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154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doc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

写作提纲

一、绪论

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它与普通程序最大的区别是简易程序是在对普通程序进行简化以后形成的程序。

设置刑事简易程序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对于及时惩罚犯罪,提高办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论

(一)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概述

1、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自身特点

2、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3、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二)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现状

1、完善立法,走多元化模式

2、完善制度设计,保障被告人的基本权利

3、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4、完善审判组织模式,提高审判效率

三、结论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刑事简易程序存在适用范围狭窄、模式单一、对当事人主体地位尊重不足以及辩护权的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应在认真总结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包括程序本身设计和配套制度建立在内的全方位完善。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完善

XXX

【内容提要】刑事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审理部分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刑罚较轻的刑事案件所采用的较普通程序相对简化的第一审程序。

刑事简易程序是在诉讼程序上比较简化的一种特别程序类型。

诉讼程序简易化和简易程序多样化已成为刑事诉讼程序立法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但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刑事简易程序存在适用范围狭窄、模式单一、对当事人主体地位尊重不足以及辩护权的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应在认真总结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包括程序本身设计和配套制度建立在内的全方位完善。

【关键词】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公正效率改进完善

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它与普通程序最大的区别是简易程序是在对普通程序进行简化以后形成的程序。

刑事案件简易程序具有简易程序的一般特征:

对刑事案件审理前准备程序的简化属于广义上的刑事简易程序的范畴,而狭义来讲刑事简易程序是指对刑事案件庭审程序的简化。

刑事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轻微刑事案件所依法采用的,由审判人员一人独任审判审理案件所适用的较普通程序相对简化的诉讼程序。

设置刑事简易程序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对于及时惩罚犯罪,提高办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适用简易程序,首先要保证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不能为了简便、省事而将不应适用刑事简易程序的案件也按刑事简易程序审理。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4条规定:

“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来审理案件。

一、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概述

刑事诉讼程序是紧紧围绕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这对价值目标来展开的。

所谓诉讼公正就是对国家和个人利益之间的一种高水平的平衡,尤其要加强对受到刑事追诉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保障,在日益重视自由和民主的今天,对其的追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诉讼如果不能公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提高诉讼效率一方面可以将犯罪者迅速绳之以法使得无辜的人及早摆脱诉讼的拖累,另一方面在当前各国犯罪率日益上升的情况下,提高诉讼效率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上利用司法资源,这对于解决司法资源不足与日益众多的犯罪之间的矛盾,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本质上说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本身即是一对矛盾,正是因为存在矛盾,才更好地体现出诉讼价值。

而刑事简易程序的出现,将二者较好地有机结合起来,既实现了诉讼公正,又提高了诉讼效率①。

因此,设立案件简易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其实质在于促使刑事诉讼活动更加经济、更加科学。

我们知道如果对所有的刑事案件不分轻重、不加区别地按普通程序处理,往往造成案件积压。

这样,不仅简单的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重大、复杂案件的审判质量,造成所谓公正与效率的两败俱伤。

而设立案件简易程序,使其与普通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对刑事案件进行不同渠道地分流处理,正是恰当地协调公正与效率之间关系的明智之举。

二、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现状

(一)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自身特点

刑事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相比较有很大的简化,从刑事简易程序来看,具有如下特点:

1、刑事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第一审程序。

而对于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则不能适用。

2、刑事简易程序只能在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适用。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虽然也有第一审案件,但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3、适用刑事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必须是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犯罪较轻的简单刑事案件。

重大疑难、复杂的和涉外的刑事案件则不适用刑事简易程序。

4、刑事简易程序是普通程序的简化,能够达到迅速审判案件的目的。

即:

审判组织的简化,法庭审判程序的简化、审理期限的简化等。

5、审判组织简便。

即实行独任审判制。

(二)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刑事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指简易程序适用的法院、审级和案件。

1、简易程序适用的法院

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但从《刑诉法》第147条和174条规定的“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和“可以适用刑事简易程序”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的规定来看,只有基层人民法院可以适用刑事简易程序,中级以上级别的人民法院则不得适用刑事简易程序。

2、简易程序适用的审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第一审程序的第一次审理。

也就是说,当一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第一次审判后,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以及第二审程序审理认定第一审事实不清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时,尽管还是按照第一审程序对该案进行第二次审理,但不得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而应依法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至于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则不适用简易程序。

因为这些程序是为了纠正第一审或者第二审中的某些错误,或者为保证死刑案件的质量而设立的,它的法律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3、刑事简易程序适用的案件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74条以及最高院、最高检、司法部在2003年3月下发的《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案件;

(2)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3)告诉才处理的案件;(4)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自诉案件);(5)被告人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被告人自愿认罪的案件。

(三)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法不够完善,法律规范上过于简单

《刑诉法》作为程序法只有在第一百七十四条至第一百七十九条专门对简易程序做了规定。

例如简易程序适用案件的条件根据刑诉法第174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条件有两个:

一是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

二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

而这里的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指的是宣告刑,即人民法院依据法律具体对被告人做出的实际刑罚。

因此即使象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只要实际刑罚在三年以下就可适用简易程序。

但这样明显有违法律的公正以及惩治犯罪的目的,最后量刑可能较轻,但由于其犯罪性质较为严重,其社会危害性和负面影响都比一般的轻微案件严重。

所以法律条文上的简化和呆板,可能会让犯罪分子钻空子。

要真正做到不枉不纵仅仅有这六条立法,对于一套程序的设计条款仍显单薄,而且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具体方法、步骤缺乏明确规定。

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过于简单③。

2、简易程序公诉人没有派员出庭问题

刑诉法第175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也就是说检察机关在适用简易程序时有权自行决定是否派员参加,这使得整个诉讼呈现出较强化的纠问式色彩。

而检察院不派员参加,对案件审理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第一,它打破了刑事诉讼中控、辨、审的基本结构,使得整个审判活动变成法官与被告人相对垒的局面,法官既要充当审判者又要充当控诉者,其中立性和公正性势必会受到影响。

第二,由于公诉人不出庭使得原有的控诉和举证的功能难以实现,也无法相互质证和辩论。

第三,公诉人没有出庭将使得整个庭审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审判带有很大的任意性,违背了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

3、被告人对刑事简易程序选择适用问题

被告人对刑事简易程序选择适用问题也就是刑事简易程序的启动权问题。

检察院和法院对简易程序的选择,既有启动权,也有变更权。

虽然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都是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法院同意予以适用。

但是少数情况下,法院也会主动建议适用简易程序并征求检察院和被告人的同意,这在法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按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按普通程序提起公诉的案件,在开庭审理前只作程序性审查,不作实体性审查,也不提审被告人,以避免先入为主。

既然如此,法官何以判断被告人认罪或者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法官的职责在于保持中立,通过控辩双方的争辩,发现事实真相,正确适用法律,维护司法的公正与权威,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控辩双方的争论中,因此,法院主动建议适用简易程序是违背法官独立原则的。

况且,即使法院在开庭前对检察院以普通程序提起公诉的案件能够进行实体性审查,进而能够判断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也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与创设简易程序的目的相左的④。

刑诉法没有将被告人是否同意作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标准,也就是说,被告人既无权选择适用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检察院建议或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也无须征得被告人同意。

在实践中,这种缺陷不仅侵害了被告人的基本权利,也很可能导致简易程序的适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为上述被告人基本权利的缺失,使得大多数案件的被告人在被动地接受一种很有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的程序。

在被告人对其适用有异议的情况下,无论最终的判决如何,被告人都很难发自内心地对判决结果表示尊重和信服,这就使被告人觉得简易程序的判决结果缺乏公正而提起上诉,反而达不到诉讼活动简化的目的。

相反,如果简易程序的适用是在征求被告人的意见下决定的,或在被告人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决定适用的,被告人对判决结果的接受程度就会提高,在审判过程中反悔或在判决后提出上诉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刑事诉讼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简易程序中缺乏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保障性规定

一般说来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有辩护人辩护的相对比例更低,在被告人对简易程序的适用没有自主权利的前提下,如果又没有聘请辩护律师,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判决结果对于被告人来说容易缺乏公平性。

但是,即使委托了辩护人,也不一定有出庭的机会。

高法的司法解释在这个细节上规定,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辩护人可以不出庭(第216条)。

尽管同样是规定了辩护人不出庭,应当把书面辩护意见送交法院,但我国的简易程序毕竟不是书面审的形式而是开庭审判。

在一名法官独任审判的情况下,律师不出庭,检察官不出庭,法官的裁判实际上就是在控方的书面起诉意见和控方证据的基础上作出的,这对于被告人来说当然是显失公平⑥。

5、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有待扩大

现行法律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范围规定过窄。

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74条的规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的条件之一,必须是“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案件。

一般观点会认为“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通常为案情简单的案件,通过适用简易程序,可以使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办案效率。

但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刑罚的轻重与案件的难易不能划等号,比如,有时候一起盗窃数额刚够定罪标准的盗窃案认定起来却非常棘手。

二是“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标准不好把握。

“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以宣告刑为标准的,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引起混乱,若有自首、立功等减轻、免除情节,被告人即使犯了严重的刑事案件,也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还有现行刑法第99条规定“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那么“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三年以上”虽为两个不同的量刑幅度,但本数却是重合的:

以上实践中都是适用普通程序。

三是刑罚的轻重一般不应成为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

一些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证据已经相当确实、充分,控辩双方本来就不存在任何异议,此时却因为量刑的原因而适用普通程序,实在是人为降低诉讼效率,增加诉讼成本⑦。

三、对完善刑事简易程序的建议

针对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立法,走多元化模式

简易程序的改革应当以着重效率,保持最低限度公正标准为前提,突破一元化立法模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1、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

所谓“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是指“对某些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案件,在被告人自愿认罪的前提下,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基础上,采取简化部分审理程序,予以快速审结案件的一种新的法庭审理方式”。

2003年3月14日公布实施的《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若干意见(试行)》规定,对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一审公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征求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同意,可以对普通程序的审理方式予以简化,如被告人可以不再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供述;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被告人的讯问、发问可以简化或者省略;对无异议的证据可以当庭予以认证;控辩双方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等。

该意见的推行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层次。

2、对于比较轻微案件可以借鉴国外的处罚令程序实行书面审理。

即: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案件,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也认罪的,检察机关可以就该案适用书面审理程序征求被告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

如果各方都同意,那么,检察机关可以向法院移送全部案卷材料和被告人、被害人同意书面审理的意见书法院仅就检察院移送的材料和协议书进行书面审理。

3、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简易程序及相应的制度环境。

目前的简易程序可以进一步简化。

比如,减少适用简易程序的内部审批问题;进一步简化审理程序,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可只对关键证据和争议证据进行调查,不必逐证调查,辩论焦点可集中于量刑意见等。

另外简易程序不可能在孤立中求发展,要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必然需要一个和谐的制度环境,它与审前程序、普通程序等的改革和成熟密不可分。

因此,进一步推进相关制度的建设十分重要,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应在我国整个司法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进行。

(二)完善制度设计,保障被告人的基本权利

赋予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取消法院程序启动权。

法院只有同意并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权力,而无程序启动权。

另外,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程序的适用事关切身利益,理当享有程序启动权。

程序选择权包括程序启动权和程序变更权。

笔者认为,控诉方与被告方都应享有简易程序启动权,但只有双方达成合意并经得法院同意后方能适用。

在程序变更权方面,虽然目前法律规定被告人可以通过当庭翻供、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方式达到程序变更的目的,但是被告人是否认罪与被告人是否拥有程序变更权并不是同一个问题。

程序变更权是被告人理当享受的基本诉讼权利,法律应直接赋予其权利,只要被告人觉得适用简易程序对自己不利,就可以径直要求变更为普通程序,而不是非要等到开庭时通过不认罪的方式变相实现自己的程序变更权。

(三)完善审判组织模式,提高审判效率

1、完善庭审组织设计,提高庭审效率。

由于适用简易程序,独任法官需要在庭审前阅读案卷,以确定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这样势必会影响法官中立立场,先入为主。

另外公诉人不出庭,也容易导致庭审呈现“纠问式”审判倾向,且不利于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

为克服以上弊端,理论界与实务界都进行了积极探讨。

有学者主张在法院设立专门的预审法庭,专门负责审查此类起诉案件。

虽然建立预审法庭有利于避免法官先入为主,但不利于程序的衔接,移送手续的复杂也降低了诉讼效率,增加了司法成本。

相比而言,我更倾向于后者的改革思路,此种组织模式较好地兼顾了程序公正与效率提高。

2、集中办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诉讼效率。

司法实践中,许多法院已经在集中办理简易程序案件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集中办案包括多方面因素:

首先,集中办案力量,设立专办简易程序案件的独任法官;其次,集中开庭时间,如集中一天或半天审理简易程序案件,由于此类案件庭审时间一般比较短,所以一定的时间内可以集中审理较多的案件,这也方便了从看守所提押被告人,甚至可以直接到看守所集中开庭,这样把押解被告人的时间也省掉了,还能保证押解安全;再次,集中庭前、庭后工作,如集中送达起诉书副本、集中报结归档等。

(四)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现行法律把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限定在了“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案件。

司法实践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如果被告人认罪,就会当庭转为普通程序简化审。

从庭审效果上看,普通程序简化审与简易程序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区别。

所以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不一定要求最高刑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只要被告人认罪的,笔者主张将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最高刑适当提高。

结论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刑事简易程序存在适用范围狭窄、模式单一、对当事人主体地位尊重不足以及辩护权的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应在认真总结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对其进行包括程序本身设计和配套制度建立在内的全方位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吴东,范圣兵.刑事简易程序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

(1):

19-22.

②牛娟娟张筱.我国刑事简易程序若干问题探讨[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3):

45-47.

③李勋文.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5):

43-47.

④孙长永.论普通程序简易审[J].学术研究,2001,(12):

123.

⑤刘本燕.刑事简易程序分析与反思[J].河北法学,2005,23(6):

86-90.

⑥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72.

⑦李荣倩.中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186-187.

【参考文献】

1、牛娟娟张筱: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若干问题探讨》,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3)。

2、王以真:

《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左卫民:

《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孙长永:

《试论普通程序简易审》,学术研究,2001.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