还是习惯于进行纸质阅读。

示例二:

纸质阅读会逐渐被数字化阅读所替代,因为数字化阅读“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而且由材料三可知,喜欢数字化阅读的年轻人数量增长极快。

其他有理即可,如谈到纸质阅读虽然可能会衰弱,但还是一定程度上保留影响和数量,数字化阅读会大面积增长。

【解析】

【10】

B.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

“喜欢纸质阅读”“学生人数同步大幅增长”错。

从图表的“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一栏的数据分析,喜欢纸质阅读的学生人数属于缓慢增长。

【11】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选哪张图片,都要围绕图片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

仔细观看图片,综合图片内容,把图片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

要注意图片中的文字内容。

特别是图片的标题文字,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

如选图一,可从两本书摆成人字造型寓意“只有多读书,才能有更高远的见识,更独立的思维和人格”,来鼓励人们积极阅读的角度作答。

如选图二,可从画面展翅飞翔的鸟儿寓意“阅读能让我们增长见识,成就梦想”的角度作答。

【12】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可回答:

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

围绕“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来谈理由即可。

也可答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

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空屋

唐池子

①老家花湾的祖屋空了,成了花湾最后一幢空屋。

②我家祖屋是爷爷买下来的。

木结构的老宅子,古老宽阔。

宅子后面是茂盛的竹山林。

当年爷爷凭精湛的木匠手艺,赚了一笔钱,渡过河买下宅子安家花湾。

③等我们出生长大,宅子已至暮年。

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

下雨天第一件事是四姊妹拔腿飞奔找盆接漏雨,妈妈则冷静自若地指挥。

④好多次妈妈和父亲商量盖新房,父亲不响;妈妈找父亲吵,父亲还是不响。

⑤最后父亲摊了自己的底牌:

“造屋不如育人,唐家的每分积蓄都得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任何人不能动一分。

生活再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孩子的教育绝不许吃亏。

”父亲说话时眼光一一掠过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只要你们有志气读,我就有能力供你们读,就是读到外国去,爸爸也认。

⑥爷爷留下的老宅子虽然老旧,但给童年留下许多珍贵的记忆。

两条家蛇曾与我们共居一宅多年,我的小说《花湾传奇》就是写这段记忆。

木结构的房子与自然契合,我在老宅子的幽深神秘里,听见天地万物呼吸的声音:

结蜂窝长绿藓开野花的墙壁,摆嘎吱嘎吱纺纱机的黑阁楼,蹲在青石板、老用那双黄宝石眼睛仰着没脖子的头呆呆望我的老蟾蜍,春天从黧黑瓦上冒出来、撑把带仙气小伞的洁白菌类……老屋中很多很多细节,像捞刀河的水,滔滔流动在我的血脉里。

⑦我上高中时父母实在是无奈生计艰难,把一片房出租给酿酒夫妇。

到我上大学时,房子不再出租,基本恢复到原先的样子,只是老屋已经千疮百孔。

⑧我上大三那年,发生了大改变。

从深圳打工的弟弟,回来提出要起新屋,而且要起那种两层的洋楼。

在爸爸反时前,弟弟掏出了他的设计图纸,还有五万现金。

那是弟弟挖到的第一捅金。

精干的弟弟,首先让全家人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住上了新洋房。

⑨这幢房子完全改变了爷爷老宅子的结构,焕然一新。

那时乡村还很少套间洋房,房子建好后,成了花湾最漂亮的房子,人人羡慕不已。

父亲很有些得意,下雨时,把左邻右舍喊拢到院子里坐,几排木靠背椅,一张大圆桌,边饮新茶嗑瓜子边看雨花落,那场面好像他们正喜洋洋欣赏一场雨幕电影。

⑩可惜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没在新楼里住上多久,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突然离世。

父亲虽然走了,一家人的心却贴得更紧了。

这些年弟弟挑起大梁,承袭父亲精益求精的精神继续修整老屋的环境。

节假日,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尽享乡情亲情。

⑪然而花湾已经不再是花湾。

去年以来,乡路变得越来越窄,钢铁机器不分昼夜在附近挖掘施工,稻田和房屋已寻不着踪影,花湾变得面目全非了。

⑫妈妈再不舍,也终是同意搬离。

“你是花湾最后一幢空屋,是花湾人对故乡最后一点念想,能多留一天就多留一天哦。

”搬家时妈妈眼泪汪汪转头低声嘱咐空屋。

⑬我这次回老家,就是为了去看花湾的空屋。

⑭即便是站在隔着院子的大门边,我感觉自己依然听见了空屋的心跳,噗咚,噗咚,噗咚。

虽然祖屋空了,感觉却是满满的。

这里盛着我们一家四代人多少幸福的记忆和爱!

(选自《文汇报》2019年5月27,有删改)

13.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4.母亲要盖新房,和父亲商量,甚至找他吵,父亲都不响。

可是新屋落成后,“父亲很有些得意”,请分析父亲前后的行为是否矛盾。

15.文中两处画线句都是写下雨时家人在祖屋中的活动,有何作用?

16.文章题为“空屋”,却用了大量笔墨写老屋及新屋,试探究这样写的意图。

【答案】13.写祖屋成了空屋,最后一幢空屋,交代了祖屋的结局。

为全文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首尾呼应。

14.不矛盾,父亲也想造新屋,也想让家人住上舒适漂亮的房子。

但他负担着一个家庭的责任,更希望把积蓄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因而他不得不谨慎以对。

新屋由弟弟打工收入而建成,家人生活幸福,父亲在村人面前也有面子,感到骄傲。

15.同样是雨天,祖屋中的人物活动构成对比。

第一次:

写四姐妹在母亲的指挥下,为接漏雨奔忙的窘迫;第二次:

写父亲邀请乡邻在祖屋下饮茶、聊天、赏雨,一篇悠然自得。

前后的变化,表现了祖屋新建后的全家人的快乐骄傲,见证了我们一家人相濡以沫,找到幸福的过程。

16.在老屋中,一家人同甘共苦;老屋中有童年亲近自然的珍贵记忆;老屋翻新后给一家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体验;父亲离世后,老屋使家人心贴得更紧,大家尽享乡情亲情。

关于老屋的记忆越美好,越是能反衬老屋变成空屋后,我们一家人的遗憾、不舍和痛心。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