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11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

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民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

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

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

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

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

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

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

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

所以,有学者认为:

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

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

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

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

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

【注】①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

1.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

B.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

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

C.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D.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

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

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C.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D.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

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

B.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

C.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

例如:

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

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

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0分)。

廉公希宪,布鲁海牙之子,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

“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

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

“尔岂亿我为不能耶?

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

“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

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

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

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

“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

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

“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

我等不能无疑。

”公曰:

“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

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

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

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

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

既葬,结庐墓所。

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

作为姓氏

B.恩顾殊绝     绝:

断绝

C.整复浼入言之       浼:

央求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

前往

5.对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其从之②令其知君臣义重

③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④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

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

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言事不该到私宅而该到政事堂。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代他们向元世祖陈说苦情,使他们能够回到家乡。

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⑵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太山上作①

元好问

【注】①蒙古灭金后,元好问不愿为官。

公元1236年3月,他与友人游览泰山并写下此词。

②醯鸡:

醯,读Xi。

醯鸡为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飞虫。

9.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0.这首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1.

(1),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2)关山难越,?

,尽是他乡之客。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4)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

新闻联播已经开始了。

看着电视里出现了从天空飘飘飞落的雪花,他自语道:

“我的老家,也该是隆冬了。

”妻子是未见过雪的南方女人。

她问:

“你老家冬天里也是冷得窗玻璃都结冰吗?

透过窗玻璃清晰地望见了窗外昏暗中的一片绿色。

他幽幽地说道:

“是的,冬天里窗玻璃都开花。

“开花?

”妻子问:

“窗玻璃怎么能开花呢?

是贴的那种剪纸花吧。

他觉得不好回答,他已经有十年没回北方的老家了,老家寒冬里开在窗玻璃上的花,已经在黯然流逝的记忆里开始融化,小溪流水般地奔向远方……他说:

“不,不是剪纸,是在窗玻璃上结成的冰花,只有寒冷的北方冬天里才能生成,很美,很漂亮。

他突然跳起来,激动不已地说道:

“我要回老家,看看老家的窗花。

我回来告诉你窗玻璃是怎么开花的。

妻子不跟他回去,他一个人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才回到老家。

年迈的母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儿子了,但她每年都会收到儿子寄给她的一大笔钱。

他对母亲说,儿媳要跟回来看你,我没让。

母亲笑笑说:

“看我干什么,咱这儿还不冻坏她。

”母亲仔细地端详着他的脸,满意地说:

“她对你好吧!

”他使劲地点点头。

母亲说:

“那就好。

他一夜睡得踏实、香甜。

梦中,他回到小时候,一觉醒来,天总会大亮,屋里的凉气却使他赖在暖被窝里不愿起来,直到在母亲“太阳已经照屁股”的笑骂中飞快地穿上母亲已经用被窝捂热了的棉袄棉裤…

他醒来时,天真是大亮了。

屋里是温热的,炕还热得有点烫脊梁,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儿凉气……他慌忙地坐起身来,看见了清晰透亮的窗玻璃,怎么没有结冰花呢?

他想,明天他醒得早一些就是了。

入夜,他被一阵轻微的瑟瑟声闹醒了。

他看见一丝火光从灶间透出来。

他慌忙地跳下炕来,扑向灶间,他以为失火了。

扑进灶间……他瞧见母亲正往灶口里添柴,红红的火光映着母亲一张慈祥而又苍老的面容……那一直热得烫手的火炕,原是母亲夜间在不断地烧着柴火。

母亲看见他,立刻大叫起来:

“快进去,快进去!

冻着!

”母亲推着他回到了热乎乎的被窝里。

他对母亲说:

“去南方吧,南方不冷。

”母亲摇摇头说:

“不,我不去,南方热得要命,我在这里呆惯了,离不开。

他有些忧伤,不说话。

母亲感觉到了他的忧伤,母亲说:

“你年年给我邮那么多钱,全村人都夸你有孝心,那么远还惦记着妈。

母亲的脸有些红,屋里此时的温度那么像南方,他说:

“妈,不用再烧了,够热的了。

”母亲伸手给他掖了掖被角,说:

“睡吧,烧热点免得冻着你。

他固执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说:

“妈,你也睡吧,你不睡,我就不睡。

母亲就笑笑说:

“睡,我这就去睡。

母亲走后,他一直没睡,他又听到灶间不断地响起母亲往灶口里续柴火的沙沙声,他在沙沙声中泪水汹涌。

天将明时,他睡着了。

等他醒来的时候,他清楚地看见了窗外纷扬的雪花。

下雪了,而眼前的窗玻璃还是没有一点冰花,母亲靠在他的脚旁睡得很香。

窗前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放了两个火盆,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袅袅青烟中他看见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在下雪的早晨,趴在窗台上,用舌头舔、吹气去融化窗玻璃上厚厚的冰花,那一幅幅茂密的森林,形状各异的冰雕一圈圈地融化了,才好透过玻璃去看落雪……

他把目光收回来,去看母亲,母亲满头的白发渐渐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喃喃地说道:

“花开了……”

他回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方。

妻子欢喜地迎上来,兴奋地说:

“电视里说北方又下大雪了。

你看见窗玻璃开花了吧!

像什么?

他望着窗外的一片绿色,像是对妻子又像是对自己说:

“像什么?

像森林,像冰雕,像云,更像母亲的那头白发……”

                 (节选自《开在窗玻璃上的花》,有删改)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为看窗花回家,结果并未看到窗花,小说正是通过这一巧妙构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B.妻子不跟他回老家,他向母亲撒谎说是自己不让妻子回来,体现了她对妻子的爱和包容。

C.电视里是飘飞的雪花,窗外是一片绿色,鲜明的景色对比勾起了他的思乡思亲之情,成为他回家的诱因。

D.为了看开在窗玻璃上的花,他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又倒了两次汽车,这体现了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

E.小说多次写到他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他对窗花的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2)小说塑造母亲这一形象采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

_____

(3)小说结尾写到他和妻子的对话,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6分)

_____

_____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母爱,有人认为是批判“他”的自私、不孝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

_____

 

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不但加重了群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天空飘着细雨,行人已渐渐稀少了,只有我和父亲形影相吊。

父亲闷着头,一句话也没有,我也只是不停机械地移动。

C.作为大会总主持人,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就是请各分论坛的主持人管理好时间,我们的总体安排会在下午五点半之前结束。

D.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Ml超标140%。

一时间,“蒙牛致癌”事件被炒得沸反盈天。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铅色水鸫的行为最具代表性。

它常守候在溪面浮凸不动的岩石上,然后沿着岩石群逐一跳跃,捉捕溪岸附近肉眼难见的蜉蝣与蚊蚋科小虫。

溪涧的天地小,溪鸟的领域感自然十分强烈,铅色水鸫更是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山不容二鸟,两者之间势必起冲突。

我却未看见小剪尾打赢过铅色水鸫。

①它的体积约莫麻雀大,攻击性却勇猛凶悍

②究其原因,原来它的习性类似铅色水鸫

③日后我也发现只有小剪尾独独会遭受铅色水鸫的排斥

④不但觅寻的主食来源一样,体积也相似,而且活动的位置都是岩石滩

⑤在溪涧王国里,这种场面算是最激烈的争斗

⑥我经常看见大它半倍的小剪尾遭到驱逐,落荒而飞

A.①⑥②④⑤③                  B.⑥①③⑤②④ 

C.⑥①②④③⑤                  D.①⑥⑤③②④

16.请阅读下面表格中的信息,根据要求答题。

(5分)

2012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几种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

句子、词汇、修辞

49.45%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1.65%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

书写、标点

5.00%

(1)根据图表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其中的主要信息。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考生在考场写作中有什么建议?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生活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绳子可以断木,它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2年10月12日,聚美优品发布2012年新版广告。

广告由其CEO陈欧主演,广告词如下: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请以“我为自己代言”为题,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月考二参考答案

4.B5.C6.A7.C

8.⑴蓟公又为他通报,廉希宪急忙让人铺设座椅,又告诉家人准备酒菜。

(4分)

⑵三天不吃不喝,只要一悲恸就吐血,(靠人)扶着才能站起来。

(4分)

9.对泰山壮观景色的赞叹(1分);因故国沦亡而生出的悲伤苦闷之情(1分);对世事得失的淡然(2分)。

10.视听结合。

视觉上写夕阳照遍眼前的山峦河流,听觉上写峡谷松林间的悲壮的风声。

(3分)

借景抒情。

通过对泰山苍莽壮观景象的描写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2分)(如答使用典故,言之有理即可)

11.

(1)登东皋以舒啸乐夫天命复奚疑

(2)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4)而御六气之辩

13.C(一饭千金: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汉韩信少贫,在淮阴城钓鱼,有漂母见其饥,饭之。

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形影相吊:

只有与影子相伴。

形容非常孤单寂寞。

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

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

沸反盈天:

沸:

滚翻;盈:

充满。

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14.B(A缺少宾语,应为“开展…的工作。

”C把“虽然”移到“孩子”后。

D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

15.D(承接上句应该是介绍“铅色水鸫”的特征,故①放在第一空,排除C、B两项。

⑥句中的“它”应指代上句中的“铅色水鸫”,因此⑥紧跟①后,⑤句紧承⑥句作出总结,故排除A项,答案选D。

16.

(1)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关键因素是包括句子、词汇、修辞在内的语言表达和包括中心、材料、分析在内的思想内容。

(3分)

(2)要想提高作文得分,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

(2分)

17.滴水可以穿石,它是在告诉我们奋斗应坚持不懈;大地能够载物,它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每句3分,修辞1分,句式1分,语意连贯1分)

翻译: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族人。

廉希宪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在燕,刚好他父亲孝懿公廉访使得任命下来,孝懿公高兴地说:

“这孩子一定能光耀我们的门楣,我听说古代用官职名来授予姓氏,大概是上天将要给我们的宗族用廉这个姓氏么!

我就听从上天的安排吧。

”于是整个宗族都听从了他以廉为姓氏的建议。

廉希宪身材魁梧,举止不同寻常。

十九岁,到北边去侍奉父亲觐见皇上,进而进入宫廷侍奉世祖,皇上因为看他多智谋,有威严的仪容,讨论问题看得深远,给他恩惠照顾他非同一般。

各位贵臣上前比射箭,一位贵臣望着廉希宪,拿出三支箭,好像是要给他,廉希宪说:

“你怎么能认为我不能射箭呢?

只是我的弓比较软罢了。

”贵人借给他一柄有力的弓,廉希宪三发连中,各位贵人惊叹赞服说:

“真是文武全才啊,是有用的书生。

建国之初,被授予平章政事一职。

主持政务那天,中书右丞刘整因为刚刚归顺做了都元帅,带领很多骑马的随从,登门求见。

廉希宪的弟兄们公十个人,后来都做到一品官。

他的弟弟蓟国公廉希贡还没有做官,为他通报。

廉希宪此时正在读书,没有回答。

蓟公出来,刘整又进入央求求见。

于是令人撤去座椅,自己坐在中间,让刘整进入。

刘整展身拜倒而起,站在一边,并不跟刘整说一句话。

刘整请求退去,对刘整说:

“这里是我的私人宅院,你要有什么话,明天到我的政事厅。

”刘整出来以后,羞愧得变了脸色。

不一会,前宋很多居住在旅馆里读书人,饥寒交迫,非常狼狈,衣帽破败,衣袖中揣着自己写的诗稿求见廉希宪。

廉希宪的弟兄们都笑话这些人。

蓟公又为他通报,廉希宪急忙让人铺设座椅,有告诉家人准备酒菜,出来到大门外,严肃地接入,对面坐下,命人拿出酒菜,礼节很恭敬,而且记下他们居住的地方。

书生们只是说困顿,请求回去。

第二天廉希宪就向皇上进言,皇上都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天夜里,兄弟们问到:

“今天刘元帅,皇上非常倚重他,你反而看不起他;江南穷秀才,你却对他以礼相待到这种地步。

我们不能没有疑惑啊。

”廉希宪说:

“我是国家大臣,一言一行一颦一动,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

刘整虽然地位高,但他是卖国的反叛臣子,”所以要折磨羞辱他,让他知道君臣的恩义重大。

像这几十个不得志的读书人,都是诵读孔子经义的人,在前宋,不能被朝廷中用,为什么被羁留在这里?

何况当今国家起于北方,礼法微薄,我要是再不尊崇读书人,那么儒家经义将被扫地出门了。

“廉希宪像这样提携读书人,是对儒家教义有大功之人啊。

为母亲守孝,廉希宪亲自率领亲族按照古代的丧礼行孝,三天不吃不喝,只要一悲恸就吐血,(靠人)扶着才能站起来。

安葬母亲之后,他就在幕旁修建了墓庐。

大家认为(在元朝)为母亲守孝没有这样的先例,想要极力的劝他回到朝廷。

大家一起来到墓庐,听到廉公在悲伤的哭号,最终也不忍心劝他(回到朝廷)。

 

18.作文:

参考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

扣住人生奋斗写“勤奋努力、坚守自我、自信、主动出击、耐得住寂寞、为了梦想不惧受伤、执着、坚忍”等都可以。

 

例文展示

我为自己代言

青春是珍贵的,青春也是易逝的。

在这人生中的黄金时期,我曾多次徘徊,时常随波逐流,迷茫无所适从,但可幸的是,现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