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2570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docx

造纸废水处理方案

某纸业有限公司

废水处理工程

设计方案

(15000m3/d物化+15000m3/d生化)

(第四版)

 

 

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二OO八年八月

附:

工艺流程图

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背景

某纸业有限公司于1990年由江门市丰达纸业有限公司和台湾中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办。

该公司设在水路交通方便的睦洲镇三牙口,投资总额916万美元,占地75000平方米,年生产箱板纸18000吨、瓦楞原纸12000吨、牛皮卡纸58000吨,销售总额超过2亿元,销售地除珠三角外,主要是东南亚国家。

年创汇280万美元,2005年上交国家各种税金2700多万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包装用纸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质量稍高的牛皮箱板纸基本上都要进口,国内、香港及东南亚使用的牛皮箱板纸基本上都是从美国、俄罗斯进口,尽管近年来在我省陆续建成了几间较大规模的牛皮纸生产厂家,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广东省飞速发展的包装纸需求。

为适应这一形势,明星纸业决定增资1.5亿元,新建年产9.6万吨的挂面牛皮箱板纸新项目,预计产值3亿元,将成为江门市生产规模最大的工业包装纸企业,同时对旧厂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力。

某纸业有限公司原有一套污水处理设施,其物化处理能力为7000m3/d,随着公司生产能力的扩大,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大。

来自造纸车间的生产废水排放量较大,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对受纳水体水质将产生一定程度污染。

为保护周边环境,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某纸业有限公司决定兴建废水处理设施,新建处理能力为物化15000m3/d,生化15000m3/d。

处理后出水达标排放。

江门市三清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受某纸业有限公司的委托,针对该公司造纸废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编制此初步设计方案。

第二章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设计依据

(1).某纸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水质、水量资料及处理要求;

(2).《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广东省地方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7).《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8).《城镇废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9).《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1998年版);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工业与民用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6).《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

(1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2.2设计原则

(19).符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文件的相关规定与要求;

(20).采用先进实用和简便易行的工艺方法,达到废水处理工程投资省、占地少、运行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的目的;

(21).工艺流程布置简短、顺畅,避免迂回反复,减少管线长度,降低流程水头损失;

(22).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提高装备水平,提高自动化控制及管理水平,以保证综合废水处理系统运行可靠、经济合理;

(23).废水处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投产运行后,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无二次污染;

(24).基建投资在满足工艺及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省,采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

(25).本工艺能采用水解酸化及活性污泥各两座可同时使用,也可单独用。

可解决维修时因菌种难于保留,需重新培菌问题,只需将其中一池菌种引入不检修池即可。

(26).本工艺能采用投药式活性污泥法,可有效控制因污泥膨胀引起出水水质变差情况发生。

活性污泥池菌种良好,可不投药,运行灵活可靠。

(27).活性污泥池溶氧量由在线溶氧仪控制风机开启,可有效控制活性污泥池中溶解氧并起到节能降耗作用。

2.3设计内容

(28).在业主指定区域内作废水处理站区总体规划;

(29).废水处理站的废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30).本项目所采用的主要废水处理设备的选型;

(31).废水处理站电气、自控等设计;

(32).对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计算和设计,包括主体构筑物以及必要附属建筑物;

(33).进行整个工程的投资估算和运行费用的核算。

第三章工程规模、目标

3.1设计规模

根据某纸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处理站的处理规模为:

前处理气浮系统为15000m3/d,有8000m3/d废水排放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其它为循环用水。

而原有气浮处理系统废水排放量为7000m3/d,因而进生化系统15000m3/d,即:

新建物化设计处理量:

Qd=15000m3/d原物化设计处理量:

Qd=7000m3/d

气浮设计小时流量:

Qev=800m3/h,两套400m3/h超效浅层气浮

生化设计处理量:

Qd=15000m3/d

生化设计小时流量:

Qev=625m3/h每天运行24小时

3.2进出水水质

废水的主要成分是细小纤维悬浮物、造纸填料、废纸杂质和少量果胶、蜡、糖类以及造纸过程中添加的各类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使废水中的COD和SS较高,大部分的COD都是非溶解性悬浮物。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并参考同类型厂家废水水质情况,确定该工程废水进出水水质如下表所示(表3-1):

表:

3-1进出水水质(单位:

mg/L,色度除外)

项目

pH

CODCr

BOD5

色度

SS

进水水质

6~9

1800~2500

300~400

≤100倍

≤2800

排放标准

6~9

≤100

≤60

≤40倍

≤100

注:

表中进水水质为进物化系统前的废水水质,经气浮处理系统出水水质CODCr≤1000mg/L,SS≤100mg/L。

3.3事故池

由于水泵、气浮装置、加药装置和风机损坏及管道破裂等均会造成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

一旦污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可能造成污水未经处理达标排放纳污水体,造成受纳污水体严重污染等后果。

需设置事故收集池。

将收集的事故废水用较小流量泵提升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生化处理。

第四章工艺的选择和设计

4.1工艺选择

4.1.1水质分析

造纸工业既是用水大户又是水污染大户,以废纸浆为原料的造纸生产,根据生产规模、设备情况、生产管理等要素,吨纸耗水数为数十吨到上百吨不等。

为了缓解和根治造纸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近几年大中型造纸企业先后对其废水处理进行改造、扩建或新建,新建项目都要求“三同时”,使造纸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废纸类造纸废水是以废纸、商品浆为主要原料,生产多种规格的白纸板、白卡纸、箱板纸、瓦楞纸等产品,排放的废水主要来自废纸的碎浆、筛选、浮选及抄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废水中的主要成分是细小悬浮性纤维、造纸填料、废纸杂质和少量果胶、蜡、糖类,以及造纸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合物。

废水的特点是SS、COD均较高,在COD组成中,非溶解性的COD较高,约占60%以上,而部分溶解性COD又是较难生物降解的。

4.1.2工艺选择

早期的造纸废水处理技术,因排放标准不严,所以大多采用一级物化处理(气浮、沉淀等)即可达标排放。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对环境的污染治理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废水需要深度处理才能达到排放要求。

本工程的废水BOD/COD较低,可生化性较差,处理难度较大,大部分BOD最终主要依靠生物方法去除。

我们认为,根据本工程生产企业的特点和产生废水的性状,将废水处理同纤维回收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加以考虑,更为合理,使废水处理更能适应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的要求。

此类废水SS、COD均较高,SS可以通过过滤、气浮、沉淀的方法得以去除,而要保证BOD达标必须强化生化处理。

因此,本方案选择物化与生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本方案的物化预处理采用新工艺高效浅层气浮系统,不仅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排放要求,pH为6~9,CODCr≤1000mg/L,SS≤100mg/L,BOD5≤300mg/L,而且每天回收4~5t纸浆,同时降低了运行费。

造纸废水处理可用的生化方法很多,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A/O法、SBR法等工艺。

各种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来慎重选择,应对废水处理工艺可靠性、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运行的稳定性、操作管理的方便性、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设备的可靠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在过去很多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厌氧处理工艺在造纸废水中很少触及,甚至误认为厌氧处理对造纸废水作用不大,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工程在造纸废水领域的成功应用,人们逐渐改变了厌氧处理在造纸废水中作用的认识,只要合理设计工艺参数、提高布水设备混合和均匀布水的效果,选择优势菌种,厌氧处理在造纸废水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尤其是近几十年,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了厌氧技术对制浆造纸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国内外近百家造纸废水处理运用厌氧技术实例有:

瑞典ACBiotechnics和Purac公司开发的厌氧接触工艺已成功运用于美国StonneContainer和加拿大StonneContaine两家制浆造纸废水,近几年国内也有大量工程采用厌氧技术,例如:

福建南平纸厂、福建青山纸业改造工程、宁夏沙湖纸业有限公司、岳阳纸业与东莞建晖纸业等,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所以本工程考虑增设厌氧处理单元。

因此采用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可最大限度地去除BOD。

但为了取得最佳处理效果,根据原水水质,结合该项目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管理水平情况,本方案推荐我公司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并改进的A/O(水解酸化+好氧)废水处理工艺。

我公司A/O主工艺是采用改进的厌氧-好氧生化处理工艺,采取多项措施改进布水、布气系统,极大地提高污泥负荷、容积利用率和氧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废水单元处理能力、节约了供氧所需的能源动力,强化了整个生化处理过程。

下面将常规曝气工艺和我公司A/O改进工艺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以便选择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节能、操作管理方便的成熟工艺。

A/O主工艺(水解酸化+好氧)和常规曝气工艺的比较见表4-1:

表4-1常规生化工艺和A/O工艺比较

名称

常规曝气工艺

A/O工艺

组成

设好氧过程处理构筑物及生化沉淀池

A/O池(水解酸化+好氧)及生化沉淀池

抗冲击

负荷

对水量、水质、温度变化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运行方式相对有一定变化调整(回流比等)。

连续从水解酸化池进水,水解后出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大大提高。

系统对水量、水质、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强,抗冲击能力强。

维护管理

自控要求一般,对技术人员水平要求较高。

操作难度大,可能经常出现丝状菌污泥膨胀等问题

自控要求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大

占地面积小

产泥量

污泥自身好氧消化,产泥量少

产泥量也很少,易沉淀

处理效果

出水BOD能满足在排放要求范围内。

由于好氧停留时间长,造成微生物自身氧化,污泥活性差,会出现生化沉淀池污泥沉降性能差,SS超标。

出水SS、BOD能达到排放要求,由于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污泥活性好,沉降性能良好

运行费用

延时曝气,好氧停留时间长,风机动力消耗大,能耗高,运行费用高

有水解酸化,能耗低,运行费用低

通过表4-1比较和根据本工程的水质水量特点及我公司多年来设计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的造纸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实例,从处理的效果、占地面积、操作管理的复杂性,尤其是运行费用等综合因素来考虑,主工艺采用A/O工艺是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保证COD的去除效果。

4.1.3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污泥处理的目的是:

分解有机物,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使污泥稳定化,尽量利用污泥中的资源;常规废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要求如下:

(1).减少有机物,使污泥稳定化;

(2).减少污泥体积,降低污泥后续处置费用;

(3).减少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

(4).利用污泥中可利用物质,化害为利。

本工程有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在浓缩池初步浓缩后,压滤脱水后装车外运。

4.2工艺特点

4.2.1A/O工艺的特点

(1).A/O水解酸化工艺概述

厌氧处理工艺在工业废水的运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

近20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通过不断的开发,使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很大进步,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需要时间较长。

厌氧过程可分为水解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水解酸化的产物主要是小分子有机物,使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显著提高,而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摄取只有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才可直接进入细胞内,而不溶性大分子物质首先要通过胞外酶的分解才得以进入微生物体内代谢。

例如天然胶联剂(主要为淀粉类),首先被转化为多糖,再水解为单糖。

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成纤维二糖与葡萄糖。

半纤维素被聚木糖酶等水解成低聚糖和单糖。

水解过程较缓慢,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厌氧降解的限速阶段。

在酸化这一阶段,上述第一阶段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菌体外,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酸(VFA)、乳醇、醇类等,接着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等。

酸化过程是由大量发酵细菌和产乙酸菌完成的,他们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菌,可分解糖、氨基酸和有机酸。

另外,厌氧微生物对苯环化合物也具有降解作用。

低分子量的苯环化合物受到厌氧降解时,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

惰性的化合物受到活化,其中包括羧基化反应、厌氧羟基反应和CoA硫醚键的形成,苯环化合物必须形成一些苯环中间产物,以便接受到还原攻击,这些反应包括脱羟基反应或转羟基反应;第二步:

中心苯环中间产物受到厌氧微生物生物还原酶的攻击,形成脂环化合物通过生物作用形成3-氧代化合物或直接还原成3-氧代化合物;第三步:

非脂环化合物被转化为中心代谢物。

经研究发现,将厌氧过程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阶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和相对高的负荷下获得较高的悬浮物去除率,并大大改善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

且水解酸化不需要密闭的池,也不需要复杂的三相分离器,出水基本没有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因而也不会影响废水处理厂的环境,所以本方案将厌氧处理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

(2).A/O好氧工艺概述

厌氧处理能将COD从高浓度降低到较低浓度,但厌氧菌对有机物不可完全降解,还需借助其他方法(好氧曝气或化学法)进一步处理。

活性污泥法是使微生物群体(又称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呈悬浮状,与废水充分接触并吸附分解有机物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所谓活性污泥即是向废水中通入空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废水中原有(或人工加入)的微生物就会产生一种絮凝体(菌胶体),这些絮凝体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组成,它能吸附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易于沉淀与废水分离,使废水得到澄清。

活性污泥法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BOD)的过程:

1.初期去除与吸附

由于活性污泥表面积很大,而且具有多糖类粘质层,可使废水中悬浮的胶体物质被絮凝和吸附,使之迅速从水中去除。

其去除量与废水中悬浮胶体的数量有关,如废水中悬浮胶体有机物多则去除率高,如可溶解性的有机物高则去除率低。

这种初期的去除在短时间内即已完成,有机物像一种备用的食物一样,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经过几个小时后才慢慢的摄入进行代谢。

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在有氧的情况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对另一部分有机物则氧化分解提供给合成新细胞所需的能量,并最终形成CO2和H2O等稳定的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当新细胞合成增长的过程中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微生物细胞物质进行氧化分解,并供应能量,这种细胞物质的氧化称为自身氧化或内源呼吸。

3.泥水分离

废水中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一部分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另一部分合成细胞物质成为微生物菌体,微生物菌体在适当的污泥负荷、pH值、溶解氧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好的絮凝体。

絮凝体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沉于池底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前级生化处理单元,一部分外排。

污泥的外排维持了系统的稳定。

(3).A/O工艺特点:

a.负荷高

由于该工艺中有厌氧处理单元,因此所容许的进液COD浓度很高,可达数千毫克/升,并且容积负荷高,如在形成颗粒污泥的厌氧池中,容积负荷可高达35~50kgCOD/m3·d,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占地面积。

b.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少

单一的好氧处理要求BOD︰N︰P比为100︰5︰1。

而对厌氧处理BOD︰N︰P比可为350︰5︰1,可减少营养料的投加。

c.耐冲击负荷好

水解酸化处理单元不仅有降解污染物的作用,还可以缓解冲击负荷。

d.操作管理方便

由于采用水解酸化+好氧工艺,故系统稳定,抗冲击能力强,不会产生污泥膨胀,不会造成生化沉淀池漂泥,运行稳定,操作管理方便。

4.2.2本工程实施措施的特点

(1).水解酸化布水方式

水解酸化段既有水解酸化作用,又具有生物降解作用。

要想得到理想的生物降解效果,必须保证水解酸化池内的生物污泥浓度和充分的泥水混合,如果污泥达不到一定的浓度,泥水混合效果不好,水解段的处理效果将会很差,污泥的流失也将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许多停留时间20~30个小时的厌氧处理工艺达不到设计要求,原因就是厌氧污泥的浓度低和布水效果差。

水解酸化池布水是否均匀和水解酸化池污泥浓度的高低将决定水解酸化功效好坏。

水解酸化池布水主要有潜水搅拌和A/O脉冲布水方式,以下就这两种布水方式进行性能比较,见表4-2。

表4-2A/O脉冲布水与潜水搅拌器性能比较

布水方式

项目

A/O脉冲布水

潜水搅拌

布水效果

布水效果好,生物污泥流失少

布水效果一般,生物污泥流失多

因此需设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施工方式

需增设出水槽

无出水槽

配水均匀性

均匀性良好

均匀性一般

设备维修

方便易行

不方便,需吊出水面维修

设备性能

稳定可靠

国产设备难以达到要求

进口设备价格较高

动力消耗

无、仅靠水泵自身扬程即可

潜水搅拌机和污泥回流泵能耗较大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管是从保证水解酸化处理效果,还是从运行费用等来看,选择脉冲布水是比较合适的,故本设计方案选择脉冲布水作为厌氧的布水方式。

自动高效脉冲布水器是根据水解酸化池对水流状态的要求及目前各种布水器的特点而研究开发出来的,是一种更为理想的高效节能、操作可靠的布水系统。

自动高效脉冲布水器是利用虹吸管中快速流动的水流将主管道中的空气带走,使主管道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管道内外大气压差的作用下将容器中的水压入主管道后排入池中。

由于水流速度很快,布水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达到脉冲的效果,搅起池底的污泥,使其与池内废水充分混合,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的接触反应。

由于废水脉冲注入池内,脉冲时间间隔约为脉冲时间的10倍左右,当脉冲发生时污泥与废水混合并搅动上升,但脉冲完毕,相对较长的脉冲时间间隔足以使污泥逐渐下沉,应此污泥流失较少,从而保证池内较高的污泥浓度。

该布水器具有以下优点:

①结构简单,不需复杂的设备,整个吸气布水过程靠水力自动完成,维护管理方便;②能耗低,效率高,除提升来水外无需其他的动力;③配水均匀,水力搅拌效果好;④使用寿命长等。

从水解酸化池的布水上,保证了污泥浓度以及泥水混合效果,控制了易燃、恶臭气体产生,这样在较好的处理效果下,缩短了停留时间,减小了池容,降低了投资成本。

(2).曝气充氧方式

e.曝气器的选择

在废水处理上,曝气系统的耗电是最主要的能耗,是废水处理电费开支的主要组成,选择怎样曝气方式将直接关系到废水处理的运行费用。

一般使用的曝气方式有射流曝气、表面曝气机和鼓风曝气,而鼓风曝气又有穿孔管曝气、普通膜片曝气头曝气、可变微孔曝气等,而可变微孔曝气比穿孔管曝气、普通膜片曝气头曝气有更高的氧利用率和防堵性能,现将可变微孔曝气、射流曝气、表面曝气机三种曝气方式的比较列表如下(见表4-3)。

表4-3曝气方式的比较

曝气方式

项目

可变微孔曝气

射流曝气

表曝机

动力效率O2/kW·h

运行成本

氧利用率

应用范围

应用广泛稳定可靠

适合本好氧工艺

多用于小型废水处理厂,并以活性污泥工艺为主

中小型废水处理厂

运行稳定性

良好

良好

对设备要求高

占地

占地较大

占地小

占地小

噪音

噪音较大

噪音小

噪音小

运行状况

运行稳定

由于废水中含有泥沙杂质,喷嘴易磨损,导致充氧效率大大降低

国产设备性能较差

进口设备价格高

维修

采用上浮式曝气安装时,维修方便

维修不方便

维修不方便

综合考虑运行成本、维修管理及技术是否成熟等因素,本设计方案选用可变微孔曝气器。

在废水处理站的运行中,动力消耗是运行费用主体,而曝气的动力消耗是整个系统动力消耗的主要设备。

在运用该曝气设备后,可减少风机的动力消耗,降低整个废水处理运行费用。

可变微孔曝气器一种新型、高效的曝气设备。

是一种具有微孔曝气、防堵塞、有效服务面积大、气泡直径小和氧气利用率高等特点的高效曝气设备。

其氧气利用率达23%以上(同济大学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4m水深,用清水淹没测试,氧利用率为29%),并已在工程中长期运行使用,取得了良好曝气效果,现已被广泛运用于工程中。

可变微孔曝气器的膜采用高质量高分子原材料,确保了使用寿命。

本曝气系统更能充分发挥好氧池去污功效,同时由于可变微孔曝气器布置在池底部,曝气均匀、曝气效率高,对整个池体的泥水形成很好的搅动,提高了好氧系统的去污功效。

综上所述,本方案推荐采用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改进型A/O处理工艺。

4.3工艺流程

4.3.1工艺流程说明

根据该项目的特点,我们选择的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从生产车间来的废水先经过粗格栅,隔掉较大的漂浮物,进入集水池,经提升到斜筛,滤去细小纤维等较小的漂浮物后,加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后自流入RQF超效浅层气浮,经气浮收集上层浮渣用于车间作浆料回收。

气浮出水自流入中间池暂存用泵提升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的废水先后经过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池内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吸附和降解从而得以去除。

好氧池需要的氧气由鼓风机供给。

好氧池出水进入生化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生化沉淀池出水进入清水池达标排放。

考率经处理后的达标废水实现经济效益,可回用于生产用水。

生化沉淀池的污泥部分回流到水解酸化、好氧池。

剩余污泥排入污泥贮池。

污泥经浓缩、压滤后成为泥饼外运。

4.3.2工艺流程图(见附页)

4.4设计处理效果预测

废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使废水得到净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SS、CODCr。

根据进出水水质,本工程要求的污染物去除率如表4-4所示:

表4-4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一览表(单位:

mg/L色度除外)

项目

处理单元

BOD5

CODCr

SS

色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