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173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docx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

难忘的一课课文教案

【篇一:

23《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地指导;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

”所以,本课教学设计追求“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

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牢牢把握三次出现这句话的不同情况,联系时代背景,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激励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

旨在使学生学文不断情,动情不离文,在阅读中悟情,在品悟中动情,在动情后深情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搜集课文的时代背景资料、台湾的资料和文中涉及的伟人的资料。

(2)准备歌曲《我的中国心》,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导言: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前两课,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国历经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才有今天的繁荣富强,相信大家都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播放音乐)

2.学生交流听歌后的感受。

(预设:

感受到海外游子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

3.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难忘的一课》,一起去感受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台湾人民的心声。

(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

通过听歌曲和教师激情导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国情

1.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运用要素归纳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用简略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地教学生学习祖国的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3.结合课文内容质疑,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梳理主要问题。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年段特点,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自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自读自悟、质疑、合作、交流等方式,初步感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品词析句,体会爱国情

(一)抓住重点词句,寻找情感主线。

1.导学:

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____”画出来,并思考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请用简练的话说一说。

2.学生自读自悟,写下批注。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这句话是: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共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老师写下的,第二次是大家读出来的,第三次是作者说出来的。

这句话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是情感主线。

(二)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时作者的思想感情。

1.导学:

请大家先轻声读第2~9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点拨。

预设: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问题探究:

①一个中国人,而且是教师,自己祖国的文字写得很“吃力”,语言“不太熟练”,这是为什么?

②你从“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汇报点拨:

①这位教师是怎样写的?

怎样读的?

为什么他写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一笔一画、很认真、很吃力”地写。

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课前搜集了有关台湾的资料,“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③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④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

是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中感受到的。

(3)学法点拨:

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

3.朗读指导:

如果要突出他们读得很认真,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男生读,教师评价。

如果要突出他们读得有感情,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女生读,师生评价。

如果要表现他们读得既认真又有感情,又该怎么读?

(齐读)

4.朗读方法引领:

看来句子表现的重点不同,朗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三)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出现时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我”为什么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

(2)他们是怎样朗读的?

画出这些词语。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

(3)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他们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

3.课件出示: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老师、学生对这个陌生人走进教室跟他们一起朗读,本应感到“惊奇”,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呢?

能否改成“大家都很惊奇”呢?

(不能,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情感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4.引读、评读:

请同学们也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室,跟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感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出现时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读第13~16自然段,作者参观小礼堂时,看到了什么?

又听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1)“别的话”可能是些什么话?

你能替作者说出来吗?

(2)把同学们所说的“别的话”与作者的这句话相比较,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因势利导,相机点拨。

(1)怎样理解“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句话?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其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此时的全部感情了。

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2)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

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老师一定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说是礼堂,不过是一间比较宽敞的屋子。

这位老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3)引问:

“一定要领我去”“中国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交流伟人的资料。

______的孔子,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的诸葛亮,他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郑成功,他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孙中山,他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

5.导学:

五十年了,台湾人民终于可以把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画在墙上了。

同学们,墙上画的仅仅是伟人像吗?

画的更是——

(预设:

祖国的尊严、祖国的骄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光辉历史……)

6.导读:

看着这一幅幅新画的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像,多么亲切,多么自豪!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交流课文时代背景,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课文的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生成文本价值。

四、表达心声,抒写爱国情

1.回顾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写一写“难忘的一课”中,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写话提示:

让作者难忘的不只是这“写、听、看”的一幕幕,而是激荡在心中的一种情怀,我永远忘不了________。

2.学生写话。

预设:

(1)我永远忘不了墙上画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些伟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2)我永远忘不了,我们终于赶走侵略者,台湾人民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3)我永远忘不了,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

忘不了那一声又一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会永远激励我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师总结: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课。

在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

【篇二:

23.《难忘的一课》教案】

23《难忘的一课》

清溪中心学校黄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2.学习本课生字词。

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

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你们有难忘的一课吗?

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

作者“我”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

难忘的一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会不会也让你难忘。

(板书:

难忘的一课)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三遍,从课题中,你觉得那个词最重要?

(生:

难忘)

3.同学们,请你们看到本文导读部分,明确我们的学习任务。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说一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

4.请同学们看到导读部分,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哪个地方写的?

二、课文新授

(一)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的血泪史。

出示投影: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出示投影: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情况。

(三)理解词语:

(出示投影)

光复:

恢复,多指收复被敌人侵占的国土。

本课指台湾自1895年,中日甲

午战争之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我收复。

真挚:

真诚的,出自内心的。

崇高:

极其高尚的。

八卦:

中国古代用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

符号,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

八卦衣是指带有八卦图案的衣服。

高雄:

台湾的一座港口城市。

国语:

指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

在我国是汉语普通话的旧称。

意外:

(1)意料之外。

(2)意外的不幸事件。

本课指第一种意思。

台湾:

地名,我国东南部的一个宝岛。

停泊:

(船只)停靠;停留。

再根据字义组词。

(四)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出事投影)

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

(三)学习第二段。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次。

作者走近一间教室,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

(板书:

教室见闻)请同学们用笔在书上分别画出标记,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看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这里用了“祖国的文字”这个词,说明了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视,表达了由衷地热爱之情。

看到年轻教师“一笔一画”地写,从“一笔一画”之间,可以看出年轻教师写字认真的态度,写起来确实很吃力,但却是发自肺腑的行动。

课文里第一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板书: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让“我”感到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真挚的意思是真诚的出自内心的。

听到教师先用闽南语,再用国语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从他们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语气中,可以听出师生共同的爱国心声。

让学生用“真挚”造句。

(真挚:

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学习第二次。

作者本来是停船时随意地漫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这所乡村小学,本来并没有打算认真地听一节课的。

但是,一下子被师生共同学习国语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怀着崇高的敬意,悄悄地走进教室,此时,师生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作者“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里,“和孩子们一起”,一是说明“我”已经融进孩子们中间,二是说明“我”也很愿意学国语,三是说明“我”被师生的真挚的感情感染了。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说明了所有的人都是认真地、发自内心的学习国语。

“我”只是所有台湾人中的一个代表,“我”的感情是全体台湾人民的一个缩影。

这里第二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既是“我”和师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他,“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从那一双双眼睛里,可以看出对我是表示欢迎的”,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儿了”。

“意外”是什么意思?

意料之外。

让学生用“意外”造句。

(意外:

他平时学习十分用功,这次考试又取得了第一名,我们大家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分析行动的变化,就是分析思想感情的变化。

作者从教室外听课到坐在教室里上课,表面看,是行动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情感在变化。

他们都有一颗

共同的爱国之心,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连在了一起。

下课后,老师和“我”说的这段话放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老师的话,说的是台湾的历史。

被日本人统治时期,是不能讲国语的。

放在文中,说明台湾的屈辱历史也是“难忘”的。

作者在教室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都非常细致清楚,记忆犹新,仿佛是昨天的事情。

说明什么?

(这是难忘的一课。

这一段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字、词、句,理解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升华。

3.学习第三次。

参观礼堂的时候(边提问边板书:

小礼堂),“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年轻教师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板书:

中国历代伟人像)说: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又一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他们不许中国的孩子了解自己祖国历史上的伟人,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

“我们中国自己的”这普普通通的几个字,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这历代的中国伟人画像中,有大教育家孔子,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作者看着看着,“眼睛不觉湿润了”。

这是因为作者听着年轻教师的话语,看着伟人的画像,此时此刻,他为祖国历代伟人像重新出现在礼堂而激动;为教师和孩子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而感动,所以眼睛湿润了。

“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这句话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段话对学生来说,可能难度比较大,有些历史学生不一定了解,分析得不全面、不深刻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讲解,根据实际情况解答分析中出现的问题。

四、拓展提高

课文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看了伟人像,作者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他“紧紧地握着”年轻教师的手,想向他表达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到一时间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出自己的强烈感情,所以用反问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肯定、强调自己此时的全部感情,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五、总结全文

分析课文围绕中心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在台湾一所小学里见到师生们刻苦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时的情景,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真挚的民族自尊精神。

《难忘的一课》所指的“一课”,不单是指在课堂上学习国语这一节课,更是包括在教室外听课、在教室内上课、在小礼堂参观的所有事情。

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对“我”看到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教孩子们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的情景,“我”和老师参观小礼堂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写得都比较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从而充分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六、课外延伸

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与其说难忘的一课(边说边板书:

难忘的一课),不如说永远牢记的应该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大家体会作者的这种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七、作业布置

1.用“真挚”、“意外”造句。

2.抄写本课文的好词好句。

八、教学反思

学习《难忘的一课》这课时,我从“这课为什么难忘?

”入手,让学生学习课文。

然后从“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体会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让我真真切切明白“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是因为有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每一个教学过程都能环环相扣。

设计中还突出了读的作用,使学生在反复的读中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特别是背景资料的介绍上,我将背景资料与歌曲《我的中国心》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渲染气氛,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上完这课后,我觉得的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若把台湾的情况让孩子们了解的深入一些,也许孩子们更能理解作者听到,看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时为什么那么激动和感动。

再一点是,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地重要,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如:

“日本人统治台湾50年了,台湾人民深受日本人的压治,现在好不容易学中文了,所以刚开始学习时很吃力。

回想起1937年一1945年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杀、掠、抢,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可以想象,占领台湾50年里,台湾人民的苦难之深。

日本经济侵略,人权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逼着他们学日文。

50年,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情怎能不激动?

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

那样我觉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三: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綦江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优质课竞赛(此课获第一名)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霍永强

【教学理念】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本教学设计注重了:

一、体会词句,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告诉我们:

“要求语感敏锐,不但要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还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在理解和感悟“师生上课情景”时,放手让学生大胆联系生活,深入体会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最深的句子,配乐欣赏优美的片段,以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二、感情朗读,训练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语文课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就不成其为语文教学。

重视朗读,特别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增强学生语言的流畅感、形象感和情趣感。

在设计“参观中国自己的伟人像”时,充分利用课件(声音和图片)展示出中国伟人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然后再激情朗读,达到以声释义、以声传情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反复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让学生体会其每次出现的丰富含义。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师:

同学们,大家一定还记得,1999.12.20,我们唱着“你可知mac,不是我真姓。

”它是唱的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

生:

澳门。

师:

1997.7.1,我们唱着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谁回到母亲的怀抱?

生:

香港。

师:

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生:

台湾。

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大家伴着歌曲进人感情的体验。

(放歌)听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你有什么感受?

生:

(沉默)

师:

此时无声胜有声,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示。

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眼神中看出来了。

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五十多年前,在台湾的乡村小学共

同上一堂——

生:

难忘的一课。

(多媒体缓缓地展示“乡村小学”的情景。

二、赏析感悟

1、学习师生上课的情景。

⑴、现在,校园里很静。

我们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教师板书”和“师生朗读”的情景,教师配乐朗读3——6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看地欣赏和领悟这部分内容。

⑵、这位台湾教师写的是一句什么话呢?

请孩子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找一找这句话。

(生: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⑶、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

老师写得怎样?

师生又是怎么读的?

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有关段落,体会体会。

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⑷、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

体会到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认真”表达了老师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国主义感情。

“吃力”的原因:

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从“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在日本统治时期,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讲国语是不准许的。

”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的时期,中国人连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都不准学,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但是不甘被奴役的台湾人民并没有忘掉祖国。

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

所以,一旦“光复”,他们就“认真”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吃力”一点算得了什么呢!

“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

说明师生对祖国无比热爱。

“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说明他们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来自师生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强烈和真诚的。

?

?

⑸、相机用多媒体展示“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

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片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广泛讨论,深入体会,各抒己见。

⑹、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和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吧!

(师生一起配乐朗诵3——6自然段。

⑺、这位教师和孩子们的学习真感人,让我们把这动人的情景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

(背诵3——6自然段。

2、学习作者跟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

⑴、作者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怀着崇高的敬意,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朗读着:

(生: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他们整齐地朗读着:

(生: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

他们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