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44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docx

林松房屋鉴定报告

 

鉴定报告

 

报告内容:

房屋结构安全鉴定

工程名称:

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

委托人:

林松、张玉珍

报告编号:

鉴2012-010

鉴定单位:

四川东升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日期:

2012年7月9日

 

主要检测:

 

工程负责:

 

审核:

 

批准:

 

报告声明:

1、报告无机构章、资质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经重新加盖机构章、资质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检测人、工程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章无效。

4、报告涂改、换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

5、对该鉴定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方提出。

第一部分工程基本情况

1.1基本情况

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修建于2011年,现已使用。

为查明房屋结构的现状情况,委托我单位对房屋主体结构进行结构安全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1.2概况

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本建筑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地下室一层,底部一层,上部七层砖混],房屋建筑平面呈“矩”形,1个结构单元,建筑面积约为920m2。

抗震墙体采用MU10页岩实心砖,M10混合砂浆砌筑的配筋砖砌体抗震墙,框架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框架柱截面为500X500,框架梁截面为350X1200;以上各层墙体采用MU10页岩实心砖,砂浆分别采用M10.0、M7.5和M5.0混合砂浆,地下室顶板、1层、屋面层采用混凝土现浇楼板,其余楼层为混凝土预制板楼面。

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部分结构安全鉴定

2.1鉴定内容及鉴定依据

2.1.1检测鉴定的目的、范围及内容

1、检测鉴定目的:

查明房屋结构的现状情况及抗震性能。

2、检测鉴定范围:

包括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维护系统。

3、检测内容:

通过查看建筑物的外观状况、结构体系的整体性、结构选型、构件的平面布置的合理性,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建筑物的沉降及倾斜,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有关规定,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适修性和抗震性能作出鉴定结论,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2.1.2鉴定依据

依据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贯入法检测砌体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

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

10)《民用建筑可靠度鉴定标准》GB50292-1999

1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2.1.3检测方法及仪器

1、检测方法

(1)基本原则:

以无损检测为主,非破损或微破损检测为辅。

(2)结构体系检测:

查看结构体系的整体性、结构选型、传力途径是否合理及观察梁、柱布置情况。

(3)外观检测:

用目测法检测结构整体及单个构件的外观质量情况,当存在明显缺陷时,结合各种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对缺陷特征值(如倾斜度、不均匀沉降量、挠度、裂缝宽度等)作进一步的测量。

(4)材料强度检测:

有必要时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及承重墙中砌筑砂浆和砖强度。

 

2、检测仪器

表1检测仪器一览表

仪器名称

型号或精度

产地

光学经纬仪

J2-1

中国苏州

混凝土回弹仪

ZC3-A

中国山东

测砖回弹仪

ZC4

中国山东

砂浆回弹仪

ZC5

中国山东

建筑工程多功能检测器

JZC-D

中国温州

2.2地基基础

2.2.1基础

现场检查受检楼房四周散水完好,楼房底层墙体外观完好,未见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房屋变形,楼房整体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可判定受检楼房地基基础满足使用要求。

2.3主体结构

对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主体结构检测鉴定,主要包括混凝土构件检测、砌体结构构件检测、楼房主体倾斜变形检测、主体构件裂缝检测及相关分析等项目。

2.3.1混凝土构件检测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评定,每种类型的每一受力构件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裂缝等四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其等级,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1、现场调查范围内,未发现混凝土构件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缺陷。

2、连接方式正确,构造符合国家设计规范要求,无缺陷,或仅有局部的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

3、受弯构件挠度及施工偏差造成的侧向弯曲满足要求。

4、混凝土结构构件本身未发现明显可见裂缝。

经现场调查后综合评定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混凝土构件强度值满足要求。

2.3.2砌体结构构件检测

砌体结构构件的评定,每种类型的每一受力构件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裂缝等四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其等级,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

1、现场调查范围内,未发现砌体结构构件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缺陷。

2、墙、柱的高厚比符合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的要求。

3、连接及砌筑方式正确,构造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要求,无缺陷或仅有局部的表面缺陷,工作无异常。

4、墙、柱的位移或变形满足要求。

5、主梁支座下的墙、柱端部或中部未出现沿块材断裂(贯通)的竖向裂缝。

6、混凝土结构构件本身未发现明显可见裂缝。

经现场调查后综合评定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砌体构件强度值满足要求。

2.3.3尺寸与偏差

现场工程实际特点,现场采取钢卷尺和游标卡尺对受检楼房部分结构构件尺寸进行抽查检测,楼房结构构件尺寸设置与设计相符;参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抽查构件尺寸偏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2.3.4楼、屋面结构

结合资料现场调查,受检房屋采用混凝土预制楼板。

板材各项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现场检查,未发现楼、屋面板出现变形、开裂等现象,楼、屋面板外观完好。

2.3.5变形与损伤

现场检查,楼房混凝土构件外观完好,未发现肉眼可见位移和开裂。

2.3.6砌体构件检测

现场剔开砌体构件表面抹灰层,目测砖砌体的灰缝横平竖直,水平及竖向砌筑灰缝饱满度总体质量较好。

参考《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相关规定,砂浆砌筑满足规范要求。

2.4结构抗震能力鉴定

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

1、1992年7月1日以前设计的建筑工程按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

2、1992年7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之间设计的建筑工程,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进行鉴定。

3、2002年1月1至2010年11月31日,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进行鉴定。

4、2010年12月01日以后修建的房屋,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鉴定。

本工程的抗震鉴定依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

 

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总体信息和地基基础

建筑结构总体信息

1

结构信息

层数

层高(m)

总高H(m)

长L(m)

宽B(m)

H/B

L/B

竖向承重结构

砌体结构□

钢筋砼框架□

框架-剪力墙□

内框架砖房□

底层框架砖房?

6+1

3.9/3

21.9

16.5

14.4

1.52

1.14

单层砼柱厂房□

单层砖柱厂房□

2

楼(屋)面结构

混凝土现浇板?

混凝土预制板□

其它形式:

3

建筑物用途

住宅

4

设计及建成时间

设计时间:

2010年

建成时间:

2011年

已使用:

1年

5

原设计地震信息

设防烈度:

6度

设计地震分组:

第二组

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

0.05g

变更后地震信息

设防烈度:

6度

设计地震分组:

第二组

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

0.05g

6

原设计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

0.3kN/m2

楼面活荷载:

2.0kN/m2

屋面活荷载:

2.0kN/m2

变更后荷载标准值

基本风压:

0.3kN/m2

楼面活荷载:

2.0kN/m2

屋面活荷载:

2.0kN/m2

7

设防分类和安全等级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丙类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结构抗震等级

框架抗震等级:

三级

剪力墙抗震等级:

三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级

场地和地基基础

8

场地对建筑的影响鉴定(两项选其一)

不需鉴定

该房屋地段类别为抗震有利地段

影响鉴定

地基基础抗震鉴定(两项选其一)

不需鉴定

□丁类建筑;?

6度时建筑;□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8、9度时,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

抗震鉴定

注:

表中选择框用?

表示选中该项。

多层砌体房屋的第一级抗震鉴定

一般规定

1

总体信息

设防烈度:

6度

墙体类别:

页岩实心墙

墙体厚度240mm

2

外观和内在质量

墙体空鼓:

□有;?

墙体酥碱:

□有;?

墙体歪闪:

□有;?

大梁、屋架下竖向裂缝:

□有;?

墙体交接处裂缝:

□有;?

第一级鉴定

评定项目

结构现状

规范要求

评定结果

3

结构体系

房屋总高度(m)

21.9

≤22

满足

房屋高宽比H/B

1.52

≤2.5

满足

房屋层数

7

≤7

满足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14.4

≤18

满足

4

规则性

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

均匀

均匀

满足

同一楼层楼板高差

无高差

≤500mm

满足

楼层质心和刚心

基本重合或接近

基本重合或接近

满足

5

强度

块材(砖)强度

MU10

MU10

满足

砂浆强度

M10

≥M5

满足

6

整体性连接

纵横墙布置

平面内闭合

平面内闭合

满足

纵横墙连接处墙内孔洞

满足

纵横墙连接处砌筑方式

咬槎砌筑

咬槎砌筑

满足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

2?

6/每10皮砖

2?

6/每10皮砖

满足

7

楼屋盖的连接

预制板楼、屋盖

座浆;板缝填实;板面水泥砂浆面层

座浆;板缝填实;板面水泥砂浆面层

满足

转换层楼盖

120mm厚现浇板

板厚不应小于12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满足

木屋架

□下弦杆;

□竖向支撑

□满足;□不满足

楼、屋盖构件支承长度

120mm

≥100mm

满足

8

钢筋混凝土圈梁

屋盖圈梁

满足

楼盖圈梁

满足

圈梁高度(mm)

180

≥120

满足

圈梁钢筋(mm)

4?

10

4?

10

满足

9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

外墙四角

楼梯间四角

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内墙与外墙交接处

过渡层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隔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过渡层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满足

构造柱最小截面

240mm×240mm

240mm×240mm(过渡层)

240mm×180mm

满足

最小配筋

4?

14

4?

12

≥4?

14(过渡层)

≥4?

14(外墙)

≥4?

12(其它)

满足

箍筋间距

200mm

≤250mm

满足

10

局部尺寸和连接

门窗间墙最小宽度

1.0m

≥1m

满足

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

1m

≥1m

满足

5m大梁至门窗洞边[8]

□≥0.8m;□≥1m;□≥1.5m

□满足;□不满足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

1m

≥1m;

满足

楼梯间及门厅6m大梁在砖墙转角处支承长度

≥490mm

□满足;□不满足

出屋面小房间砂浆强度

M5

≥M5

满足

11

非结构构件的构造

隔墙与两侧墙体或柱

□有拉结;□无拉结

有拉结

□满足;□不满足

隔墙长度大于5.1m或高度大于3m墙顶与梁板

□有连接;□无连接

有连接

□满足;□不满足

无拉结女儿墙和门脸等突出屋面的高度

□≤0.5m;□≥0.5m

≤0.5m

□满足;□不满足

刚性房屋的封闭女儿墙

≤0.9m

□满足;□不满足

出屋面小烟囱在出入口或临街处防倒塌措施

□有;□无

□满足;□不满足

混凝土悬挑构件稳定性

稳定

稳定

满足

12

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

实心墙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

L=m;

B=8m

L=22m;

B=15m

满足

?

空斗墙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

L=m;

B=m

L=m;

B=m

□满足;□不满足

?

自承重墙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

L=m;

B=m

L=m;

B=m

□满足;□不满足

?

悬挑楼层、通长阳台的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

L=m;

B=m

L=m;

B=m

□满足;□不满足

?

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等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

L=m;

B=m

L=m;

B=m

□满足;□不满足

13

结构选型

底部框架-

抗震墙结构

底部框架-

抗震墙结构

合理

14

伸缩缝设置

---

---

---

15

第一级鉴定结论

综合抗震能力满足6度(0.05g)抗震鉴定要求

16

第二级鉴定结论

第三部分建筑结构质量分析

3.1地基基础分析

根据地基基础相关资料分析,结合主体结构倾斜变形观测结果,现对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地基基础综合分析如下:

现场检查受检楼房四周散水完好,楼房底层墙体外观完好,未见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房屋变形,楼房整体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综合上述分析,受检楼房地基基础满足要求。

3.2主体结构分析

根据主体结构的现场查勘,结合相关调查,现对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主体结构综合分析如下:

1、房屋现有主体结构构件承载力满足要求。

2、受检楼房结构布置满足要求;受检房屋构造柱布置满足要求;构件尺寸偏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根据实测楼房观测点位不同方向的倾斜变形状况,受检建筑物主体倾斜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第四部分鉴定结论

根据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综合分析,现对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林松、张玉珍房屋做建筑结构质量鉴定结论如下: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该房屋可靠性评定为Asu级;综合抗震能力满足6度(0.05g)抗震鉴定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