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233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修改版Word下载.docx

(二)取土、挖砂、采石、淘金、爆破、倾倒废弃物;

(三)在监测断面取水、排污,在过河设备、气象观测场、监测断面的上空架设线路;

(四)埋设管线,设置障碍物,设置渔具、锚锭、锚链,在水尺(桩)上栓系牲畜;

(五)网箱养殖,水生植物种植,烧荒、烧窑、熏肥;

(六)其他危害水文监测设施安全、干扰水文监测设施运行、影响水文监测结果的活动。

第七条国家依法保护水文监测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擅自移动或者擅自使用水文监测设施,不得使用水文通信设施进行与水文监测无关的活动。

第八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迁移水文测站。

因重大工程建设确需迁移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立项前,报请对该水文测站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九条在水文测站上下游各二十公里(平原河网区上下游各十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工程影响水文监测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在征得对该水文测站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建设:

(一)水工程;

(二)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或者铺设跨河管道、电缆;

(三)取水、排污等其他可能影响水文监测的工程。

因工程建设致使水文测站改建的,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水文测站改建后应不低于原标准。

第十条建设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在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申请书;

(二)具有相应等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工程对水文监测影响程度的分析评价报告;

(三)补救措施和费用估算;

(四)工程施工计划;

(五)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在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申请,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作出同意的决定,向建设单位颁发审查同意文件:

(一)对水文监测影响程度的分析评价真实、准确;

(二)建设单位采取的措施切实可行;

(三)工程对水文监测的影响较小或者可以通过建设单位采取的措施补救。

第十二条水文测站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在通航河道中或者桥上进行水文监测作业时,应当依法设置警示标志,过往船只、排筏、车辆应当减速、避让。

航行的船只,不得损坏水文测船、浮艇、潮位计、水位监测井(台)、水尺、过河缆道、水下电缆等水文监测设施和设备。

水文监测专用车辆、船只应当设置统一的标志。

第十四条水文机构依法取得的无线电频率使用权和通信线路使用权受国家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干扰水文机构使用的无线电频率,不得破坏水文机构使用的通信线路。

第十五条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遭受人为破坏影响水文监测的,水文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被告知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水文监测正常进行;

必要时,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汇报,提出处置建议。

该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置情况书面告知水文机构。

第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水文测站所需用地,由对该水文测站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水文测站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文测站用地标准合理确定,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已有水文测站用地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权划界,办理土地使用证书。

第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规定的,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二条和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专用水文测站的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

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

中国地震局是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经国务院授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设11个职能司(室)。

(一)办公室

办公室:

组织全局性重大会议与活动;

负责起草上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

负责督促重要部署、领导批示及会议决定的贯彻落实;

负责新闻宣传,指导地震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管理中国地震局网站;

负责政务信息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负责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工作,编制机关预决算,管理机关经费;

负责局机关及指导京区单位安全保卫、消防、人防、房产、社会事务等工作;

负责政务与震情值班、文电、电子政务、档案、信访、机要、保密、密码、信息安全、会议计划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发展与财务司、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

政策法规司:

拟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方针和政策;

组织开展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指导地震系统开展政策研究;

拟订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承担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

负责全局性重要文稿起草工作;

推进依法行政;

组织法制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和法制监督工作;

负责对地震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实施的监督检查;

承办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应诉工作;

承担防震减灾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管理地震标准化和地震计量工作。

发展与财务司:

负责国家防震减灾发展战略研究,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

负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改革;

拟订发展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

负责预算、决算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

负责防震减灾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管理;

负责监管专项资金和各类经费,组织财务稽察;

负责国库支付和日常财务管理;

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监管;

负责防震减灾行业统计工作;

负责监管国有资产经营性活动。

科学技术司(国际合作司):

负责制订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

参与地震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地震科技创新;

组织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和科技基础性工作;

组织管理重点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项目;

指导局属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重点实验室建设;

负责地震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

负责科技保密工作;

协助科技委开展工作,承担科技委办公室日常事务;

负责联系地震学会;

归口管理学术期刊;

归口管理地震科技外事工作;

负责双边、多边及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

负责组织协调国际会议、国际合作项目、智力引进、国(境)外破坏性地震快速反应和境外地震台网建设;

牵头协调国际救援行动涉外工作。

(三)人事教育司

人事教育司:

指导地震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机构改革;

组织编制防震减灾人才发展规划;

拟订地震系统人事管理制度;

负责地震系统干部队伍宏观管理及省级地震局、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承办局管干部的考核、任免、监督,参与巡视工作;

负责系统参公人员管理;

管理系统机构编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劳动工资、保险、奖励、人员招录、专技人员职称评聘和专家工作;

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相应工作;

负责公派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管理干部因私出国(境);

管理局属高等院校;

负责局机关干部人事工作。

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

(四)监测预报司、震害防御司、震灾应急救援司

监测预测司:

负责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拟订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和信息网络规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和地震趋势判定,组织全国震情监视跟踪和重大震情会商;

组织指导震后趋势判定和现场监测工作;

负责管理地震预测意见;

负责监测预报、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

负责地震烈度速报系统的建设、管理及烈度速报工作;

管理火山活动、水库和海域地震的监测预测工作;

负责全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

承担境外台网建设、运行与管理;

承担地震监测预报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震害防御司:

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

拟订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审定地震小区划图;

负责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审定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资质管理和人员职业资格管理;

协同指导地震灾区重建;

负责全国强震动观测台网建设和运行管理;

负责管理震害预测工作,参与提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

负责地震基础性任务探测和地震活断层探测管理工作;

组织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社会宣传教育;

承担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

承担震害防御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参与地震灾害保险工作;

负责联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震灾应急救援司:

指导全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日常事务;

管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指导部门和地方地震应急预案建设;

承办全国地震应急工作检查;

负责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和地震灾情速报;

管理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组织开展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负责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

指导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社区地震搜救志愿者工作;

管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指导国家、地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救援训练基地建设;

负责国内地震救援工作,承担境外地震救援任务的实施;

承担联合国灾害协调和亚太人道主义合作伙伴任务的实施;

承担地震应急救援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承担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

(五)直属机关党委、监察司

直属机关党委:

负责指导京区直属单位和局机关党的建设;

受党组委托,指导京外单位党建工作;

承担地震系统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局党组民主生活会和中心组学习的服务保障工作;

负责宣传、统战工作;

指导党组织配合行政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工作;

领导直属机关纪律检查工作;

领导直属机关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

管理中国地震局党校。

监察司:

组织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检查局属单位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国务院的决定命令和中国地震局重大决策中的问题;

监督局司级干部遵守党纪、政纪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受理对局司级干部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控告、检举;

调查处理局司级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

受理不服纪律处分决定的申诉;

对局属单位预算执行、决算及重大项目等进行审计监督;

对局管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六)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

拟订地震系统离退休干部管理规章制度;

指导检查局属各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承担局机关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三篇: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

作者:

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依托单位管理办法点击数:

2912录入:

whw

环监〔1995〕335号

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4号),保证竣工验收质量,现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制定如下办法:

一、监测程序

1、制订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

承担竣工验收监测任务的环境监测站在接受建设单位的书面委托后,应根据本办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勘查,制订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报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应由其验收的项目,可委托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的审查。

2、实施监测

环境监测站必须按经审定的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进行工作。

建设单位应配合环境监测站,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保证监测时的正常工况、所需电源或其他必要条件,并承担竣工验收监测经费。

竣工验收监测应在正常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模75%以上运行情况下进行,并纪录监测时的生产工况、生产规模和其他有关参数。

3、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

样品的采集、测试必须按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进行。

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后,环境监测站应填写竣工验收监测表。

4、提交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环境监测站完成竣工验收时,应当编制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加盖单位公章后交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在申请验收时,应将竣工验收监测报告送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

二、监测因子

1、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中确定需要监测的因子;

2、该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产生的污染因子,并且是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有规定的污染因子;

3、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应当追加监测的总量控制指标。

三、监测布点与监测频次

1、监测布点与监测频次应能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转效果,并应使工作量最少化,监测布点还应符合有关监测布点的标准与规定。

2、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生产周期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2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3次。

对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转或建有调节池的建设项目,其废水为稳定排放的,环境监测站在监测时可采瞬时样,但不得少于3次。

3、对非稳定排放源,必须采取加密监测的方法。

4、对噪声的监测,可根据噪声源排放规律,选择昼间和夜间监测厂界排放情况。

四、监测的质量保证

1、环境监测站在验收监测中所用的采样器和其他监测仪器,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技术要求。

2、监测因子的分析测试,应采用国家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相应监测方法。

未列入上述标准的监测因子,其分析测试应参照有关标准中规定的监测方法或相应的等效方法。

3、承担竣工验收监测的环境监测站应当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

验收监测过程应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和《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制度(暂行)》的要求。

五、评价标准

外排污染物应符合治理设施设计和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六、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与监测报告的编写

1、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

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名称,工艺流程图及排污分析,监测因子,采样点位,监测频次,监测;

分析依据,评价标准,监测仪器、设备的型号、名称,监测经费,实施进度,提交成果和监测人员及其他有关内容。

2、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应包括申请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工程及其所在环境概况,监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监测数据、报表(附监测原始数据),监测结果及其分析,验收监测结论,存在问题及其整改建议以及验收监测工作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第四篇: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

一、监测程序

1、制订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

2、实施监测

3、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

4、提交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二、监测因子

五、评价标准

六、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与监测报告的编写

1、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

2、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第五篇: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

whw

为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4号),保证竣工验收质量,现就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制定如下办

法:

承担竣工验收监测任务的环境监测站在接受建设单

位的书面委托后,应根据本办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现

场勘查,制订竣工验收监测实施方案,报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三、监测布点与监测频次

四、监测的质量保证

1、环境监测站在验收监测中所用的采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