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247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文档格式.docx

良"

者,以负责的态度面对广大年轻父母,真正向他们宣传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科学知识?

quot;

莠"

者,有点像江湖医,话说得很过头,如"

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若干分"

,"

保证早期成材"

之类,完全不负责任。

  大概还有过关于胎教的热潮,情况也大致如此。

  中国真正的儿童心理学家,很少有热心投身于这些热潮的,因为他们心里明白:

你自己没有研究,拿什么去帮助人家?

直到现在,中国还是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原因很明显,做这类研究,要用很昂贵的仪器设备,要掌握很严格的技术手段,包括掌握必要的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而我国大多数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是在师范院校工作的,他们过去所经受过的训练,以及他们所处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完全不适合从事新生儿和婴儿心理发展研究。

而我国从事生理学和医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他们虽然具备某些研究技术,但他们却很少懂得心理学。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新生儿和婴儿心理发展的研究,基本还是一片空白,比西方落后至少20-30年。

  近几年来,情况稍有改善,其直接的原因是,西方一些对中国孩子感兴趣的心理学家和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合作,进行了一些关于早期发展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与当代美国一位非常权威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坎珀斯教授进行的关于婴儿知觉与运动能力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其次,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逐渐开始资助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些研究项目。

  作为《父母必读》杂志的一个老作者,笔者也非常了解这份杂志,翻开《父母必读》,绝大多数文章是关于幼儿期心理发展与教育的。

关于新生儿和婴儿的文章,即使有,也主要是有关身体发育和营养、健康、疾病方面的。

  鉴于这种情况,我感到有必要把当前国际上一些关于新生儿和婴儿研究的情况介绍给我们的广大读者。

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近年来有许多新的研究资料问世,更重要的是,从出生到2岁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太重要了,也许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但由于传统观念,也由于这一阶段孩子根本不会说话或刚刚会说话,以及刚刚做父母的人太年轻,还没有形成做父母的责任感,大多数人忽视了这段时间对孩子的教育。

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面对21世纪,面对我们的已具备相当文化水平的广大年轻父母,我想在此大声疾呼:

教育要从孩子出生那一天开始!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这自然是我们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人员的社会责任。

  在这里,我将向将要做妈妈人介绍,新生儿有怎样的令人惊异的能力,他们怎样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怎样发展起自己的运动技能、感觉、知觉和学习能力,以及,为什么说新生儿和婴儿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二、0-1岁:

人生的第一个敏感期

  儿科医生常常嘱咐刚做妈妈的人,1岁以内,孩子要好好带,因为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发育很重要。

的确,在人一生的身体发育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一个是0-1岁,另一个在青春发育期的某段时间。

在这两段时间里,孩子的身体发育速度比其他时期快得多,如果在这两段时间里错过时机,如生了大病、持续营养不良等,会造成终生的缺陷。

举例来说,现在36岁左右和50岁左右的我国成年人,平均身高比其他年龄组明显地矮2-5厘米,其原因,正是由于这两组人口在他们身体发育关键期的1岁左右和14岁左右,刚好处在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期,营养不良导致了他们身体发育的迟滞。

  那么,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关键期呢?

先让我们看两个真实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山区发现了两个从小被狼刁去并且被母狼抚养大的女孩子,当时,其中一个大的已经8岁,后来被取名卡玛拉,小的2岁,取名阿玛拉。

人们从狼窝里把她们捕获之后,把她们送到一所孤儿院。

阿玛拉在一年后因病死去,卡玛拉活到17岁。

虽然经过人们的调教和在人的社会中生活,使得卡玛拉去掉了一些狼的习性,逐渐学会了适应人的社会生活,如穿衣、直立行走,知道了一些简单的数字和50个左右词汇,能讲一些简单的话,但经过智力测验,卡玛拉17岁时的智力水平只相当于3岁半的儿童,而且她的智力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正常的同龄人的水平了。

  1970年,美国的社会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叫基妮的13岁半的小姑娘,被发现时她被狠心的父母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窖里,她除了会吃饭,其他什么也不会,甚至不会说话。

经过6年的系统教育,到19岁时,她的语言能力只相当于一个正常的5岁儿童,而且她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完全正常水平了。

  这两个案例说明,即使有正常的遗传基因,但如果错过了心理发展的某段时期,就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陷。

也就是说,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非常重要?

关键期"

  从今年第1期到第11期,我们在本栏里介绍了从出生到1岁婴儿的心理发展,在这最后的一篇文章里,我们要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0-1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吗?

如果在0-1岁期间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重视,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条件,造成心理发展的"

营养不良"

,会不会导致难以补救的损失呢?

  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发现的事实证明,1岁以内确实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段关键时期。

研究发现,当1岁以内的婴儿处在充满爱心和有丰富刺激物的环境中时,特别是如果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养育者的及时鼓励时,这种环境会大大促进孩子对环境的积极探究行为,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相反,当孩子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或孤儿院中,缺少丰富多彩的刺激物和成人的敏感反应时,不仅会造成他们运动技能发展的严重落后,而且当他们长大后,他们只爱玩一些呆板、幼稚的游戏,对新环境和陌生人表现得非常害怕,不敢大胆地探索周围世界。

智力测验证明,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远远落后于在正常家庭环境里生活的孩子。

  一位名叫韦恩×

丹尼斯的心理学家研究了黎巴嫩孤儿院的孩子。

他发现,这些孩子整天躺在小床上,无人理睬,也没有人和他们说话。

结果,许多孩子1岁时还不能坐起来,到4岁时还不会走,他们的智力测验得分非常低,平均只有53分(正常孩子平均100分)。

丹尼斯还追踪了被领养的一些孩子,发现,1岁以前被正常家庭领养的,经过若干年的教育后,智力可以勉强达到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但6岁以后被领养的孩子,智力永远达不到正常水平。

  我们知道,即使1岁以内的婴儿,在主观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比如美国几位儿童心理病理学家追踪研究了生活在贫困环境里的一些美国儿童,他们从这些孩子2岁时测验了他们对母亲的依恋程度,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发现,虽然这些孩子同样生活在贫困家庭中,也他们的适应能力却差别很大,一些孩子适应能力强,另一些孩子适应能力差。

后来,研究人员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上小学,并且再次测验了他们的智力、情绪和社会交往能力,结果发现,2岁时适应能力强的那组孩子,在小学4年级时的综合心理测验平均得分为260分,而早期适应能力差的那组孩子平均只得110分。

这项研究也强有力地说明,早期经验对后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根据以上的证据,我想提醒刚刚做父母的读者,虽然从出生到1岁的孩子不会说话,不能和成人进行语言交流,但是可以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他们: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表现出强烈的接近周围世界、接近周围人们的的愿望,他们始终在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探索着周围的未知世界,他们的微笑、啼哭和咿呀的呼喊,正是他们的求知欲和成为社会人的愿望的最好表达。

千万不要错过这段宝贵时间,千万记住,要以热烈的爱对待孩子,给孩子创造充满刺激物的环境,多和孩子说话,多关注他们的愿望,善于揣摩孩子的心思,对他们的任何表示,都应该报以及时的反应。

唯其如此,您才有资格向周围的人们骄傲地说:

我学会了做妈妈(爸爸)!

我是一个合格的妈妈(爸爸)!

三、新生儿的机体反射及其心理机能

  当一个刚刚做妈妈的人第一眼见到她经历了千辛万苦、百般磨难生下来的宝宝时,在她眼里,虽然从内心感到孩子非常可爱,但是那个浑身通红、皮肤皱皱巴巴的宝宝,却显得那样的呆傻、无能,似乎除了吃奶、哭喊、睡觉之外一无所能。

可是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发现,这个刚踏进人类世界的小生灵,才不能说无能呢,由于人类进化的遗传基因的作用,他们的行为完全是有组织、有序列的,他们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以非常配合的行为对医护人员和妈妈的照顾作出应答。

  支持着新生儿这种生存能力的,正是他们的形形色色的与生俱来的机体反射。

1新生儿的机体反射

  反射,指的是人的机体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自动化的反应。

对新生儿来说,反射是他们最明显的组织化的行为方式。

当你把新生儿放在台子上替他换尿布时,如果不小心碰了一下台子,你会发现,孩子迅速地把两臂收到胸前;

当你轻轻拍打孩子的一侧面颊时,他又会把头转向你的方向。

当你用一个手指触摸孩子的手掌时,孩子的手指会紧紧地握住你的手指,力量之大会令你吃惊。

  这些都是反射行为。

新生儿最重要的反射行为,有以下十几种。

觅食反射。

当新生儿的面颊触到妈妈的乳房或其其他部位时,就会把头转向刺激物的方向搜寻,一直到嘴接触到可吸吮的东西为止。

用手指抚摸孩子面颊时,他也会把头转向手指的方向,手指移到哪儿,头就转向哪儿。

这种反射从出生半个小时就可发现,持续时间为3周,此后逐渐变为由神经控制的动作。

其机能是帮助婴儿寻找奶头。

吸吮反射。

用乳头或手指轻轻碰新生儿的口唇时,他会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动作。

这种反射发生在刚刚出生的婴儿,持续到终生。

吸吮反射是新生儿反射中最强、最重要的一种。

当婴儿做吸吮动作时,他的其他一切活动都会终止。

吸吮反射使婴儿的吃奶成为自动化的动作,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游泳反射。

把新生儿以俯卧的姿势轻轻放进水里,他的双手双脚会扑扑腾腾地作出非常协调的游泳动作。

这种反射出生即有,4-6个月逐渐消失,其机能是在婴儿意外落入水里时保护其生命。

眨眼反射。

在新生儿醒着的时候,突然有强光照射,他会迅速地闭眼;

当孩子睡觉时,如有强光照射,他会把眼闭得更紧。

这样的表现出生即有。

到孩子长到6-9周时,你把一个东西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也会眨眼。

这种反射将持续终生。

其作用是保护婴儿免受强光刺激。

收缩反射。

用带尖的东西轻刺新生儿的脚掌,他的脚会迅速收缩,膝盖弯曲,臀部轻抬。

这种反射出生即有,10天后减弱。

它可以使婴儿免受不良触觉刺激的伤害。

巴宾斯基反射。

用手指沿着新生儿的脚底外缘从脚趾向脚后根划动,他的拇指会慢慢橇起,其余脚趾呈扇形张开。

这种反射从初生持续到8-12个月。

其生理机能至今无定论。

摩罗氏拥抱反射。

以水平姿势抱住婴儿,如果将其头的一端向下移动,或朝着婴儿大喊一声,他的双臂会先向两边伸展,然后向胸前合拢,作出拥抱姿势(见插图1)。

此种反射从出生持续到6个月左右。

这种反射是在人类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其机能是可以使婴儿抱住母亲的身体。

抓握反射。

把手指放在婴儿手掌上并轻轻压动,婴儿会抓住成人的手指,抓握的力量之大,足以承受婴儿的体重(见图2)。

其出现时间是从出生到3、4个月,它是婴儿以后有意识地抓握物品的基础。

强直性颈部反射。

在婴儿仰卧时,如果把他的头转向一侧,他这一侧的手臂和腿就会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和腿弯曲起来,呈"

击剑姿势"

这种反射在出生28天时出现,持续到4个月左右。

其机能可能是为婴儿将来有意识的接触物体动作作准备。

身体直向反射。

转动婴儿的肩或腰部,婴儿身体的其余部分会朝相同方向转动。

在初生到12个月的婴儿身上可见到这种反射,其机能是帮助婴儿控制身体姿势。

迈步反射(行走反射)。

双手抱住婴儿,使其两脚着地,他会做出走路似的迈步动作(见图3)。

持续时间是从初生到2个月。

其机能是为将来学习走路作准备。

2反射使新生儿适应周围环境

  和呼吸、吞咽这些动作一样,新生儿的机体反射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例如,觅食反射可以帮助婴儿寻找妈妈的乳头。

从生理机制来看,吸吮动作中包含着复杂的唇和舌的动作,如果我们必须教会新生儿怎样裹奶头、怎样吸奶,婴儿将会饿成什么样子?

没有这一自动化的动作,我们人类也根本无法进化到今天。

另外,像游泳反射可以帮助那些意外地掉进水里的新生儿免于立即被淹死,而增加被抢救的机会。

  另一些反射使婴儿免受危险和不良刺激的侵害。

如眨眼反射可以使婴儿回避强光,退缩反射使婴儿回避不舒适的触觉刺激。

有些反射可以使婴儿减低痛苦。

任何一个初做妈妈的人都知道,当孩子哭闹时,只要把一个橡皮奶头含在他嘴里,他的哭闹会立刻停止。

  也有少数反射大概只在过去人类进化史上曾经发挥作用,现在不再起什么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者认为,摩罗氏拥抱反射只是在过去婴儿整天被妈妈抱在怀里的时代才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因为有了摇床、婴儿坐椅、婴儿车等设备,拥抱反射对婴儿已不那么重要。

但是,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使婴儿失去支撑,这种反射会使婴儿抓住身边的东西,免于摔伤;

而抓握反射更会在这种危险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

  还有一些反射可以帮助婴儿和爸爸妈妈尽快地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并发生良好的相互作用。

例如,当婴儿能够很快地找到奶头时,喂奶就会非常顺利;

当孩子的小手有力地抓住妈妈、爸爸的手时,妈妈、爸爸就容易作出积极的反应,他们会感到孩子很可爱,而且可以增加他们做父母的自我能力感。

3反射与运动技能的发展

  在孩子长到6个月左右时,大多数反射都会逐渐消失。

这时候,由于大脑的发育,由皮层控制的有意识的行为开始大量地产生。

有些研究者认为,许多反射都是有意识动作产生的前奏,它们为有意识动作作了准备。

孩子刚一出生,就能用他们的反射动作适应变化多端的外界刺激,这说明,反射是许多复杂的、有目的的行为的产生基础。

比如,婴儿手掌受到的刺激的方式和强度不同,他们在抓握反射中表现出的手指运动方式也不同。

轻轻地碰婴儿的手掌,他们握起手指的力度也较轻,但当你用两个手指放在婴儿手里,向上拉时,婴儿的抓握力度就会增加,其力量之大,足以撑起他们3、4公斤的身体体重,不能不令人惊叹。

与此相似,婴儿吸吮奶头的力度,也取决于他们的肚子是否非常饿。

  有些看上去没有什么特殊目的的反射,也与有意识行为发生着微妙的关系。

如强制性颈部反射,就可能是在为婴儿接近物体作准备。

当婴儿作出这种反射时,他们以"

躺在那里,眼光注视着放在他们眼前的成人的手。

这种反射可能在鼓励婴儿把目光和手臂的运动结合起来,去接近身旁的物体。

  有些反射在婴儿早期消失,但后来在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又重新出现,而且具有了新的的生命力。

抓握反射、游泳反射和迈步反射都属于这种情况。

美国心理学家泽拉佐等人做过一项著名的实验,他们对一些婴儿在前两个月时每天给予迈步反射的刺激,结果,这种反射在该消失时没有消失,得到了保持,而且这些婴儿比那些没有给迈步反射刺激的婴儿早好几个星期学会走路。

泽拉佐认为,早期频繁的迈步反射刺激,促进了大脑皮层中与走路有关的部位的发育。

另一位心理学家埃瑟尔泰伦的一项研究也很有趣,她发现,在出生一个月时体重最重的那些婴儿,不能表现出迈步反射。

但是把这些婴儿的下半身放在水里时,他们的迈步反射又出现了。

泰伦认为,其原因是,这些婴儿的体重增长过快,与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的增长不匹配,他们的腿无法支撑其过重的身体,所有不能表现出迈步反射。

而那些早期作迈步反射练习的婴儿,由于每天的练习,他们的腿部力量相应地增强了,这使他们的迈步反射得到保持,而且后来学走路也更快。

虽然这两位研究者见仁见智,意见不同,但可以肯定,反射机制在后来婴儿以脑发育带动的动作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当然,这些研究并不等于鼓励所有的父母都在孩子一、两个月时对他们进行迈步反射的练习。

80年代,西方曾经有过一次让新生儿学游泳的风潮,的确,经过训练,新生儿可以学会游泳,但一些研究人员同时发现,学习游泳的婴儿因为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吞咽动作,喝下了大量的水,从而减低了血液中盐分的比例,导致了脑的肿胀和发生疾病的危险。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孩子学游泳的最早年龄,至少是3岁。

4正常的机体反射是新生儿身体健康的指标

  儿科医生常常采用机体反射测验,来诊断婴儿、特别是对那些有产伤史的婴儿的发育是否正常。

有脑损伤经历的婴儿,他们的机体反射可能会减弱或根本没有,有时,他们的一些机体反射又会比正常婴儿强得多。

脑伤还会使一些反射在应该消失时不消失。

当然,反射的发生和消失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儿科医生常常在测验婴儿的机体反射的同时,配合以其他的婴儿发育测验。

四、新生儿的睡眠、清醒和啼哭

1新生儿的状态

  睡眠、清醒和啼哭,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人的状态。

心理学家把新生儿的状态划分为以下6种:

(1)正式睡眠新生儿处于完全的休息中,很少或没有身体活动,眼睛闭合,无眼动(即在睡眠中出现的眼球快速动作)出现,面部放松,呼吸缓慢而均匀。

(2)非正式睡眠四肢有轻微移动,偶尔有面部扭曲,眼睛闭着但眼球的快动时有发生,呼吸不均匀。

(3)瞌睡既没睡觉,也不清醒,身体动作少于非正式睡眠,但多于正式睡眠。

眼半睁半合,睁眼时目光发呆。

呼吸均匀但比正式睡眠时略快。

(4)安静的清醒状态身体无活动,眼睛睁着而且有神,呼吸均匀。

(5)清醒的活动状态身体表现出频繁的动作,呼吸非常不均匀。

面部表情时而放松时而紧张而有褶皱。

(6)啼哭常在清醒的活动状态中发生,伴随着活跃的身体动作。

  从出生到满月,这6种状态在新生儿身上频繁转换。

安静的清醒状态持续时间最短,这种状态经常转为哭闹。

持续时间最长的状态是睡觉,新生儿的睡眠不分昼夜,平均长达16-18小时。

从出生到2岁,婴儿睡眠和清醒的生理组织结构随着大脑发育而发生本质变化。

总的睡眠时间减少并不多,2岁孩子每天平均仍需12-13小时的睡眠。

睡觉和清醒逐渐互相交替,变化最大的是,他们逐渐适应我们普通人白天活动、夜里睡觉的作息时间。

4个月时,婴儿在夜里睡觉的时间已和父母大致相同,即8小时左右。

他们在白天保持清醒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到2岁时,白天只需要1-2小时的睡眠。

  婴儿睡觉和清醒状态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影响着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与孩子的相互作用方式。

新生儿当中,只有很少数孩子连续长时间睡觉,这样的婴儿使他们的父母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能够精力充沛地照顾孩子。

特别爱哭的孩子也不多,如我国民间说的"

夜啼郎"

,这些孩子的父母要花很多时间哄孩子,如果总是哄不好,他们对孩子的积极情感和自我能力感就会受到伤害。

还有些孩子天生精力充沛,清醒的时间很长,不用说,这样的孩子容易获得较多的社会刺激和探索环境的机会,是促进他们智力发展的天然好条件。

  近年来,新生儿机体状态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很大兴趣,其中尤以对睡眠和啼哭的研究最多。

2新生儿的睡眠

  人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

正式睡眠和非正式睡眠。

正式睡眠时,身体无动作,心率、呼吸和脑电波缓慢而有规律,无快速眼动发生,所以又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

非正式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表现为,大脑和身体的一部分仍处于高度活动状态,脑电波与清醒时相似,眼球在眼敛下快速运动,心率、血压、呼吸都不均匀,身体有轻微活动。

  新生儿和儿童、成人一样,其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是交替发生的。

但是如图1所示,新生儿的快速眼动睡眠比其他任何年龄段都多,大约占他们全部睡眠时间的一半。

到3-5岁时,快速眼动睡眠减少到20%,这个比例已和成人很接近。

  新生儿睡眠和成人、儿童睡眠的另一个区别是,他们每次刚一入睡,就进入快速眼动睡眠,而年长儿童和成人一般在睡着70-100分钟以后才出现快速眼动睡眠。

大约从6个月起,婴儿的睡眠才从非眼动睡眠开始,表明他们的睡眠已从最初的不成熟形式向比较成熟的睡眠过渡。

  为什么新生儿的快速眼动睡眠占那么大比例?

生理学家提出了一个自动刺激理论加以解释。

一般来说,儿童和成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往往伴随着做梦,新生儿大概不做梦,起码不会像成人那样做梦。

新生儿之所以需要快速眼动睡眠,是因为他们醒着的时间很短,得不到来自环境的足够刺激。

快速眼动睡眠似乎是一种大脑自我刺激的途径。

睡眠专家认为,这种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极其重要。

他们曾对新生儿做了实验,想办法延长一些新生儿的清醒时间,结果当这些婴儿睡着之后,他们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减少了,但非快速眼动睡眠却没减少。

另外,早产儿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比例比足月儿明显大,因为他们清醒的时间很短,缺乏足够的时间接受外部刺激。

因为新生儿正常睡眠行为是有组织的和形式化的,所以观察新生儿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异常。

脑伤和遭受严重产伤的婴儿,他们的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周期往往不正常。

3新生儿的啼哭

  啼哭是新生儿与人交往的最初方式,哭声是一种信号,告诉父母他们需要吃奶,需要舒适,或者需要刺激。

出生一周以后,所有的新生儿每天都要有一段时间哭闹,而且很难哄。

多数情况下,哭声帮助父母寻找哭的原因。

婴儿的哭声是一种复杂的听觉刺激,强度有大有小,从哼哼唧唧的啜泣到声嘶力竭的大哭,报告着婴儿不同程度的痛苦。

  生理需要是导致婴儿啼哭的重要原因,如饥饿,冷,热,突然发生的巨大响声,导致疼痛的刺激,等等。

婴儿在光和声音刺激时的反应并不总是相同,当他们处于安静的清醒状态时,对色彩鲜艳的东西或玩具喇叭的反应可能是感兴趣和愉悦,但是当他们感觉不舒服时,朝他们摇摇棒会使他们大哭一场。

  心理学家发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让出生不到一天的婴儿听别的婴儿哭声的录音,他们也会跟着哭,但是听自己哭的录音,他们却不跟着哭。

说明新生儿已经能够分辨别人的和自己的哭声。

研究者认为,这表现出人类与生俱来的对别人的痛苦作出反应的能力。

  当孩子哭起来时,首先应该根据哭声的大小寻找原因。

饥饿、湿尿布、想要抱和因为清醒的时间过长引起疲劳的哭声一般不太大;

剧烈的、声嘶力竭的哭声则往往由疼痛引起。

当孩子哭的时候,可根据情况尝试采用以下办法:

  把孩子抱起来摇动或来回走动。

这种办法可以向孩子提供身体接触、身体直立姿势和身体运动。

是安抚孩子的最有效方法。

  用襁褓包裹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