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0129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规划实施方案.docx

江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实施方案提要

1.1名称: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

1.2建设地点: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

1.3建设单位: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1.4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211”动物胚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花卉蔬菜研究所、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

1.5总体目标:

通过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快畜禽、蔬菜、苗木、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等高新成果的引进与技术组装集成,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建立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产业开发、技术培训和技术网络服务体系,着重解决影响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将畜禽、蔬菜苗木、农产品加工建设成三大主导产业,生猪、肉羊、肉牛、吉安红毛鸭、绿色食品、食用菌、优质蔬菜、苗木等主导产品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建立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集团,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先进科技作用,应用现代农业新设施和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绿色食品,力争核心区终端产品80%达到绿色食品

A级以上的标准,将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成具有突出区域特色、精品生产、龙头带动和展示示范等强大功能的现代农业科技园。

1.6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建

35

江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设。

1.6.1核心区

核心区总面积920公顷,分布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作为整个科技园的技术创新与技术组装集成基地和技术示范辐射源,进行重点建设。

根据总体目标要求,核心区分为6个功能区。

其中,畜禽良种繁育区,占地面积130公顷;绿色食品生产区,占地面积250公顷;优质良种繁育区,占地面积250公顷;食品加工区,占地面积200公顷;设施农业区,占地面积60公顷;管理服务区,占地面积30公顷。

1.6.2示范区

示范区的功能是良种扩繁,种植、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主导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及技术服务与产品销售服务。

示范区总面积6700公顷,分布在核心区周边的20个乡镇村,即吉安县的锦源、凤凰、永阳;井冈山市的拿山、新城;吉州区的白塘、禾埠;青原区的河东;吉水县的八都、金滩;永丰县的坑田、潭城、塍田;泰和县的澄江、上田;安福县的江南、寮塘;遂川县的泉江、珠田、枚江等。

根据园区的建设要求,示范区建设五类生产基地:

(1)优质肉猪生产基地;

(2)优质肉牛生产基地;(3)肉羊生产基地;(4)红毛鸭生产基地;(5)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1.6.3辐射区

辐射区包括核心区、示范区周边的井冈山、遂川、万安、永新、安福、泰和、吉州、青原、吉安、吉水、新干、峡江、永丰等13个县(市、区)的200个乡镇。

辐射总面积67000公顷。

1.6.4各区之间的联结形式和渠道

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的联结通过技术传播、技术服务、培训人员、供应种苗、产品回收、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网络信息、市场纽带、组建企业(以核心区企业为龙头)等形式和途径来实现。

1.7主要技术内容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围绕发展畜禽、蔬菜、花卉三大主导产业,以高科技育种、绿色食品生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研究开发良种猪杂交选育,波尔山羊繁育、优质肉牛杂交繁育、吉安红毛鸭选育、泰和乌鸡繁育、动物胚胎移植、植物离体培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生态农业等关键技术,形成技术创新及技术组装集成基地和技术示范辐射源。

通过运用现代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原理以及沼气生态工程,突出环境保护和绿色无公害生产,导入现代企业组织理念和运作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以此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园区围绕关键技术的转化与示范推广应用,建立相应的良种良法模式,以提供种苗、培训技术、市场服务为手段,建立和健全“公司+专家+标准+基地+农户”的市场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

1.8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1.8.1总投资:

园区建设总投资21636.4万元(不含食品加工区,下同),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11553万元,开办费及无形资产投资等

1801.25万元,流动资金8282.1万元。

1.8.2资金筹措:

总投资21636.4万元中,国家财政安排专项投资

2600万元, 银行贷款85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含招商引资)10626.4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包括自有资金、招商引资、其他企业入股资金、农民入股、土地出让等。

1.9主要经济指标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投资全部完成,建设达标后的2008年进入全投产

期后,按80%的生产负荷计算,核心区年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达13466万元,年平均经营成本8388万元。

正常年利润总额1921万元,提供税源年增利润1921万元,提供税源1867万元(产品销售税和所得税)。

同时,园区的畜禽、蔬菜等主导产业的三元杂交优质商品肉牛2万头,四元杂交优质商品猪50万头,红毛鸭1000万羽,无公害特种蔬菜30万吨,精深加工农

产品约15万吨。

1.10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建成可进一步壮大本区域的畜禽、蔬菜、园林苗木主导产业,加速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村城镇建设步伐,改善生产条件,可直接提供3-5万人就业的机会,有助于带动、解决当地农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并实现一、二、三产业同时增量发展。

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园区、辐射区乃至全市、全省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由于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示范与推广应用,不仅可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的科技意识,而且有能力促进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辐射效益。

在生态效益方面,广泛运用生态学原理,以种养结合为主要开发模式,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微生物转化(沼气、食用菌),将经过粪肥无公害处

理后的液体肥料、沼气能源科学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绿色无公害化生产,从而达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相结合,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章 建设项目的主要背景

2.1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的建设背景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转型阶段。

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都相对比较落后,广大农村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市场化程度低,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较低,与现代农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取得了一系列高新技术成果,急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着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国家科技部发布《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后,我国农业科技园蓬勃发展,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广东、北京、山东、浙江等省市均已建成,产生了先导作用,影响和带动了全国各地同类园区的发展。

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为园区所在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信息,展示了现代农业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培育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专家预测,“十五”期间将是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快速发展的时期。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的载体,正在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联结大市场与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纽带。

它将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展农业先进技术产业,展示世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架起与国际沟通和接轨的桥梁,促进国际农业先进技术和经济的交流。

江西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但农业发展存在诸如产业结构单一,农

产品加工严重滞后,农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竞争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产业化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难等问题。

吉安农业在江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些问题吉安更加突出。

吉安农业正面临着如何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吉安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增加农民收益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2.2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必要性

2.2.1建设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解决井冈山革命老区农民增收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不

可磨灭的功勋。

解放后,吉安市作为重点粮食产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改革开放后,吉安市农业与农村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而且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员。

目前,全区有万安、遂川、永新、安福等四个县列为国定贫困县,有大量的老区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建设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广大贫困地区的推广、转化,促进老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实现老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2.2建设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对推动红壤丘陵山区农业科技进步,跃

进红壤丘陵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典型指导作用。

江西是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红壤丘陵山区面积139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8%。

吉安属红壤山地丘陵区,全市中、低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1%,丘陵岗地占29%,平原占14%,水面占6%。

与全省其他丘陵山区一样,长期以来,吉安也是以稻-猪型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存在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产业不协调,产业化水平低,专业化

程度不高,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吉安市建设井冈山农业科技园,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质量,对吉安、江西乃至全国红壤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都具有指导作用。

2.2.3建设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对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的研

究日新月异,高产、优质、多抗性的新品种层出不穷,农业生产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但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吉安市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持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但也面临如何应用示范好农业先进技术,克服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问题。

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园建设,探索符合吉安和江西省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途径,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章 建设现状和有利条件

3.1园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江西省井冈山农业科技园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圈层进行布局,形成覆盖全市的科技创新及技术示范、推广网络。

核心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东经114031′至114041′,北纬26056′04″至26057′50″。

东起“赣粤”高速公路,南临秀江岭,西至明清文化古村钓源,北接钓源水库。

示范区选址分别位于吉安县的锦源、凤凰、永阳;井冈山市的拿山、新城;吉州区的白塘、禾埠;青原区的河东;吉水县的八都、金滩;永丰

江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县的坑田、潭城、滕田;泰和县的澄江、上田;安福县的江南、寮塘;遂川县的泉江、珠田、梅江等20个乡镇。

辐射区包括吉安市全境及吉安市周边地区,特别是遂川、万安、永新、安福等贫困县。

3.1.2气候资源与水资源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兴桥)核心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年太阳总辐射量425.55—452.80千焦耳/厘米2;年均气温17.1—18.60C,极端最高气温41.30C,极端最低气温-3.50C,无霜期平均296天;年降雨量1360—1577毫米,平均降雨天数为165天,年均蒸发量1372—1693毫米。

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82万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4937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56160立方米。

3.1.3土地资源

吉安市丘陵山区,土地山地为主。

其中耕地面积35.7万公顷,林业用地16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3%,可供放牧天然草山草坡31.1万公顷,可养水面2.7万公顷。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兴桥)核心区土壤主要有红壤、水稻土、潮土、黄壤、紫色土、暗黄棕壤等多种类型,区域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

3.1.4生物资源与地方特产

吉安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特色十分明显。

吉安市森林资源繁多,有林地2050万亩,森林覆盖率65.3%,活立木蓄积量4499万立方米,各种植物4000余种,盛产杉木、湿地松、马尾松、毛竹、油菜、柑桔、茶叶等。

草地资源丰富,可供放牧天然草山草坡31.1万公顷,为草食畜禽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绿色”饲料资源。

经过长期的改良、培育和生产,吉安的很多地方特产闻名遐尔。

黄牛品种资源丰富,为杂交肉牛改良和产业化提供了优质品种资源。

吉安红毛

鸭是生产著名“南安板鸭”的原料。

泰和乌骨鸡是中国的特色禽类,目前已开发出了系列品牌产品。

此外,安福火腿,遂川的金桔、狗古脑茶,井冈山茶叶等传统名特优产品闻名遐尔。

全市山清水秀,长瀑联群,溪流澄碧,风光旖旎,美丽如画,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

3.1.5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全市辖1 市2区10县,面积25万平方公里。

2000年全市人口470

万,国内生产总值155.6亿元,农业生产总值95.3亿元,农民平均收入

2158.5元。

吉安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林油基地,形成了优质粮油、经作、水果、木竹、药材、畜禽、水果、蔬菜等八大特色产业,建成千亩以上的种植基地240个,千头猪、万羽禽的养殖基地218个,年产值4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吉水的优质大米、永丰的蔬菜、峡江的烟叶、新干的药材、万安的水产、遂川的金桔、永新的蚕桑、安福和吉安县的松脂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实现了基地化生产、集团化经营。

吉安市形成了以京九铁路、105国道、319国道、赣江水道和正在修建的赣粤高速公路为主轴的交通网络,实现了覆盖全市、联通全国的数字化、程控化的通讯,健全了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开辟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农业投资环境十分宽松优越。

3.2园区发展现状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兴桥核心区),其前身为“吉安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是吉安市原有的农业“三场”所在地(吉安市畜禽良种场、吉安市农作物良种场、吉安市园艺场),基础条件较好,有一定的技术力量。

其中,吉安市畜禽良种场为省一级种猪场,是瘦肉型猪的重要繁殖基地,该场的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种猪育成技术达全省先进水平;现代牧业园“红毛鸭”选育技术、优势杂交肉牛培育技术通过科技部门鉴定,达到国内领

先水平。

吉安市农作物良种场育成的赣早籼系列水稻良种在全省享有盛誉。

近年来,在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市场培育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其中

芦笋营养钵育苗技术在周边地区产生很大的辐射效应,茄子嫁接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吉安市园艺场培育的无核沙田柚多次在省水果评比会上获奖。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开工建设2年来,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生产、科研运行状况良好。

到目前为止,园区已实现了“四通”,即通路、通电、通水和通电话,新建高档连栋大棚56栋1620平方米,钢架、轻质大棚40栋17000平方米,新建和扩建管理人员住房和猪、牛、鸭栏舍

5246平方米,新建和维修沼气池800立方米,铺设沼液输送管道1300米,新建沼液贮藏池170立方米,设成人工草场20公顷,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33.3公顷,生态果园13.3公顷,引进动植物新品种(系)250多个,并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

新建省内先进水平的植物组织培养室1个,已进行20余种蔬菜、果树、花卉和中药材的组织离体培育试验,招商引资项目——江西省波尔山羊原种场,赣中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吉州区种草养畜,先后落户园区。

同时,井冈山农业科技园还把中国农业大学国家

“211”动物胚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花卉蔬菜研究所、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确立了种猪BLUP法育种、优质杂交牛繁育、吉安“红毛鸭”原种世代组系选育等18项技术攻关课题。

江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示范区所在的20个乡镇村,国土面积为

1844.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15.9公顷,农村人口50.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880.43元,农业总产值92865.24万元。

其中,安福县、泰和县已列为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县,永丰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井冈山市已列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

3.3有利条件

3.3.1交通条件

吉安市是赣中南重镇,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呈“川”字形贯穿而过,交通便利,距粤、港、澳600—800公里,离闽、江、浙、沪600—1000公里,区位优势突出,是我省实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战略的要地。

3.3.2环境条件

按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定的项目采样和分析方法,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表明,核心区的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均属清洁,符合

绿色食品对基地水质、土壤、空气环境质量标准,适宜发展A级绿色食品。

3.3.3产业发展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猪、牛、鸭、蔬菜已成为吉安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不仅颇具规模,而且优质率较高,2000年,四大产业总产值达332900万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4.91%,其中:

猪占15.99%,牛占3.55%,鸭占2.95%,蔬菜占12.42%;猪的优质率为31%,牛的优质率为52%,鸭的优质率为43%,蔬菜优质率为29%。

为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4基础条件

井冈山农业科技园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授牌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并已经纳入吉安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园区始建于2000年6月,经过近2年的基础建设,核心区的政府投资已达

1569万元,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初步完成了畜禽育种区,组织培养室、蔬菜育种区、粪肥无公害处理、生态果业区的前期工作,并开展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试验示范,园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已经到位。

示范区主导产品的专

业化生产初具规模,产业化服务体系已具雏形。

3.3.5技术条件

(1)园区内有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队伍。

现有农业科技人员256人,其中:

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高级畜牧兽医师、高级农经师)38人,农艺师(畜牧兽医师)73人。

农民技师465人,获绿色证书的科技型农民1390人。

(2)拥有一批先进实用新技术。

《红毛鸭选育》、《优质杂交商品肉牛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茄子嫁接栽培技术研究》等项成果于2000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瘦肉型良种猪的繁育和推广》、《串叶

松香的栽培技术及喂猪效果试验研究》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同时,还在实施科技部门下达的《优质杂交商品肉牛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中试项目,农业部、科技部下达的《吉安红毛鸭提纯选育》以及省、市科技、农业部门下达的《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优质杂交猪四系繁育技术研究》、《大型沼气工程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效。

(3)有国内高新技术科研机构的支持。

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211”动物胚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花卉蔬菜研究所,江西省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4.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方针,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基本要求,根据《井冈山农业科

技园总体规划》提出的布局、建设

江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内容与技术路线,坚持高标准、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以创新促开发,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新思路、新方法,把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成为集现代先进技术、设备、产业于一体,引导示范带动功能强的“江西第一、全国一流”的农业科技园,探索出农科教、农工贸一体化、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路子。

4.2基本原则

4.2.1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

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注重示范带动的社会效益,充分体现区域优势,促进优质高效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以损害生态效益为代价来谋求短期的经济效益。

4.2.2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主导产业,整体推进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畜禽良种、蔬菜苗木生产、农产品加工等三个主导产业,整体推进种植、养殖、贸易、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产业的协调发展。

4.2.3科技支撑为依托,立足绿色农产品生产

突出区域资源特色,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在建设中坚持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通过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立足绿色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4.3发展目标

4.3.1总体目标

瞄准21世纪初世界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发展趋势,建设一批产、供、

销一体化的农业高技术产业开发和产业化工程项目;建成一个适合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融合农业科技推广、生产示范、农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逐步形成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逐步地改变农业科技不能适应成果迅速转化、产业化和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要求的局面。

4.3.2阶段目标

(一)2003—2004年建设项目启动期目标:

(1)制定井冈山农业科技园建设总体规划,对核心区和示范区划进行统筹布局、功能定位,使核心区的水利设施、田间道路、林网渠系、建筑设施合理布置,并逐步完成首期项目的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2)组织“技术专家委员会”对首期进入农业科技园核心区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筛选入园项目。

对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优先启动。

(3)通过项目启动,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大量的水稻、蔬菜、苗木、畜禽、牧草等优质种苗,实现农业科技项目10项以上,农业科技企业达到15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利税1100万元以上。

(4)农业科技园辐射示范区面积到2000公顷以上。

2004年使农业科技园的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含示范区)。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

企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技术、管理骨干人员达到企业人员的20%,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企业家分别为300人和40人(含示范区)。

(二)2005—2006年建设项目功能开发期目标:

(1)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园(兴桥)核心区的土建工程、园林景观、

渠系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二期项目的所必须的公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