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070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档格式.docx

2010032212胡炜炜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学习心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船。

就在这一年,中国原油年产量登上1亿吨台阶,跨入世界石油生产大国的行列,石油和石油化工业在新的起点上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迈开了由石油大国走向石油强国的历史步伐。

在新的历史时期,石油工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整整30年过去了,回首这段历史,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稳步壮大的石油工业: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工业资源接替战略,已经变成现实。

西部地区油气总当量已经撑起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

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经过30年来的大规模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合资合作,自营勘探,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相继在南海东部、南海西部、渤海和东海四大海域发现并建成40多个油气田,其原油年产量由1978年的16.85万吨迅速发展到2007年的3022万立方米,加上海外权益油气产量,油气总当量达到4046万吨,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现实的油气资源接替区。

石油工业的稳定发展,不断壮大,为新时期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高速发展的天然气工业:

30年来,中国天然气年产量由1978年的139亿立方米猛增到2007年的698亿立方米,2008年已达76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5.74%,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长速度的2.1倍;

我国累计新增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多达5.7万亿立方米,为改革开放前29年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28.5倍。

进入2004年以来,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天然气储量每年都在400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成为天然气生产的主力军。

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天然气产量近3年来仍以17%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幅攀升,远高于全球4%的年均增长速度。

2007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已跃居世界第9位。

中国已不仅仅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也已成为世界天然气生产大国。

三、快速成长的石油化工业: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石油化工业就迎来了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高潮,相继签约了22套大型成套石化和炼油装置,同时对年原油加工能力250万吨以上的常减压蒸馏装置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后又连续对24套设备进行改造,使全国各大中型炼油装置都经过了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提升,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通过利用外资和技术装备,新建了大庆、齐鲁、扬子、上海、吉化等一批30万吨级乙烯联合装置,使以乙烯为龙头产业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增长,炼化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这也使我国原油年加工能力突破3亿吨,接近4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炼油生产国,乙烯生产能力也由世界排名第7位迅速上升到第2位,石油化工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攀升,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进入21世纪,中国石油化工业规模已达到“世界级”,乙烯及其下游加工与炼油生产一体化、工艺及装备技术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方兴未艾的国际化经营:

3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中国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炼油生产大国和石化产品生产大国。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石油和石油化工业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油气和石化产品,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财政积累,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和重要支柱,而且还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影响并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引发了办公、家居、饮食、服饰、出行等众多领域的一系列时代变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30年来的变化巨大,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影响深远,每一个石油人和石化人都将引以为豪。

我国石油行业的这些成就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首先,石油化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使我国的税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财政积累。

2007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销售收入合计达2.37万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销售收入的24%,实现利润总额3242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利润总额的33%;

同时上缴国家税费3400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税费总额的40%。

2007年,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合计向国家提供财政积累6742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石油工业累计向国家提供财政积累总和的6.6倍,成为国民经济的强大支柱。

鼓舞人心的数字后面,是石油和石油化工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其次,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并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

30年前的中国,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作为现代工业化社会“催化剂”的石油消费水平,总体上还很低。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已达到3.68亿吨,是30年前的3.5倍;

原油加工能力已达到3.8亿吨,是30年前的4.6倍;

石油产品进口总量已突破2亿吨,超过国内生产量;

汽、柴、煤、润四大类油品表观消费量已达到1.92亿吨,是30年前的5.7倍。

在石油消费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石油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高品质、高性能、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石油化工产品消费大幅增长,石油二次、三次深加工能力和水平随之大幅提升,有力地带动了农业、轻工、纺织、建材、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工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的主导力量。

最后,石油和石油化工业30年来的变化巨大,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影响深远,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每一个石油人和石化人都将引以为豪。

这是改革开放造就的时代奇迹!

这是石油强国之路的历史回响!

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石油强国之路的历史脚步铿锵有力,气势恢弘,历历在目。

石油和石油化工业30年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有目共睹的,成就的取得源于改革开放。

对此我们必须:

一、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

过去30年,我国石油工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工业改革和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石油发展趋势来看,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偏紧,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石油价格将继续在较高水平震荡。

从国内看,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对外依存度将呈逐年加大的趋势,保障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已成为更加突出的战略问题。

我国今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为中心,坚持市场化、国际化、公司化的改革取向,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二、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石油工业的国际化程度和竞争性。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决定了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供应,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当前“走出去”显得更为重要。

“走出去”即开展国际石油合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这首先需要政府制定明确的战略和规划,统一指导各部门及各相关企业的思想和行动。

上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政府一直对此高度重视,从未间断,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各石油公司“走出去”的发展应以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为中心,坚持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要注重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今后国际石油资源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也愈大,政府应及时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给予大力支持。

三、要继续扩大国内全方位对外合作

所谓继续扩大国内全方位对外合作,就要求包括石油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领域、油品进出口贸易和销售、新能源开发及节能降耗等领域的对外合作。

同时更要积极探索合作的新方式,寻找用市场和资金换取资源和技术的多种有效途径,更好地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和关键技术制约的问题。

  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最大限度解放石油工业生产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石油工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供应保障能力,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