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1395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孟子两章习题DOC.docx

孟子两章习题DOC

《孟子》两章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米粟(   ) 山溪(   ) 畎(   )亩 拂(   )乱

管夷(   )吾 寡(   )助  筋(   )骨 拂(   )士

2、解释加点的字。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夫环而攻之()

③兵革非不坚利也()       ④委而去之()()         

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⑧七里之郭( )

⑨多助之至( )           ⑩人恒过( )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两章》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名______,字______,战国时    家,    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5、《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

《孟子》、       、       、          并称为“四书”。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结论是           。

7、《生与忧患死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是:

                 。

8、翻译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一词多义。

 道: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    )②得道者多助(  )③伐无道,诛暴秦(  )

 固: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池非不深也(    )

 国: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二、文言文阅读。

新课标第一网

(一)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日: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日:

“子何恃而往?

”日: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日: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多义词。

自南海还(   )望桓侯而还走(   )蜀之鄙有二僧(   )肉食者鄙(   )西蜀之去南海(   )去国怀乡(   )

2、下列句子加黑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之南海

子墨子距

B.其一贫,其一富

其真无马邪

C.以告富者

必以分人

3、翻泽下列句子。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2)人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义引用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的道理。

(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

  4、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用课文词语回答)

  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试具体比较分析。

  

  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4、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sù xī quǎn fú yí guǎ jīn bì

2、①围攻表转折②发语词这③泛指武器装备④委:

放弃;去:

离开

⑤限制凭借⑥震慑⑦“畔”同“叛”,意义:

背叛。

⑧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⑨极点。

⑩常常

3、

(1)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因此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交给这个人。

(4)困扰他的内心,让他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5)因此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没有的才干。

(6)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轲子舆思想教育儒

5、孟子及其弟子《大学》、《论语》、《中庸》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结论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1)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兄弟骨肉)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9、道:

道路 仁政 道义      固:

巩固 固执,顽固   池:

池塘 护城河

   国:

国防 国都

二、文言文阅读。

(一)1、回来掉转(回转)边境目光短浅距离离开

2、C

3、

(1)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4、蜀鄙二僧(去南海)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意思对即可)

(二)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3、使……坚韧;奋起,有所作为;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

  给;指被任用;指被任用;指被任用;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经常

  4、翻译

  

(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5、B

  6、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7、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8、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

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三)1、“得道”“天下顺之”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3、

(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家和万事兴。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孟子》两章习题

中考题:

天津市200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6、句中黑体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

   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

 17、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2分)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18、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黑体的成语。

(4分)(如每词能写三个以上,另加1分)

   ⑴ 多助之至:

                            。

    ⑵ 失道者寡助:

                 。

 19、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

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

                                。

〖参考答案〗

 16、(2分)C

 17、(2分)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18、(4分)如获至宝、至高无上、至理名言等;曲高和寡、孤陋寡闻、寡廉鲜耻、孤家寡人等

 19、(3分)D

 20、(3分)让老百姓定居不能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服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

(每句1分)

佛山市200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10题:

  6、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肉食者谋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

  7、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作)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8、选出下列句子中解释错误的一项()

   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兵器B、寡助之至至:

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D、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10、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个句子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答案〗

    6、B7、D8、C9、C10、

200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完成6~10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

(4分)

   A、

   B、

   C、

   D、

   F、

  7、“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

(2分)

  8、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表示)。

(2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分)

〖参考答案〗

  6、AB7、施行仁政的人君子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或者:

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

 10、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2002年常州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 三里之城() ⑵ 池非不深()

   ⑶ 委而去之() ⑷ 亲戚畔之()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主旨是          。

  3、文中的双重否定句是               ,从修辞角度看,这是一组               。

  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5、本文主要是从      和       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

  6、本文的结构方式是     。

  7、翻译: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

〖参考答案〗

   1、内城护城河放弃同“叛”背叛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4、对比论证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总分总

  7、略

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贵阳实验区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故:

   ⑵ 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2分)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4、语段说: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3分)

  (相关链接材料)

〖参考答案〗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⑴ 所以

   ⑵ 这种人(每个1分)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每点1分)

  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2004年四川省遂宁市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     ,     ,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

  1、C2、B3、B4、C5、D

2004年泰安市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2分)

   ⑴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⑵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⑴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⑵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分)

    答: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弼”,辅佐边境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湖北省咸宁市2003年高中、中专招生考试

(四)孟子散文气势磅礴,善用排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

(12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分)

   ⑴ 池非不深也( )

 

   ⑵ 委而去之( )

   ⑶ 故君子有不战( )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