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008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7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②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③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比例为1∶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F1为杂合子,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①正确;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

1,②错误,③正确;F1自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比例为1:

2:

1,④错误。

故选:

A。

2.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A.1/9 B.3/8

C.1/8 D.1/6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

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

2。

结合前面的分析:

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1/3,Aa占2/3,因此全部让其自交,只有Aa上会出现aa植株,因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2/3×1/4=1/6;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3.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DD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dd是纯合物,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正确;

D、D选项表示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

故选:

C.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以下是对该系谱图分析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家族中10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

B.家族中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有:

2、4、5、6、8、9、12、13

C.该病的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

D.若家族中14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8号和9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2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

据此答题。

【详解】A、由于7号个体的基因型不确定,因此无法确定10号个体为杂合子的几率,A错误;

B、由2号可知,4、5和6号的基因型为Aa,由12或13号可知,8、9的基因型为Aa,因此家族中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有:

2、4、5、6、8、9、12、13,B正确;

C、由8号、9号和12号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正确;

D、14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他与一患者(aa)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几率为2/3×1/2=1/3,D正确。

故选A。

5.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答案】C

【解析】

从图1可推知F1为DdRr,利用图2分析杂交后代∶高杆∶矮杆=(75+25)∶(75+25)=1∶1,符合分离定律测交后代分离比,可推测丙的基因为dd;抗病∶易感病=(75+75)∶(25+25)=3∶1,符合分离定律杂合子自交后代分离比,可推测丙的基因为Rr;即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Rr,选C。

6.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植株表现为小花瓣,aa的植株表现为无花瓣。

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

C.子代的红花植株中,R的基因频率为2/3 D.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

控制花瓣大小和花色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共产生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由于花瓣大小是不完全显性,且aa表现无花瓣,因此共有5种表现型。

【详解】A、AaRr自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3×3=9种基因型,A正确;

B、子代有花瓣植株所占比例为3/4,AaRr所占的比例1/2×1/2=1/4,因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B正确;

C、子代的红花植株中RR占1/3,Rr占2/3,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1/3+2/3×1/2=2/3,C正确;

D、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无花瓣,即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因此表现型共5种,D错误。

故选D。

7.高茎(T)腋生花(A)的豌豆与高茎(T)顶生花(a)的豌豆杂交(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腋生花:

高茎顶生花:

矮茎腋生花:

矮茎顶生花="3:

3: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亲代基因型为TtAa×Ttaa

②高茎与腋生花互为相对性状

③F1中两对基因均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

④F1中两对性状均为隐性的概率为1/8

⑤F1中高茎腋生花的基因型可能为TTAA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亲代杂交,子代中高茎∶矮茎=3∶1,则双亲基因型Tt×Tt;腋生花∶顶生花=1∶1,则双亲基因型为Aa×aa,故双亲的基因型为TtAa×Ttaa,①正确;茎的高矮与花的位置是两对相对性状,②错误;F1中两对基因均为纯合子的概率1/2×1/2=1/4,③正确;两对性状均为隐性的概率1/4×1/2=1/8,④正确;F1中高茎腋生花的基因型可能为TTAa或TtAa,⑤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已知子代表现型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

①9∶3∶3∶1⇒(3∶1)(3∶1)⇒(Aa×Aa)(Bb×Bb);

②1∶1∶1∶1⇒(1∶1)(1∶1)⇒(Aa×aa)(Bb×bb);

③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

④3∶1⇒(3∶1)×1⇒(Aa×Aa)(BB×)或(Aa×Aa)(bb×bb)或(AA×)(Bb×Bb)或(aa×aa)(Bb×Bb)。

8.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

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花色的种类和比例是()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题意,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其基因型为AABB×aabb;F1为AaBb(中等红色),F1自交,F2中为:

表现型按显性基因个数分,有5种:

1:

AABB(1/16);2:

AABb(2/16),AaBB(2/16);3:

AaBb(4/16),aaBB(1/16),AAbb(1/16);4:

Aabb(2/16),aaBb(2/16);5:

aabb(1/16)。

因此这5种表现型比例为1∶4∶6∶4∶1。

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13∶3、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

B.3∶1、1∶2∶1和3∶1

C.1∶2∶1、1∶3和3∶1

D.1∶3、1∶2∶1和1∶4

【答案】B

【解析】

一般的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F2表现型比例为9:

3:

3:

1,其中9为双显性,3表示都含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1是双隐性纯合子。

根据题意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是13:

3、9:

6:

1、15:

1,可见3种情况下后代都是16种组合,说明F1为双杂合子.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F1的基因型都是AaBb。

第一种情况:

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13:

3,根据9:

3:

3:

1,推测9AaBb+1aabb+3A_bb(或3aaB_)=13,表现为同一种性状,而另外的3aaB_(或3A_bb)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Aabb(或aaBb)、aabb表现为一种性状,而aaBb(或Aabb)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3:

1;第二种情况:

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9(A_B_):

6(3A_bb+3aaB_):

1(aabb)。

所以AaBb与测交,后代AaBb为一种性状,Aabb、aaBb又为一种性状,则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

2:

1;第三种情况:

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15(9A_B_:

3A_bb+3aaB_):

1aabb。

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Aabb、aaBb为一种性状,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3:

1。

综上所述,B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的变式总结

F1(AaBb)自

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9∶7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3∶4

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另一种性状

12∶3∶1

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

其余正常表现

13∶3

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1∶4∶6∶4∶1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②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④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B

【解析】

①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都是体细胞的一半,①正确;

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②错误;

③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③错误;

④女儿的性染色体为XX,其中有一条一定来自父亲,④正确;

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可以控制性别,如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⑤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1、孟德尔把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作为基因的载体,某些染色体的出现与组合和性别紧密关联,这些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而其他的染色体则被称为常染色体.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遗传.

11.如图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B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于图中的D细胞所处的时期

C.人体性腺中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图中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D.图中C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图中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图应是雄性动物或男性体内的细胞分裂图像,所以图中B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用D细胞表示,B正确。

C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过程,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正确。

12.下图所示细胞可能来自下列哪项实验材料?

A.大肠杆菌

B.人的造血干细胞

C.大蒜的根尖

D.雄性果蝇的精巢

【答案】D

【解析】

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大肠杆菌、人的造血干细胞、大蒜的根尖都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BC错误;雄性果蝇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D正确。

13.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是

A.

(1)

(2) B.

(2)(3) C.(4)

(2) D.(3)(4)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核DNA含量加倍,则中期时染色体数目不变,即2n,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是染色体数的2倍,即4n,核DNA含量与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也是4n,即图像(4);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核DNA含量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含量恢复原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与体细胞相同,此时核DNA含量也与体细胞相同,都是2n,即图像

(2)。

故选C。

1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如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在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存在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如此。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和基因在数量、行为和形态上的平行关系。

15.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

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可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的血友病基因只位于图中的Ⅱ-2片段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I片段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C.决定男性(性别)的基因可能位于Ⅱ-1上

D.假设色盲基因位于I片段,则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答案】D

【解析】

A、人类的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段,Y染色体上无相应片段,A正确;

B、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应部分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X和Y是同源染色体,故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在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即Ⅱ一1片段上,C正确;

D、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是同源的,如果色盲母亲为XaXa,正常父亲为XaYA,则后代男性个体全为XaYA,全部表现为正常;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色盲。

此时,女患者明显多于男患者,故D错误。

考点:

伴性遗传

16.青蛙是XY型性别决定的低等脊椎动物。

一只正常的雌蝌蚪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变成了

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这只雄蛙与正常的雌蛙交配,其子代中()

A.雌∶雄=1∶1 B.雌∶雄=2∶1 C.雌∶雄=3∶1 D.雌∶雄=1∶0

【答案】D

【解析】

17.在人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如果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那么,形成的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其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

A.44条+XX B.44条+XXY

C.44条+XY D.44条+XYY

【答案】B

【解析】

人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有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

若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则最后形成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条+XX,其与正常精子22条+Y或22条+X结合,结果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条+XXY或44条+XXX。

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1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充分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不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35S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在搅拌器中搅拌不充分,会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与大肠杆菌完全分离开,所以离心后下层沉淀物中会出现放射性,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如果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9.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牛遗传物质是DNA

B.除部分病毒以外,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生物细胞内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要求考生明确核酸的种类和功能,知道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种类,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牛是高等动物,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除RNA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由于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1)真核生物(包括细胞质、细胞核中)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这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T=n,则C=G=m/2-n,一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碱基构成。

【详解】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构成,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①正确。

A与T之间2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3个氢键连接,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2*n+3*(m/2-n)=(3m-2n)/2,②正确。

一条链中A+T的数量=n*2/2=n,③正确。

G的数量=m/2-n,④错误,①②③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

规律一:

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即A+T(或C+G)=A+T(或C+G).

规律二:

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A+G)/(T+C)=(A+C)/(T+G)=1 

规律三:

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

(A+C)%=(T+G)%=50% 

规律四:

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C+G)=a,(A+C)/(T+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和1/b.规律五:

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

21.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C,则DNA经n次复制,发生差错的DNA占

A.1/2 B.1/2n-1 C.1/2n D.1/2n+1

【答案】A

【解析】

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C,DNA经n次半保留复制,以该链传下来的DNA发生差错,以其互补链传下来的DNA均正常,发生差错的DNA占1/2。

选A。

22.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放到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图中分别代表复制1次、2次、3次后的分层结果是

A.c、e、f B.a、e、b

C.a、b、d D.c、d、f

【答案】A

【解析】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在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离心后全部位于中间层,对应图中的c;复制二次后,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位于中间层,只含14N的DNA分子为2个,离心后位于小密度层,对应图中的e;复制三次后,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位于中间层,只含14N的DNA分子为6个,离心后位于小密度层,对应图中的f。

故选:

A。

23.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原核生物的tRNA呈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

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答案】D

【解析】

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转录场所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场所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因此mRNA必须在转录结束后,通过核孔进入核糖体中进行翻译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