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093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Word下载.docx

2.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

⑴猜一猜

⑵找方法,小组讨论,你有几种方法可以知道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它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

3.找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⑴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⑵小组汇报

教师:

哪个组已经说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4.用同样的橡皮筋感受物体的轻与重

⑴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

比较谁最轻,谁最重?

⑵小组讨论

⑶汇报

⑷练一练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比较物体的轻与重的方法吗?

2.联系实际说一说家里、教室里、生活中物体的轻与重。

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

()比()轻;

()比()重

四、总结

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直接比较

课本P43

过程与方法:

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

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学生动手对周围的实物进行轻重比较。

学生通过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天平”

直接比较,是根据某种现象直接显示两个量大小的比较方法。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也是最易理解的。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拿出用来比较物体轻重的橡皮筋,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发现上节课比较的都是较小的物体。

3.今天我们来比比谁的书包最重?

导入游戏

问:

你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轻重?

用橡皮筋看来是不行的

4.引出自己事先做好的简易“天平”。

今天我们要用它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请学生拿书包来试试?

5.发现原本两端一样平的“天平”向一边倾斜了。

讨论: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得出结论因为一边的书包重。

6.引导学生发现哪边物体重,“天平”就往哪倾斜。

黑白记录:

A同学的书包比B同学的重。

7.再请一个学生(C同学)拿自己的书包上来作比较,

C同学的和A同学的书包作比较,发现A同学的书包也比C同学的书包重。

再让C的和B的书包作比较,发现B的比C的重。

谁的书包最重?

(A)

谁的书包最轻?

(C)

谁的书包较轻?

学生讨论发现是(B)

8.发现“较重”的含义。

9.引出课题——直接比较

二、完成练习

1.完成书上练习1。

2.完成书上练习2。

发现练习2中有四个人的书包在作比较。

师:

你是如何比较出“谁的书包最轻的?

学生用推移的方法比较:

小玲的和小淘气的书包一样重。

亮亮的比小淘气的书包轻,康康的比亮亮的书包轻,康康的书包最轻。

三、拓展游戏,总结

1.四人一组,比一比谁的书包最重,谁的书包最轻,谁的书包较重。

2.完成书上练习3。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间接比较

课本P44

1.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数值化。

2.认识数值化的好处。

1.领会间接比较与直接比较的不同。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用1元硬币作为一个定量单位和任意一个物体作比较。

利用1元硬币来测量各种学具的轻重。

1元硬币、塑料杯、各种学具、“天平”。

学生初次接触本课,但有直接比较为基础,应该会接受。

1.让学生拿出各种学具:

直尺、剪刀、铅笔、橡皮、固体胶……

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谁轻、谁重?

给它们从轻到重排序。

学生用所学知识讨论得出:

掂、橡皮筋、“天平”……

发现这些方法太过烦琐。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用一个更简单比较物体的轻重——间接比较

二、小组合作练习。

1.教师演示如何用1元硬币和用学具比较。

过程:

在“天平”两头挂好塑料杯,一头放进学具,一头依次放进1元硬币,放到两边平衡为止。

记录下放了多少个1元硬币。

重复:

用1元硬币和另一个学具,记录。

2.寻找两次比较中,谁没有改变?

(1元硬币)

总结:

把1元硬币看作一个定量物体。

3.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作为定量物体?

学生交流。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各个学具所用1元硬币的记录。

5.交流记录,现在你们可以给它们排序了吗?

按1元硬币的多少来排序。

三、用其他定量物体完成练习

用5角硬币作为定量物体完成书上P38练习。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第一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P45-46

1.认识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

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2.能够正确地读秤的刻度,正确地测量物体的轻重。

3.通过实物的操作,学习秤和它的使用方法。

4.通过亲身体验的过程,体验1克的量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读秤的刻度。

一、揭示课题:

1.师:

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围绕物体的轻重来学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朋友,让我们认识一下?

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秤)

2.师:

这些都是秤。

板书:

3.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就发明了用“秤”来计量物品的重量。

不再向我们上节课中用双色片或其他的物品。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秤和它的使用方法。

板书:

秤和它的使用方法

二、探究新知:

1.秤的认识:

⑴师:

我们小组桌上都放了一些秤,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①学生小组为单位认识秤。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小结反馈。

生活中人们都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品有多重。

⑵师:

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秤,这些秤上都有什么?

⑶师:

这些刻度和数字表示什么?

⑷小结。

2.感觉1克的重量:

我们现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那么1克有多重呢?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2分硬币,请每个小朋友都用手掂一掂,你估计它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其实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1克可以写成1g。

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⑷师:

每个同学可以再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这就是1克,你觉得1克怎么样?

生活中1克的物品是很轻的。

3.小练习:

测一测下面的文具大约重多少克?

学生用秤来测一测文具:

铅笔、固体胶、剪刀、橡皮、直尺。

小组合作交流。

三、拓展新知:

1.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刚才我们在使用秤的时候,有些小组测量的方法不够准确?

让我们交流一下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弹簧秤?

①小组学生两两和组完成。

②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手提弹簧秤挂环,使“0”刻度于弹簧秤指针持平。

将被秤物体悬挂在秤钩上,稳定后从正面读指针所指的刻度。

必须注意其中一小格代表1g。

2.盘秤的使用方法:

⑴师:

让我们交流一下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盘秤?

③学生反馈结果。

将秤放在平坦之处,指针调到0的位置;

看一看1个刻度表示多少克,最大能秤多少重;

从正面读刻度。

四、巩固练习:

1.读重量图片出示弹簧秤和盘秤,上面是很多的物品,例如水果,玩具等。

(1)请学生根据图片读出物品的重量。

(2)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3)小结:

2.秤一秤,读一读

请学生秤一下自己带的水果,请另外一个好朋友检查。

相互合作交流秤物品的注意事项。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第二课时克、千克与计算

课本P47

1.认识质量单位:

2.认识质量的单位:

千克。

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3.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1kg=1000g。

4.能够正确地读秤的刻度、正确地测量物体的轻重。

5.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认识质量单位:

克、千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1kg=1000g,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

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课件、弹簧秤、盘秤、字典、书包等

一、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的时候,都需要有很多的工具来帮助我们。

但我们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字时,你会想到谁来帮助我们呢?

预设:

字典。

今天老师就带来一本。

这本字典好重啊,看来里面包含了很多的知识,谁能故测一下,它有多重呢?

1.千克的认识:

我们刚才都故测了一下,现在让我们用盘秤来秤一秤,看看到底有多重呢?

老师的字典是0g吗?

请你说一说?

1000g与0g刻度重合,这本书应该是1000g。

这里1000g我们还可以表示成1kg。

1千克可以表示成1kg

1000g=1kg

⑵让学生掂一掂字典的重量,让学生感知一下1000g重量的量感。

⑶口答:

那两本字典就是多少千克呢?

就是多少克呢?

2.秤重:

但是有时在生活中,并不是多正好是正千克数,那怎么办呢?

⑵现在我们来秤学生甲的书包。

课件出示。

书包有多重呢?

你们仔细看,这个指针这样的指向,我们该怎么读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书包的重量是2千克900克。

读作二千克九百克

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用g来表示。

2kg900g=2900g

⑸师:

我们在进行换算的时候应该怎么想呢?

生:

先把前面的2千克换算成2000克,再加上后面的900克就是2900克了。

小结

现在我们有这两样物品,已经秤好了,请你读一下,并用两种方法表示:

书上第42页的第3题

学生看图片交流。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蔬菜重2kg300g2300g长方体重8kg500g8500g

1.克和千克的计算:

现在让我们看图片?

请你们能根据图片说一说吗?

把600克橘子放在重320克的篮子梨,合起来共有多重?

计算并在秤面上画出指针。

小组学生两两和组完成。

①320g+600g=920g

②在秤面的9的数字再往上两小格就是920g了。

2.填写合适的单位:

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到底该怎样使用呢?

出示题目:

(1)圆规重35()

(2)书桌重10()

(3)足球重350()

(4)鸡蛋重65()

学生反馈结果。

1.填空:

⑴5000g=()kg8kg=()g

⑵6kg800g=()g5kg200g=()g

⑶450g+320g=()g980g-450g=()g

2.在()中填入适合的单位

⑴一本数学书重250()

⑵一只鸡蛋重100()

⑶小巧的体重是38()

⑷一头牛的重量是526()

3.他们的重量各是多少?

出示图片,上面都是盘秤或者是弹簧秤,请学生写出具体的重量。

4.画指针?

在盘秤和弹簧秤的刻度上,根据所给的重量画出刻度。

5.完成书上第42页的第6题。

先估计每样东西的轻重,把估计的值填入表中,再实际测量。

被测物品

估计的轻重

实际的轻重

数学课本

铅笔盒

数学练习册

新华字典

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