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239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43《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版含答案

►自主学习

1.河流地貌分类。

根据其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2)河谷的演变阶段。

阶段

侵蚀作用特点

河谷形态

初期

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

下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作用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拓宽

晚期

继续以侧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3.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下来而形成的地貌。

(2)冲积平原类型。

河流河段

主要地貌类型

冲积平原类型

上游

洪积扇或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中下游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

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

►合作探讨

1.读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

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自北向南流 理由:

根据图中AA′、BB′、CC′ 地形剖面图和河床的海拔、形态(由V字→U字形)判断。

(2)图示河流弯曲,说明河流流水的侧蚀(蚀)作用强。

(3)请用符号“”标注水库坝址的合适位置在左图上,并说明理由。

答案:

图中BB′线流域最窄处靠南位置。

理由:

峡谷位置,河流落差大(河床呈V形),其上河谷面积广,汇水面积大;流域内降水充足,河流水量大。

►同步辅导

1.课堂归纳

2.难点解惑

 

(1)河流侵蚀地貌与河谷发育。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

类型

分布

成因

地貌特点

洪积-

冲积平

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

平原 

中下游

地区 

河流改道,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

地势平坦

三角洲

平原 

 

河口

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流水减缓处堆积及海潮的顶托而形成河口三角洲

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三角洲以河道分处顶点向海洋形成三角洲或扇形

►同步检测

1.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河流地貌(阴影)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D)

A.侵蚀作用B.风化作用

C.溶蚀作用D.堆积作用

(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

A.①B.②C.③D.④

►自主学习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利于农耕,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平原地区耕地连片的地区,乡村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河网密布耕地破碎的地区,乡村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选址基本原则: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2)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

聚落分布

防范措施

聚落形态

平原

高地

加固和加高河堤

线状

山区

河谷

避开滑坡、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线状

►合作探讨

2.读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表,探讨下列问题。

地形类型

城市数

百分比/%

滨海平原/丘陵

21

7.3

三角洲平原

17

5.9

平原中腹

29

10.0

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63

21.8

平原与低山丘陵邻接地带

20

6.9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76

26.3

高平原

6

2.1

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

41

14.2

中山谷地

15

5.2

高山谷地

1

0.3

全国城市

289

100.0

(1)我国城市比例较高的地形类型是平原,利于城市分布的原因是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查找中国地形图,指出下列城市分布地的地形类型。

青岛—滨海平原/丘陵;太原—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石家庄—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拉萨—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

►同步辅导

1.课堂归纳

2.难点解惑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

地势高,气候寒冷

交通条件差

优越

河流地

貌类型

深切的河谷

山前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

冲积平原、三角洲

河流地

貌条件

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淤积有肥沃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便利

聚落分布

大多呈条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沿河、沿海、沿湖发展

(2)河流冲积平原是聚落分布的良好区位。

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的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高地上。

►同步检测

2.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关于聚落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B.山区聚落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C.山前的冲积扇经常发生洪灾,所以不适合聚落的发展

D.平原地区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2)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C)

A.地形起伏大,坡度陡

B.气候条件恶劣

C.地块耕作距离远而不便

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

一、选择题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D)

A.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B.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形成“V”形河谷

D.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解析:

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可以使河流变长。

向下侵蚀使河流加深,侧蚀使河流加宽,河床形成“U”形。

2.图中河流地貌及其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B)

①河漫滩平原——河流上中游的地区 ②冲积扇平原——山前,河流的出山口 ③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④峡谷——河流中下游地区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

河漫滩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峡谷多分布在河流中上游。

3.下图是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是(B)

解析:

洪积-冲积平原有多个洪积扇、冲积扇联结而成,多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的山麓地带。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B)

A.A地为槽型河谷

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

C.C地为河漫滩平原

D.B地三角洲平原

解析:

A为“V”形谷;C为河口三角洲;B为河漫滩。

北半球球,河流的右侧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5.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C)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

A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交通不便,地形复杂。

C地近海,且近河口,江海联运方便,地势低平开阔。

6.考古发现,我国原始古村落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先民考虑的主要因素是(B)

A.光照B.地形C.交通D.土壤

解析:

古时聚落多沿河分布,但选址时,都选择在地势稍高的河阶台地,以防洪水。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

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

据此,完成7~8题。

7.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C)

A.气候因素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D.工业分布

解析:

受经济发展、科技水平限制,山区公路修建呈“之”字形,目的是降低坡度,增加行车安全。

8.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A)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为节省投资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现代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架桥穿隧洞,摆脱了地形的限制,原因是修路的技术水平及资金充足。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9~10题。

9.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D)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解析:

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多地质灾害,聚落一般建在河流两边比较开阔的低地上,远离陡坡,以防地质灾害。

10.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C)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解析:

川的面积决定耕地规模,影响聚落规模。

11.聚落分布与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山区聚落(A)

A.呈带状分布在宽阔河谷地带

B.以团块状集中分布于山脊

C.呈放射状分布于陡坡

D.以同心圆状分布在山间峡谷

解析:

山区聚落多地形影响,多分布在河谷,受河谷影响,多呈带状。

二、综合题

12.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

(2)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河流、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

(1)从A、B两地位置主要分析河流的三种侵蚀及河床形态差异即可;

(2)农业用地的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会影响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影响河流的泥沙状况及河口三角洲等。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

B处位于河流下游,(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或凹形。

(2)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含沙量增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13.读我国北温带季风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中聚落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中聚落分布地形如果为河流地貌,其最可能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对聚落的有益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解析:

(1)聚落分布规律,可通过读图得出:

沿公路分布;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聚落分布区地势比较平坦。

河流对聚落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供水、航运及为农业生产提供条件;(3)山区兴建聚落注意防地质灾害和山洪。

答案:

(1)沿公路分布(或大致沿山前等高线分布)

(2)河谷平原 聚落分布地地形平坦,位于河流凸岸 供水和运输

(3)东北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