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2112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docx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期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克、千克、吨的认识

【知识要点】:

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kg=1000g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用字母t表示。

1t=1000kg

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1kg=1000g

6、换算:

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

(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

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

如:

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

7、重量的大小比较

【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应用】

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kg。

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

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

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

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单元: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知识要点】: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1、口算:

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2、估算:

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注意结果要用≈。

书写格式:

86×45≈4500

3、笔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需要进位时,先写进位点。

计算时注意两点:

一是连续进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错误

(1)忘记加进上来的数。

(2)加错进上来的数。

(3)错把进上来的数当做因数去乘。

二是三位数(中间有0)与一位数的乘法,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当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不进位(包括十位上相乘进位来的数),积就是三位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要进位,积就是四位数。

【0和1的运算】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除以任何数(不包括0)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

口诀:

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不能作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被减数=差+减数

(二)解决问题

1、“乘加”的题型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

2、“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积”的题型。

剩下的相片数=相片总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

3、“两积求和”的题型。

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这类应用题要明白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4、生活实践题:

解答这类题应先计算后比较。

(1)租车:

师生共80人,大客车限乘客30人,面包车限乘客20人,租一辆大客车50元,租一辆面包车35元,怎样租车合算?

(2)够不够问题:

2名教师和31名学生参观海洋馆,用300元买门票够吗?

成人票15元,儿童票8元。

5、路程问题

火车每小时行驶350千米,4小时行驶350×4=1400(千米)

轮船每小时行驶150千米,5小时行驶150×5=750(千米)

汽车每分钟行驶750米,4分钟行驶:

750×4=3000(米)

小强每分钟步行66米,5分钟行走:

66×5=330(米)

…………

这些问题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知道了每小时或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了多长时间,求一共行驶了多少米路。

这四种类型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每小时(或每分钟)行驶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

第二个已知条件都是行驶的时间数(小时数或分钟数),我们叫它时间。

要算出一共行驶了多少米路,我们叫它路程。

知道了速度和时间,求路程,就用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来计算。

练习题

1、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这道题已知()和(),求(),数量关系是(),算式是()

2、一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300千米,4小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这道题已知()和(),求(),数量关系是(),算式是()

3、小白平均每小时行走5公里,行走15公里一共用了多少小时?

这道题已知()和(),求(),数量关系是(),算式是()

【记忆】

1、速度×时间=路程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养鸡场每天出产鲜蛋400千克,7天一共出产鲜蛋多少千克?

单价×数量=总价(学校要购买3台录音机,每台需要450元,一共要用多少钱?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修一条水渠,每天修20米,10天一共修多少米?

火车上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2、一个来回=2次一趟=2次往返一次=2次

3、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4、关于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棵树=间隔+1

只栽一端:

棵树=间隔

两端不载:

棵树=间隔-1

5、路程问题的应用

公式:

速度×时间=路程

两个物体从两地相对而行,结果相遇。

速度和×相遇时间=共行路程

如果是两个物体在运动,会出现什么情况?

(1)两个物体相对而行,最终相遇了。

这叫相遇问题。

(2)两个物体同向而行,一前一后行走,最后快的追上慢的。

这叫追及问题。

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0×5=200(千米)

例2、相遇问题。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2小时相遇。

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40+50=90(千米)

40×2+50×2=180(千米)

或(40+50)×2=180(千米)

答:

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180千米。

例3、客车、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货车每小时行46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4千米,3小时后还相距15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4+46)×3+15

=300+15

=315(千米)

例4、甲乙两人由同地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52+48)×3=300(米)

路程问题应用题

1、两辆车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6小时后,两车还相距65千米。

(1)客车6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2)货车6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地相距847千米。

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7小时后相遇,已知第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8千米,求第二列火车的速度?

3、一辆客车和一车小轿车同时从相距7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100千米。

经过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85千米?

4、甲骑自行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从A地骑往B地。

3小时后,乙骑摩托车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也从A地开往B地,并且在A、B两地的中点处追上了甲。

问: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行走4千米。

两人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行走,乙先走了5小时后甲才开始行走。

问:

当甲追上乙时,他们各走了多远的路程?

6、柠檬和芭比两家相距500米,柠檬每分钟行走60米,芭比每分钟行走30米。

(1)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同向而行,2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向左560向右440)

(2)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背向而行,2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680)

(3)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相向而行,2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320)

7、小黄人和大白约好在他们之间的某个点见面,小黄人每分钟走100米,大白每分钟走80米,他们同时出发3分钟后相距260米,请问小黄人和大白原来相距多少米?

(800)

第三单元:

辨认方向

【知识要点】:

1、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2、能够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辨认其它七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记忆】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早晨面向太阳,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傍晚面向太阳,后面是东,右面是北,左面是南;东风吹,树叶向西边飘;树木枝叶繁茂的一面是南面。

3、数站数时,不数起点,或者数段数,如从白城站-西村站-博物馆站-大生理站,从白城站到大生理站之间是3站,而不是4站。

4、找方向过程中,注意描述中哪个是观察点,哪个是被观察的对象。

把自己想象成站在观察点上,用方位坐标图去找方向。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

4、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

5、东和南的正中间是(东南),东和北的正中间是(东北),西和南的正中间是(西南),西和北的正中间是(西北)。

6、“四面八方”是个成语。

“四面”是(东)、(南)、(西)、(北)这四个面,“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第四单元: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

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

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二)竖式计算

1、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及口诀

【注意点】:

读法在写的时候只需要把除号和等于号写成语文字。

如:

18÷6=3读作:

18除以6等于3。

部分小朋友口诀有些遗忘,希望重新背一背。

2、除法的意义(3种情况)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63÷3表示(63是3的多少倍)读作六十三除以三,也可以读作三除六十三

或者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63÷3可以理解为63里面有多少个3.

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63÷3表示把63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如:

54÷9=6;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6);

54÷9=6;也可以说成是()里面有()个(9),还可说成()是()的()倍。

3、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知除数,定余数。

如:

□÷5=4……□【注意点:

余数最大是4,还可以是3、2、1。

(三)解决问题

1、余数的三种处理情况:

有25本课外读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组多少本,还剩多少本?

【这类题目主要是漏写单位名称,以及答的书写不够规范,有的只答了半个。

1壶茶可以倒6杯。

25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

【这类题目同学们要理解为什么要加1】口诀:

余数进一法

有一块花布长25米,做1套衣服用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这类题目同学们要理解为什么不要余数】口诀:

余数退一法

2、一枝铅笔8角,妈妈带了3元钱想买4枝够吗?

【解决这类题目时,别忘记比较多少的过程,如:

4×8=32(角)32角>3元答:

妈妈带了3元钱想买4枝是不够的。

3、派车问题:

数学书第9页。

【关键要学会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全部租人数多的,然后可以把人数多的辆数一辆一辆的少掉,算出相应的人数少的车的辆数。

(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解决“至少”的问题(进一法)

(2)解决“最多”的问题(去尾法)

(3)解决“谁快”的问题(先算出他们的速度或平均数,再来进行比较,谁的数字大谁就快)

(4)怎样才合算的问题(谁用的钱最少谁就合算)

例1:

我们年级有95人去餐厅吃饭,每张桌子可以坐8人,至少要几张桌子?

95÷8=11(张)……7(人),是准备11张桌子还是准备12张桌子呢?

先思考一下。

因为剩下的7人也要安排一张桌子,所以应该是12张桌子。

练习题:

1、有16吨水泥,用汽车运送,汽车每次只能运3吨,运完这些水泥至少要运多少次?

2、果园仓库里有97筐水果,现在要用车把它们从仓库里运出来,车每次只能运5筐,请问至少要运几次?

例2:

现有95米布,每8米做一幅窗帘,最多可以做多少幅窗帘?

95÷8=11(幅)……7(米)因为剩下的7米不够做1幅窗帘,所以最多可以做11幅窗帘。

练习题:

用16吨水泥来装修房子,每套房子要用3吨水泥,这些水泥最多能装修多少套房子?

例3:

学校开运动会,周老师和李老师参加50米赛跑。

周老师用了8秒,李老师用了9秒。

请问哪一们老师跑得快些?

如果不计算,你能看出来吗?

这道题“路程相同,时间不同”,可以直接进行比较。

结论:

路程相同,时间用得越少,说明跑得越快。

再来看这道题:

小红9秒跑36米,小林7秒跑35米,谁跑得快一些?

这道题与上一道不同之处是:

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

这类题就要比速度了。

小红:

36÷9=4(米)

小林:

35÷7=5(米)

因为5米>4米,所以小林跑得快一些。

练习题:

小明和小军进行口算比赛,小明3分钟算了96道题,小军2分钟算了84道题,他们俩谁算得快?

例4:

6人到公园去划船,如果他们买票划船,每张票16元,也可以包船(刚好坐6人),费用87元。

怎样坐合算。

先算包船每人多少钱,再与16元进行比较。

87÷6=14(元)……3(元),包船每人不足15元,所以包船比较合算;

先算买票一共多少钱,再和包船的87元进行比较。

16×6=96(元),买票需要96元,比87元多,所以包船比较合算。

练习题:

阳光商店零售价:

每千克苹果5元。

新兴商店只批发,不零售,批发价为每箱苹果60元,每箱共重15千克。

问:

卖15千克苹果,在哪个商店买合算。

2个32相乘的积是8的几倍?

【记忆】

1、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

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2、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大。

□÷6=8……◇,◇最大是(),这时□里的数是()。

□÷◇=5……7,◇最小是(),这时□里的数是()。

4、被除数相同,如果除数大,它的商反而小;如果除数小,它的商反而大。

如:

36÷4>36÷6

5、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大,它的商就大;如果被除数小,它的商就小。

如:

36÷4>24÷4

6、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除数,它的商就是两位数。

如:

如果□4÷2的商是两位数,那么□里可以是()。

7、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它的商就是一位数。

如:

如果□4÷2的商是一位数,那么□里可以是()。

8、熟记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第五单元:

倍数问题

【知识要点】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1、3的5倍是多少?

3×5=15答:

3的5倍是15。

2、4的10倍是多少?

3、7的9倍是多少?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数除以小的数

1、45是9的多少倍?

45÷9=5答:

45是9的5倍。

2、35是5的多少倍?

3、72是8的多少倍?

【应用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公式:

小数×倍数=大数

相当于:

平均数×份数=总数

相当于:

1倍数×倍数=几倍的数

相当于:

每份数×份数=总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公式:

大数÷小数=倍数

相当于:

几倍的数÷1倍数=倍数

相当于:

总数÷平均数=份数

相当于:

总数÷每份数=份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

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

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

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三

(1)班共有46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

把这些课桌每4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

还剩几张?

(三)求一倍数?

公式:

大数÷倍数=小数

相当于:

几倍的数÷倍数=1倍数

求平均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2、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360千克,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

问鸵鸟多少千克?

企鹅多少千克?

3、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4、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5、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

6、一只海狮重378千克,是一只企鹅体重的9倍。

这只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8、公园运来160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

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9、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

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10、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

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1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4天传递了816千米。

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1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

平均每次运多少把?

如果分4次运呢?

13、丁小林家到学校有450米。

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14、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

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四)几倍多几?

公式:

小数1×倍数+小数2=大数

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

运来的兰墨水比红墨水多200瓶,运来兰墨水多少瓶?

2、一只猴子重25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比猴子的6倍还多12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是多少?

(五)几倍少几?

公式:

小数1×倍数-小数2=大数

1、王大伯前年养猪2头,去年养猪头数是前年的3倍,到年底卖了4头,还有几头?

2、一个牧民养了76只山羊,养的绵羊比山羊的4倍少16只。

这个牧民养了多少只绵羊?

3、一户菜农去年收黄瓜520千克。

收的西红柿是黄瓜的3倍,收的茄子比西红柿少260千克。

收茄子多少千克?

【综合题】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

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

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2、2个32相乘的积是8的几倍?

3、一个单位有620人到温泉山庄度假。

1辆大客车能坐58人,11辆大客车能一次送走这些人吗?

4、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

一共有238张照片。

每页可插6张要插多少页?

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

2本呢?

5、张三本学期存零花钱85元,比李四存的零花钱的3倍多13元.李四本学期存零花钱多少元?

6、园林局为了绿化公路,在一段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21棵树,现在要改成从头到尾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第六单元:

认识周长

1、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

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的

(2)倍。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

正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边长的(4)倍。

4、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5、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的(宽)。

6、利用

(一)面墙围一个长方形,最少的长度=宽+长+宽;

利用(两)面墙围一个长方形,需要的长度=宽+长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一、“平均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分,其中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5。

6个1/9就是6/9。

8/9的分数单位是1/9,其中8是分子,9是分母

2、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用(分数)表示。

4、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是有几个分数单位。

5、(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二、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第八单元:

年、月、日

【知识要点】:

1、100年是一个世纪。

21世纪是指从2000年至2099年。

2、一年有12个月。

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3、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通常4年中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上半年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184天。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4、一年有4个季度。

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平年的第一季度是31+28+31=90天,闰年的第一季度共91天。

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共30+31+30=91天),

7月、8月、9月是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