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52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docx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

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自北向南大范围爆发雾霾天气的原因。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

请对治理雾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

 

【答案】

(1)自然原因:

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冬季冷锋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

人为原因:

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加重PM2.5含量;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2)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植树造林等。

【解析】

(1)从自然条件看,可吸入颗粒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我国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大气中水汽凝结核充足。

雾霾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的环境,冬季冷锋活动易形成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

从人为因素看,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使用等,会加重PM2.5含量。

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所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2)治理雾霾主要从减少可吸入颗粒的排放、增加吸烟滞尘能力方面考虑。

减排措施是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

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

森林有吸烟滞尘功能,应提高植树造林面积等。

2.(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洲鲤鱼属底层鱼,常栖息于水域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喜欢在有腐殖质的泥层中寻找食物。

其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

亚洲鲤鱼擅打桩(受惊吓时,本能地将头扎进水底淤泥的现象)更擅跳跃。

1963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局首次将亚洲鲤鱼引进阿肯色州,本想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来控制泛滥的水生植物。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密西西比河发生了几次洪水,使亚洲鲤鱼进入宽阔的水域。

获得自由之后,亚洲鲤鱼便开始疯狂“占领”河道,并不断向北迁徙,沿途大量产卵、繁殖。

亚洲鲤鱼目前已“统治”了美国几大主要河流的大多数流域。

分析目前亚洲鲤鱼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答案】成群的鲤鱼跃出水面,会给妨碍当地的水上交通。

使当地渔业资源遭受破坏,鱼类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

破坏当地河湖的生态平衡,导致水中的生物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使原本清澈的水变浑浊,进而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活。

河道上水电站泄洪时,会被数量惊人的鲤鱼堵住出口。

【解析】亚洲鲤鱼更擅跳跃,成群的鲤鱼跃出水面,会给妨碍当地的水上交通。

亚洲鲤鱼目前已“统治”了美国几大主要河流的大多数流域。

使当地渔业资源遭受破坏,鱼类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

破坏当地河湖的生态平衡,导致水中的生物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喜欢在有腐殖质的泥层中寻找食物,易使原本清澈的水变浑浊,进而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活。

亚洲鲤鱼便开始疯狂“占领”河道,并不断向北迁徙,沿途大量产卵、繁殖。

河道上水电站泄洪时,会被数量惊人的鲤鱼堵住出口。

3.近年来农村大量出现的废旧塑料包装、农膜、秸秆等垃圾因处理不当而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我国农村的真实写照。

目前,全国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为37%,其中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1%,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5%,其中无害化处理率达89%。

要破解“垃圾围村”的顽疾,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

(1)指出农村垃圾的危害。

 

(2)请你提出整治农村垃圾的措施。

 

【答案】

(1)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导致饮用水水质下降;引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富集,农作物品质下降;垃圾阻塞河道,导致河流泄洪能力下降;垃圾中有害物质经风化渗漏,污染土壤,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垃圾扬尘和焚烧,污染大气;危害人体与牲畜健康。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管理,防止城市向农村违规排放垃圾等。

【解析】

(1)结合材料中农村垃圾的处理情况可以得出农村垃圾的主要危害是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导致饮用水水质下降。

引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富集,农作物品质下降。

垃圾阻塞河道,导致河流泄洪能力下降。

垃圾中有害物质经风化渗漏,污染土壤,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垃圾扬尘和焚烧,污染大气。

垃圾还会危害人体与牲畜的健康。

(2)农村垃圾的整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管理,防止城市向农村违规排放垃圾等。

4.2017年1月5日,温州西向生态填埋场进入试投用阶段,该项目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核心工程。

今后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后的固化飞灰和需要应急处置的各类生活垃圾将运送到这里进行填埋消纳。

困扰温州多年的市区“垃圾围城”,终于有了破局之策。

简述温州出现“垃圾围城”现象的主要原因及西向生态填埋场投用对市区的有利影响。

 

【答案】原因;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多,生活生产排污量大;垃圾场规划不合理,清理垃圾能力差。

有利影响:

减少垃圾占地面积;减少对大气、土壤及水的污染;改善居住环境。

【解析】“垃圾围城”指的是城市排放大量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原因是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多,生活生产排污量大;垃圾场规划不合理,清理垃圾能力差。

从材料中可知生态填埋场投用可减少垃圾占地面积,减少对大气、土壤及水的污染,改善居住环境。

5.清明祭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清明假日的实施,回家扫墓的人越来越多,祭祀用品也不断推陈出新,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请说明不合理的祭祀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问题:

焚烧纸钱、鞭炮污染空气;可能引发山火;产生白色污染;浪费资源等。

建议:

大力宣传文明祭祀,以鲜花、植树等新的祭祀方式替换烧纸钱,放鞭炮;发挥网络的作用,鼓励网上扫墓;消防部门对重点区域加强监控,防止山火发生或扩散。

【解析】祭祀时焚烧纸钱、鞭炮污染空气。

春季气候干燥,可能引发山火。

装祭祀物品的塑料袋,易产生白色污染。

燃烧过多,浪费资源等。

合理建议是大力宣传文明祭祀,以鲜花、植树等新的祭祀方式替换烧纸钱,放鞭炮。

发挥网络的作用,鼓励网上扫墓。

消防部门对重点区域加强监控,防止山火发生或扩散。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下图中的M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湖岸四周牧场连片,湖区渔业资源丰富,除盛产鱼虾外,湖岸水产养殖业发达。

为方便湖底石油的开采及出口,人们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挖深并定期清淤,现可通行远洋油轮。

近年来,这个巨大的“聚宝盆”陷入了水质恶化的困境。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M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答案】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

【解析】M湖水质恶化与周边环境的恶化有直接关系。

由于人工拓宽北部入海水道,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周边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渗漏,导致湖面油污增加;湖区发展养殖业产生的残饵、湖岸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周围城市生活污水等随河流排入湖泊,使湖水水质恶化。

7.冰川末端变化是反映冰川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强烈消融,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在1993年分裂为东、西两支。

监测结果表明,在分裂之间的1959-1993年,1号冰川末端平均退缩速率为4.5米/年。

1994-2011年,东、西两支平均退缩速率分别为3.6米/年和6.1米/年。

下图为1980-2011年我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退缩速率统计图。

(1)材料所反映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试列举三条可缓解该环境问题的措施。

 

【答案】

(1)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砍伐森林、扩大耕地等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大。

(2)植树造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节约利用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图示,反映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西支末端退缩速率大致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退缩,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释放过多温室气体,导致气温升高;对植被的破坏,过度砍伐森林等,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无法被吸收转化,浓度上升加剧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

(2)针对上述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思想意识上,政府加大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

植被保护方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上:

提高技术,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矿区内保护耕地等;对化石燃料深加工和精加工;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

8.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与大兴安岭西侧低山丘陵接壤,主要保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和河谷湿地等生态系统。

2016年1月13-14日,环保部就该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存在大片喷灌农业等问题约谈当地政府,督促其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说明大片喷灌农业的存在,对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草原生态系统的危害。

 

【答案】发展喷灌农业开垦耕地,破坏草原植被;农田土质疏松,季节性祼露加剧了风蚀和水蚀作用,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引水灌溉,破坏水平衡;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失调。

【解析】解读材料可知,草原内大片喷灌农业的危害可从对植被、土壤、水源、生态系统等方面分析。

区域内出现大面积喷灌农业,推测当地对草地过度垦殖,造成草场破坏,植被覆盖率下降。

;加上该区气候降水少,风沙活动频繁,植被稀少,加剧区域土地荒漠化,土壤费力下降;大量饮水灌溉,造成区域水资源减少,水平衡被打破;草场退化,水资源减少,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区域内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9.曾经“漫江碧透”的渭河,如今成了国内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陕西省政府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要求到2017年,渭河全面消除污染严重水域。

说明渭河水体污染严重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答案】原因: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排放量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人口激增等。

 措施:

污水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以减少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与监督等。

【解析】根据材料和图示,渭河水体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从流域产业发展、人口增加等方面分析;解决水污染的措施,围绕减排和治理等方面回答。

从图中看出,渭河流域内城市较多,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增加,生活污水增多;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工业废水增加;加上渭河谷地农耕的农业污水排放量大,水体污染来源广,污染严重。

解决措施中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农业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工业废水治理回收再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政府方面,加强监督和立法,以法律形式约束居民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0.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

下图为2013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生态补偿的空间差异图(负值表示需要交纳生态补偿金,正值表示需要得到的生态补偿金)。

简述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生态补偿金的空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空间差异:

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生态补偿金的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京、津、沪、苏、粤等省市需要交纳的生态补偿金较多,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和中部地区需要得到的生态补偿金较少,西部地区需要得到的生态补偿金较多,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需要得到的生态补偿金最多。

原因:

京、津、沪、苏、粤等省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占用了其他地区的资源;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少。

【解析】从图示看出,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生态补偿金的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粤苏等省市,因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活动占用大量资源,且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投入较大,所以需要交纳的生态补偿金较多。

东部某些省区也需要得到生态补偿金较少;西部的较多,其中最多是西藏和内蒙古。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当地需要为生态环境保护限制农业、经济活动等,故获得较高补偿。

11.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研究表明,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明显下降。

结合地形和植被情况,分析图示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

【答案】冬季盛行西北风,城市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风速较小);(冬季气温低,)植被处于休眠期(树木落叶),调节作用减弱。

【解析】根据季风的分布规律可知,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从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城市西北方向是山脉,冬季阻挡冬季风,气流越过山脉后下沉,风速减小,空气流动慢。

从植被状况看,冬季植被生长慢,树木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空气自净能力下降。

12.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近年来,呼伦贝尔地区的粮食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量逐年上升,已连续11年增产。

下图是呼伦贝尔地区位置简图。

下表为呼伦贝尔地区粮食产量(单位:

万吨)表。

(1)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不断扩大粮食种植规模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为应对上述问题,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水资源短缺,水质下降;草原退化、土壤盐碱化(或土地荒漠化);湿地(湖泊)面积缩小;干旱程度加剧,风沙天气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板结、酸化等。

(2)实施少耕、免(休)耕、限耕等措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退耕还草,保护植被;加强水资源管理,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精准农业,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处理好农牧业的关系等。

【解析】

(1)人为扩张草原地区种植范围,会对当地的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产生不利影响。

草原大面积被垦殖,区域内植被覆盖率短时间内下降,气候变干,临近干旱地区,风沙活动频繁,加剧地区荒漠化;同时区域内水分减小,水资源短缺;湿地湖泊等水域面积减少,草场退化;土壤可能板结、酸化,且肥力下降;同样,区域生态环境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2)考查区域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从农业结构调整、耕作方式、水资源利用、植被保护等方面来分析。

目前区域环境恶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为过度垦殖,应实施政策防止继续开荒,减少对草原的破坏;草原植被覆盖率减小,应退耕还草,重新种草等;种植业的比例应减少,调整好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尽快发展节水农业,保护当地水资源;同时实施精准农业,合理配用化肥和农药。

加大宣传和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二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

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简析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提出我国保护现有耕地的主要措施。

 

【答案】

(1)随着人口增加,住房用地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交通用地增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

(2)数量保护:

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质量保护:

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

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解析】

(1)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土地退化和人口增加耕地资源短缺、城市用地占用耕地、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

从材料一得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对住房需求增加,占用耕地。

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交通占用大量耕地。

同时,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导致耕地不断面积减少或者质量下降,危害耕地的灾害增加,耕地面积减少。

政府为保护环境,生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导致耕地面积下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得知,目前保护耕地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保住现有耕地数量,防止受破坏或者占用导致面积减少;占用耕地方面,严格控制,且对占用耕地要实施强制补偿制度;国家出台相关制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第二方面,保护耕地质量,如防止生态破坏导致耕地质量下降;针对性对灾毁耕地进行修复等。

14.藏羚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

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人工饲养成功的先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高寒草原地区的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

(1)简析藏羚羊数量减少的原因。

 

(2)简述防止藏羚羊数量减少的措施。

 

【答案】

(1)生态条件特殊(高海拔);人为捕杀;栖息地环境遭破坏。

(2)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人工繁育的能力等。

【解析】

(1)考查藏羚羊数量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从自然生存环境特征和物种发生、发育及消亡的自然现象。

藏羚羊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环境特殊,不利于其繁衍生长。

人为原因包括人为捕杀、生存环境被破坏、环境污染等。

(2)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其生存的环境;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提高人工繁育技术,保障存活数量,保护遗传资源;加强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意识;政府层面还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1月澳大利亚南澳洲发生30年来最严重森林火灾,南澳州这场林火主要发生在在阿德莱德地区,造成几万亩的森林被烧,几百栋民宅被毁。

(1)简析阿德莱德该季节森林火灾发生的自然原因。

 

(2)指出森林火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地处背风坡(易发生焚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枯枝、落叶等松散可燃物数量多。

(2)森林面积减少;污染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解析】

(1)1月份,澳大利亚是夏季,阿德莱德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

地处背风坡,易发生焚风效应,降水少。

夏季,气温高,枯枝、落叶等松散可燃物数量多,容易发生火灾。

(2)火灾导致当地森林面积减少,烟尘污染大气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